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新美术》 >艺术想像与空白──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意识试析

艺术想像与空白──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意识试析

         

摘要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观照对象上具有类同性,然而在空间意识方面,却反映着各自的美学准则,同时也体现出不同民族的审美趣味。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感是虚境,而西方风景画的空间感却为实境,一个朝着广延空间展开,一个却是朝纵深空间拓展,可以说,在中国山水画里,实只是实到一定程度,虚也只是虚到适可而止,实是为了提示虚,虚则是为了突出实,而西方风景画的实则实到极点,虚则虚到一片空白。正如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所说:“各个美术有它特殊的宇宙观和人生情绪为最深基础。” 中国山水画始于六朝,至唐脱离人物题材朝独立画科发展。山水画追求虚境,其思想根源是老庄之“道”和魏晋玄学。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认为自然界并不是完全孤立于人的精神之外的纯客体存在,自然与人之间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物我同一,心物相映。因此,古人对山水的解释,既不是纯客观的机械的摹仿论,并非纯主观的表现论和移情论,而是通过静穆观照,与万物同“放于自得之场”,共入自由之境。这种山水游赏的审美方式及老庄“阴阳二气化生万物”的哲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虚静、空灵的美学基础,因此亦决定了中国山水画趋于“写山水之神”,得“意”中之“象”,“不著一字”也“尽得风流”的艺术风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