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济南
  • 出版时间: 2011-11-25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山东医学会

会议文集: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DACTl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特性的影响并探讨DACTl导致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的机理。方法:首先利用具有不同特点的结肠癌细胞株SW480、HCT116、LoVo、HT-29为研究对象。根据这四株细胞株中DACT1 mRNA的具体表达水平的高低,分别应用RNAi和基因表达技术构建DACT1敲减和过表稳定细胞系,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软琼脂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及Transwell小室法判断DACT1在体外对细胞增殖,体内对细胞成瘤及对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随后主要采用免疫印迹、流式细胞技术、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共沉淀等技术,探讨DACT1导致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的机理。结果:DACT1表达增加可以在体外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体内促进肿瘤形成,还可增强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DACT1在人类肿瘤中的可能功能之一,并暗示DACT1可作为结肠癌潜在治疗靶点或分析预后的分子。
  • 摘要:目的:以血清为窗口,应用SELDI-TDF-MS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可以用于预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对FOLFOX和FOLFIRI化疗方案获益的蛋白质指纹模型,为患者选择FOLFOX或FOLFIRI化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所有患者均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肿瘤内科。选取诊断明确的70例初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中44例接受FOLFOX方案做为一线化疗,26例接受FOLFIRI方案做为一线化疗;每位患者在完成两个疗程化疗后,用CR或MRI等影像学方法进行疗效评价。2.收集每个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血清,-80℃保存。3.疗效评价:临床受益组:CR+PR+SD,无效组:PD。4.采用SELDI-TDF-MS蛋白质组学技术分别分析 FOLFOX和FOLFIRI化疗受益者与无效者血清蛋白质指纹数据,鉴定差异蛋白质峰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交叉验证等统计分析,构建可用于预测结直肠癌FDLFOX和FOLFIRI方案化疗反应性的血清蛋白标志物的疗效预测模型。结果:44例接受FOLFOX方案化疗的患者中,29例受益和15例无效,比较其血清蛋白质质谱数据,共检测到蛋白质峰99个,其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质峰14个。结论:大量的临床试验报道FOLFIRI和FOLFOX在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有较好效果,是目前最常用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有效率均接近40%。目前临床上对于这两种方案的选择,尤其是一线使用时,没有明确的疗效预侧指标,通常根据医生的判断与经验来决定,带有部分盲目性,如果能在最初的方案选择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将会提高化疗的疗效,减少治疗的盲目性,提高生存率。
  • 摘要:目的:利用多层CT对GGN自动体积、密度测量的可重复性进行研究,为该技术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就诊病例,胸部CT35名患者共计46个直径5mm-20mmGGN入选,至少发现1个GGN并且随诊1-3个月不消失或缩小,直径定义为最大径和最短经的平均值。利用商用软件自动计算GGN体积和密度,选择对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Bland-Altman方法。结果:两组数据GGN软件自动测量均成功且结节分割比较完美的共计28名患者,占全部患者的80.0%,其中男性9名,女性19名,平均年龄57. 5岁;每名患者1-3个结节,共计36个结节,占全部结节的78. 3%,其中纯GGN14个,部分实性结节22个。结论:对于大多数GGN自动体积、密度测量的可重复性很好,体积增加27%、密度增加7%可以确认GGN的生长。
  • 摘要:胃平滑肌瘤是起源于平滑肌组织的良性肿瘤,是最常见的间质性良性胃部肿瘤。一般见于40-60岁之间。典型的胃平滑肌瘤位于胃窦,责门、胃底、胃体的少见,小弯侧较大弯侧多见,后壁较前壁为多。肿瘤可形成腔内型、腔外型、壁间型和腔内外型四种。由于胃平滑肌瘤发病比叫隐匿,早期无任何临床表现,常在因出血或治疗其他相关疾病或行胃镜检查发现。当肿瘤增大到一定阶段会出现腹部包块、胃出血、腹痛、贫血、幽门梗阻等症状。临床主要应与胃息肉、胃消化性溃疡等鉴别。对于胃平滑肌瘤的诊断除临床上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包块者,怀疑为该病外,主要依靠X线及胃镜检查。其他辅助检查有血常规、粪便潜血实验、组织病理学检查、腹部超声、腹部CT、选择性血管造影。其治疗常为局部切除或仅行肿瘤摘除术。而在术中发现胃黏膜下肿瘤,或无法判断是胃平滑肌瘤还是为平滑肌肉瘤时、或发现有腹腔淋巴结或肝转移等情况时,手术时应连同肿瘤的组织及转移灶一同切除。
  • 摘要:目的:卫生部提出的“规范多学科肿瘤综合治疗”会议主题助推我国医药卫生改革,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推进医学模式由单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加強对肿瘤病的预防和预测,减少发病率、提高早诊早治率,落实肿瘤学的科学发展观。方法:采用文献复习、学习近年有关资料,回顾自己在肿瘤治疗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现在肿瘤临床治疗现状、问题、原因及肿瘤疾病的预防情况。从实际工作出发,寻找多方法、多手段地有机配合;所带来的治疗的良好效果和优势,确认了肿瘤综合治疗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结果:肿瘤规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虽分别提出50及30多年,可现在仍很难科学的落实,其原因为多方面,现在若能唤起行政领导的认识,通过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调整科室配置和制订相关制度等,才能作到狭义阶段肿瘤疾病的最佳综合诊疗。若再进一步借鉴心脑血管病和传染病的防治经验,可促广义性肿瘤疾病综合治疗的进展,追样对肿瘤病学的科学发展有指导和促进作用。结论:唤起行管的重视,通过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调整科室设置、制订相关制度,可实现卫生部提出的“规范多学科肿瘤综合治疗”,并与国际接轨。
  • 摘要:目的:从我国眼病防治的经验与教训探索如何提高我国肝病防治整体绩效。方法: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理念现代眼科医学和肝病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分析我国眼病包括肿瘤防治的经验与教训,探讨如何提高我国肝病特别是肝癌防治的整体绩效。结果:5500年前的埃及纸草纸医书中就有羊肝明目的记载,祖国传统医学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病与眼病关系密切。结论:从眼病防治看肝病防治,眼科近视眼、沙眼、青光眼等疾病完全能够防控,肝炎、肝硬化、即便是肝癌也是完全能够预防控制并最终彻底治愈的,预防工作尤其需要加强,我国眼病与肝病包括视网膜母细胞瘤与肝癌等恶性肿瘤的防治有待战略迁移。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和很大提高,然而我国的肝癌高发率至今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中印同属发展中国家,然而印度的肝癌防治水平能够与英美发达国家比肩,堪称世界一流。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如何通过学习印度医药文化,提高我国肝病防治科学水平方法,根据现代肝病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如何通过认真学习印度医药文化,提高我国肝病防治科学水平。
  •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通过弘扬我国优秀传统医药文化,提高肿瘤防治科学水平。方法:根据现代肿瘤医学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我国传统医药文化思想对于提高我国肿瘤防治科学水平的意义。结果: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七十年代末的前三十年,虽然有过大跃进和十年文革等政策失误,我国在预防为主的正确防治指引下,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经济和医学科学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的困难条件下,肿瘤防治体系建设从无到有不断完善,在宫颈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等的防治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也正是祖国传统医学核心理念的体现。结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将上医医国、医人、医未病的伟大理想付诸到肿瘤防治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则一定能够为提高我国肿瘤防治科学水平,促进全民身心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 摘要:目的:探讨病毒致癌理论对于肿瘤防治的意义。方法:简要回顾病毒致癌理论的百年发展历程,探讨其对于肿瘤防治的意义。结果:1911年,美国洛克菲勒研究院的劳斯(Francis PeytonRous,1879-1970)在研究鸡肉瘤时发现鸡肉瘤细胞裂解后的物质通过除菌器过滤,然后再注射到正常的鸡体内,便可以引发肉瘤。随后,他便首次提出了鸡肉瘤可能是由病毒引起,并且,他由此引申认为,癌症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提出了病毒致癌理论。他的这一观点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结论:近一百年来,现代医学科学获得了巨大进步,各种癌症治疗措施层出不穷,然而还是有很多癌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多年来,很多肿瘤包括肝癌与肺癌等的长期生存率提高缓慢。如果病毒致癌理论成立,近一百年来问世的,目前仍然常用的很多对于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巨大,却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医疗措施,包括激素与抗生素和解热止痛治疗、治疗肿瘤的放疗、化疗、各种手术的安全性能适应症、必要性和整体利弊可能都要重新审视。
  • 摘要:目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肝癌防治科学水平方法,根据肝癌基础研究成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讨如何提高我国肝癌防治的整体绩效。结果:世界卫生组织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三个1/3的观念,即l/3的癌症可以预防、l/3的癌症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1/3的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政府对于科技投入的迅速增加,我国肝癌防治相关的基础与临床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我国的肝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我国肝癌防治的整体绩效亟待提高。近年来,乙肝疫苗的推广使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显著下降,然而,人们期待的肝癌发病率的下降至今未能显现,治疗性乙肝疫苗是人们防治肝癌的新的希望。结论:长期以来,在市场经济导向下,党的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遇到严峻挑战,对于肝癌综合预防研究的投入严重不足。目前的临床实践中,高级肿瘤学专业人才为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肿瘤患者的救治所累,严重制约了我国肝癌防治整体绩效的提高,距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距甚远。在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卫生方针的指引下,以人为本,防治结合,预防为主,建立健全我国的肝癌防治体系,迅速将肝癌防治的科学成果转化为政府先进的卫生政策和全民科学的保肝护肝和强肝行动,则一定能够战胜肝癌,大幅度提高我国的肝癌防治科学水平。
  •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外科治疗疗效、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影响因素;从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基因突变的分类和组织芯片检测免疫表型三个方面研究胃肠道间质瘤外科治疗后的复发转移和预后相关因素,为优化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提供临床和基础依据。方法:(1)收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就诊,原发于消化道、有手术治疗的37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外科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影响因素;(2)对223例GIST用PCR扩增一基因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c-Kit基因第9、11、13、17外显子和PDGFRA基因第12、18外显子的序列检测,分析基因突变类型、突变位点和突变形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进行生存分析,评估基因突变对GIST复发转移和预后的意义。结果:374例术后GIST患者的2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 3%和70. 4%,完全切除术后的分别为93. 8%和73. 4%,多因素分析直径、Miettinen恶性度分级和手术方式与完全切除术后患者生存显著相关。结论:1.初治的胃肠道间质瘤首选手术治疗,复发转移的患者建议争取手术切除,局部完全切除即可,扩大切除不能改善生存率,联用Glivec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率;2.完全切除术后GIST的c-Kit基因exonll密码子557-558缺失突变与复发转移相关,提示预后不良,密码子557-558缺失突变者建议首选手术治疗;exonll突变患者对Glivec治疗的反应优于exon9突变者;3.基因突变、直径和Ki-67是完全切除术后GIST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 摘要:目的:应用微转移的检测方法进一步证明直肠癌扩大根治术-侧方淋巴清扫在现阶段对于部分病人仍有其实用性及可行性,关键在于如何选择性的进行。方法:1、回顾性分析近5年传统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扩大根治术后直肠周围各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转移规律及各组淋巴转移情况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探讨现阶段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意义。2、对腹腔镜辅助下的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扩大根治术的手术方式、入路及术后管理进行总结。探讨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癌扩大根治术的手术安全性、可行性和经验体会。3、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扩大根治术与THE手术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4、为了证明进行侧方淋巴清扫的意义,利用微转移常用检测手段对侧方淋巴结进一步检测,包括利用对于结、直肠癌较特异的检测指标对直肠癌组织及直肠周围各组淋巴结包括侧方淋巴结进行进一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检测。结果:1、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找到直肠癌直肠周围淋巴转移规律,总结出哪部分病人侧方淋巴结转移率高。2、对两种侧方淋巴结手术方式、手术入路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结论:我中心近些年来对于直肠癌扩大根治术持续关注研究,侧方清扫处于国内做的比较好的中心之一。我中心良好的外科实验室条件完全能够提供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血检查、RT-PCR检测。
  • 摘要:结直肠癌是一个重要的世界性卫生问题,发病率高,是全球发病率第2-3位的恶性肿瘤。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成为肿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欧美国家结直肠癌的发生率高,且这些传统医学强国在临床研究领域开展早,协作性高,关于结直肠癌治疗的大型研究己经相当成熟,治疗方法和治疗策略也己十分稳定,想在该领域有进一步的重大突破相当困难。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基石性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上述两药的联合常常是三周一次,单次治疗的剂量强度较大,临床上患者的耐受性较差,剂量调整的情况较为普遍。根据化疗方案组合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工作的一些经验,结合多项大型研究的毒性资料,特将传统的XELOX方案进行了改良,将三周方案改为两周方案,希望通过方案改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量减轻毒副作用,改善晚期肠癌患者的治疗毒性。
  • 摘要:抑郁焦虑状态在肿瘤患者中高达85%,米氮平是新一代抗焦虑抑郁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具有以下特点:(1)抗焦虑、抑郁,改善患者睡眠,治疗抑郁焦虑有效率达81%。可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睡眠。(2)改善恶心、呕吐等症状。米氮平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能迅速改善恶心呕吐症状,还具有成本优势。(3)增加体重、改善食欲,改善恶液质。吉西他滨是晚期胰腺癌标准化疗药物,采用吉西他滨化疗的晚期胰腺癌,其中位生存期仅为6个月左右,体力状态较差的患者,在化疗的情况下,13%的患者生存时间不足2个月。因此,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米氮平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的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 摘要:目的:卫生部提出的“规范多学科肿瘤综合治疗”会议主题助推我国医药卫生改革,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推进医学模式由单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加強对肿瘤病的预防和预测,减少发病率、提高早诊早治率,落实肿瘤学的科学发展观。方法:采用文献复习、学习近年有关资料,回顾自己在肿瘤治疗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现在肿瘤临床治疗现状、问题、原因及肿瘤疾病的预防情况。从实际工作出发,寻找多方法、多手段地有机配合;所带来的治疗的良好效果和优势,确认了肿瘤综合治疗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结果:肿瘤规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虽分别提出50及30多年,可现在仍很难科学的落实,其原因为多方面,现在若能唤起行政领导的认识,通过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调整科室配置和制订相关制度等,才能作到狭义阶段肿瘤疾病的最佳综合诊疗。若再进一步借鉴心脑血管病和传染病的防治经验,可促广义性肿瘤疾病综合治疗的进展,追样对肿瘤病学的科学发展有指导和促进作用。结论:唤起行管的重视,通过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调整科室设置、制订相关制度,可实现卫生部提出的“规范多学科肿瘤综合治疗”,并与国际接轨。
  • 摘要:目的:回顾现代中国抗击肿瘤百年历史,展望肿瘤防治未来。方法:根据现代肿瘤防治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回顾现代中国百年肿瘤防治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展望肿瘤防治的光明未来。结果:根据1911年出版的《中国疾病》一书提供的资料,我国为肿瘤低发区,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决定了居民很少患癌症。结论:总结现代中国百年抗癌历程,我国肿瘤专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在食管癌、胃癌、宫颈癌防治方面成绩显著,令人欣慰。然而,肿瘤防治任务依然艰巨,任重道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