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药物性肝损害213例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药物性肝损害213例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摘要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并评价治疗效果,以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13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史及临床特点。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前4位的药物分别是非甾体类抗炎药(55例,占25.8%)、中草药(46例,占21.6%)、抗结核药(39例,占18.3%)和免疫抑制剂(29例,占13.6%)。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最常见给药途径是口服(106例,51.2%)。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发热、恶心、黄疸、呕吐及腹部不适。肝损害以胆汁瘀积型最为常见。预后良好,显效率72.3%(154例),有效率21.6%(46例),总有效率为93.9%(200例)。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临床用药要严格把握用药指征,进而做到预防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