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文图书> 正脊心法讲记

正脊心法讲记
纸质版

正脊心法讲记

作者: 高圣洁

出版社: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
获取纸质图书

图书介绍

  • 作者:

    高圣洁

  • 出版社: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语言:

    中文

  • 页数:

    232

  • ISBN:

    9787513272018

内容简介

本书所阐释的正脊体系全称为“圣洁脊柱全息手法”(简称为正脊手法或正脊心法)。该手法以脊柱为核心,倡导整体观思维,将人体经筋与骨、脏腑、形神一线贯穿,骨正筋柔,阴阳自和。 本书由“正脊心法”传人高圣洁老师传讲。高老师从1990年跟师修习中医五术之“按跷”,致力于中医推拿手法研修与传承。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雪琴博士、广西南宁同有三和中医门诊部陈喜健医师长期学用“圣洁脊柱全息手法”,将高圣洁老师传讲的正脊心法进行了基于临床实践的整理。 展开▼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十六字方针
一、世界观与方法论
二、观察与模仿
三、针对性与目的性
第二节 手法治病的原理
一、手法的定义
二、手法治病的原理
第三节 感觉是手法的灵魂
一、什么是感觉
二、感觉什么
三、怎么“炼”感觉
第四节 手法作用的基石——经筋
第二章 脊柱对人体的重要性
第一节 重新认识脊柱
第二节 脊柱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
内脏的关系
一、脊柱与督脉的关系
二、脊柱与足太阳膀胱经及内脏的
关系
三、从医学观点看待脊柱
第三节 脊柱与疾病的对应关系
一、颈椎
二、颈椎胸椎结合部
三、胸椎
四、胸椎腰椎结合部
五、腰椎及腰椎骶椎结合部
六、骶椎及骨盆
第三章 脊柱病的分类
第一节 侧弯类
一、抛物线形侧弯
二、斜线形侧弯
三、反弓
第二节 错位类
一、斜卧状、等号状
二、折角状、Z字状
三、外出状、左-右-左状
四、楼梯状
五、前凸状、后凸状
六、前上后下状、前下后上状
第三节 骨盆倾斜
第四章 脊柱病的诊断
第一节 望诊
一、头面部望诊
二、躯干四肢部望诊
第二节 触诊
一、俯卧位检查法(“三位一体”
诊断法)
二、坐姿检查颈椎
三、检查骨盆倾斜
第三节 问诊
第五章 良好手法的推荐条件与
注意事项
第一节 良好手法的操作原则
一、三个“两头轻”
二、两轻两重
三、三秒节律与反射弧
四、借力、“磕头虫”与四个节拍
五、疼痛阈值
六、“修渠”与“点豆”
第二节 良好手法的操作要求
一、刚柔并济
二、渗透持久
第三节 明确目标
一、“找东西”与“顺藤摸瓜”
二、链接的重要性
三、不错不漏不走样
四、沟通在调理中的作用
第四节 手法调理中的注意事项
一、匀速运动
二、补泻
三、手法的作用点
四、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
五、对称性与整体观
六、如何保护手肘
七、手法的禁忌
八、排病反应
第六章 临床篇
第一节 全息手法的调理五部曲
第二节 下肢部位的调理手法
―、髋关节手法
二、足太阳、足少阴经筋手法
三、足少阳经筋手法
四、收功点穴
第三节 上肢部位的调理手法
一、肩胛骨
二、上肢
第四节 颈肩部的调理手法
第五节 腰骶部的调理手法
第六节 胸腹部的调理手法
第七节 头面部的调理方法
第七章 常见病的认识及手法治疗
第一节 颈椎类
一、眼部问题
二、咽炎、扁桃体炎
三、打鼾、气管风鸣
第二节 胸椎类
一、感冒发烧
二、副乳
三、乳腺增生、乳腺囊肿
第三节 腰椎类
一、生理曲度消失
二、腰椎间盘突出
三、椎间隙变窄
四、椎管狭窄
五、膝关节问题
六、儿童生长痛
第四节 肛肠类
第八章 脊柱病的日常预防
一、行
二、站
三、坐
四、卧
第九章 圣洁心语
第一节 经验的两面性及所知障
第二节 矛盾对立统一
第三节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第四节 处处留心皆学问
第五节 得失与修行的三士观
第六节 信、愿、行对学习治疗的作用
第七节 庖丁解牛与观想法
第八节 意、气、力
第九节 技术与艺术的差异
第十节 内求法与外求法的区别
第十一节 自讼

代后记 感恩
展开▼

相关图书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