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仁

         

摘要

在春秋以前,人们只是和上帝打交道,以为上帝统辖一切,所以当时的人们,尤其是统治者设法操讯上帝的意旨,作为行动的指针;在哲学史上,这是古代的"天人之学"。春秋时代,经济逐渐繁荣,教育比较发达,人际关系也随着复杂起来,这人际关系逐渐代替了天人之际,于是孔子提出了"仁"。过去没有人谈过"仁",所以孔子弟子多向孔子问仁,孔子的答复虽多种多样,但其主旨是"仁者爱人"也就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关心别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如果再加上"已欲富而富人"这种思想,这种"仁"的思想内容,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中也是颠扑不破的道理,所以孔子也被尊为"大成至圣"。"仁"的提出,是"人"的发现,在过去只有"天"是宇宙的主人,如今又发现了"人";这是划时代的大事,可以说我们已从蒙昧的时代走向文明。"仁"的哲学代替了"上帝"的职能。此后,孔子后学在此体系内又加以补充,子忠提出"诚"来充实这"上帝"的旨能。宇宙内涵实有,不是空虚,这实有的宇宙可以名之曰"诚",不诚不能有物,所以说"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