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药物性肝损害

药物性肝损害

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88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4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184993篇;相关期刊381种,包括肝脏、临床肺科杂志、海峡药学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2016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材之路论坛暨“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实践”国家级继教会议等;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文献由1970位作者贡献,包括江南、李保森、陈成伟等。

药物性肝损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4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84993 占比:99.52%

总计:185879篇

药物性肝损害—发文趋势图

药物性肝损害

-研究学者

  • 江南
  • 李保森
  • 陈成伟
  • 孙颖
  • 尚丽丹
  • 李楠
  • 滕光菊
  • 辛绍杰
  • 丁伟航
  • 刘荣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淑华; 黄贤亮
    • 摘要: 目的 分析1例患者服用妇炎舒胶囊致药物性肝损害的报道.方法 应用最新《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进行评价,并通过文献检索对妇炎舒胶囊中致肝损害的可能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该患者无肝脏基础疾病史,既往服用药物安全性好.根据Karch、Lasagna评价方法,妇炎舒胶囊与肝损伤的因果相关性为可能.结论 临床使用妇炎舒胶囊时,应注意内在成分,关注疗程,发生肝损害后应及时停药.
    • 李向阳
    • 摘要: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治疗的30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相关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33%,143/150)高于对照组(77.33%,116/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采取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肝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 娜日苏
    •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74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分成参照、研究两组,分别采用门冬氨酸钾镁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统计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肝功能指标都优于参照组,治疗有效率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 邓爽; 闫凌丽
    • 摘要: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XELOX方案对胃癌患者的肝功能、炎性因子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XELOX方案化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组加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化疗前后的肝功能、炎性因子、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T、AST、ALP、γ-G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NF-α、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A19-9、CA125、CA72-4、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RR及DCR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能保护XELOX方案化疗胃癌患者肝功能,并能进一步降低其炎性因子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发挥协同抗肿瘤效应.
    • 李向阳
    • 摘要: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治疗的30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相关肝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33%,143/150)高于对照组(77.33%,116/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采取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肝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 陈昀; 蒋虹玥; 李冬平; 陈思诺; 王吉耀; 高虹
    • 摘要: 目的 初步探索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相关性肝损害的血液系统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2-2019年间收治的77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一般情况、肝功能血生化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等,并根据服药史将患者分为PA组、其他中药组和西药组.同时建立野百合碱诱导肝损害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肝功能、肝组织HE染色和血常规各项指标的改变.结果 服用PA患者24例,服用其他中药患者24例,服用西药患者29例.PA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较其余两组患者低(P<0.05),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显著低于其他中药组患者(P<0.05).PA组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为(84.11±26.91)×109/L,显著低于正常下限,且与其他中药组和西药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PA组患者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度与其他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A组患者D-二聚体为(2.62±1.93)mg/L,高于正常值上限,且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P<0.01);同时PA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较其他两组延长(P<0.01).在野百合碱诱导肝损害小鼠模型中可以观察到小鼠在出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后,出现血小板明显下降(P<0.01).结论 PA相关性肝损害外周血小板降低,此类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较其他类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低.PA相关性肝损害患者D-二聚体明显升高,提示潜在血栓形成风险.
    • 李聪颖; 杨占江; 杜广清
    • 摘要: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对CRP,IL-6、PCT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与观察组(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各34例,且对两组患者的CRP、IL-6、PCT、TBIL、ALT、AST、GGT、TBA、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及不良反应(过敏性皮疹、胃部不适、腹泻)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的CRP、IL-6、PCT、TBiL、ALT、AST、GGT、TBA、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既能改善肝功能,又能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预后较好.
    • 洑凯; 单君康
    • 摘要: 目的 研究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中药治疗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收入的54例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差异分为两组均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双环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复常时间、肝功能.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ALT复常时间、AST复常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可实施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并缩短住院时间,整体疗效理想,值得应用.
    • 马晓瑞; 李红霞; 马利
    • 摘要: 目的 研究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348例,将其分为老年组(96例)及中青年组(252例),对其基础疾病的构成、DILI的药物使用情况、临床表现、DILI分类与肝功的关系、预后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综合描述与分析.结果 老年组中,排名前3位的基础疾病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及代谢疾病;中青年组中,排名前3位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无论是老年组还是中青年组,各种中药制剂所占的比例最大,分别为50.0%和47.6%.在DILI患者中,肝细胞型最为常见,构成比为53.3%,其次为胆汁淤积型(23.7%)和混合型(22.8%).年龄(OR=0.977)、住院时间(OR=0.947)、免疫抑制剂(OR=0.073)均是DILI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OR=1.001)是DIL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DILI患者的基础疾病较为复杂,致病药物种类较多,需特别关注中药的肝损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DILI患者预后总体较好,仍需引起临床重视,对重点人群应加强肝功生化监测.
    • 陈春燕
    • 摘要: 结核病为全球性流行病,其治疗过程比较漫长,易发生药源性疾病,导致治疗方案改变或需延长治疗时间,严重的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是抗结核治疗必须面对的挑战.本文介绍抗结核治疗的常见药源性疾病及其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为抗结核药物的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