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郑州
  • 出版时间: 2012-07-05

主办单位: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测量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局部左室心肌的圆周及径向应变,探讨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局部心肌短轴方向功能变化。方法:分别记录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切面高帧频图像(≥60帧/s),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供血区域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圆周及径向峰值应变.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94例入选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50%,40例;轻度狭窄组:LAD狭窄50%~74%,23例;重度狭窄组:LAD狭窄≥75%且<100%,31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重度狭窄组后间隔心尖段、前间隔中段、心尖段以及前壁中段、心尖段较对照组减低(P<0.05 );轻度狭窄组前间隔中段、心尖段较对照组减低(P<0.05 );②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重度狭窄组所测量的各节段较对照组均减低(P<0.01);轻度狭窄组除前壁心尖段外其余各节段较对照组均减低(P<0.01);重度狭窄组前间隔中段及前壁各节段较轻度狭窄组减低(P<0.05)。结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局部短轴方向收缩功能减低。STI能较好的定位冠心病患者的异常心肌节段;径向应变可能对于鉴别血管病变程度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胆囊息肉性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胆囊息肉性病变的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超声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1.B超所见:117例患者在胆囊壁上均可见大小不等强回声或中等回声团,突入胆囊腔内,不伴声影,不随体位而移动:少数病灶直径较大,可见蒂较宽,形态和边界不规则.发生在胆囊颈部60例(41.10%),体部64例(43.84%),底部22例(15.07%);病灶单发62例(42.47%),多发84例(57.53%).2.病理诊断:11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胆囊切除后,病理结果显示:胆固醇性息肉86例(73.50%),炎性息肉14例(11.96%),单纯性腺瘤12例(10.25%),胆囊癌5例(4.27%).66例合并弥漫性胆囊炎,12例合并胆结石.3.胆囊息肉的病理类型与超声符合率: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的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吻合率分别为99.07%,n 87.50%,而其他息肉吻合率相对较低,各病理类型息肉在声像学上呈现不同的特征.结论:超声诊断冈其对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准确率高,费用较低、创伤小等,可作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筛查手段,而对于其他类型的胆囊息肉,可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明确诊断,防止恶变的胆囊息肉的误诊。
  • 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置管引流术在早期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3月-2010年12月我院收住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ABP)93例,34例行早期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置管术;26例予早期超声引导下腹腔及胆囊穿刺引流置管术;14例行胰腺假性囊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93例ABP患者均得到良好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缩短了住院日.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术的应用使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甚至治愈,是一项安全易行、疗效显著的微创治疗途径.
  • 摘要:目的:从方法学上阐述TUI技术在盆底结构检查中的应用,研究TUI技术成像盆底结构的有效性和可重复性,为应用TUI技术检查盆底功能障碍时肛提肌和提肌裂孔的形态学改变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对61例健康未育女性自愿者进行检查,采集三维容积数据保存,离线启用断层成像技术(TUI)分析.在生殖裂孔(LH)最小平面测量LH的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并在阴道后外侧与肛提肌左右肢长轴径线相垂直处测量肛提肌厚度.隔3周后,同一医师对所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第2次检查与测量,并对第1次的测量结果采用盲法.有11例受检者在进行两次超声检查2周后接受了盆底MRI检查,盆部横断面检查结果和TUI横切面结果对照.结果:TUI技术可同时在互相平行的多个平面显示肛提肌的形态。生殖裂孔前后径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值)是0.72,左右径的ICC值是0.78.面积的ICC值是0.59。肛提肌厚度的ICC值是0.63。MR与TUI的测量均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TUI技术可以显示容积数据内任一平面的信息,可以同时在多个平行平面上显示肛提肌的走行、完整性及与盆壁的连接,以及提肌裂孔的形态。在提肌裂孔径线测量、肛提肌厚度测量上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重复性,减少了三维超声检查盆底的操作时间,减化了操作技巧。因此该技术可作为检查盆底肛提肌和提肌裂孔形态学的常规方法。
  •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该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探讨DVT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研究资料来源于病人住院病历,研究项目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院内高危科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等。结果:深静脉血栓病人的年龄为18-95岁,其中70-79岁的病人占29.28%,男女性别比为1:1.1。DVT年阳性率2008-2010年逐年增加。DVT最常发生于左下肢,其次为右下肢,而累及的静脉以肌间静脉(27.79%),股浅静脉(14.35%),腘静脉(13.82%)为主。非手术科室较手术科室DVT患病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手术科室以呼吸科占较大比重(49.32%),手术科室以血管外科占较大比重(54.69% )。结论:DVT的发病率不断提高,而DVT若未能及时诊断和处理,会演变成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期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部分患者甚至并发致命的肺栓塞。熟悉了解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及控制我国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择于本院诊断为肺栓塞住院患者4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31~75岁,平均(56.1±13.9)岁,纳入标准:①有CT证实的肺动脉栓塞患者;②无其他原发性肺疾病及心脏疾病;③根据超声测定的肺动脉压力将其分为3个组,轻度组肺动脉收缩压30-50mmHg,中度组肺动脉收缩压50-80mmHg,重度组肺动脉收缩压>80mmHg;对照组为经体检、心电图、常规超声心动图、尿常规等证实的健康志愿者15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33~73岁,平均(55.8±7.2)岁.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高压分为无肺高压组及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采用GE Vivid7 Dimension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M3S探头,频率1.7~3.4MHz测量这四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每搏量(SV),左心输出量(CO)以及心脏指数(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轻、中、重肺动脉高压组LVEF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轻度肺高压组SV、C0、S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及重度肺高压组SV、C0、S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SV、C0、S与肺动脉压力早明显负相关。结论:肺动脉栓塞患者存在明显左室血流动力学障碍,对于肺动脉栓塞患者仅测量LVEF无法准确评价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SV、C0、S亦是很重要的指标,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文章旨在研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老年老年胆囊积液。此病在老年患者中多由急性胆囊炎、胆囊颈部嵌顿结石、胆总管结石等引起的高危疾病.因其体质较差,伴发疾病多,往往不能耐受传统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对这些患者实施此项技术,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临床试验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该项技术是治疗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胆囊积液患者在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时的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超声检查时患者暴露检查部位,采取平卧位在阑尾区作纵、横、斜等多切面扫查.结果:本组共27例,经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结论:阑尾周围脓肿的声像图具有特征性表现,超声的应用可大大提高诊断率.
  •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河南地区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患者肝内静脉及侧支循环的超声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分析567例BCS患者肝内静脉及侧支循环的超声图像资料.结果:(1)567例BCS患者中混合型461例(81.30%),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型11例(1.94%),肝静脉(hepatic vein,HV)型95例(16.75%).(2)肝左静脉(left hepatic vein,LHV)病变507例(89.42%),肝中静脉(middle hepatic vein,MHV)病变517例(91.18%),肝右静脉(right hepatic vein,RHV)病变418例(73.72%).LHV、MHV以膜性闭塞性病变最多,其次为节段性闭塞.结论:(1)中国河南地区BCS患者MHVs病变发生率高,多伴有副肝静脉代偿扩张及侧支循环形成。(2)BCS患者肝内侧支循环类型丰富,尾叶静脉与MHVs形成侧支循环数最明显多于肝右后静脉;LHV,MHV侧支循环形成数最多于RHV,MHVs病变主要类型与侧支循环形成多少有关。(3)AHVs有一定的病变率,IVC病变不是AHVs病变的主要诱因。
  •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在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心功能及心肌非同步运动变化的价值。方法:应用3D-STI对25例正常人及21例行CRT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心功能及非同步运动指标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左室平均长轴应变(MLS)、平均圆周应变(MCS)、平均径向应变(MRS)、射血分数(3D-LVEF)及左室16节段面积应变达峰时间最大差(A-MaxTs)、标准差(A-Ts-SD),并与放射性核素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ECT-LVEF)及左心室相角程(LVW)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人比较,CHF患者MLS, MCS, MRS, 3D-LVEF减低,A-Maxis, A-Ts-SD延长。CRT术后1周,CHF患者MRS, ECT-LVEF较术前略有改善,其余参数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MLS, MCS,MRS, A-Maxis, A-Ts-SD, 3D-LVEF较术前及术后1周均有所改善.相关分析显示CHF患者MLS, MCS, MRS,3D-LVEF与ECT-LVEF相关,A-Maxis, A-Ts-SD与LVW相关。结论:3D-STI简便、准确,可用于评价DCM患者CRT后左心功能及心肌非同步运动的变化,为临床提供有价值参考。
  • 摘要:目的:总结头孢曲松钠导致胆囊结石的超声特点。方法:使用LOGIQ 3黑白超声诊断仪,发现三例小儿胆囊内结石样回声,经追查病史,这三例小儿均为本院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经头孢曲松钠治疗,因腹痛进行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内有结石样回声,通过超声对胆囊进行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结石形态、回声强度、后方声影的强弱及变换体位后的移动情况.结果:头孢曲松钠致胆囊假性结石的特点主要有:①结石直径一般较小,呈团块状或泥沙样;②后方无声影或声影较弱;③一般结石内部可整体显示,有漂浮感,移动、沉降速度慢;④无症状者多,仅少数病例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甚至胆囊炎症状;⑤小儿多见,成人亦可发生;一般于停药后2~3个月内自行消失,无需特殊治疗.结论:超声观察,长期大剂量应用头孢曲松钠.导致的胆囊假性结石具有其相对特有的声像图特点,能够为临床医师用药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管在超声引导下治疗性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10月~2010年11月,共对37例住院患者39个体内间隙、脏器或腔道发生的含液性病变,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中心静脉管引流术.其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8岁.病种分布如下:感染性包裹性积液11例;外科手术后并发症8例;非感染性含液性病变的相邻器官压迫5例,自发性出血性病变1例;慢性心包积液2例,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腹水3例;胆道梗阻3例;肾盂输尿管积水3例,肾盂积脓1例.术前常规检查血小板和出凝血时间,并经超声检查确定安全进针路径.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中国佛山市南海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产),内有中心静脉导管及其配套的扩张管、导引穿刺针、导丝、手术尖刀片、带线缝针、5ml注射器一个、无菌手套一付等;该中心静脉导管为8Fr引流管,内径12Ga,长度20cm,前端有侧孔并卷曲呈猪尾状.仪器使用Toshiba SSA 340超声诊断仪,PVF-381MT探头,频率3.75MHz,配置专用穿刺架. 结果:39例次均一次穿刺成功,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中心静脉管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并因临床的需要而发展了不同的规格。本组病人所用的8Fr单腔中心静脉管因内径较粗(12G),前端带侧孔并卷曲呈猪尾状,同样适合体内间隙、脏器或腔道发生的含液性病变治疗性引流,并且该中心静脉管穿刺包配备齐全、价廉物美。因此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中心静脉管引流术,具有操作简便、微创、价廉、安全有效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US-THI对胆总管中下段病变的诊断价值,对比MRCP、ERCP与PTC检查的优劣性。方法:2009年1月-2011年3月,50例临床怀疑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谐波成像技术(US-THI)检查.男24例,女26例,年龄15-76岁.其中49例患者行MRCP检查,38例行ERCP检查,7例行PTC检查,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使用ALOCKa-5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先用普通二维超声常规检查肝胆胰脾,再切换到谐波成像,探头自肝门部逐渐向下斜行分别探查门静脉和胆总管,,先显示胰头部,然后自下而上逐段显示门静脉和胆总管全程.并比较MRCP、ERCP、PTC等相关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梗阻端形态、胆胰管扩张情况及病变的显示:胆系结石显示胆管梗阻端呈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胆总管蛔虫为管腔内细管状回声;胆管癌为偏向管壁宽基底的等回声团;胆道炎性狭窄显示为管壁毛糙,模糊,无明显占位性病变.(2) MRCP、ERCP、PTC均为造影剂称托下的胆道结构,结石表现胆道梗阻端呈“杯口状”,或圆形充盈缺损;胆管癌则显示胆管偏心性或向心性狭窄,呈“截断征”、“鼠尾征”,“残根征”;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表现为狭窄段呈萝卜状或鸟嘴状改变.结论:US-THI对胆道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与MRCP, FRCP, PTC无显著性差异,但US-THI价格便宜,操作方便,无创伤性,可动态、重复,多切面多角度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结合CDFI观察病变血流分部情况,综合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准确判断,及时有效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故应作为胆道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短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1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和20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其中心衰组分别于CRT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应用3D-STI软件测量左心室舒张术期容积(LVED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不同步性参数,即左心室16个节段的面积追踪达峰时间标准差(AT-SD)和达峰时间最大差值(AT-Dif).统计学方法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单组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心衰患者CRT术前LVEDV、LVESV、AT-SD、AT-Dif大于对照组,心衰患者CRT术前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衰患者术后1周时左心室的AT-SD、AT-Dif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均<0.0083);术后1周以后左心室不同步性无进一步改善(P均>0.0083).LVEDV、LVESV随时间增长逐渐下降(P均<0.0083);LVEF随时间增长逐渐增加(P均<0.0083).结论:3D-STI为评价CRT短期疗效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 摘要:目的:探讨经主动脉根部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心肌血流灌注的可行性。方法:24只健康杂种犬,开胸阻断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120min后再灌注60min.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进行狭窄程度分组后,对部分模型犬行静息及腺苷负荷SPECT检测心肌血流灌注情况,检查结束当天行经主动脉根部静息及腺苷负荷心肌声学造影.造影结束后TTC及伊文思蓝双染色.使用Qlab 8.0高级量化软件分析心肌声学造影结果,并统计三种检查方法得到的缺血及梗死心肌节段数,计算MCE检查准确性和敏感性。结果:经主动脉根部心肌声学造影与负荷SPECT,TTC及伊文思蓝染色对比得到准确性分别为0.652,0.714,敏感性分别为0.829,0.729。结论:经主动脉根部心肌声学造影可准确评价心肌血流灌注情况。
  • 摘要: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SRI)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右室局部收缩功能与整体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14例,女41例,年龄21~64岁,平均41.0±10.7岁.风心病患者根据三尖瓣返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按肺动脉高压(PH)的程度分成轻、中、重度三组(轻度组30mmHg<PASP≤50mmHg,中度组50mmHg<PASP≤70mmHg,重度组PASP>70mmHg),每组分别为24例,16例和15例.采用Philips IE33超声显像仪,S5-1探头及X3-1实时三维心脏探头,该仪器具备Qlab SQ分析软件及3DQAdv分析软件.运用SRI技术对心尖四腔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右室面心肌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进行分析,得出右室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和峰值应变ε,同时利用RT-3DE测量右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风湿性心脏病组右室各节段ε、SRs绝对值与RVEF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尤其是右室游离壁基底段的ε、SRs绝对值与RVEF呈高度正相关(分别为r =0.85,P<0.O1;r=0.80,P<0.O1)。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右室局部与招体收缩功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尤其是右室游离壁基底段的ε、SRs绝对值与RVEF早高度正相关,其可以较准确的定量估测右室收缩功能。
  •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高频彩超对膝关节炎关节内注射激素的疗效评价价值.选择膝关节疼痛缓解不理想,浮髌实验阳性并愿接受超声诊治的病例39例,采用美国Sequoia-512彩超,患者仰卧位,先将受检下肢伸直稍太高,以使膝关节腔内也体汇入髌上囊,然后关节屈曲20-40,连续纵、横切而探查髌上囊,观察关节腔积液量及滑膜形态,于纵切而积液最大深度处测量。结果表明彩超可较好地反映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等病理改变,客观地观察髌上囊滑膜厚度、积液及滑膜血流的变化,可用于膝关节炎关节内激素注射疗效的客观评估。
  • 摘要:目的:揭示转移性肝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并确立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27例经病理证实的转移性肝癌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血供灌注特征.结果:1.造影前检出转移癌灶145个,超声造影后新发现癌灶49个,由造影前73%(145/198)提高到造影后97%(194/19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直径小于1.0cm占91% (45/49).2.转移癌特征性表现为:62% (124/198)动脉早期造影剂多呈周边环状凸起样快速填充;27% (54/198)动脉早期呈稀疏状快速填充;7%(14/198)动脉期呈整体快速填充;95%(190/198)动脉中早期始迅速廓清.3.超声造影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98%(92/196)、97% (192/198),与增强ct有较好的一致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结论:超声造影对转移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取样线角度和感兴趣区深度对剪切波速度测量的影响。方法:使用牛离体肝脏,在取样线偏离垂线0°、15°、30°及45°条件下,分别将感兴趣区置于肝包膜下1cm、2cm、3 cm、4 cm和5 cm处,测量剪切波速度,进而探讨角度和深度对剪切波速度测量的影响.结果:角度对剪切波速度的影响:0°条件下与15°条件下各剪切波速度值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余各角度下剪切波速度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深度对剪切波速度的影响:1cm处剪切波速度与5cm处剪切波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各深度间剪切波速度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声触诊量化技术测量剪切波速度时,取样线偏离垂直线不宜超过15°,深度不宜超过5cm.
  •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肝转移的超声造影(CEUS)特性。方法:对60例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肝转移灶及60例肝细胞性肝癌(HCC)的CEUS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先按病灶的大小分组,观察不同大小转移癌间增强方式的差异并与相同大小的HCC比较.随后应用声学定量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分析软件,对肝转移灶的始增时间、始消时间、峰值强度、增强速率、50%清除斜率与HCC的相应参数比较.结果:58.33%转移癌CEUS动脉相呈周边环状高增强,29例>2cm的转移癌的环状高增强,31例≤2cm的转移癌51.61%整体高增强。斑片状增强的发生率分别占1cm-2cm,2.1cm-3cm和>3cm肝转移灶的3.7%,12.5%和23.1%。乳腺癌肝转移与HCC的始消时间、增强速率、峰值强度、50%清除斜率比较均P<O.O5。而始增时间比较P>0.O5.结论:动脉相快速强化是乳腺癌肝转移的共同特点,但增强方式与转移灶大小有关。环状增强及造影剂廓清的更快是乳腺癌肝转移有别于HCC的CEUS特性。
  • 摘要:文章应用超声造影动态观察甲状腺结节的血流灌注模式,结合定量分析软件,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表现的差别.通过对37例39个甲状腺病灶按照研究设计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良性病变27个病灶,为腺瘤型结节性甲状腺肿,恶性病变10例12个病灶,为乳头状癌(其中1例无明显结节,但有微钙化,疑甲状腺癌,此例仅进行TIC分析).常规超声观察病灶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钙化及血流情况,比较良恶性病变上述指标中有意义的指标,对甲状腺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差别进行研究.对上述结节进行灰阶超声造影,观察其超声造影的增强表现,增强模式分为环状增强、不均匀增强、均匀增强、点状增强、无增强五种增强模式,分析良恶性病变的增强模式的差别.结果表明常规超声显示甲状腺结节边界、微小钙化对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超声造影模式上存在差异,环状增强多提示良性结节,不均匀增强对提示恶性结节。利用时间-强度曲线软件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能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提供有效的信息,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 摘要:目的:国内HIV发病率逐年升高,当感染HIV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破坏,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本研究应用超声诊断及介入技术观察不同脏器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0例AIDS患者中的351例合并不同部位病变的患者,对病变行超声穿刺及超声检查,观察各种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男267例,女84例,年龄22~53岁,平均34岁).结果:AIDS合并结核260例:以淋巴结结核较为常见,主要发生在颈部及腹腔,超声声像图表现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呈串珠样分布部分可见融合,通常呈低回声,不均匀,髓质结构消失,体积较大的淋巴结近淋巴结门可见条索样的稍高回声结构。彩色多普勒血流观察:多为边缘型。当发生结核性脓肿时,淋巴结体积常较大,部分呈无回声,呈空洞样,当脓液较粘稠时,探头加压可见絮状液体移动,严重者发生破溃形成窦道。在AIDS合并淋巴结肿大时应多考虑结核性为主。结论:超声影像不但能及时发现HIV致各器官病变的声像图特征,而且超声介入技术对HIV引起的各种机会性感染和不同部位病变有较高的诊断治疗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帮助。
  • 摘要:本研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至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时间与左室(LV)功能改善的关系,旨在应用STI评价AMI患者经PCI治疗前后左室功能变化,探讨STI评价AMI患者PCI治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STI的临床应用价值.采集61例经PCI治疗的首发心肌梗死的AMI患者PCI术前、术后7日及术后30日时的左室图像并准确记录入院至PCI治疗的时间,分析得出左室峰值纵向应变(LPSS).采用GE VIVID E9和GE VIVIDI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图像收集,在EchoPac工作站进行分析得出LPSS.根据术后30日与入院48小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心功能改善组(△LVEF≥5%)和非改善组,对比两组的应变数值以及症状发作至PCI治疗的时间.两组的LPSS及症状发作至PCI治疗时间之间的比较采用单方差分析;患者的LVEF、LPSS与症状发作至PCI治疗时间之间的相关性比较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与LVEF和整体LPSS相比,梗死节段LPSS能更好地预测左室功能的早期改善,是临床上评价入院至PCI治疗时间对AMI患者左室功能早期影响的有效指标。STI可以敏感反映PCI术后AMI患者左室功能的改善,对评价PCI治疗的早期疗效有独特优势,为临床改进术后治疗方案及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 摘要: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测量正常人左房应变,探讨此项技术评价正常人左房收缩功能和同步性的可行性.用2D-STI测量32例健康受试者,左房主动收缩时各房壁(前壁、下壁、后壁、侧壁、房间隔)三节段(基底段、中段、上段)的峰值速度(Vmax)、纵向收缩峰值幅度(Am-LS)、径向收缩峰值幅度(Am-RS)、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LS)、径向应变达峰时间(T-RS).结果表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较准确的评价正常人左房收缩功能和同步性。左房的收缩峰值速度、幅度和达峰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 摘要:目的:制备一种携带RGD肽的PLGA高分子造影剂并探究其在体外的靶向能力。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出PLGA-COOH高分子造影剂,并将其溶解在PH=6.0的MES缓冲液中,采用共价连接中的碳二亚胺法以EDC∶NHS=1∶3的摩尔比按顺序先后加入已制备好的PLGA-COOH造影剂中,低温孵育30-60min,以活化PLGA-COOH造影剂中的羧基.将活化后的PLGA-COOH造影剂离心3次充分去除未反应的活化剂后再溶解在PH=8.0的MES缓冲液中,而后以PLGA-COOH∶RGD=1∶1的摩尔比将分子量较小的RGD肽加入PLGA-COOH高分子造影剂中,并低温孵育2h,离心3次充分去除未反应的RGD肽后即成功制备出RGD-PLGA靶向高分子造影剂.用激光共聚焦检测FITC标记的RGD肽与PLGA造影剂的连接情况.结果:用FITC标记的RGD肤与PLGA-COON高分子造影剂成功连接后,用激光共聚焦观察显示出明显的绿光;体外靶向实验中,光镜观察显示出RGD-PLGA靶向造影剂较多的聚集在SKOV-3细胞的周围,相同的视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SKOV-3细胞周围有较多经罗丹明染为红色的高分子造影剂;流式细胞检测表明靶向组细胞结合经罗丹明染色的造影剂的荧光含量约为85%,而非靶向组细胞结合经罗丹明染色的造影剂的荧光含量仅为5%。结论:成功制备出RGD-PLGA靶向造影剂,并在体外验证其对高表达整合素avp3的SKOV-3细胞有较强的靶向能力,为肿瘤分子显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摘要:目的: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的特异结合,制备一种高效载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脂质微泡(LMB)-阳离子纳米脂质体复合物(LMB-CNLP),观察转染效率,探讨其对HSC-T6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HSC-T6细胞分为载HGF基因的LMB组、LMB-CNLP组和对照组(单纯质粒),超声辐照各组进行HGF转染.以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测转染情况,ELISA检测HGF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HSC-T6细胞凋亡.结果:LMB-CNLP组HGF基因的转染率为41.29%,明显高于其他2组。转染后的细胞能持续表达HGF,且随着HGF蛋白增多,HSC-T6细胞株凋亡率增高。结论:超声辐照LMB-CNLP复合物能提高HGF基因在体外培养的HSC-T6细胞株中的转染效率,促进HSC-T6凋亡,为基因治疗肝纤维化提供实验依据。
  • 摘要:目的:使用双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评估其在超声心肌对比造影中的有效性。方法:超声微泡造影剂内充入氟碳气体,使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方法 将其分别与P选择素单抗(MBp)、ICAM-1单抗(MBi)以及两种抗体(MBd)连接,分别制成靶向微泡.四组成年昆明小鼠,每组20只,通过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经尾静脉分别团注上述微泡造影剂,并行心肌声学造影检查,图像及相关数据由 DFY-Ⅱ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分析处理.结果:90分钟内,缺血后心肌使用造影剂MBd行MCE所得图像回声信号强度与其他任何一种造影剂相比有显著提高,而与MBc相比,使用MBp可得到仅次于MBd的信号强度。而造影剂组MBi和MBc仅能分别检测到较弱和最弱的信号强度。缺血再灌注后正常心肌区,任意两组造影剂间的信号强度未显示出明显差异。结论:利用双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是探测及评估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方法,在筛检相对较短时间内发生的急性胸痛中的高危病例具有价值。
  • 摘要:文章讲述了超声检查时要鉴别良恶性结节,必须着手分析结节超声的主要特征,甲状腺癌恶性程度很低,细胞分裂慢,早期不易出现纤维化和囊性变等.小的肿瘤超声表现为极低回声和低回声,大的肿瘤为不均匀低回声,很少出现等回声、混合回声及高回声,而良性结节多呈高回声、囊性无回声或蜂窝状回声.同时内部回声是判断良恶性结节的最基础条件,发现了低回声结节再着手从结节的形态、纵横比、边界、边缘、声晕、钙化、后方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颈部淋巴结,实在难以鉴别可进行超声造影、弹性成像以及超声引导下活检等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弹性成像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提供了病灶的硬度信息,弹性评分法及顺应性比值法,对良恶性病变分析也有一定的作用。顺应性比值可以较客观地评估病灶的硬度,在实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上具有一定价值.
  • 摘要:目的:超声显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得到了临床医师的认可,成为当前首选的诊断工具.但是超声显像中有部分良恶性结节出现特征重叠,给鉴别产生一定难度,易出现漏误诊.本文探讨甲状腺癌的常见漏误诊原因,以提高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0例甲状腺癌声像图及报告,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146个恶性结节误诊37个,漏诊1个,误诊结节多表现为边界清晰(59.64%),有晕征(32.43%),少部分可见钙化(27.03%),误诊组与正确提示组在边界、钙化、晕征、结节内液暗区等方面有显著差异.≤1cm的结节在纵横比、微钙化、合并结节数量与正确提示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甲状腺癌超声检查有一定特征性表现,超声诊断只要抓住多项声像图特征可作出诊断,少数实在难以诊断的患者需结合超声造影,弹性成像,以及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并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98例221个结节,男性31例,女性167例,平均年龄48.2±10.7岁.采用ESAOT MyLabTWice和GE 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6~12MMz.灰阶超声观察结节内部回声、纵横比、微钙化、边界和形态.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良恶性结节组超声特征的比较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特征对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表示.结果:198例221个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良性结节130例148个,恶性结节68例73个。良性结节大小0.7-4.5cm,平均大小1.98±0.35cm,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89例,腺瘤38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例;恶性结节大小0.3-3.7cm,平均大小2.12±0.47cm,其中乳头状癌47例,滤泡状癌18例,髓样癌3例。结论:超声检查对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重要意义。恶性甲状腺结节超声显像具有特征性表现,单一超声征象灵敏度较低,综合运用各种超声征象,可以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
  • 摘要:探讨携抗ICAM-1的靶向微泡定向转染基因至心肌细胞的能力及其作为新型载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将34只中国家兔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组Ⅰ(n=10,空白对照组)、组Ⅱ(n=12,心肌直接注射Ang-1基因组)、组Ⅱ(n=12,注射携抗ICAM-1靶向微泡+超声照射组),于基因转染前后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于处死后取心肌组织行Real Time-PCR检测Ang-1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ng-1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vⅢ因子染色检测其新生毛细血管密度.组Ⅱ及组Ⅲ家兔处死后取肝、肾组织行PCR、Western blot检测有无目的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携抗ICAM-1的靶向微泡可定向转染Ang-1基因至心肌细胞,其转染效率与目前认为最高效的心肌内直接注射转染的效率近似,且可达到更高的新生毛细血.管密度因此可以作为新型靶向载体定向转染基因,改善缺血心肌微循环及心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治疗作用。
  • 摘要:探讨携抗ICAM-1抗体的靶向微泡的制备方法,以及靶向微泡在体内和体外的寻靶作用.选用标记了FITC的抗ICAM-1作为一抗.SonoVue微泡造影剂与稀释后的抗ICAM-1抗体以2∶1的体积混和,分别调整反应液pH值至4.0-5.0或pH值至8.0-9.0,静置分层,取上浮泡沫,重悬于PBS缓冲液中制成携抗ICAM-1的微泡超声造影剂.将微泡混悬液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经100U/ml IL-1β刺激大量表达ICAM-1.将200μl携抗ICAM-1抗体微泡与刺激后或未经刺激的ECV304细胞混合,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与微泡的结合情况.结扎冠状动脉左旋支制备兔心肌梗死模型.将1ml携抗ICAM-1抗体的微泡或FITC标记的微泡经耳缘静脉注入兔循环系统,造影后取材,将梗死区心肌组织进行冷冻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内膜层微泡数量及荧光现象.结果表明携抗ICAM-I抗体的微泡能够在受损内皮处高浓度滞留,有利于超声造影的观察,更为微泡携带的药物或基因在局部定向的释放开辟了良好前景。
  • 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扭转运动变化对左室重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DCM组:我院心内科住院DCM患者39例,平均年龄52±6岁,所有入选患者临床均明确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NYHA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LVEF≤0.50);对照组:我院健康体检者35例,平均年龄53±5岁.两组受试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查,获取各受试者左室心底及心尖水平短轴切面二维图像存盘供Qlab软件脱机分析.测量参数: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球化指数(LVSI)、左室重量指数(LVMI);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S,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计算E/E’; 心底水平和心尖水平左室整体旋转峰值(R心底、R心尖)、左室整体扭转峰值(T)、左室相对扭转(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CM组患者LVEDd, LVMI均显著增大;LVEF著降低,E/ E’显著增大;根据左室心尖水平旋转方向将DCM患者分为DCM-1组与DCM-2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DCM组患者R心尖、R心底、T、T’均显著减低;与DCM-1组比较,DCM-2组R心底、R心尖、T,T’显著减低;与DCM-1组比较,DCM-2组LVEDd, LVMI均显著增大;LVEF及LVSI显著降低;E’显著降低,E/ E’显著增大。结论:DCM患者左室扭转运动减低;心尖水平扭转减低更为显著甚至反向的DCM患者左室重构与功能减低更严重。
  • 摘要: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超声造影剂,体外观察其US、MR成像效果及增强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效果。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合成载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纳米颗粒的高分子微球(s-PLGA),检测其一般性质.制备体外成像模型,应用超声诊断仪及磁共振扫描仪对不同浓度s-PLGA分别行US及MR成像.另取新鲜离体牛肝,局部注射s-PLGA后,给予不同HIFU辐照参数,通过计算辐照区凝固性坏死体积评价s-PLGA增强HIFU消融效果.结果:制备的s-PLGA溶于生理盐水后为均匀的褐色乳液,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形态规则,表面光滑,分散度好,微球间无明显粘连聚集现象。结论:自制的多功能超声造影剂—载超顺磁性氧化铁高分子微球具备体外US, MR双模态复合成像与增效HIFU的功能。
  • 摘要:目的:比较低功率聚焦超声与普通诊断超声体外破坏微泡的范围,探讨低功率聚焦超声精确体内定位爆破载药微泡的可行性,研发一种新型超声药物定位控释系统。方法:建立体外凝胶模型,以1%的浓度配制凝胶溶液,用离心管在溶液上表面打孔,待凝胶凝固成形后,撤去离心管,将机械振荡法制备的脂质微泡,稀释到一定浓度,注射到各个孔中,分别用形同功率的低功率聚焦超声(0.3W,0.6W,0.9W,1.2W)和普通诊断超声探头辐照,记录辐照前后的微泡浓度,计算每个孔内的微泡爆破率.结果:在聚焦超声的爆破微泡的焦域内,聚焦超声的微泡爆破率与普通诊断超声没有差异,焦域之外的位置聚焦超声的爆破率低于普通诊断超声,因此,低功率聚焦超声破坏微泡的靶向性优于同功率的普通诊断超声。结论:与普通诊断超声相比,同功率的聚焦超声能更精确定位爆破微泡,当低功率聚焦超声联合载药微泡进行肿瘤治疗时,会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器官产生的毒副作用,减少非靶向部位药物的沉积,提高药物的肿瘤选择性,从而提高肿瘤疗效。
  • 摘要:文章旨在制备穿膜肽与P-选择索抗体修饰的载基因超声造影剂,并在体外评价其靶向结合能力及转染缺氧损伤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可行性.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载基因及穿膜肽超声造影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质粒DNA和穿膜肽的分布,并用碳二亚胺法制备P-选择素靶向超声造影剂,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其与抗体的连接情况.制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模型,光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该靶向超声造影剂与缺氧HUVEC的结合情况.缺氧HUVEC分为靶向和非靶向组进行转染实验,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实验成功制备了穿膜肽与P-选择素抗体修饰的载基因超声造影剂,其具有较强的靶向结合缺氧损伤型HUVEC的能力,并能促进绿色荧光蛋白的转染。
  • 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疾病的高频超声检查阳性率,了解其变化趋势。方法:对2008~2011年进行甲状腺高频超声检查患者的阳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2011年甲状腺超声检查平均阳性率79.15%,男、女阳性人次平均比例为1∶4.58,女性检查阳性率高于男性;男、女甲状腺疾病超声检查阳性人次及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均以50~59岁构成比最高,女性略早于男性.结论:甲状腺可发生多种良、恶性疾病,主要包括甲状腺炎、发育异常、腺瘤、甲状腺肿(单纯性、结节性)、甲功异常及甲状腺癌等.随着人群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查体逐渐受到重视,甲状腺超声检查亦随之增多.2008~2011年于该院行甲状腺超声检查人次逐年增加,尤其2011年达10279人次.超声检查具有无创、迅速、客观、价廉等特点,已逐渐成为诊断甲状腺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是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和欧洲甲状腺学会(ETA)推荐的术前首选方法.
  • 摘要: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甲状腺肿瘤内微钙化点的大小、形态、多少及分布状况等,探讨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方法:回顾性总结与分析我院近五年来超声检出的102例甲状腺肿瘤内可见微钙化点,根据微钙化点在肿瘤内呈现的大小、粗糙或是光滑、点状或是粒状,以及分布规则与否等情况,加以观察肿瘤的内部回声、边界以及颈部淋巴结的肿大与否,旨在超声提示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方面提供我们的一点经验总结.结果:102例甲状腺肿瘤内可见微钙化点,其中女性患者78例,男性患者24例,良性肿瘤6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囊性变48例,腺瘤囊性变12例),恶性肿瘤42例.良性肿瘤内钙化点分布较规则,呈圆点状、较小,且均伴有肿瘤的囊性变,钙化点位于囊性变无回声区内,实质部分均为中等或稍高回声,其内未见钙化点,肿瘤后方回声无改变或增强.而恶性肿瘤内的钙化点分布不规则,呈粗糙砂粒状,较大,分布于肿瘤的实质部分,肿瘤液化少见,回声明显较良性肿瘤低,后方及后壁的回声多衰减,未见增强。结论:通过对102例甲状腺肿瘤内微钙化点的超声观察与分析,60例良性肿瘤钙化点早圆点状均匀分布于囊性回声内,实质部分未见钙化点。42例恶性肿瘤钙化点则粗糙呈斑片状不规则分布于实质回声内,肿瘤液化少见,实质回声明显低于良性肿瘤。
  •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44个结节,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常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先定性分析所有结节超声造影特点,主要包括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增强速度、造影剂分布是否均匀、有无周边增强、有无灌注缺损等.造影结束后,随机抽取19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为7个,恶性结节12个)进行定量分析,使用Contrast Dynamic参数成像定量分析软件对被分析结节超声造影剂灌注情况进行分析,从时间-强度曲线得到以下参数:峰值强度(Peak),达峰时间(Tp),曲线下面积(AUC)、平均渡越时间(MTT)等.结果:44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结节16个,恶性结节28个。恶性结节增强多呈低增强(78.6%),不均匀增强(89.3%),而良性结节多呈高增强(62.5%)、均匀增强(78.6%),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速度、有无周边增强、有无灌注缺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个定量分析的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结节TP(48.25±32.41)s, MTT(60.00±39.40)s,良性结节TP(35.49±3.17)s,MTT(42.27±3.72)s,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良、恶性结节Peak,AU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实时超声造影定性定量分析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研究实时灰阶超声造影不同的增强模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经病理证实的57例患者共61个结节的超声造影图像,观察甲状腺结节的增强模式,将其分为不均匀增强、均匀增强、环形增强、不增强;同时观察甲状腺结节造影前后测值的变化.结果:观察57例患者共61个甲状腺结节(28个恶性结节、33个良性结节)超声造影表现,甲状腺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表现为不均匀增强结节良性3个、恶性19个,均匀增强良恶性结节均为8个,环形增强结节良性21个、恶性1个,1个良性结节为不增强,经统计学处理,67.9%甲状腺恶性结节多表现为不均匀增强,63.6%甲状腺良性结节多表现为环形增强,两种增强模式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匀增强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 摘要:肿瘤基因治疗是近年研究热点,关键在于如何安全、高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超声介导微泡破坏、增强基因转染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非病毒性载体之一,但表面为非阳性电荷的微泡转染率及体内靶向实验尚未完全攻克.本研究在前期制备阳离子微泡的基础上,探讨超声介导自制阳离子微泡破坏、增强基因转染效果,并与普通脂质微泡做对比研究,寻找一种更可靠、完善的基因载体工具.试验结果表明将质粒DNA与阳离子微泡结合,成为实现体内高效基因转染的关键,并可以通过表面修饰,实现靶向转染。研究表明自制的阳离子微泡在一定浓度下,与优化的质粒DNA携带量结合,能够实现较高的基因转染率,且对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望成为更有效的非病毒载体工具。
  • 摘要:目的:制备一种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技术耦联的新型包裹紫杉醇的微泡,并对其连接效果、理化性质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单乳化法制备包裹紫杉醇的PLGA-COOH纳米粒(Pac-PLGA),检测其包封率,并用碳二亚胺法将其与链霉亲和素(SA)耦联,免疫荧光法检测Pac-PLGA与SA的连接情况.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生物素化的超声微泡(BIO-MB)及超声微泡(MB).分2组用激光共聚焦不同时间点观察超声微泡与Pac-PLGA的连接效果.结果:Pac-PLGA平均粒径为131.1nm,电镜观察呈球形,大小均匀,分散度好.荧光检测SA成功的连接在Pac-PLGA上。激光共聚焦观察生物素-亲和素组Pac-PLGA较多地连接在BIO-MB的表血。而对照组MB表而未见Pac-PLGA的聚集。结论:成功地制备出包裹紫杉醇的新型载药微泡,有望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一种理想的药物载体和靶向给药系统。
  • 摘要:目的:探讨自制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微球增强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体外消融正常牛肝的最佳功率及体内消融正常兔肝脏的疗效。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HIFU消融离体牛肝实验,分别注射四种不同的药物后行HIFU消融,寻找最佳消融功率与时间;分4组:①HIFU+NACL组,②HIFU+PLGA组,③HIFU+PFH组、④HIFU+PLGA+PFH组;第二部分HIFU消融正常兔肝脏实验,同样分为以上四组,分别经兔耳缘静脉注射药物后以相同的参数行HIFU消融,观测并相互比较各组靶区消融前后超声声像图面积,灰阶值,及实际肝脏损伤情况.结果:离体牛肝实验中2、3、4组均在150W、2s出现声像图灰度的变化和肝脏的凝固性坏死;正常兔肝脏实验中,3、4组靶区的平均超声灰阶值与面积大于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时间延长其灰阶值与面积逐渐缩小,而3、4组比较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1、2组肝脏未见明显损伤,3、4组靶区肝脏见出血性坏死或白色凝固性坏死.结论: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微球可有效增强HIFU的消融效率,为一种较好的HIFU增效剂.
  •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超声造影与实时弹性成像技术这两种新的成像技术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方面的价值.通过对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的≤1cm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困难的37位患者,对所有病例首先进行常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甲状腺结节的位置、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供情况及周围组织的回声等。然后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并计算弹性比值。结果表明超声造影表现对于诊断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无明显意义,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评分法或以SR值作为诊断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弹性诊断标准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摘要:文章旨在应用超声造影动态观察甲状腺结节的血流灌注模式,结合定量分析软件,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表现的差别.通过对37例39个甲状腺病灶,按照研究设计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同时常规超声观察病灶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钙化及血流情况,对甲状腺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差别进行研究.再对上述结节进行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分为环状增强、不均匀增强、均匀增强、点状增强、无增强五种增强模式,分析良恶性病变的增强模式.分别在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及两者周围正常腺体ROI取样,应用定量分析软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参数包括峰值强度(Peak)、达峰时间(TP)、曲线下面积(AUC)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良胜结节与恶性结节、良性结节与周围.LE常腺体、恶性结节与周围正常腺体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常规超声显示甲状腺结节边界、微小钙化对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超声造影模式上也存在差异,环状增强多提示良性结节,不均匀增强对提示恶性结节。利用时间-强度曲线软件分析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提供有效的信息,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 摘要: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技术定量评价腹型肥胖患者左心室整体长轴收缩功能以及舒张功能,探讨左心室整体长轴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与肥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5例腹型肥胖患者和29例健康成人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纳入研究的腹型肥胖患者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采用TDI的M型模式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Ds),采用TDI的PW模式测量二尖瓣环室间隔侧E’和A’并计算E’/A’,比较两组上述参数值,并行腰臀比(WHR)与MADs相关指标及E’/A’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腹型肥胖组LAD增大,IVS增厚,舒张压偏高,E'/A’减小,E'/A'<1的检出率高(P值均<0.005);腹型肥胖组6个位点MADs低于对照组(P值均<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WHR与MADs的6个位点均呈线性负相关,其中,WHR与二尖瓣环前壁侧MADs相关系数最高;WHR与E'/A'呈线性负相关。结论:腹型肥胖患者左心室整体长轴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均明显受损,其肥胖程度与左心室整体长轴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左心室整体长轴收缩功能关系密切。
  • 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右室容量负荷增加及右室重构对左室心尖部、基底部的扭转运动的影响。方法: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别测量30例单纯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封堵术前及封堵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左室基底部短轴6个节段及心尖部短轴收缩期的旋转角度及达峰时间,左室扭转角度及扭转达峰时间;绘出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收缩期的旋转角度—时间曲线;双平面Simpson法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D组术前左室基底部各节段的旋转角度峰值减低(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D组封堵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左室基底部各节段的旋转及整体扭转角度均较术前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术后6个月患者左室基底部各节段的旋转及整体扭转角度则较术前提高明显,且更接近于正常对照组,且有明显的功能改善。术前左室心尖部短轴旋转角度峰值均较对照组降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左室心尖部短轴旋转角度峰值较术前升高,其中术后6个月者升高较明显,并接近于正常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SD引起的右室容量负荷增加及右室重构对左室基底部的旋转和左室核体扭转运动有影响;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可以改善左室基底部的旋转及左室整体扭转运动;由于左室的逆转重构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其功能于6个月才有较明显改善。
  • 摘要:文章旨在剖析造影剂微泡进入血池微血管的时间、强度等表现对诊断的价值.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白兔腹部脏器正常、损伤前、后超声造影微泡的图像表现,超声造影结合3D成像与CT、MRI、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结果,对照剖析.试验结果表明造影对诊断、鉴别,应用价值优良者约60%-70%,较大帮助20%-30%,需结合其他检查5%左右。鉴于超声造影以组织血管病理解剖为基础,随着仪器的优化、认知能力与检测水平提高将有更大价值。
  • 摘要:最近十几年,超声仪器设备的飞速发展,技术革命日新月异,超声成为第四大常规检查,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成为首选检查之一.目前无论本科生、研究生及博士生临床基础知识及技能缺乏,多数医院超声医生严重短缺,工作量超负荷,医疗风险巨大,更为完成所谓“零预约”.文章从第一年住院医师超声医学科轮转规划、三年住院医师超声医学科轮转规划以及五年住院医师超声医学科轮转规划等几个方面讲述了如何进行超声医学培训及教育,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
  • 摘要:超声诊断由于具有迅速、快捷、方便、价廉、无痛若、可重复等优点,目前已是临床及医学影像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其诊断准确率是其它医学影像不可替代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超声诊断仍然存在部分的误诊、漏诊现象,有些临床要求检查的项目不能够胜任.文章从超声仪器的因素、超声医师技术水平的因素以及医务人员工作量大而繁忙等五个方面分析了超声诊断误诊漏诊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最大程度的减少和避免超声诊断误诊、漏诊发生。
  • 摘要:文章旨在研究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测定甲状腺结节的杨氏模量值,探讨该技术的定量参数分析方法在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通过对7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测得结节的杨氏模量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分析取得良恶性病灶鉴别的参考界值,计算两名观察者间符合率及Kappa值对其可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杨氏模量最大值与平均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应用杨氏模量最大值诊断恶性结节的准确性优于平均值。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参数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有助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 摘要:文章旨在了解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超声表现,探讨运用高频彩超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对36例病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使被检者去枕仰卧,颈部呈过伸位,从颈动脉到中线,从舌骨到胸廓入口,进行横切和纵切。结果表明高频彩超兼具形态结构学和血液动力学的检测功能,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客观地反映甲状旁腺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并能准确地显示甲状旁腺病灶及其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不仅能检出5mm轻度肿大的甲状旁腺。对于手术患者,可对甲状旁腺病灶进行定位。具有安全无创、方便经济、可反复操作的诊断等优点。结合血PTH检查,能快速地为临床预测、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疗效评价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使患者得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腮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48例52个腮腺占位性病变首先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然后切换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模式,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取样框(感兴趣区ROI)调整为病灶大小的2~3倍为宜,并包括部分腮腺实质.采用压缩、释放方式进行弹性成像操作,使显示屏的压力指数控制在2~3,获得稳定的弹性图像.根据弹性分级标准将图像分为0~Ⅳ级,并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比.数据经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良恶性组分级的比较采用配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提供了组织软硬度的信息,由于组织的软硬度与其内部的病理结构密切相关,因此从弹性图上可大致推断病灶形态学改变情况,有助于腮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但部分多形性腺瘤由于病理成分多样,当软骨样物质及肌上皮细胞占优势时,多形性腺瘤硬度增加,导致其与恶性肿瘤在弹性图上存在一定重叠。因此,当弹性分级时≥Ⅲ时,单纯根据弹性图像对病灶进行良恶性评估可能存在一定困难,需结合二维超声、彩超等常规超声及临床资料综合判断。
  • 摘要: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评价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通过采集30例正常对照者和36例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短轴腱索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心尖位四腔观、心尖位两腔观的二维灰阶图像及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所有图像资料导入Qlab7.0工作站,应用3D分析软件获取左室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计算左室16节段、12节段、6节段达到最小收缩末容积的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Tmsv6-SD)、最大差值(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及其标准化值(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同时系统自动计算左室17节段的时间-位移参数指标,并以两个“牛眼图”显示各节段达到最小容积的时间先后顺序及达到最小容积的位移变化.应用STI分析软件测量左室短轴观各节段收缩期径向应变达峰时间(Tr),计算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r-SD)和最大差值(Tr-Dif).最终将三维及二维数据汇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TI是检测多个心动周期,而RT-3DE在同一心动周期检测,更加快速、简便,且时间-容积曲线与“牛眼图”相结合可以为心衰患者的诊断、CRT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全面的定量信息。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对乳腺肿块,尤其是乳腺癌的高频图像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并进行超声造影,然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乳腺癌的形态学特征及超声造影特征,以期提高乳腺肿块的诊断符合率.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对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及鉴别价值.选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对肿块的增强形态、强度及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特征进行分型,并将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的特征与病理组织学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通过系统地对乳腺恶性肿块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表现进行观察,进一步发现了不同乳腺肿块,尤其是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特征表现,认为超声造影可提高对乳腺肿块低速血流显示的敏感度,并有其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及诊断准确率。
  • 摘要:文章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长轴纵向、短轴径向和圆周应变及左室扭转运动变化,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改变,为临床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功能异常提供依据.通过选取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53例,其中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25例,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2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及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和心尖水平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别测量各切面的心内膜下、心外膜下及心肌整体收缩期应变峰值并计算跨壁应变阶差,同时测量并计算短轴二尖瓣及心尖水平的左室心内膜下、心外膜下、左室整体及跨壁旋转、扭转角度梯度峰值.结果表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无角度依赖性,可重复性较好,可综合评价LVEF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及旋转、扭转的改变,提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提供对心肌运动与形变的定量分析信息,更准确地评价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
  • 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AS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封堵术后的右室功能变化。方法: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3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术后1周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收缩峰值应变(£)、收缩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二维超声测量各房室腔大小.3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ASD组患者基底段、中段的£、SRs、SRe、SRa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患者术后1周较术前检查,基底段、中段£、SRs、SRe、Sra值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患者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RA、RV及PASP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肺动脉高压的ASD患者表现为合并不同程度的右心室功能降低.ASD患者在封堵术后短期内,其右心室功能得到改善.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客观地检测、评价房间隔缺损术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
  • 摘要:目的:总结高原世居藏族肝硬化患者超声检查特点。方法:对高原世居、经临床确诊的藏族居民肝硬化患者超声检查表现为典型的晚期肝硬化肝脏改变、门静脉增宽及血流速度减低、腹水、合并原发性肝脏实质性肿块,胆囊疾病、脾脏肿大发现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典型的晚期肝硬化声像图表现占84..54%,门静脉增宽及血流速度减低占55.45%、腹水占65.45%、合并肝实质性肿块占21.82%、胆囊疾病占66.36%、脾脏肿大占43.68%.结论:高原世居藏族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典型比例较大、合并肌囊疾病者较多、合并脾脏肿大者较少,这些情况可能与高原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
  • 摘要: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纳米级超声分子探针,即含硫酸脑苷脂的液态氟碳纳米粒,并观察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将硫酸脑苷脂溶入液态氟碳纳米粒的成膜材料中,制备含硫酸脑苷脂的液态氟碳纳米粒,并检测其一般性质,通过光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该分子探针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寻靶能力,与不含硫酸脑苷脂的普通液态氟碳纳米粒相对照.结果:含硫酸脑苷脂的液态氟碳纳米粒的大小及分布与普通液态氟碳纳米粒相似.体外寻靶实验显示,此分子探针可以较多地聚集到肝癌细胞周边,并向细胞内聚集,而对照组普通液态氟碳纳米粒未见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制备出新型纳米级超声分子探针,其在体外具有较强的寻靶能力,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分子探针.
  • 摘要: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无创评估乙肝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程度的可行性。应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对13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分别测量肝脏剪切波速度值(LSWV)及脾脏剪切波速度值(SSWV);同时行胃镜检查,分为无食管静脉曲张组与食管静脉曲张组(按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轻-G1、中-G2、重-G3三级);检查肝生化指标;将所得的LSWV及SSWV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脾脏剪切波速度值可无创评估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但未发现肝脏剪切波速度值可用于评估食管静脉曲张程度。
  •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五分法与应变率(Strain Ratio,SR)比值在肝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7个患者共64个肝肿瘤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分别进行五分法评分和SR比值的计算.结果:运用二维超声诊断肝内肿瘤的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9.07%、76.47%和76.56%;运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五分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7.23%、88.24%和87.5%;运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计算应变率SR比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98%、78.95%和84.38%;应用弹性成像技术可以提高诊断率,弹性成像五分法和SR比值法在诊断准确性上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弹性成像技术较普通二维超声可以明显提高肝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弹性成像五分法和应变率比值法在鉴别肝肿瘤的良恶性的准确率上并无明显差异,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联合经腹超声检查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胃镜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134例,分别行超声内镜及经腹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病灶浸润深度、周围淋巴结情况、周围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与术后病理TNM分期结果 进行对照.结果:US的T分期准确率与EUS相似,但EUS的T4期诊断准确率显著低于US.US的N0、N1期诊断准确率较EUS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S对N2、N3期诊断准确率均较EUS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在胃癌的M期诊断上较EUS具明显优势.EUS联合US可提高TNM分期准确率.结论:EUS和US均可对胃癌进行较准确的T1, T2, T3期诊断,但US对T4期的诊断准确率优于EUS.EUS诊断N0, N1分期较US准确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US对N2, N3期诊断的准确率及M1的检出率均优于EUS,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胃癌术前TNM诊断的准确性。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粗针穿刺活检对乳腺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2例超声诊断为B1—RADS分类Ⅲ类及以上乳腺肿物的病例用16G活检针于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所取标本均行组织学及细胞学检查,全部病例以术后病理为最后诊断.结果:102例乳腺占位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其对乳腺肿物诊断的灵敏度97.6%,正确诊断指数为0.97,而超声诊断的相应指标则分别为80.9%K 0.81.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乳腺肿物诊断的准确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确诊乳腺肿物的有效方法.
  • 摘要:文章介绍了一颌下肿胀不适患者,经超声检查:浅表高频探头扫查见左颌下腺肿大,回声不均,腺体内导管轻度扩张,腺体外导管可部分显示,内径约0.5cm,管腔内未见确切结杆影像,应用腔内探头扫查腺体外导管显示K度增加,管腔内可见0.6×0.3cm强回声,有声影.超声提示:左颌下腺导管结石伴导管扩张;左颌下腺慢性炎症.X线检查:左侧口底见0.5×0.4cm大小阻光区.手术切开导管见管腔内一浅黄色结行,直径约0.3cm,质地较硬,较光滑,术后诊断:左颌下腺导管结行,慢性颌下腺炎.临床证明联合应用浅表高频探头及腔内探头检查颌下腺有助于提高颌下腺导管结石的检出率,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直观可靠的信息及图像。
  •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及病理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2位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的表现,共分为4型:Ⅰ型,囊性肿块型,Ⅱ型,与导管关系密切的囊、实性团块回声,Ⅲ型,周边有弱回声带的稍高或不均匀回声包块,Ⅳ型部分或者完全液化的脓肿样回声,部分伴有瘘管形成.并将超声结果与手术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声像图表现为Ⅰ型者5例(11.9%);Ⅱ型者14个(33.3%);Ⅲ型5例(12%)Ⅳ型者18例(45.19%).多处病灶5个,肿块伴窦道形成者7个.超声考虑为炎性包块者33例,占78.6%,病理结果肉芽肿性乳腺炎11例,纤维囊性乳腺病、导管扩张伴炎症5例,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26例.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表现不一,仅靠超声图像容易误诊,结合临床病史、体征能提高诊断准确率,急性、亚急性者较容易诊断,慢性者较难诊断。
  • 摘要:通过研究超声检查对于胎儿常见畸形在不同孕周检出的灵敏度高峰,找出孕妇产前超声检查的合理时段的规律,为规范和指导产前超声检查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就诊单胎妊娠孕12-40周所有初次检出的畸形儿共459例,孕妇平均年龄27.6岁,平均孕周27.1周;多胎妊娠不在讨论之列.统计学方法:用EPidata3.1软件整理数据,用SPSS13.0软件对病例检查次数和时间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进一步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孕妇接受三次产前超声检查,第1次是孕11-13+6周早中期产前超声筛查,第2次是孕18-24周详细的系统产前超声筛查,第3次是孕29周至出生前的常规产前超声检查。
  • 摘要:通过超声监测胎儿生长参数的变化,评估胎儿的发育及体质最是产科的常用方法,准确估测胎儿体质量,对临床医师制定分娩方式及产程处理计划意义重大。文章主要介绍了运用超声预测胎儿体质量,其预测胎儿体质量的公式不少于40个,这些公式通过测定胎儿各种生长参数来预测胎儿体质量,HoPmann等通过回顾性分析350个胎儿的体质量,比较了其中公认度较高的36个公式的各种统计结果结果显示FW>4000g和FW<1500g时这些公式预测的准确性明显降低,然而,在产科处理计划中,正是这两组新生儿才更需要对胎儿体质最的更加精确的预测。并指出利用超声单参数公式法和多参数公式法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体外授精-胚胎移患者中子宫动脉血流和子宫内膜血流对妊娠结局的价值.选择2009年到2010年在生殖中心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的不孕症患者90例,其中输卵管炎性不孕53例,排卵障碍性不孕20例,不明原因性不孕17例,所有不孕患者均为首次行IVF-ET,且均经过不孕症筛查,包括精液分析、排卵状况评估、子宫输卵管造影或腹腔镜证实子宫无畸形且无宫腔粘连等子宫原因性不孕.所有患者均于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当天测其子宫动脉、子宫内膜及内膜血流的各项参数如:子宫动脉PI、RI值、内膜厚度、内膜容积以及内膜血流参数(血管指数,血流指数和血管血流指数).结果表明在注射HCG日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测最子宫内膜血流参数能较好的评价子宫内膜血流,有较好的预测妊娠结局价值。
  • 摘要:目的:应用高频超声对术前的乳腺肿物及腋窝淋巴结进行检查,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利用高频超声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期间病理检查证实乳腺癌的146名患者进行扫查,分析可能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原发肿瘤的大小、边界、形态、血流与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呈正相关;腋窝淋巴结的数目、大小、形态、纵横比是影响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因素.结论:高频超声检查是术前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的有效方法,多重指标综合判断有利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的检出,对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及预后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Mammotome在乳腺难诊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团队协作超声引导Mammotome的方法对303例乳腺难诊治疾病进行微创诊断与治疗.结果:303例乳腺难诊治疾病Mammotome活检与治疗病理结果:早期乳腺癌37例,Mammotome活检与术后病理一致,后续保乳于术切缘阴性率92%;乳腺癌前病变109例,Mammotome的应用取得了活检与治疗双重效果;乳腺微钙化病变115例,Mammotome活检组织条钼靶摄片与术前乳腺钼靶摄片病灶吻合率100%;非哺乳期乳腺炎16例,Mammotome活检与治疗使开放手术减少60%;乳管内微小病变26例,Mammotome的应用与传统手术相比组织切除量明显减少,病理阳性检出率明显增加.结论:Mammotome微创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既为超声医学和乳腺外科搭建了一个好的团队协作平台,更为乳腺难诊治疾病提供了微创诊治的重要手段,采用团队协作方式,使用高性能彩超实时超声引导Mammotome对乳腺难诊治疾病微创旋切,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空切漏切和多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能取得满意的诊断与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显微镜探讨兔耳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的形态学变化过程。方法:选用1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分别在兔两只耳朵腹侧面中段做三个1.5cm×0.5cm长方形的手术切口,切除其内皮肤及软骨膜,共96个创面,分别于术后第7,25日去除创面新痂,于术后第1、3、5、7、11、16、20、28、36、60、90天分别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同时应用Panoviewβ 1500高频超声显微镜的50MHz高频探头对兔耳瘢痕进行B型超声检查,检查同时以瘢痕边缘皮肤为参照记为0mm记录瘢痕形成过程中与边缘皮肤的差距,皮肤以下记为负值,凸出皮肤记为正值;每次检测随机选取5 只模型兔,在检查结束后随机处死其中一只模型兔切取标本,运用超声和组织病理学切片来观察整个增生性瘢痕的动态变化及内部结构.结果:肉眼观察兔耳创面愈合较快,术后2天内渗出较多,第4天由肉芽组织填平创面,约一周创面开始收缩,结痂明显。术后一周去除原有瘢痕及组织时渗出增多,但创面很快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天。愈合后瘢痕开始增生,瘢痕变硬中心发红,随着时间延长,瘢痕慢慢变软但仍然比正常皮肤硬中心区红色也逐渐变淡。结论:本实验利用高频超声显微镜不仅能看清增生性瘢痕的全貌还可以看到其内部的细微结构,同时检查过程无创、对兔耳瘢痕及正常组织无损害可重复多点观察,为增生性瘢痕研究提供有效的观察手段。
  • 摘要:文章讲述应用meta分析方法,总结回顾2007年至2011年运用斑点追踪技术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解旋运动的研究,通对以往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定量评价,以期定量评估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减退状况,寻找定量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结果表明左室解旋运动及扭转运动的各项指标在正常人与高血压患者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高血压病患者左室的解旋运动相对正常人有明显的减低和延迟,而左室扭转的幅度及峰值解旋角速度则会增加.即使是轻度心肌肥厚,左室解旋运动的参数仍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应用斑点追踪观察左室解旋运动以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子宫内膜病变者术前行TVCDS检查,根据二维图像特点和病灶内部及周围肌层的彩色血流情况,判断其肌层浸润程度,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TVCDS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总的准确率为98%;无肌层浸润和浅肌层浸润的准确率分别为83.3%和76%;深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71.4%,深肌层浸润符合率71.4%.结论:TVCDS能较准确地判断子宫内膜肌层浸润及宫颈受累程度,对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评价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对宫颈癌放疗前后血流变化的检测及疗效评估。方法:对66例宫颈癌放疗前后进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并对宫颈癌内血流进行分级并测阻力指数,计算血管指数(Vascularity index,VI),最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放疗后血管减少,血流阻力增加.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在放疗后比放疗中、放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在放疗中比放疗前无显著性升高(P>0.05);VI在放疗后放疗中、放疗前显著性降低(P<0.05),在放疗中比放疗前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三维能量成像在宫颈癌放疗前后,客观地反映病灶内血流情况,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放疗疗效的有效指标.
  • 摘要:目的:掌握输卵管积液与卵巢囊肿两者的鉴别诊断,提高两者的超声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了我院102例以超声检查后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住院病人,再结合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超声诊断附件区均有异常改变,占99%,其中诊断附件区囊性肿块占83%.输卵管积液诊断准确率仅14%.结论:本组病例中输卵管积液超声诊断准确性不高,易笼统诊断为附件区囊性肿块,故还待进一步总结学习加以提高.
  • 摘要:目的:通过介入超声治疗不同部位卵巢囊肿,观察术后对治疗侧卵巢内卵泡发育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介入治疗卵巢囊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于月经周期第7~15天连续监测,按囊肿大小不同,将158例患者分成三组,每组根据不同部位的囊肿对比观察术后卵泡发育情况.结果:囊肿直径<40mm组,1个月复查时,45例可见治疗侧卵泡发育,恢复率为59%(45/76),不同部位无差异.囊肿直径在40~80mm组,3个月复查可见左侧者13例可见卵泡发育,右侧者10例,中间者仅2例,恢复率46%(25/54),6个月复查时又见中间者卵泡发育7例.囊肿直径>80mm组,6个月复查左右侧者可见12例恢复率42%(12/28),中间者1年后可见5例卵泡发育.结论:囊肿直径越小卵巢功能恢复越快,囊肿位于左右侧者较位于中间者恢复快,介入超声治疗卵巢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 摘要:文章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右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通过正常对照组27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似患者25例,男19例,女6例.根据室间隔是否完整将其分为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IVS) 14例和伴室间隔缺损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VSD)11例.获取心尖四腔切面,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右室面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6个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及右室整体收缩峰值应变(GLS)、整体收缩峰值应变率(GL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GLSRe)及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GLSRa),并比较三组间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同时测量并分析右室舒张末横径(RVED)、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面积变化率(RVFAC)、及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TVSPV)等指标与右室整体收缩峰值应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右室局部及整体功能减低,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准确定量评价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右室长轴局部及整体舒缩功能,为临床评价右心功能提供了又一有效方法。
  • 摘要:文章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法洛四联症患者术前及术后右室局部及整体功能改变.通过正常对照组35例,法洛四联症患者36例,于术前、术后一周、3月、6月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并记录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纵向收缩峰值应变(ε)、收缩峰值应变率(SRs)及右室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收缩峰值应变率(GLSRs),并探讨影响手术前后右室局部和整体功能改变的因素.结果表明TOF根治术可改善患者右室局部及整体功能,手术方式对术后早期功能未产生影响,病程影响术后右室功能恢复。STI技术可作为定量TOF患者术后右室功能的有价值的随访工具。
  •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SonoLiver造影软件参数成像诊断法在诊断腹膜后肿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病理诊断的吻合程度.分析腹膜后恶性肿块的动态血管模式曲线(DVP)特征,从而提高腹膜后肿块恶性检出率.试验结果表明SonoLiver造影软件参数成像诊断法是鉴别腹膜后肿块良恶性的一种新方法,为腹膜后肿块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恶性肿块DVP形态与病灶内造影剂流量有关。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应用Sonoliver软件对肝脏局灶性低回声占位病变的超声造影(CEUS)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时间-强度曲线,进而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时间-强度曲线在肝脏低回声占位病变超声造影中的应用价值.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结论Sonoliver软件分析超声造影过程得到的时间—强度曲线可以实时的反映肝脏局灶性低回声病灶的血流灌注特点,通过血流灌注特点的不同,从而可以对肝脏局灶性低回声病变良恶性进行鉴别。峰值强度、上升时间、达峰时间、上升支斜率、下降支斜率的绝对值,mTT及半降时间可以作为定量指标对肝脏局灶性低回声病变进行鉴别,而半降面积、上升支面积及灌注面积不能作为定量指标。因此时间—强度曲线在肝脏局灶性低回声占位性病变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摘要:利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联合实验室指标对照评价终末期肾病患者与健康人群颈总动脉弹性变化及其相关性.通过试验组43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对照组41例健康人,在VVI条件下测量颈总动脉短轴切面6个节段的最大径向运动速度(Vmax)、最大切向应变(Smax)及最大切向应变率(SRmax)。结果表明VVI技术对ESRD患者颈总动脉管壁弹性变化的评价有重要临床意义,并且可作为一项检测指标,同时联合实验室指标变化对ESRD患者颈总动脉壁弹性变化有不同趋势,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 摘要: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已成为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了解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技术对绝经期前女性SLE患者早期颈动脉血管弹性的评价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纳入2010年9月~2011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绝经期前女性SLE患者60例,诊断标准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分类标准,并纳入年龄、身高、BMI等相匹配的健康绝经期前女性30例为对照组.采用WI技术依次检查并采集WI相关参数.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1组(病程<5年)和SLE 2组(病程≥5年)患者W2、β、Ep、PwV—WI、PWVβ值增高,AC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2组患者的W2、PWV-WI、β、Ep、PWVβ均较SLEl组显著升高,AC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AI、NA值在三组间依次增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瞬时波强技术可早期检测SLE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对临床早期防治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摘要:目的:分析重型α-地中海贫血胎儿的二维超声表现,探讨胎儿二维超声检查预测重型α地贫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2月~2011年3月行羊膜腔穿刺术或脐血穿刺术、绒毛穿刺术后确诊重型α地贫且二维超声中有异常表现的共139例胎儿(108例为中晚孕胎儿,31例为早孕胎儿)二维超声检查表现.仪器采用Siemens-A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3.5-5.0MHz,阴道探头频率5-7.5MHz.结果:该组31例重型α地贫早孕胎儿与52例正常对照组胎儿胎盘厚度的比较,胎盘厚度明显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维超声检查是预测重型α-地中海贫血胎儿的无创、有效筛查方法,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或因在外院发现胎儿可疑脊柱区异常接受会诊超声检查的孕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显性脊柱裂10例、隐性脊柱裂2例、骶尾部畸胎瘤4例、腰骶管内脊膜囊肿1例,98例正常胎儿作为对照组.孕妇年龄22-39岁,平均(29±5)岁,孕21-32周,平均(25±4)周.全部病例均经引产后尸体解剖、引产后尸体超声检查或产后随访超声证实.结果:显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型均显示脊髓圆锥低位;显性脊柱裂单纯脊膜膨出型和隐性脊柱裂脊髓圆锥位置可以正常,也可以低位;骶尾部畸胎瘤、腰骼管内脊膜囊肿及正常对照组均表现脊髓圆锥位置正常。结论:产前超声定位脊髓圆锥能为胎儿脊柱相关疾病是否并脊髓栓系、以及非脊柱裂脊柱区相关疾病的产前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早期疤痕妊娠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52例,患者平均年龄30±2.5岁,再次妊娠后45至60天首次来院检查,所有患者均常规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超声提示为疤痕妊娠者后行相应的妇科临床及病理检查.结果:临床与病理证实6例疤痕妊娠,疤痕妊娠时间平均为55天.阴超示6例患者孕囊均位于子宫体下段瘢痕处,部分囊内可见胎芽或卵黄囊,活胎时可见胎心搏动,孕囊形态欠规则,靠近瘢痕处较狭长,而靠宫腔一端较圆钝,孕囊旁可见丰富低阻血流,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显示滋养血管来自切口肌层.其中2例为流产不全所致出血及血肿形成.结论:经阴道超声能对早期疤痕妊娠明确诊断,并能为临床提供疤痕及妊娠早期、详细及准确可靠的信息,避免患者发生大出血、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经阴道超声对早期疤痕妊娠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指导早期正确临床处理,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应用超声评价症状性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的颈动脉及股动脉结构、僵硬度改变,并分析僵硬度改变的相关因素.通过对34例健康志愿者及31例有症状性下肢PAD的患者进行颈动脉、股动脉超声检查,采集相关动脉结构、功能参数.比较有症状性下肢PAD患者和对照组外周动脉结构、功能的改变;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影响下肢动脉僵硬度的因素.结果表明有症状性下肢PAD患者外周动脉内中膜增厚、发生血管重构,动脉僵硬度增高,以股动脉更为显著。下肢动脉僵硬度与内中膜厚度、动脉血压及吸烟程度有关。
  •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妊娠中期行彩色多簿勒超声检测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收缩,舒张流速比(S/D)、子宫动脉多普勒血.流波形切迹(压迹)与姬娠期高血乐疾病的关系,以便及早、准确地发现并预防.回顾性选择接受产前超声检查并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且无其它合并症的孕妇90例,按20周~28周分为9组为观察组(妊高症组),选择同期无任何妊娠合并症的正常孕妇180例按20周~28周分为9组作为对照组(正常组).观察18组孕妇双侧子富动脉搏动指数(P1)、双侧子富动脉收缩压最人血流速度(S)与舒张末期最火血流速度(D)的比值(S/D)以及是否存在子宫动脉多酱勒血流波形切迹(乐迹).按相同孕周进行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组问再进行比较,以找出与姬高症相关因素高的参数.临床结果表明随妊娠的进展,正常孕妇子宫动脉血流阻力逐渐下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子宫动脉向流阻力明显升高;当PI>1,S/D<4且出现多普勒血流切迹时发生妊娠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单一因素增高出现妊娠高血压的可能性。
  •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声像图特点以及诊断符合率。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2年临床及病理诊断出的25例胎盘早剥患者,年龄20-38岁,孕周31-40周.阴道流血伴腹痛23例,胎膜早破伴腹痛折5例,有明显外伤史3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7例,板状腹伴胎死宫内患者2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3.5MHz,孕妇平卧,在常规检查胎儿进行测量后重点扫查胎盘情况,包括胎盘厚度、大小、内部回声、胎盘基底层与子宫壁间之间有无异常回声,胎盘边缘有无液性区及血块的异常回声,并对异常区域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血流情况.临床表明超声对胎盘早剥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能指导临床处理,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轻型胎盘早剥由于剥离面不大,超声图像变现多变,容易引起误诊或漏诊,需密切结合临床观察,及时对患者进行处理和治疗。重型胎盘早剥声像图特点突出,超声能及时作出诊断。超声可作为胎盘早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盘植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产科临床验证的117例胎盘植入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其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结果:临床验证的117例胎盘植入病人中产前彩色多谱勒超声声像图有特异改变提示为胎盘植入可能者101例,诊断符合率为86.3%;产前彩色多谱勒超声未发现特异声像而未能诊断者16例,占13.7%。结论:胎盘植入的超声图像显示胎盘植入处胎盘后方与子宫肌层之间低回声带变薄或消失,彩色多普勒显示胎盘后方子宫肌层内弓状动脉血流中断、消失或不规则状血管团块,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且超声检查具有安全、低廉、操作简便,可重复等特点,是目前诊断该疾病的首选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间质部妊娠诊断价值。方法:对近3年超声诊断为12例间质部妊娠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我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报告证实诊断为10例间质部妊娠,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3.3%,有2例为宫角妊娠.结论:超声检查对间质部妊娠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摘要:文章讲述了一患者经超声检查,盆腔内可见子宫,形态饱满,大小正常,宫腔内未见孕囊及胎儿。其右上方可见完整妊娠囊回声,内见胎儿、胎盘回声,并可见胎动及心管搏动。孕囊周边可见均匀低回声包绕,不与宫颈相通,超声提示为中期妊娠残角子宫妊娠。同时指出残角破裂可致内出血,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必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警惕性。
  • 摘要:文章旨在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肾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早期体检诊断为肾癌23例患者,使用机器Sonos4500及Sequoia512彩色超声诊断仪,受检者取站立位、仰卧位和侧卧位,在双肾区行多方位扫查.发现肿物后观察肿物的部位、形态、大小、内部回声特征及内部血流情况.临床结果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简便易行,无放射性,无创,费用低,有较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超声普查能够早期发现无症状性小肾癌,它们的预后远较症状性肾癌为佳,值得超声工作者重视。
  •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不同肾功能移植肾患者术后肾脏血灌注状况。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1年初次接受肾移植手术患者35例,据血清肌酐(SCr)值将35例移植肾患者分为SCr正常组(SCr≤140μmol/L)和SCr异常组(SCr>140μmol/L).首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段动脉、叶间动脉及弓形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阻力指数(RI);随后应用超声造影技术结合时间一强度曲线定量分析移植肾中极皮质及髓质造影剂达峰时间(TTP)、达峰绝对值(DPI)及曲线上升斜率(A)等指标:分别比较每种检查方法所测得的两组患者指标间差异.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移植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检查 SCr正常组患者移植肾的灌注指标中曲线上升斜率(A)、达峰时间(TTP)、达蜂绝对值(DPI)优于SCr异常组移植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正常移植肾的超声造影定量指标明显优于肾功能异常的移植肾,超声造影能够检测出肾功能异常移植肾的微循环灌注改变。
  • 摘要:文章旨在通过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左肾段动脉、叶间动脉的Vs、Vd、RI参数的研究,探讨超声多普勒为临床评价肾功能损害程度提供超声诊断方面的作用.临床结果表明各项测值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存在直线相关性,所以通过测量肾内动脉血流频谱,对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注射无水乙醇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方法:对70例高龄的列腺增生患者经直肠穿刺前列腺注射无水乙醇消融治疗,治疗后1、3、6、12、24个月随访,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声像图及病理变化,超声造影表现,并对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病理显示前列腺组织呈凝固性坏死表现;7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前列腺体积缩小,最大尿流率增大,残余尿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4个月未出现复发病例;治疗后声像图表现为前列腺回声减低,超声造影显示前列腺内腺出现充盈缺失;工作前期(36例)出现并发症4例,副反应12例.工作后期(34例)通过技术改进未出现一例并发症,仅1例出现副反应.结论:直肠超声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经济的特点,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通过技术改进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及副反应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对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VC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2例VC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早期疗效;手术6个月后对复发组的VC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精索静脉的变化.结果: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VC的有效率为97.6%,复发率为10.1%,VC治疗的有效率及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复发组中术后2周彩超检查较手术前测量D、Dv缩小,Tr缩短;术后6个月彩超检查较术后2周测量D、Dv增加,Tr延长.结论: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对VC的治疗有效,彩超术后检查对精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评估具有诊断价值.
  • 摘要:本文旨在提供如何使用三维超声心动图采集、分析与显示各种心脏结构,以及此技术本身局限性的一个实用指南.另外,本文描述三维超声心动图目前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以及其优点与缺点.三维超声心动图数据采集模式分为同步多平面模式、实时三维窄角容积、实时三维图像放大、实时三维宽角(全容积)、及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三维超声心动图成像显示分为原图剪辑及获取后显示(容积呈像、表面呈像、二维断层切面).与二维超声心动图相比,3DE对心室容积和功能的测量有更好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更精确评估瓣膜病变的范围、位置及严重度;三维负荷超声心动图可以提高二维负荷心动图的精确性.三维超声心动图缺点为时间及空间分辨率低、门控采集中受限于心律失常及呼吸困难、3DE的大数据集使得工作站的数字系统不仅在传输上同时也在总体储存容量上受到严峻考验.
  • 摘要:文章旨在研究禁食后胆囊的超声改变,选取的胃肠手术患者22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于禁食后3-5天扫查胆囊,扫查内容包括肝内外胆管及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胆囊腔内回声改变。结果显示22例患者中,胆囊增大5例,胆囊壁增厚2例,22例均于胆囊内出现沉积性中等回声,部分随体位变换而变形,有时形成平面,其中10例并出现强回声光点。原有的胆囊息肉及胆囊结石无明显变化。同时又对此进行了讨论。
  • 摘要:目的:研究实时三维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穿刺置管的效果,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便利,实现了立体定位。方法:术前二维超声多切面扫查,选定穿刺部位,打开xplane,出现相互垂直的两个切面图像,打开引导线,使双幅图像的引导线均能进入脓腔中央.常规消毒铺单后放置穿刺架,沿导槽插入PTC穿刺针,嘱患者屏气后沿导线将穿刺针进入脓腔,拔出针芯,连接注射器抽出脓液后去除注射器,沿PTC穿刺针导入导引钢丝,超声直视下钢丝进入脓腔,缓缓拔除穿刺针,沿钢丝插入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至脓腔,撤出钢丝,连接注射器抽出脓液后将导管接于引流袋,置管成功.结果:4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从消毒开始计时,用时最短7分钟,患者均无痛苦,耐受好.术后持续引流脓液数日,1例于术后第3天不慎引流管脱落.结论: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同步切面上沿引导线寻找针尖提高了准确性,还可以通过提拉针芯,在两个切面的同一位置寻找同步活动的强回声,以在杂乱的强回声光团中识别针尖。
  •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高频彩超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超对8000例2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健康体检.结果:共检出3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经病理诊断均为恶性肿瘤,符合率100%.高频超声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声像图表现为:出现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的肿块影,内部多为低回声,有时回声不均匀,肿块多无完整的包膜,肿块周围组织呈“蟹足征”;肿块周边及内部出现较丰富的血流信号;RI≥0.7.结论:乳腺高频彩超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综合分析乳腺肿块的超声特征和血流情况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