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东医药》 >内陷袋胆脂瘤的诊治进展

内陷袋胆脂瘤的诊治进展

         

摘要

@@ 内陷袋一词是Wittmeak于1933年提出的,由于鼓室长期处于负压状态而引起鼓膜松弛部支撑结构的改变,并向上鼓室的Prussak间隙发生的袋状凹陷.Prussak间隙最早于1876年由Prussak首先描述,即锤骨颈与相应松弛部鼓膜之间的空隙,其外侧壁为鼓膜松弛部,内壁为锤骨颈,顶壁(近似拱形)由锤骨皱襞构成,其底由锤骨短突及鼓膜纤维软骨环的环状纤维共同构成.在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内陷袋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胆脂瘤,成为内陷袋胆脂瘤.内陷袋胆脂瘤的诊断及治疗均较棘手.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本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