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防护林科技》 >杜松赤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杜松赤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摘要

杜松赤枯病是 4年生以上杜松幼树的主要病害,在我省为害严重.研究表明,此病是由Alternaria sp.和 Phoma sp.共同侵染所致.Alternaria sp.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越冬,Phoma sp.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越冬.两种病原菌均通过皮孔、气孔和伤口侵入树体.两种病原菌的孢子均在 5月下旬日平均气温达 16 ℃左右时开始放散,孢子的放散和萌发与空气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雨季是孢子放散的高峰期.通过对 12种杀菌剂的室内药效测定,以及四种杀菌剂的室外防治试验,得出用 400~800倍液的多菌灵等连续防治 2~3年,可完全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防治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功省效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