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环境科学研究》 >基于OMI数据的中国中东部臭氧及前体物的时空分布

基于OMI数据的中国中东部臭氧及前体物的时空分布

         

摘要

基于OMI卫星资料,分析了2005-2014年中国中东部地区对流层低层ρ(O3)、对流层NO2柱浓度及甲醛总柱浓度的时空演变趋势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中国中东部地区对流层低层ρ(O3)呈上升趋势,2005年及2014年分别为60.64、69.43 μg/m3,年均增长率为1.6%;对流层低层ρ(O3)增长的区域面积不断扩大,部分地区增长超23 μg/m3;呈春夏季高,冬季最低的分布趋势.2005-2012年,对流层NO2柱浓度呈上升趋势,2005年及2012年分别为4.41×1015、5.90×1015 mol/cm2,年均增长率为4.8%;2012年后呈下降趋势,下降的区域面积逐步扩大,部分地区降低约15×1014 mol/cm2;呈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的分布特征;2005-2010年甲醛总柱浓度呈上升趋势,2005年及2010年分别为9.74×1015、1.59×1016 mol/cm2,年均增长率为12.6%,2010年后呈下降趋势;呈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的分布特征;甲醛总柱浓度增长的区域面积逐渐扩大.利用甲醛与NO2柱浓度比值探讨臭氧控制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鲁豫晋、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属于VOCs控制区,周围城市属于VOCs-NOx协同控制区,其他地区属于NOx控制区.

著录项

  • 来源
    《环境科学研究》 |2016年第8期|1128-1136|共9页
  •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3;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200233;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3;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200233;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3;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200233;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3;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200233;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3;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20023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气相污染物;
  • 关键词

    O3; NO2; HCHO; 中国中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