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浙江创伤外科》 >血小板活化功能监测指导抗血小板凝集措施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术后的应用研究

血小板活化功能监测指导抗血小板凝集措施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术后的应用研究

         

摘要

cqvip:目的 研究血小板活化功能监测指导抗血小板凝集措施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进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4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于释放支架后在术中选择替罗非班进行静脉注射,剂量为2.5~3.0μg/kg,之后以2.5~3.0mg·kg-1·h-1作为注射速度进行静脉输注,24小时后停止替罗非班的使用,次日通过口服或胃管给予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进行双抗治疗.术后以患者的病情以及血小板被抑制状态对用药的剂量进行调整.结果 术中在给予盐酸替罗非班之前有1例(2.27%)患者再次出现颅内动脉瘤,使用替罗非班期间有1例(2.27%)患者出现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情况,经过处理后患者情况均得到恢复.44例患者的激活后CD62p即血小板活化率在盐酸替罗非班的使用期间期间术前、术后1天的平均值分别为(75.6± 10.5)%和(71.9±16.1)%,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68,P=0.0349).44例患者术前与手术后第1天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分别为(206.25± 55.61)×109/L和(188.13±54.5)×109/L,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63,P=0.0002).4例患者的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在术前、与手术后1 天的平均值为(32.08±3.87)秒和(32.23±3.89)秒,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98,P=0.8587).术后在进行双抗治疗的阶段,有1 例(2.27%)患者出现动脉瘤再次破裂的情况,术后1天有1例(2.27%)患者出现皮下瘀斑,血小板活化率激活后CD62p=13.5%,结果显示患者出现较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通过调整方案对氯吡格雷剂量减半情况得到有效改善.结论 血小板活化功能监测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术后选择抗血小板凝集措施有临床应用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