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天府新论》 >论多重理论语境中“贫困”之意蕴

论多重理论语境中“贫困”之意蕴

         

摘要

从蒲鲁东的理论视野来看,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是一个“矛盾的体系”,并且其理论支撑与内魂是形而上学的逻辑.因此,蒲鲁东判断,作为“矛盾的体系”之经济学中的“哲学”是“贫困的”.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马克思以蒲鲁东为直接批判对象,而处处都将批判指向德国哲学,尤其是黑格尔观念论哲学.在批判的过程中,深刻地阐释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在波普尔的理论架构中,波普尔按照他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与逻辑、方法原则与标准来审视社会科学,包括历史科学,进而对社会科学中的“社会实验”、“社会规律”都一一加以否定,其目的是试图按照自然科学的原则和逻辑来建构“社会科学”.“理论”要超越“贫困”,就必须坚持理论面向现实生活的根本原则,抓住现实生活或时代的根本问题,一言以蔽之,“理论”必须以“真实的问题”为指向,方可彰显理论在批判现实、建构未来之途上的革命性和丰富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