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实事求是》 >'和谐'的场域转换:从'抽象'到'现实'

'和谐'的场域转换:从'抽象'到'现实'

         

摘要

古代的和谐观被到处使用,然而,无形中主词却被省去了--和谐承担者是谁?从马克思实践的思维方式看,古代的和谐观本质上是一种自然观的体悟思维,它不过是脱离了人学生成的"抽象和谐".谈和谐的构建,就必须有一个内在场域的转换.实际上,它应当首先作为一种主体性的社会范畴内在于现实的实践过程,接受现实实践的矛盾推动.由实践承载和谐,缘生和谐样态,生成展现和谐.和谐受到实践的规定,规定着和谐的问题域与和谐的维度及类型.同时,和谐也在反生成实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