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眼科新进展》 >激光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

激光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评价HRA2激光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idiopathic retinal vasculitis,IRV)诊断、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HRA2激光扫描血管造影系统对55例(95眼)IRV患者的眼底检查及FFA的资料.所有患眼FFA检查常规30°视野成像,其中47例(81眼)150°前置广角镜眼底全景成像,分析比较2种视野检查成像影像学特征及结果.结果 所有患眼周边病变区视网膜血管管径不均,可见血管白鞘51眼(53.68%)、全周边视网膜血管白线样改变7眼(7.37%)、玻璃体混浊或积血29眼(30.53%)、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4眼(14.74%)、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眼(3.16%).30°视野FFA检查,所有患眼可见受累静脉管壁渗漏或荧光着染,周边部无灌注区46眼(48.42%)、视网膜新生血管32眼(33.68%);32眼(33.68%)累及后极部静脉,13眼(13.68%)动脉同时受累局部管壁渗漏,视盘渗漏40眼(42.10%)、黄斑水肿19眼(20.00%).47例81眼患者150°广角成像满意,其中初诊的62眼,30°视野检查可见无灌注区而150°视野未能确定者2眼(3.23%);150°全视网膜成像发现30°视野成像可见范围外周边血管渗漏3眼(4.84%)、无灌注区5眼(8.06%)、远周边视网膜新生血管3眼(4.84%).玻璃体切割术和(或)眼底光凝后的19眼,周边发现无灌注区4眼(21.05%)、新生血管2眼(10.52%).结论 HRA2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系统中,30°前置镜分辨率高,检查细节清晰,有助于发现小分支血管的渗漏及黄斑区细微的病变;附加应用150°广角镜,使可观测病变检查范围扩大到远周边;二者结合,有助于全面、细致观察IRV病变的程度和范围,降低病变漏诊率,对IRV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帮助.[眼科新进展 2009;29(9):688-690,693]

著录项

  • 来源
    《眼科新进展》 |2009年第9期|688-690693|共4页
  • 作者单位

    100730,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100730,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100730,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100730,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视网膜疾病;
  • 关键词

    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 激光扫描检眼镜;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