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文图书> 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分类防控技术

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分类防控技术
纸质版

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分类防控技术

作者: 李娟 席北斗 李翔

出版社: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
获取纸质图书

图书介绍

  • 作者:

    李娟 席北斗 李翔

  • 出版社: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语言:

    中文

  • 页数:

    384

  • ISBN:

    9787122382245

内容简介

本书为“地下水污染风险识别与修复治理关键技术丛书”中的一个分册。全书共分6章,详细介绍了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了地下水污染源识别评价方法、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划方法、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技术筛选方法等,并在典型地区进行了方法应用。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性和针对性,可供从事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污染治理及修复等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第1章绪论001
1.1概述002
1.2地下水环境现状004
1.3地下水环境监管现状006
1.4地下水环境监管存在的不足010
参考文献011
第2章地下水污染源分类与调查015
2.1地下水污染源分类方法016
2.2地下水污染源调查方法018
2.3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源调查022
2.3.1污染源调查结果022
2.3.2京津冀地下水污染源分布特征043
参考文献047
第3章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049
3.1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评价研究现状050
3.1.1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050
3.1.2地下水污染源危害性评价051
3.1.3地下水脆弱性评价052
3.1.4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价054
3.2基于迭置指数法的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055
3.2.1地下水污染源危害性评价方法056
3.2.2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062
3.2.3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价方法063
3.3基于迭置指数法的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065
3.3.1社会经济概况065
3.3.2气象特征066
3.3.3水文条件067
3.3.4土壤与植被068
3.3.5地形地貌068
3.3.6地质条件071
3.3.7水文地质条件072
3.3.8污染源危害性评价077
3.3.9地下水脆弱性评价083
3.3.10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价088
3.3.11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评价094
3.4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096
3.4.1饮用水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096
3.4.2饮用水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评价方法101
3.4.3饮用水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评价案例111
参考文献126
第4章城市尺度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129
4.1城市尺度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130
4.1.1迭置指数法130
4.1.2过程模拟法147
4.2基于迭置指数法的石家庄滹沱河平原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155
4.2.1研究区概况155
4.2.2污染源危害性评价158
4.2.3地下水脆弱性评价168
4.2.4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价174
4.2.5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评价178
4.3基于迭置指数法的北京密怀顺平原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179
4.3.1研究区概况179
4.3.2污染源危害性评价182
4.3.3地下水脆弱性评价192
4.3.4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价197
4.3.5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评价200
4.4基于过程模拟法的北京密怀顺平原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201
4.4.1污染荷载评价202
4.4.2室内砂箱淋滤试验206
4.4.3包气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参数校正208
4.4.4包气带结构概化分区212
4.4.5包气带污染物运移模拟213
4.4.6包气带折减系数计算215
4.4.7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218
参考文献219
第5章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分类防控221
5.1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现状222
5.1.1国外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现状222
5.1.2国内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现状224
5.2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防控的必要性234
5.3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对策234
5.3.1制度控制235
5.3.2工程控制236
5.3.3修复技术237
5.3.4顶层对策240
5.4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分类防控技术243
5.4.1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分区243
5.4.2系统保护区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244
5.4.3一般防控区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250
5.4.4严格防治区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254
5.4.5点状污染源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技术259
参考文献277
第6章典型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应用283
6.1地下水有机污染防治技术应用案例284
6.1.1地下环境中BTEX迁移转化规律284
6.1.2BTEX污染场地修复技术286
6.1.3SVE技术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BTEX修复应用287
6.1.4SVE模拟技术289
6.1.5不同地质环境BTEX迁移转化数值模拟290
6.1.6BTEX污染场地SVE修复效果数值模拟309
6.1.7BTEX污染场地SVE去除率定量评价模型318
6.1.8案例应用结论327
6.2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应用案例328
6.2.1场地概况328
6.2.2防渗技术的有效性研究330
参考文献338
附录343
附录1《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节选)344
附录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节选)360
附录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9)(节选)369
索引381
展开▼

相关图书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