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西藏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尚志趣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尚志趣

         

摘要

志趣,通常解释为“行动意志的趋向,志向和兴趣”。志趣,作为人的一种个性品德,其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指一个人关于将来要做什么人,要做什么事的意图和决心(即志向)。二是与志向紧密相关,对相关方面的事物、事理及活动,有稳定爱好执着追求的倾向(其中主要包括兴趣)。志趣同人的道德品质一样,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和发展的,而中学生的志趣则主要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语文新课标的理念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包括智育(主要是传授语文工具),德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爱国主义精神等)和美育(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三育”不可避免地要着力解决做什么人,干什么事业这个首要问题,不可避免地要着力引导学生顺应时代需要,具有兴趣盎然,情趣横生的人生追求,所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