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第四纪研究》 >我国城市考古中翼手目遗骸的首次发现及其生态、资源域分析

我国城市考古中翼手目遗骸的首次发现及其生态、资源域分析

         

摘要

翼手目是哺乳动物纲中唯一真正会飞翔的动物.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已发现较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鲜有发现,城市遗址考古中重庆南宋府衙遗址为首次发现.2012年重庆南宋府衙遗址H43考古发掘中,通过使用水洗法获得2件小褐菊头蝠(Rhinolophus stheno)下颌骨标本.下颌骨齿式为2·1·3·3,下齿列长度7.82~7.87mm.骨骼材料属于菊头蝠科(Rhinolophidac)小型类型.下颌骨的p3高度退化,生长位置完全退出于下齿列中轴线外侧;p2和p4齿冠直接接触.下臼齿m1 ~ m3齿冠结构相似,齿冠底部前面-颊侧-后面,生长有明显的齿带(前高、后低);下内尖比下次尖弱小;3枚下臼齿从前向后,呈现微弱的规律性变小现象(m3不呈现特别退化现象).小褐菊头蝠现生区域,是从赤道一带沿马来半岛(马来西亚)、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泰国等)向北回归线附近分布,生存区域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重庆南宋府衙遗址小褐菊头蝠的发现,证实宋代中国西南峡谷低海拔区域,存在有与热带季风气候区相近似的自然环境特征.该批标本发现于宋代重庆主城区,反映当时重庆主城区阔叶林竹林等原生植被繁茂,自然水域较多并很少受到人类干扰.城市居民生活资料并非是依靠对城内资源进行开发和索取,而主要依靠城市之外的社会供给渠道向城内提供.这一认识为历史时期都市资源域特点找到了例证,也为现代“森林城市”建设理念找到了历史模板.东南亚型翼手目小褐菊头蝠发现于重庆古遗址,还反映中国西南地区古动物群与东南亚古动物群之间,具有很大共同性和密切演化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