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太平洋学报》 >日本近世儒学与政治儒学研究四篇

日本近世儒学与政治儒学研究四篇

         

摘要

信夫清三郎认为中国在亚洲创建了特殊的国际秩序,以内“华”外“夷”的朝贡制度或宗藩体系构筑了“中国的世界秩序”;17世纪后半叶的山鹿素行开始脱离中国中心主义转向日本中心主义,“华夷”观念获得日本中心主义的理论重构,然后18世纪兴起的是“国学”与“兰学”。友枝龙太郎认为17世纪的徂徕学派之所以不尊孟子主要是由于孟子的汤武放伐论破坏了君臣关系的伦常秩序,这反映了日本尊君的政治结构及生活传统;在斥孟这一点上徂徕学派与司马光、李觏等近似,而先于徂徕的伊藤仁斋则比较接近於朱子。伊藤仁斋及其子孙的古义堂家学是日本罕有的学问世家,贝塚茂树根据仁斋所读书、所藏书的历史情况,考证认为仁斋年轻时未读到《朱子语类》而只读了节选性质的语录且所读程子书甚於朱子书,故程子兄弟於仁斋的学风影响要大於朱子。18世纪的太宰春台认为贝原损轩由信奉程朱到晚年质疑程朱。这是损轩的巨大进步与转折,但损轩只怀疑程朱学不合圣学但未知程朱学正是通过孟子之变异而发展过来;春台敬佩损轩的学识但他认为他自己排程朱、复孔学的努力是损轩所不可及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