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渔业》 >饲料脂肪水平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饲料脂肪水平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摘要

以鱼油、豆油、亚麻籽油等比例混合,配成脂肪含量分别为5.45% (L1)、7.00% (L2)、10.44%(L3)、14.37% (L4)、16.34% (L5)、18.91% (L6)及20.15% (L7)的等氮饲料,饲喂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6.20±0.02)g]8周.实验结果表明,L3组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最大,但与L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L3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且饲料系数最低.L6和L7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L2和L3组(P<0.05).将幼鱼的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俄罗斯鲟幼鱼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0.69%时生长最佳.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各组鱼的肝体比和体粗脂肪有上升趋势,其中肝体比在饲料脂肪含量大于14.37%时显著增大(P<0.05).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也随脂肪水平升高而显著提高(P<0.05),提示脂肪过高会影响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降低蛋白质效率,导致脂肪在体内的过量积蓄.L7组鱼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最高,而L1组鱼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最高.肝脏脂蛋白酯酶活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而升高,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则随脂肪水平升高而降低,提示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会促进鱼体脂肪的分解代谢.肝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显著升高(P<0.05),表明脂肪含量过高会导致脂质过氧化,引发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综合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血液指标及抗氧化性能,建议生产中将幼鱼的饲料脂肪水平控制在7.00% ~ 10.69%.

著录项

  • 来源
    《海洋渔业》 |2017年第1期|58-67|共10页
  •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动物营养与环境健康实验室,上海200241;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动物营养与环境健康实验室,上海200241;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动物营养与环境健康实验室,上海200241;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动物营养与环境健康实验室,上海200241;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动物营养与环境健康实验室,上海200241;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动物营养与环境健康实验室,上海20024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精饲料;
  • 关键词

    俄罗斯鲟; 脂肪水平;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