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文图书> 意识探秘: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意识探秘: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纸质版

意识探秘: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作者: (美) 科赫 Koch Christof

出版社: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
获取纸质图书

图书介绍

  • 作者:

    (美) 科赫 Koch Christof

  • 出版社: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语言:

    中文

  • 页数:

    -

  • ISBN:

    9787547854112

内容简介

意识是科学上至今还未解决的超级秘密之一。什么是意识?意识是怎样产生的?意识有什么益处?只有人才有意识吗?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动作并不需要意识参与其中?回答这些问题,将使我们对人之所以为人有全新的认识。本书是作者与克里克对上述这些问题长期合作研究的结果。本书探讨了动物和人主观心智的生物学基础,探讨并提出了一种意识研究的框架——用实验方法找出表达意识的神经相关集合。全书以视知觉研究为切入点,结合注意、记忆、自动行为、失认症和“裂脑人”等病理现象的研究,总结了意识研究的科学基础,概括指出了我们知识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研究的方向。本书的语言风格亦以洗练生动见长。 展开▼

作者简介

[美] 克里斯托夫•科赫(Christof Koch) 德裔美国神经科学家,从事计算生物物理以及视知觉、注意和意识的神经基础研究。他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和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弗朗西斯•克里克(F.Crick)的主要合作者,他们共同开拓了对意识的科学研究。本书和克里克名著《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堪称姐妹篇,所涉及的科学研究均由他们两人共同完成。1986-2013年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认知和行为生物学教授。现为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所长和首席科学家。 顾凡及: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授,长期从事计算神经科学研究。退休后主要从事科普著译,已出版12本科普著译,其科普译著曾获包括2016年上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7年中国好书等7次奖项。个人获得了第四届认知神经动力学国际会议(瑞典)授予的成就奖,以及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科普人才奖)三等奖、2019年上海优秀科普作家称号等多个奖项。 侯晓迪:图森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加州理工学院计算与神经系统博士,师从克里斯托夫•科赫(Christof Koch)教授,并常年担任科赫教授开设的意识、神经科学等课程的助教。 展开▼

图书目录

中文版序 001 弗朗西斯·克里克序 003 前言 007 缩写词对照表 015 第1章 意识研究导论 001 1.1 需要解释什么? 002 1.2 各种各样的解答 005 1.3 我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注重实效的经验方法 013 1.4 意识的神经相关集合 018 1.5 小结 021 第2章 神经元—知觉的原子 023 2.1 大脑皮层的组织 024 2.2 外显表征、柱状组织和主节点 027 2.3 发放率、振荡和神经同步化 038 2.4 小结 051 第3章 看之初 054 3.1 视网膜是一种层状结构 055 3.2 色觉需要三种视锥 057 3.3 眼中的空洞:盲点 059 3.4 感受野:视觉的关键概念 060 3.5 从眼出发的多条并行通路 063 3.6 上丘:另一个视觉脑 069 3.7 眼动:眼球跳动无所不在 070 3.8 小结 072 第4章 初级视皮层是典型的新皮层区域 074 4.1 猴子视觉作为人视觉的模型 075 4.2 新皮层是一种层状结构 076 4.3 各种皮层细胞类型 078 4.4 V1:视觉的主要入口 082 4.5 小结 091 第5章 什么是意识的神经相关集合 093 5.1 意识产生的前提因素 094 5.2 情绪及对意识的调制 099 5.3 麻醉与意识 100 5.4 界定NCC的一般策略 102 5.5 神经元特异性和NCC 107 5.6 小结 110 第6章 意识的神经相关集合不在初级视皮层 112 6.1 没有V1你就看不到东西 113 6.2 即便你看不到它,V1依然能对它适应 114 6.3 做梦用不到V1 116 6.4 直接刺激V1 117 6.5 猴子的V1神经元与知觉无关 118 6.6 小结 122 第7章 大脑皮层的构筑 124 7.1 如果要认识功能,就先要认识结构 125 7.2 皮层有一种等级结构 127 7.3 丘脑和皮层:一种紧密的联系 133 7.4 驱动性联结和调制性联结 134 7.5 用背侧通路和腹侧通路作为指导原则 136 7.6 前额叶皮层:执行所在地 138 7.7 小结 139 第8章 初级视皮层以上的脑区 141 8.1 更多的拓扑区:V2、 V3、 V3A和V4 142 8.2 颜色知觉和梭状回 145 8.3 皮层区域MT专门处理运动 147 8.4 后顶叶皮层、动作和空间位置 153 8.5 下颞叶皮层和对象识别 156 8.6 小结 159 第9章 注意和意识 162 9.1 变化盲,或者说魔术师是如何愚弄你的 164 9.2 注意某个区域、特征或对象 166 9.3 意识需要注意吗? 172 9.4 绑定问题 178 9.5 小结 182 第10章 注意的神经基础 184 10.1 注意的组织 185 10.2 视觉系统各级都受到注意的影响 189 10.3 忽略症—患者不瞎,但是看不见 192 10.4 小结 195 第11章 记忆和意识 197 11.1 根本区别 198 11.2 长时记忆的分类 200 11.3 短时记忆 208 11.4 瞬时记忆或图标记忆 214 11.5 小结 217 第12章 你能无意识地做些什么:体内的僵尸 219 12.1 日常生活中的僵尸体 221 12.2 知觉性视觉和动作性视觉大不相同 227 12.3 你的僵尸动作得比你看还要快 229 12.4 僵尸能嗅东西吗? 230 12.5 小结 232 第13章 失认症、盲视、癫痫和梦游:僵尸的临床证据 234 13.1 视觉失认症 235 13.2 盲视 238 13.3 复杂的局部性癫痫发作 241 13.4 梦游 243 13.5 僵尸体和NCC 244 13.6 对意识有某种图灵试验吗? 246 13.7 小结 247 第14章 有关意识功能的几点猜测 249 14.1 意识作为对决策的总结 251 14.2 意识和对感觉 — 运动僵尸体的训练 254 14.3 为什么脑并不是一组僵尸? 256 14.4 感受有什么用? 257 14.5 意义和神经元 259 14.6 主观体验特性是符号 262 14.7 NCC的具体位置意味着什么? 265 14.8 小结 267 第15章 时间与意识 270 15.1 视觉有多快? 271 15.2 知觉的“全或无”特性 273 15.3 掩蔽刺激,清除意识 278 15.4 整合与脑内直接刺激 284 15.5 知觉是离散的还是连续的? 286 15.6 小结 290 第16章 游移不定:追寻意识的踪迹 292 16.1 双眼竞争:当两眼产生分歧时 294 16.2 知觉遏制发生在何处? 296 16.3 意识的踪迹指向下颞叶皮层及脑的更深处 300 16.4 悬而未决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实验 304 16.5 小结 309 第17章 分裂大脑,分裂意识 311 17.1 你若不清楚要找什么,想要找到东西也难 312 17.2 两个大脑半球并非用于同样的功能 314 17.3 一个身体里的两个意识 315 17.4 小结 318 第18章 关于思想和无意识微型人的进一步思考 320 18.1 意识的中层理论 321 18.2 无意识微型人 324 18.3 主观体验特性的本质 326 18.4 小结 329 第19章 一个有关意识的理论框架 331 19.1 为理解心身问题而提出的10条工作假设 332 19.2 与他人工作的关系 341 19.3 下一步要做什么? 343 19.4 小结 345 第20章 访谈录 347 术语表 364 注释 382 参考文献 448 索引 510 译后记 543 图版
展开▼

相关图书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