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微生物学通报》 >细菌源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发现及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细菌源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发现及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摘要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在高等植物中分布广泛,目前超过6 000种植物产生了 650余个PAs.源于细菌的PAs发现较少,其中Clazamycin A和Clazamycin B由Umezawa等在1979年报道.近年来在微生物基因组和合成生物学发展的驱动下,细菌源PAs的发现和生物合成的研究方兴未艾.截至目前,已发现12类(60余个)源于细菌的PAs,包括波米西亚胺、Azetidomonamides和Brabantamides,以及含有PAs结构单元的多烯大环内酰胺Ciromicins和Heronamides.对这些结构多样、活性优异的细菌源PAs的研究发现,多数PAs依赖于一对独特的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s,NRPSs)/拜耳-维利格单加氧酶(Bayer-Villiger Monooxygenase)生物合成其吡咯双烷基本骨架;而含有β-氨基酸的多烯大环内酰胺中吡咯双烷的形成则可能通过一个高度非对映选择性的电子重排反应途径.微生物基因组挖掘揭示了细菌中有大量沉默的PAs生物合成基因簇,说明细菌PAs在细菌进化和其环境/宿主的适应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著录项

  • 来源
    《微生物学通报》 |2021年第7期|2437-2453|共17页
  • 作者

    李赛男; 段燕文; 黄勇;

  •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湘雅国际转化医学联合研究院 湖南长沙 410013;

    中南大学湘雅国际转化医学联合研究院 湖南长沙 410013;

    组合生物合成与天然产物药物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 410011;

    新药组合生物合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 410011;

    中南大学湘雅国际转化医学联合研究院 湖南长沙 410013;

    新药组合生物合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 41001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 拜耳-维利格单加氧酶; 基因组挖掘;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