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国家人文历史》 >那些年我们哈的国

那些年我们哈的国

         

摘要

正晚清以来,中国人天朝大国的自信在"坚船利炮"面前灰飞烟灭,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人不得不放下身段"师夷长技以制夷",随着对"夷狄"学习的逐渐深入,"夷狄"变成了"洋人",学习变成了"哈"——"哈"这个词汇来源于台湾青少年的流行文化用语,意指"非常想要得到,近乎疯狂程度"。一百五十年来,中国人"哈"过的国家真不少。晚清的淮系和北洋系"哈德",进口了一水儿的"克虏伯"大炮,还从德国买回了"镇远"和"定远"两艘铁甲舰看大门。甲午战后,尤其是日俄战争之后,中国人又开始"哈日",数千名留学生东渡日本,"立宪国必然优于专制国、必然打败专制国"的口号响彻天地。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哈"的国家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继续"哈日"的代表,政治界是汪精卫,文学界有周树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