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上海医药》 >常用止血药物的合理应用

常用止血药物的合理应用

         

摘要

出血性疾病是由于先天性或获得性止血机制(包括血管、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凝血因子)异常引起的自发性或创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类疾病。出血是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数出血应先采用压迫、缝合、结扎或电凝等措施进行止血,无效时可考虑给予止血药。正常的止血机制有赖于血管壁、血小板、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和血液流变学等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生理性调节和平衡。临床应用的止血药物,或是通过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或增强血小板功能,或加速、加强血液凝固过程,或抑制血块溶解过程来达到止血的目的。止血异常是复杂的综合因素造成的,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因素,各种因素之间也有相互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相应的止血药物方能奏效。滥用止血药或凝血药不仅是浪费,有时还会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造成血栓形成或加重出血现象,引起不良反应。

著录项

  • 来源
    《上海医药》 |2009年第9期|394-396|共3页
  • 作者

    陈勤奋; 李佩; 陈字;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

    上海;

    200040;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

    上海;

    200040;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

    上海;

    20004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合理用药;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