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召开年: 2015
  • 召开地: 北京
  • 会议文集: 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 出版时间: 2015-12-13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1/2>
32条结果
    • 作者:马卿誉,
    • 会议名称: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2015年
    摘要:究竟是如何知道他人的心灵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给出了理论论和模拟论两种不同的回应.理论论认为,人们是通过大众心理学来掌握他人的心理状态的.模拟论则认为,人们是以自己的心理状态为根据,通过模拟的方式来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的.本文在对理论论和模拟论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神经科学上关于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表明镜像神经元在读心的过程中并非起到了唯一的关键作用.对于读心问题,传统的理论论和模拟论都无法给出完美的回答,而只有模型理论论才能解决传统理论论和模拟论所面临的困境,它才是截至今日对于读心问题最好的回应.读心问题一直是心灵哲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产生了着理论论和模拟论两种不同的回答,因为这两种理论都只是一种构想,所以对于这两种理论哪个才是对于读心问题的最合理的解释,学术界也一直无法达成共识。然而近些年神经科学中对于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似乎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认知上的证据,模拟论者普遍认为镜像神经元支持了自身的观点而对理论论进行了强力的打击。然而笔者认为,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也并没有为模拟论提供绝对性的证据,模拟论在通过镜像神经元对读心问题进行解释时仍然存有漏洞。因此,在笔者看来,虽然一般的理论论无法得到镜像神经元的支持,但是模型理论论却可以,模型理论论可以依靠镜像神经元对读心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故此,在读心问题上,笔者持有模型理论论的观点。
    • 作者:陈广思,
    • 会议名称: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2015年
    摘要:理性虽然是一种\"启蒙\"的力量,但它本身却具有产生蒙昧主义的倾向.理性蒙昧本性的哲学根源在于,它通过它的表现形式\"S是P\"而产生了\"象形文字\"和\"定型之物\",并在其中彼此相生相成,最终通过因果关系而完成自己的\"创世\"活动,建立起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揭示理性蒙昧主义倾向有助于让寻求到更为有针对性的\"启蒙\"的方法.
    • 作者:何海涛,
    • 会议名称: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2015年
    摘要:近代的启蒙运动,在西方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专制统治,促进近代科技进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在二十世纪也经历了两次短暂的启蒙洗礼.虽然欧洲的启蒙运动随后被不断批判和否定,但是启蒙在中国是一个未竞的事业,中国当下需要新的启蒙.只有认清了启蒙的境遇和中国的现实,为新启蒙塑造良好的环境,树立健全的启蒙心态,才有可能使新启蒙健康发展.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党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核心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党的十八大对共同富裕,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清正廉洁,诚信友善,世界和平等方面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这些目标要求既有启蒙的普世价值目标,也有中国现实的特殊诉求,面对如此宏大的新启蒙背景,所要做的就是要有重启中国新启蒙的决心和信心,同时树立健全的启蒙心态去迎接它。
    • 作者:徐忱,
    • 会议名称: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2015年
    摘要:谭嗣同《仁学》一书的政治思想部分是否具有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的内涵,是本文讨论的目的.通过把《仁学》与启蒙思想的主要特征进行对比,笔者发现谭氏政治思想与启蒙思想相距较远,尤其是启蒙思想最突出的个体权利特征,《仁学》并未涉及,因此,笔者在理论上否定了《仁学》的启蒙意义.
    • 作者:陈岘,
    • 会议名称: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2015年
    摘要:自从孔子在《论语》中开始阐述这一问题开始,经权关系便开始成为儒家在道德、政治哲学中最高且最为难以把捉的一项原则.这一原则在《春秋》中便被广为使用,而\"原心定罪\"与\"功过相抵\"则成为了其中的重要评判标准.但自两汉以降,对于\"权\"的涵义及经权关系的论争也在\"反经\"与\"返经\"间不断进退.由于行\"权\"之特殊性使得对于\"权\"之轻重的区分以及何人方可行\"权\"的问题也成为了历代学者讨论的焦点所在.而\"权\"这一最为讲究变通的原则也终于非常完备的保持了它所应该必须保持的原则性.
    • 作者:王开元,
    • 会议名称: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2015年
    摘要: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文化空间是一个颇具西方特色的概念,这与传统所具有的文化空间有诸多不同之处.弥合这一差别的关键在于如何从传统思维方式中寻找答案.内外思维是传统儒家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也是先秦之时一个普遍的思维方式.但是后世学者对此种思维方式的重视程度却还不够,以至于拿西方式的理论遮蔽了这种传统的内外思维方式.在对传统儒家内外思维的论述与发掘中,可以找到新的视野,来解决如何对待现代所言公共文化空间的问题.在这种内外思维下,自我与公共文化空间之间并非是对立的存在,而是一个共同体.通过这种内外之辨的阐释,可以将现代公共文化空间纳入到儒学视野中,并能在承接传统与包容现代之间找到沟通之处,也为新时期思想启蒙提供新的路径.
    • 作者:惠春寿,
    • 会议名称: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2015年
    摘要:本文试图结合当代政治哲学中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的主张,探讨儒家学说中\"仁\"的观念如何能够实现现代性的自我转化.政治自由主义是建立在合理性的基础之上的,但合理性本身只规定了行动者涉及他人的事务,没有对他们涉及自我的事务提出要求,因此会产生要求行动者关注自我胜过关注他人,或关注他人胜过关注自我的不对称的后果,而不论哪一种不对称都会使合理性的观念濒于崩溃.与之相比,\"仁\"既有成己的内容,又有成物的维度,并且能够通过推己及人的方式沟通自我与他人,避免产生两者之间的不对称性,是一种更加圆融的观念.假设“仁”的观念的确表达了现代中国人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认识,那么基于这种观念来建构公平正义的政治秩序,不仅有助于走出政治自由主义与至善论自由主义的对峙,而且也会为传统儒家哲学回应现代性的挑战提供新的路径。它既不激进,也不保守,而是以当前中基于这种观念的政治秩序也因此可能超越西方政治哲学中至善论与反至善论的对峙,为发展一条既接续中国人独特的精神生活,又包容西方自由民主体制的政治秩序提供基础.
    • 作者:张琬容,
    • 会议名称: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2015年
    摘要:二十世纪著名道教人士陈撄宁对道教传统思想的生命中心主义进行了现代重构,提出了仙学使道教短暂复苏,试图通过肉体超越的路径,最终实现生命的圣化.陈撄宁的道教改造不仅对于今天道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对当代中国哲学的复兴有着借鉴意义.本文试图在阐述仙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道教传统与时代背景,反思其思想创新与成败的历史经验,并进一步讨论仙学对于当代中国哲学创新与发展的启示.
    • 作者:田宝祥,
    • 会议名称: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2015年
    摘要:何晏的玄学思想以\"贵无论\"为主,其论著大多佚失,仅以片断之文章留存于世.《论语集解》虽较为完整,但经考证,乃多人合著,故难归一家之言.现存文献材料当中,惟张湛《列子注》中的《道论》、《无名论》两篇,较为可靠.《无名论》主要讨论本体与现象的关系,论证\"无名\"高于\"有名\",\"本\"为上、\"末\"为下.《道论》既追寻\"道\"与\"无\"两大范畴的本体意义,又解释\"有生于无\"的宇宙生成问题.此外,何晏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无所有\"与\"有所有\"两大对立统一的概念范畴,以求厘清物、我二体之异,明晰天、人二道之别.
    • 作者:王志强,
    • 会议名称: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2015年
    摘要: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上看,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可归入共和传统.但马克思认为\"政治共和\"仅实现了政治国家的解放,由于市民社会内部\"私人的等级\"的存在,人依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只有扬弃和超越\"政治共和\",实现\"社会共和\"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人的解放.\"社会共和\"通过内外两个路径实现:一是\"社会解放\":像在国家领域消灭政治等级一样,在社会内部消灭私人等级;二是在国家和社会关系上实现\"社会的解放\",即把社会从政治国家的压迫下解放出来,让\"真实的共同体\"——社会取代政治国家这个\"虚幻的共同体\".当社会完成了内部的\"社会解放\"和外部的\"社会的解放\",人类共同体将演进到马克思理想中\"社会共和国\"的应然状态.
    • 作者:袁航,
    • 会议名称: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2015年
    摘要:在全球化浪潮下,当代中国遇到了两个问题:其一,民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其二,西方文化尤其是自由主义的强势扩张.两者相佐,使得我国部分公民对\"自由\"怀有一种自由主义式的幻想,认为自由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畸形的自由观忽略了人处在社会关系中这一现实境况,不仅对公民的理性自由有害无益,也对我国民主进程的推进产生了阻碍.为了对这种畸形自由观进行纠正,应当返本开新,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中寻找一种\"有序性\"特质并注入自由概念中,使其满足当代中国的发展需求.
    • 作者:高宇,
    • 会议名称: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2015年
    摘要:当前对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参差不齐,对互联网认识的误区也普遍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实践上的困惑,也引发了互联网管理中的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意识形态斗争、社会管理等方面,所以,不论从意识形态建设上讲,还是从人们的网络伦理或是网络规约亦或是网络自律上讲,一切都必须回溯到原点——互联网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去思考.本文试图从互联网哲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出发,探析互联网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希望对人们认识互联网,继续研究互联网提供一定参考价值.互联网是全球社会,互联网既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产物,也是人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工具,互联网是‘主体间性’的联合体,互联网是人们进行‘以信息交换为主导”的实践活动的新载体综上所述,互联网不是虚拟的,互联网是真实存在并越来越具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学术研究和正式探讨中,不要在冠以互联网虚拟的名号。
    • 作者:游雪,
    • 会议名称: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2015年
    摘要: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视角,透视都市消费空间形成的原因,阐释中国当代都市空间消费的基本特点,同时指出中国当代都市空间消费的弊端.运用西方马克思哲学对中国当代都市空间消费现状进行批判性解读.最后对中国当代都市空间消费现状进行反思与总结.
    • 作者:叶冬娜,
    • 会议名称: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2015年
    摘要:在众多的传统环境伦理学家或是当代生态哲学家们眼中,很少有人注意到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事实上,人与自然矛盾的实质,构建当代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框架问题,它可以说,就是交往实践观的完型。交往实践不仅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红与绿联盟的政治形式也是其必要的存在形态.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用其独有的生态视觉、生态话语及生态政治策略来化解传统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困境,为人类反抗资本的全球化,解决目前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交往实践为破解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困境提供了合理的框架,同时它也为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尤其是交往实践己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唯有以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为指导,方能更加合理地调整好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向更加和谐的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迈近,最终实现美丽中国的和谐图景。
    • 作者:王学荣,
    • 会议名称: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2015年
    摘要:\"事实\"仅仅关乎\"实存\",而\"现实\"乃\"实存\"和\"本质\"之统一.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均将\"现实\"领会为\"本质与实存的统一\".从\"事实\"到\"现实\",这是一个逻辑上升过程,\"总体性\"便是其逻辑中介.\"总体性\"作为《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一个核心范畴,它是理解\"现实\"的\"一把钥匙\".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对\"总体性\"作了深入研究,并将其视为\"再现和把握现实的唯一的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事实”仅仅关乎“实存”,而“现实”乃“实存”和“本质”之统一。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均将“现实”领会为“本质与实存的统一”。从“事实”到“现实”,这是一个逻辑上升过程,“总体性”便是其逻辑中介。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这一思想,亦将“现实”领会为“本质与实存的统一”。不过,与黑格尔将“本质与实存的统一”理解为抽象的“绝对精神”不同,马克思创造性地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着眼于社会现实,他将立足点放在“人类社会”而不是“市民社会”,着眼于“改变世界”而不仅仅是“解释世界”,发动了一场伟大的哲学革命。这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巨大超越。
    • 作者:王丹,
    • 会议名称: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2015年
    摘要:现代西方哲学的主流是拒斥、消解传统形而上学.围绕着传统形而上学的没落这一重大的哲学问题,从英美的分析哲学、海德格尔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分别对此做出了回应.虽各自的学术观点及背景差异较大,但分别在一种绝对之相对中对形而上学做出严厉的批判.在哲学史上长期占据重要地位的形而上学面对这些严重声讨终将归向何处,传统形而上学终结之后,人们对形而上学的追求是否也意味着一种永恒的终结,全文试图从形而上学的双重命运进行探讨.笔者重点介绍了维特根斯坦和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终结,并认为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消解得出形而上学是一种绝对之相对,形而上学只能是在其特定的历史时期的视域内的一种形而上学的追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天生就具有“超越”自身的精神境界,所以人天性中就包含着一种永恒的形而上学的追求。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就是人的本性”,在现代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探讨中,形而上学的追求并不会因此消散,只是具有了历史性的新的定性。对形而上学的深入批判及重新确立形而上学的追求中,深刻的理解了形而上学问题在当代的重大理论意义,对当代哲学具有重要性的启发意义。
    • 作者:许卢峰,
    • 会议名称: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2015年
    摘要:\"愚人船\"是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一书中使用的重要意象,过去的研究者们更多关注的是该意象所体现出的理性与疯狂的关系,并且简单地将福柯化约为研究\"微观权力\"的谱系学家.然而事实上,哲学、历史和文艺分别塑造了福柯的多个面孔,\"愚人船\"的意象就此呈现出一种视觉感.此外,考虑到欧洲有关启蒙的思想通常会采用隐喻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本文将通过对\"愚人船\"意象的分析,厘清其背后隐喻与现实的复杂关系,呈现出有关启蒙的象征含义.继而,本文还将梳理福柯的启蒙观与古典式启蒙观、现代性启蒙观之间的异同,从而实现对启蒙的整体性反思.
    • 作者:宋霞,
    • 会议名称: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2015年
    摘要:本文以张载的《正蒙·乾称上》为文本依据,试图挖掘\"启蒙\"一词在传统文化中的历史语境和中国语境,并与西方的启蒙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启蒙\"一词在中国所特有的人文化成的精神实质,即\"正蒙\".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发:第一部分旨在说明张载作《正蒙》篇的缘由以及\"正蒙\"一词的内涵;第二部分以立\"天人合一\"之志为题,意在于言蒙正之初需体察与乾坤阴阳的感通,故能在为学之过程中不躐等.第三部分以具体的仁孝之理为展开,从侍奉父母切己处出发,进而体察我与天地以及万物的关系,与天地相参和;第四部分以\"横渠四句教\"透视张载\"正蒙\"思想的精神实质,由体察天地万物之理、侍奉父母之行、正己立诚之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也是其\"正蒙\"的最终归宿.结语部分则以张载的\"正蒙\"与西方的\"启蒙\"进行比较,生发出\"正蒙\"在中国语境下人文教化、修德成圣的气质特征.
    • 作者:王媛媛,
    • 会议名称: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2015年
    摘要:在全球史的观点之下,启蒙思想并非是在欧洲产生的一个完满的思想实体,并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在这些地方产生一股股文明进化的启蒙开化运动,这种具有欧洲中心主义的启蒙的传播意图;而它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方面对当时的历史境况,本国内部本就产生出了改革和进步的意图,西方的启蒙思想的传入,恰为本国内部的革命浪潮做出一个合理化的支撑.晚清的中国正处于被半殖民化过程中,西方的启蒙思想也伴随着半殖民化的过程而进入中国,启蒙思想也自然伴随着一种宗主国殖民话语霸权,使得国人对于本国文化价值逐渐受到缺失,丧失了文化自信心.启蒙思想所引发的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也一直持续至今,丧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脉承.不能单单的认为启蒙仅仅只是欧洲人的专利思想。站在全球史的角度来看,没有哪一个国家孤立存在,思想是在不同的文化的交融之中不断地生成,就如启蒙一样,启蒙思想也并非是一个机械的单向流通的思想包裹。启蒙是一个有机体,在启蒙的内部是一个不断融合的有机体,是有内在的生命,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智慧不断地融合互渗发展生长,从而指引人类共同的命运。当然,中国的启蒙就出在这样一种全球史视野的大背景之下,是启蒙思想发展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和环节。
    • 作者:王乔,
    • 会议名称: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 2015年
    摘要:启蒙精神是\"人\"的精神,对于人格尊严的保护具有实际和重要的价值.启蒙精神在法哲学的应用和实践就体现在现代隐私权法律保护设立的基点上,即个体在其私人领域内必须形成个性自由、人格尊严得到尊重等以个人理性自治为基础的状态,个体在其生存所必需的私人领域内的理性自治的主体地位需要由隐私权得以确认和维护.康德作为启蒙时期的代表思想家,把启蒙精神诠释为一种人类的\"自决\",是一种人类在关于自身的各个方面事务的自我处置,在这个论域相当之广的范畴中,笔者选择了具有实践意义的隐私权概念作为落脚点,探讨启蒙精神在法哲学具体语境中的思考和运用.当人的本质被理解为一种理性的存在时,其理性运用的目标和能力就是达到个体本身的目的,而非被动的受他人指挥完成任何非个人本身设定的目标,使个人沦为集体的附庸或是奴役.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