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不是马

         

摘要

『以鞭代马』是戏曲虚实结合的表演手法,它运用观众所熟悉的马鞭,结合一些模拟性的骑马动作,组成了一整套的舞蹈,形成了『以鞭代马』的表演程式。有人认为『以鞭代马』是用马鞭代替了马,这是一种误解。马鞭就是马鞭,它没有代替马。演员的『勒马』、『骑马』动作,都是虚拟的,马的形象是通过演员的表演,给观众以联想而生发的。『以鞭代马』的表演程式,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在元杂剧的剧本中,常注有骑马的科讯(舞台表演的提示),如《追韩信》一剧,韩信登场时,作『正末背剑蹅竹马儿上开』,项羽自刎后,有『竹马儿调阵子上』的提示。这种形式在元杂剧中称之为『竹马灯』,有如今日北方一带杂技中的『跑驴子』。①据说在明代万历年间演剧时,还有些『砌末』(道具),大约到了清朝中叶,出现了『以鞭代马』,后才被淘汰的。今天,这种虚实结合、真假参半的『以鞭代马』已为各剧种普遍采用,不少现代戏中也在尝试运用。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