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四川文物》 >唐宋时期板棚式支烧具源流考

唐宋时期板棚式支烧具源流考

         

摘要

板棚式支烧具是一种由棚板和支柱组合而成的复合型窑具,具有间隔和支烧等多重功能,一定程度上也能防止落灰对器物釉面的污染。最新的考古发现显示,这类窑具在隋唐时期的巩义窑、邢窑就已出现,主要用于烧造唐三彩,也用于装烧白瓷和其它釉色的瓷器。盛唐时期随着唐三彩制作中心的西迁而传入陕西黄堡窑。安史之乱爆发后,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大量人口向南方迁移,板棚支烧法随着人口的流动进入山东和安徽,并逐渐扩散到周边区域。北宋时期枣庄和宁阳等地的许多瓷窑都流行这种装烧方法,金代初期还偶有使用,金代中期以后消失。因为稳定性不高,这类窑具流传的范围不广,主要在北方马蹄型窑业技术圈传播,南方未发现一例。日本从江户时代后期开始使用类似的窑具,且延续至今,它与中国的板棚式支烧具之间有无技术联系,尚不清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