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动物学研究》 >西藏鱼类染色体多样性的研究

西藏鱼类染色体多样性的研究

         

摘要

报道了西藏鱼类染色体多样性的研究结果。黑斑原■的染色体数目2n=48,核型公式为20m+12sm+10st+6t;同时还存在2n=42与2n=44两种类型,并据此认为黑斑原■不应是■科鱼类中的最特化种。西藏高原鳅、尖裸鲤、拉萨裸裂尻鱼、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裂腹鱼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公式分别为2n=50=14m+4sm+22st+10t,2n=86=24m+12sm+22st+18t,2n=94=22m+8sm+46st+18t,2n=106=24m+26sm+30st+26t,2n=112=26m+24sm+28st+34t,在数目和核型或图像上有别于前人的报道。首次报道小眼高原鳅、高原裸鲤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及巨须裂腹鱼的核型公式,依次为2n=50=16m+12sm+12st+10t,2n=94=24m+14sm+22sm+34t,2n=102=20m+28sm+22st+16t。佩枯湖裸鲤的染色体数目2n=66,是裂腹鱼类中最少的。双须叶须鱼染色体的数目则极多,2n=424~432,甚为罕见,两者都有待进一步研究。西藏鱼类的染色体多样性十分丰富,表现出裂腹鱼类、鳅科和■科鱼类各属、种之间的差别以及种内不同居群甚至同一个体的细胞之间的差异。该特点可能与鱼类物种形成所处的不稳定环境有关。在探讨鱼类分类地位和演化关系时,染色体组型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只有当一个类群或属或种的染色体组型完全稳定时才可作为依据予以采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