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文图书> 低变质煤分级提质与增值利用新技术

低变质煤分级提质与增值利用新技术
纸质版

低变质煤分级提质与增值利用新技术

作者: 宋永辉 兰新哲 马胜强

出版社: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
获取纸质图书

图书介绍

  • 作者:

    宋永辉 兰新哲 马胜强

  • 出版社: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语言:

    中文

  • 页数:

    239

  • ISBN:

    9787122405722

内容简介

《低变质煤分级提质与增值利用新技术》概述了我国低变质煤资源的特点及利用现状,系统介绍了以陕北低变质煤为原料采用SJ型内热式直立方炉制备兰炭、微波热解与共热解、粉煤成型热解制备型焦与煤基电极材料等新型煤炭转化技术与理论,提出了粉煤成型热解制备型焦与煤基电极材料技术及基于煤基电极的电吸附处理氰化废水技术,重点分析讨论了陕北低变质煤微波热解、共热解、成型热解过程气相产物析出特性、产品结构优化与分布特征、热解过程反应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为我国低变质煤资源高效清洁转化及增值利用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低变质煤分级提质与增值利用新技术》内容丰富、数据翔实、技术优选、专业理论强,可供煤化工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借鉴与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煤化工专业的教学用书与参考资料。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第1章绪论1
1.1我国低变质烟煤资源及其分布1
1.2陕北低变质煤煤质特征3
1.2.1宏观特征3
1.2.2岩相特征4
1.3陕北低变质煤的利用途径5
参考文献6
第2章低温干馏生产兰炭技术8
2.1概述8
2.2低变质煤低温干馏产品10
2.2.1兰炭10
2.2.2煤焦油12
2.2.3煤气14
2.3内热式兰炭生产装置及工艺17
2.3.1SJ型系列低温干馏方炉17
2.3.2内热式直立炉干馏工艺17
2.3.3低温干馏过程的物料平衡与热量平衡20
2.3.4炭化炉的热效率和炭化耗热量22
2.3.5炭化过程能耗分析24
2.4基于兰炭生产的多联产技术25
2.4.1煤-兰炭-硅铁-金属镁多联产25
2.4.2煤-兰炭-电石-聚氯乙烯多联产26
2.4.3煤-兰炭-化工产品-电多联产27
2.4.4循环流化床热电煤气三联产技术27
参考文献28
第3章低变质煤微波热解技术及产品分析30
3.1微波加热技术30
3.1.1微波加热原理与特点30
3.1.2微波加热技术的应用31
3.2工艺过程与研究方法33
3.2.1原料33
3.2.2常规热解与微波热解33
3.2.3分析与表征33
3.3低变质煤常规热解及其主要影响因素34
3.3.1TG-DTG分析34
3.3.2常规热解的主要影响因素36
3.4低变质煤微波热解及其主要影响因素40
3.4.1微波场中的升温特性40
3.4.2工艺条件对微波热解过程的影响42
3.4.3低变质煤微波与常规热解对比分析52
3.5液化残渣的常规热解58
3.5.1液化残渣的索氏萃取实验58
3.5.2常规热解过程分析60
3.5.3热解温度对热解过程的影响65
3.6液化残渣的微波热解70
3.6.1微波热解的主要影响因素70
3.6.2液化残渣微波与常规热解的对比分析80
参考文献86
第4章低变质煤共热解技术及理论分析89
4.1概述89
4.2工艺过程与研究方法90
4.2.1原料90
4.2.2低变质煤与添加剂的共热解91
4.3低变质煤与液化残渣(DCLR)共热解91
4.3.1共热解产物收率92
4.3.2共热解产品分析92
4.3.3气相产物的析出特性96
4.3.4SJC与DCLR共热解过程与反应机理100
4.3.5DCLR加入量对共热解过程的影响101
4.3.6固体焦的原位红外分析及成焦机理110
4.4低变质煤与低温焦油重质组分(HS)共热解122
4.4.1共热解产物收率123
4.4.2共热解产品分析123
4.4.3气相产物的析出特性127
4.4.4SJC+HS共热解过程与反应机理131
4.5低变质煤与沥青(LQ)共热解132
4.5.1共热解失重特性分析132
4.5.2共热解过程气相产物的析出规律133
4.5.3固体焦的原位红外分析137
4.5.4热解过程活性官能团的演变138
4.5.5共热解过程固体焦的形成机理146
参考文献148
第5章低变质粉煤成型热解制备型焦技术150
5.1概述150
5.2工艺过程与研究方法151
5.3以液化残渣(DCLR)为黏结剂制备型焦152
5.3.1液化残渣的灰分组成及其对型焦结构性能的影响152
5.3.2液化残渣添加比例对热解过程及型焦结构性能的影响157
5.3.3型焦制备过程的其他影响因素162
5.4以重质油(HS)、焦煤(JM)和沥青(LQ)为复合黏结剂制备型焦175
5.4.1型煤低温氧化过程主要影响因素175
5.4.2型煤低温氧化过程分析178
5.4.3热解过程主要影响因素185
5.4.4原料配比对型焦制备过程的影响187
5.5以沥青(LQ)为黏结剂制备型焦196
5.5.1成型热解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197
5.5.2预氧化条件对型焦抗压强度的影响200
参考文献201
第6章煤基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吸附处理氰化废水203
6.1概述203
6.1.1煤基电极材料203
6.1.2氰化提金废水206
6.2工艺过程与研究方法208
6.2.1原料208
6.2.2实验步骤209
6.2.3分析表征210
6.3煤基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优化212
6.3.1煤基电极材料制备过程影响因素212
6.3.2煤基电极材料的水蒸气活化217
6.3.3煤基电极材料的硝酸活化221
6.4电吸附处理氰化提金废水227
6.4.1热解活化条件对吸附过程的影响227
6.4.2电解工艺条件对吸附过程的影响229
6.4.3煤基电极电吸附处理氰化废水过程分析235
参考文献237
展开▼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