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峡药学》 >急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慢性化的因素

急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慢性化的因素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急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初步探讨药物性肝损伤慢性化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2020年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住院并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242例,并随访至其发病后半年。收集其基本信息、基础疾病、可疑药物、慢性肝病、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RUCAM评分、按受损靶细胞类型进行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分级。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药物性肝损伤慢性化的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中,中药占比最高(76例,31.4%),抗结核药物次之(54例,22.3%),抗肿瘤药物(32例13.2%)。与慢性药物肝损伤组相比,是否合并慢性肝病,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组合并慢性肝病共8例(4.4%),而慢性药物性肝损伤合并慢性肝病共8例(13.33%),经差异性检验,χ^(2)=5.838,P=0.016。慢性药物性肝损伤GGT水平(t=2.503),低于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组(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合并慢性肝病基础(OR=3.318,95%CI:1.125-9.788),GGT(OR=0.998,95%CI:0.996-1.000)可能为药物性肝损伤慢性化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中药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慢性肝病基础和谷氨酰转肽酶是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有慢性肝病基础的药物性肝损伤更易为慢性化,因此,有慢性肝病基础在需要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更谨慎,临床需要对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药物性肝损伤应该高度重视,早期干预,减少或是阻止药物性肝损伤慢性化可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