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文图书> 行为地理学 自然科学

行为地理学 自然科学
纸质版

行为地理学 自然科学

作者: 柴彦威 塔娜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12-01
获取纸质图书

图书介绍

  • 作者:

    柴彦威 塔娜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语言:

    中文

  • 页数:

    236

  • ISBN:

    9787564193508

内容简介

空间与行为关系的研究正成为理解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空间与社会现象的关键。作为首部由中国学者编写的系统研究行为地理学的专著,本书聚焦于地理学行为论方法的内涵与外延,解说行为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发展方向与主要研究主题,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全景式地展现行为地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我们希望通过行为的视角来理解个体、理解社会、理解城市、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本书可以为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社会学、城市交通行为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硕博士研究生,以及对行为研究感兴趣的读者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也可作为行为地理学教材之用。 展开▼

图书目录

总序
前言
1 认识行为地理学
1.1 变化的时代与发展的学科
1.2 行为地理学的核心概念
1.3 行为地理学的本质:空间与行为的关系
1.4 行为地理学的主要特点
1.5 行为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2 行为地理学的发展
2.1 历史机遇
2.2 行为革命
2.3 批判衰退
2.4 融合扩展
2.5 新的发展趋势
3 行为地理学的本土化
3.1 中国行为地理学的引入与发展
3.1.1 学术交流
3.1.2 学科进展
3.2 理论构建
3.2.1 西方行为地理学理论借鉴
3.2.2 中国行为地理学理论构建
3.3 核心研究主题
3.3.1 理解居民行为模式
3.3.2 理解行为决策机制
3.3.3 理解中国城市转型
3.3.4 理解城市居民空间认知
3.3.5 基于行为的城市模拟与规划实践
3.4 新的研究议题
4 活动分析法
4.1 重视活动与出行关联的活动分析法
4.1.1 广义与狭义的活动分析法
4.1.2 活动分析法的发展
4.1.3 活动分析法的核心概念
4.2 活动—移动行为及其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4.2.1 理解活动移动行为
4.2.2 活动移动行为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
4.3 活动分析法的模型发展
4.3.1 制约模型
4.3.2 效用模型
4.3.3 计算过程模型
4.3.4 几种模型方法的比较
4.4 活动分析法的应用与展望
4.4.1 活动分析法的应用进展
4.4.2 活动分析法的未来
5 时空间行为
5.1 从空间行为到时空间行为
5.1.1 新的时间观
5.1.2 微观个体的时空间行为
5.2 时空间行为的符号系统
5.2.1 时空路径
5.2.2 时空棱柱
5.2.3 分析的尺度
5.3 时空间行为的制约要素
5.4 时空间行为的地理计算
5.4.1 基于GIS的时空可达性测度
5.4.2 基于GIs的个体时空间行为地理可视化
5.5 时空间行为的复杂性
5.5.1 从实体空间行为走向虚拟空间行为
5.5.2 加入人类能动性
5.5.3 长短期行为的关系
5.5.4 打破男性控制
5.6 时空间行为的未来
6 空间认知与认知地图
6.1 空间认知的核心概念
6.2 空间认知的形成
6.2.1 空间认知的阶段发展理论
6.2.2 空间认知的连续发展理论
6.2.3 空间知识的锚点理论
6.3 认知地图的发展
6.3.1 意象地图
6.3.2 城市意象
6.3.3 认知地图
6.4 认知地图的表现形式
6.4.1 认知制图
6.4.2 手绘图
6.4.3 多维标度法
6.5 空间认知的个体差异
6.6 空间认知研究的未来
7 行为决策与空间选择
7.1 决策与选择过程
7.2 决策理论
7.3 决策模型
7.3.1 不同类型的决策模型
7.3.2 决策模型与计量分析
7.3.3 决策模型与多代理人模拟
8 住房选择与迁居行为
8.1 迁居行为
8.2 迁居的特征
8.3 迁居的原因与偏好
8.4 迁居的区位决策模型
8.4.1 决定迁居
8.4.2 寻找住房
8.4.3 选择新居
8.5 迁居中的过滤现象
……
展开▼

相关图书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