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写作:高级版》 >诗歌创作中的意象虚拟与限度

诗歌创作中的意象虚拟与限度

         

摘要

爱尔兰诗人叶芝在《叶芝全集》序言中认为,诗人“绝不会直截了当地与人交谈,就像在餐桌上与某人谈话那样,这里总有变幻莫测的场面”,这一说法无疑显示出诗歌创作中意象虚拟的存在和重要性。没有虚拟,何来“变幻莫测”呢?意象虚拟,使诗歌可以超越具体物象、具体时空和具体情境的限制,从而使诗歌不是对一件事情的复述或者素描,也非是简单的嚎啕大哭或者干瘪瘪的思想传授。它一方面是诗歌创作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法和必然存在的现象,但另一方面,若我们没有把握好其中的限度,诗歌创作也必然会沦为作者一厢情愿的独诉,读者只会认为这是诗人在胡言乱语,从而根本不买诗歌的账。那么,意象虚拟究竟怎样才能契合,或者说较有可能地栖息于读者接受与创作者诗意表达的交融点上呢?意象虚拟的限度在创作中究竟能到达多远呢?本文就此试作讨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