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文图书> 家和同族的历史社会学/日本社会学名著译丛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家和同族的历史社会学/日本社会学名著译丛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纸质版

家和同族的历史社会学/日本社会学名著译丛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作者: (日)藤井胜 著 王仲涛 译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0-09-03
获取纸质图书

图书介绍

  • 作者:

    (日)藤井胜 著 王仲涛 译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语言:

    中文

  • 页数:

    -

  • ISBN:

    9787100043052

内容简介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创建(1985)以来,在努力致力于研究生教育的同时,作为研究机构,更重视推动日本学研究的发展。此次出版的“译丛”正是其中成果之一。    中心社会研究室一直从事日本社会的研究,也不断跟踪了日本的社会学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考虑到把该领域日本的代表性著作翻译到中国来,具有很大的学术和文化意义,因而策划和准备了此次共10册的《日本社会学名著译丛》。在策划之中,以研究室成员为中心,组织了课题组,和中日学者进行了广泛的意见交流,并选定了合适的原作,委托了合适的译者。    过去,关于近现代日本社会的日本人的著作也不是没有介绍过来,但数量十分有限,而且也不系统。鉴于这种情况,课题组着眼于大量的近期新成果,同时更从建设“中国的日本学研究”这个根本的原则、方针出发,进行了选编。很终本译丛大致包括了以下三种著作:即1.属于社会学一般理论的。2.关于日本社会的社会学理论分析的。3.用社会学方法研究现代日本社会特质的。    本来选择就不可能是保证的,社会学的领域又从理论到现状分析,很好广泛和多重,应该参考的著述不胜枚举。但是,我们在奉行上述方针原则时深信,我们所选的和现代日本社会分析以及日本的社会学研究理论探索相关的这些著作,每一本都是重要的文献和研究素材。    随着靠前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变得越来越不可缺少。中日双方也在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日本论和中国论的交流。但是,在中国的知识界和文化界,日本人的学术著作以原汁原味的形式被直接利用还是很少的。从这一点看,作为日本人对日本社会的自我分析和自我理解,此次该套研究专著译丛的出版,必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我衷心期待,本译丛不仅为日本学研究者和有志青年学生所利用,也为中国的学术界、文化界所接受,在各种形式和各种层次上得到利用。 展开▼

图书目录

序论
  一  家-同族研究和社会学
  二  本书的案例
第一部  理论和课题
 第一章  社会学和家-同族理论
  一  考察的视点
  二  功能的阐明——有贺和喜多野的理论(1)
    有贺的家业经营论
    喜多野的抚养论
  三  结构的解释——有贺和喜多野的理论(2)
    家-同族和亲属
    有贺的主从关系论
    喜多野的父系家长制论
  四  家-同族理论的发展——以长谷川理论为中心
    作为公的单位的功能
    “我们意识”和结构
  结论
 第二章  日本社会论和家-同族论
  序
  一  日本社会论的发展
    “半封建的”社会论
    “日本的”社会论
  二  日本社会论的相位
    历史的视点和文化的视点
    作为“原型”的近世社会
  三  近世社会和家-同族
    主从关系和经营体
    横向关系的地位
    株论的意义
  结论
第二部  家
 第三章  村落社会和家——以上瓦林村和行延村为例
  序
  一  家理论和株
    株论和分居论
    有贺的家理论的变化
    株论的衰退和再生
  二  家的逻辑
    基本特质
    统治制度和家
    家和门第
  三  上瓦林村和家
    近世初期
    近世中期以后
  四  行延村和家
    近世初期
    近世中期以后
  结论
 第四章  家和村落史料——以今井村为例
  一  考察的视点
  二  人别改账和家
    初期本百姓和“六姓七宅”
    人别改账和宗门改账
    家的作用和实际状态
  三  中期以后的史料和家
    五人组账和宗门人别改账
    宗门人别改账的意义
  结论
 第五章  家和父系家长制
  一  考察的视点
  二  家长统治的法的性质
    家长权和亲权等
    家长权和家代表权
  三  对家长统治的约束
    家长和家的传统
    村落、领主和家长
  四  家的统治和父系家长制概念
    亲权等和父系家长制
    对家长的约束和父系家长制
  结论
第三部  同族
 第六章  同族结合和本家分家关系——以上瓦林村为例
  一  考察的视点
  二  从初期到中期
    分割继承的实际状况
    役和户主
    本家分家关系的特质
  三  中期以后的发展
    同族结合及其后
    新分家和同族结合
    同族结合和村落结构
  结论
 第七章  同族结合和组结合——以今井村为例
  序
  一  同族结合和亲属/非亲属
    从家到同族
    中期以后的同族结合
  二  组的发展和同族
    村落制度和组制度
    组和同族的关系
    家联合的形态
  结论
 第八章  同族的结构和功能——以行延村为例
  一  考察的视点
  二  同族的结构
    祖先祭祀和同族结合
    依附农民和同族
  三  同族的功能
    生活上的各种功能
    作为权利/义务共有体的功能
  结论
 第九章  同族和亲方子方——以上瓦林村A本家为例
  一  考察的视点
    同族论和亲方子方论
    A本家和子方阶层
  二  中期的亲方子方
    地主经营和子方阶层
    亲方子方的结构
  三  后期的亲方子方
    地主经营和子方阶层
    亲方子方的结构和变质
  四  租佃经营和亲方子方
    租佃经营和子方阶层
    亲方子方的结构
  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

相关图书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