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通报》 >珠江口赤潮爆发过程中水体及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与叶绿素的变化特征

珠江口赤潮爆发过程中水体及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与叶绿素的变化特征

         

摘要

为探讨夜光藻赤潮爆发时期,珠江口沉积物营养盐的分布与释放特征及其对水体和沉积物中叶绿素Chl-a、脱镁叶绿酸Pha-a分布的影响,于2015年1月对珠江口进行了采样分析.研究发现,在赤潮爆发期间水体中的NO3-N、NH4-N含量较高,占DIN的比例分别为59%、32.8%.表层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均高于底层,这是因为表层水体主要受陆源污染,营养物质含量较高,而在底层水体中,由于赤潮中后期浮游生物沉降到底层,消耗了底层的营养物质,使其浓度低于表层.PO4-P和SiO3-Si的分布特点与前者相似,其平均值分别为0.019 mg/L、0.74 mg/L.与此同时,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物质不断向水体中释放,促进了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从而为夜光藻赤潮的爆发提供丰富饵料.此外,浮游植物的生长与沉积物/水界面之间的NH4-N、SiO3-Si扩散通量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此时沉积物起到了污染源的作用.沉积物中叶绿素Chl-a和脱镁叶绿酸Pha-a的含量均较高,尤其在赤潮污染严重海域含量分别高达1.16和3.2μg/g,并且Pha-a的含量与水柱总Chl-a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这是因为赤潮期间衰老或死亡的浮游植物及夜光藻沉降到表层沉积物所致.因此,赤潮的爆发可显著提升底栖生产力水平.

著录项

  • 来源
    《海洋通报》 |2016年第4期|457-466|共10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 关键词

    赤潮; 营养盐扩散通量; 叶绿素Chl-a; 脱镁叶绿酸Pha-a; 底栖生产力;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