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文图书> 朱熹思想论稿 中国哲学

朱熹思想论稿 中国哲学
纸质版

朱熹思想论稿 中国哲学

作者: 张品端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12-01
获取纸质图书

图书介绍

  • 作者:

    张品端

  •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 语言:

    中文

  • 页数:

    400

  • ISBN:

    9787561585412

内容简介

朱子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涉及经学、佛学、道学、史学、文学、礼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无所不及。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朱子本身的研究已十分深入,高质量的成果层出不穷,显示朱子思想研究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为了充分反映朱子学的文化价值,书中的内容试图从文化意义上研究朱子思想。当然,朱子思想所赖以产生和发生作用的时代已经消失,其许多具体学术主张和思想观点已失去原有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朱子思想中笃实务本、自我批判、道德观念、兼容并包、开放摄取的精神,不仅存在于其著述中,而且凝聚于历代中华民族的心理中,包括现代,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人们的精神力量和生活方式,在个体或群体的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努力发掘朱子思想中的现代意义价值,推陈出新,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将提供有益的借鉴。《朱熹思想论稿》的篇章内容多半以论文形式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过,也有一些论文被收录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由于各篇专题研究论文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写成的,撰写的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少数研究成果不可避免在内容土有所重合和交叉,这次整理汇编成书时,根据需要将重合部分予以删除,并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调整和增补,以保持专著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展开▼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朱熹思想的学术文化渊源
一、早期闽中理学的产生和特点
二、武夷山学术文化传统
三、杨时“中庸”思想及其主要特征
四、游酢理学思想

第二章 朱熹与朱子学派的形成
一、朱熹的生平
二、朱子学派的形成

第三章 朱熹的政治思想
一、朱熹的治国理念
二、朱熹的德治思想
三、朱熹的民本思想
四、朱熹的人才思想
五、朱熹创办社仓及其社仓法

第四章 朱熹哲学思想
一、太极论
二、理气论
三、心性论
四、格致论
五、知行论
六、工夫论
七、变易论
八、理欲观
九、义利观

第五章 朱熹的教育思想
一、朱熹教育理念
二、朱熹教育社会学思想
三、朱熹家庭教育思想
四、朱熹蒙学教育思想
五、朱熹书院教育思想
六、朱熹官德教育思想

第六章 朱熹的文学思想
一、在文学理论上主张“文道一贯”
二、在文学创作上以“实践”为本源
三、在创作风格上提倡平淡自然、清新活泼
四、在文学教育功能上强调发挥审美教育作用
五、朱熹山水诗的审美特征

第七章 朱熹的自然科学思想
一、朱熹“格物穷理”的自然科学认识论
二、朱熹的宇宙生成演化思想
三、朱熹自然科学思想的影响

第八章 朱熹的生态伦理思想
一、“天地万物一理”“的生态精神境界
二、“天地生物之心”的生态基本原则
三、“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观
四、“中和”的生态和谐观

第九章 朱熹的社会教化思想
一、朱熹的伦理道德思想
二、朱熹的修身思想
三、朱熹的诚信思想
四、朱子的治家处事立身思想
五、朱熹的做人、做官、做事思想

第十章 朱熹理学与心学思想的发展
一、朱熹与陆九渊的哲学思想
二、陈白沙对朱子心学的发展
三、王阳明对朱熹心学的发展
四、朱熹、王阳明与《大学》诠释
五、从朱熹到陈白沙、王阳明的心学发展

第十一章 朱熹在传统文化目前的地位与影响
一、朱熹在宋末及之后所受到的褒扬
二、朱熹对中国儒学发展的贡献
三、朱熹与中华民族精神培育
四、朱熹对闽南文化的影响
五、从朱熹、李贽到严复

第十二章 朱子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一、朱子学在东亚的传播与影响
二、朱子学在东南亚的传播与影响
三、朱子学在欧美的传播与影响
四、朱子学与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参考文献
展开▼

相关图书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