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0中国防灾减灾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
2010中国防灾减灾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

2010中国防灾减灾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重庆
  • 出版时间: 2010-10

主办单位:论坛组委会

会议文集:2010中国防灾减灾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5.12汶川地震触发了上万处的崩塌、滑坡,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时,震后灾区的泥石流活动也异常活跃,危害也十分严重.震后地震灾区山地灾害(主要为泥石流、滑坡和崩塌)活动风险对灾区的发展规划决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n 本研究以汶川地震灾区震后山地灾害为对象,通过对震后灾区(四川境内)基础资料的分析和提炼,分别对灾区的44个县(市)进行了山地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评价,并以震后灾害点密度对危险性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二者间的线性函数关系检验了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表明:高度危险区集中于龙门山断裂附近的北川、青川、茂县、平武、汶川、江油、安县、绵竹、什邡、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宝兴、芦山、天全等县(市),并且呈现明显的带状分布,面积比例为29.4%;极高易损和高度易损区则主要分布于成都、绵阳、德阳、雅安等大城市周边地区的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邛崃、绵竹、什邡、江油、旌阳区、雨城区、石棉和华蓥,面积比例为13.1%;高度风险区位于龙门山腹地向山前平原的过渡带的安县、绵竹、什邡、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和华蓥,属于高度危险和高度易损的结合部位,面积比例为9.0%。高风险区,是今后恢复重建和发展规划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对于中度风险区则由于灾后恢复重建的推进,其承灾体的易损性将会上升,容易导致其向高度风险转化,今后也要给予重视。
  • 摘要:乌江流域洪水具有来势凶猛,洪水交幅大,涨落快的特点。本文在分析乌江流域的洪水特性的基础上,根据乌江流域防洪工程现状,针对现有防洪体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乌江流域防洪体系建设措施和建议。
  • 摘要:三峡库区隔档式构造向斜区域,岩层产状近于水平,呈现砂岩-泥岩、灰岩-泥岩成层组合,砂岩及灰岩出露部位形成陡崖,泥岩出露部位出现岩腔。本文运用地貌学方法揭示了边坡链式演化规律,包括危岩块从坡脚向坡顶逐渐形成、崩落演化的微观链和从边坡临空面逐渐向山体内部阶段性后退的宏观链,将链式演化规律分为简单模式和复合嵌套模式两类,前者仅出现一个宏观链,后者则存在多个宏观链但处于不同阶段;运用断裂力学方法建立了岩腔形成时间、主控结构面损伤时间和断裂时间计算方法,据此组合建立了边坡形成时间计算方法。三峡库区层状岩体链式演化规律的发现,对研究三峡水库岸坡巨型滑坡成因以及危岩灾害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 摘要:本文分析了反映风暴潮灾害的自然特征和社会属性的四个指标作为评估指标,建立了基于模糊决策的风暴潮发生过程中城市灾害的快速评估模型,并以街道为最小评估单元,对厦门市进行了一次模拟风暴潮的灾害综合快速评估.由于模型考虑了少量具有代表性的因素,故能保证评估过程的快速性,评估结果的时效性,能为政府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做出救灾减灾的优先工作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 摘要:影响山区降水量的因子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地形地理因子。本文采用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选取地理地形因子,建立了降水的网格点推算方程,将降水推算到500m×500m的网格点上,形成了门头沟区的降水资源分布状况,为气候资源的利用给出详尽的网格点数据,并对推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分析。
  • 摘要:为了研究地球水旱灾害的根源,首创用太阳黑子相对数作为取数建模的基础,用多年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变化去解密暗能量波,用多年地球气象信息的时空地理分布差异作为暗能量的密码本去解密暗能量的地球效应,结果从地球气象信息的时空地理分布差异和太阳黑子相对数年变化的统计表及数学图象中发现了暗能量的地理效应,具体是温度效应、负压力效应和次生的自然灾害效应,从而发现了地球水旱灾害的根源。用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生物和气象的基础理论第一次给出了暗能量的计算公式,明确了暗能量的本质和宇宙膨胀发生红移的根本原因。
  • 摘要:本文利用重庆市1900-2005年有关冰雹的资料,对重庆市近105年的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冰雹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密切相关,具有“东多西少”的特点。同时冰雹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布不均衡的特点.降雹主要集中在3月-8月,4月发生日数最多。冰雹主要发生在一天之内的14时-凌晨2时这个时段。以10a为周期对1900-2005年全部冰雹灾害进行分析还发现,重庆市在上世纪前40年冰雹灾害很少,以后每个年代均大幅度增加,直到80年代达到最高,但近20多年来重庆市年降雹日数有所减少。
  • 摘要:本文在对与大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有关的各种概念作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与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三个发展阶段,并联系北京的实情,就应急体系能力建设面临的形势、具有的优势以及应急能力的内涵,构成要素等问题进行探索与讨论。同时,简要归纳了北京市近几年围绕应急能力展开的应急体系建设的框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完善该体系,从应对突发事件与自然灾害的技术角度,介绍了三项具体的行动对策。
  • 摘要:具有强大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重庆市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清楚认识并正确评价其经济辐射力显得异常必要。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经济辐射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得出重庆市目前经济辐射力在西部地区相对占据优势地位,但仍需通过夯实经济基础,做强做大宏观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全球视野融会贯通、引领科技创新,高效培育人才与科技、合理规划引导,加速构建和谐城市、升级“3+1”,加快建设畅通重庆这五个方面来进一步提升重庆市的总体实力,增强其对外经济辐射力。
  • 摘要: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3日,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521.6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0%,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平均降水量的最少纪录。自此,云南部分地区遭遇了6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本文在从厄尔尼诺现象、青藏高原气候异常等入手分析了2010年旱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我省在城乡规划中的具体对策。
  • 摘要:降雨入渗是一种典型的非饱和流固耦合现象,是导致滑坡失稳的重要诱导因素。本文以灾变链式理论为导向,运用非饱和渗流有限元法,建立了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研究降雨入渗对滑坡渗流场及稳定性的影响的链式关系及成灾机理,并提出相应减灾对策。ABAQUS有限元程序具有良好的渗流和变形耦合分析能力,能将渗流场和应力场直接进行耦合,故通过ABAQUS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了在持续72h强降雨作用下,滑坡渗流场及应力场的链式演化,并采用强度折减法得出了演化过程中滑坡稳定性系数,为降雨引起的滑坡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 摘要:现代城市的日趋庞大与密集,导致城市面对灾害情况异常脆弱。本文基于对城市灾害的特征与类型的分析,从城市选址、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城市应急与避难空间规划以及城市内外交通及通讯规划等城市规划工作的不同方面出发,从防灾减灾的角度加以分析,得出了城市规划是大有潜力的城市防灾减灾手段的结论,并呼吁在城市规划的实践中,进一步重视和完善防灾减灾规划,从而构建出安全低风险的城市。
  •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地域面积广大、区域资源赋存差距较大、区域多样性突出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地区发展十分不平衡的国家。如何在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直为国内外广泛关注。2009年年底,大型电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就当前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展现,使人们对我国城乡、区域等的发展不平衡有了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
  • 摘要:气象因素是各类事故灾害和自然灾害重要的影响因子和诱发因子,在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和处置的全过程,气象事业具有全程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充分发挥气象事业在国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中和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一方面,气象部门要践行“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立足于”五个角色”来加强自身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担当起“气象智库”“气象前哨” “气象参谋助手” “气象技术支撑” “气象辅导员”的角色,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气象保障.另一方面,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要为气象功能的充分发挥留足空间和接口。在国家防灾减灾建设子项目的各个牵头和实施单位中,都应当了解气象资源、了解气象灾害、懂得气象功能,会用气象信息:在进行重大项目的规划时,应综合考量气候资源评价、气象及防雷灾害安全风险评估、气象可行性论证等专业技术建议。在建设进程中,要根据气象灾害的强度和频度采用相应的建筑材料,采取相应的施工工艺来保证建设质量,并根据实时的气象条件安排合理的工程进度;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后,应根据气象条件和气象因子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以更好地发挥其功用和效益。
  • 摘要:强震区桥梁液化地基往往在震后没有快速有效进行修复,造成墩台的不均匀沉降,给桥梁的安全带来巨大隐患。本文介绍一种快速有效的膨胀桩挤压加固法,用于解决震后桥梁地基的液化问题,从理论上研究了膨胀桩对液化地基的径向挤密和膨胀压密效果,膨胀桩上半侧面引起墩台基础向上的附加应力,桩周土体的孔隙比变化,由此而导致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提高,以及膨胀桩梅花形布桩的桩距计算方法等问题,建立了液化地基处理后土体和桩体的各种物理力学参数和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图表模型,分析了桩体挤密膨胀效应随各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
  • 摘要:戴家沟是一条泥石流沟,流域面积约1.25平方千米,泥石流物源主要为矿渣,储量约12万立方米。现场采样,利用x衍射光谱分析法进行粘土矿物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天府矿区矿渣的成分比较复杂,包含的矿物达十多种。矿渣所含的粘土矿物主要有高岭石7.29%、绿泥;64.4%,珍珠陶土5.44%、板蛇纹石5.33%、地开石6.54%、水滑石2.75%、石膏3.32%等,从物源的角度为研究矿山泥石流的形成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摘要:本文通过对安庆大龙山断裂附近的石树、小龙山和大龙山地区地震遗迹的实地考察,从动力学、形态学和年代学的角度,对该地区的地震崩石进行了详细分类.在分析可以用于地震崩石形成年代分析的几种主要方法后,认为宜采用综合分析法,即根据近现代历史地震崩石遗迹特征得出具有一定科学定量依据的经验公式,由此外推更长的史前年代,同时结合现有的考古依据进行修正。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总结,分析了地震崩石规模与地震大小的关系.最后,运用上述方法,结合前人对沙漠洲地区所发现的阴沉木的考古结果,对大龙山及其附近地区万年以来的环境进行了重建,对该地区历史地震的发生时间和震级进行了推测,得出以下结论:安庆大龙山及其附近地区花岗岩崩石堆积的山头应属地震遗迹景观,万年前大龙山脉更加高耸,山下为一望无际的大湖;一场8.5级以上的特大地震,摧毁了大龙山脉多个高峰,山坡下的低洼湖泊被崩石和砂土迅速堆积形成湿地;而后数千年间,这些湿地上的植物长成原始森林;在距今五千年左右,又发生一场特大地震,进一步严重摧毁了原本被破坏的大龙山脉,并使山下湿地的原始森林被迅速掩埋;其间又发生了三次较为强烈的地震,也对附近山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 摘要:本文选用大雾观测资料测算城市地区的雾灾危险性指数,以规则网格作为评估单元,逐网格计算网格区域内的路网密度,以此作为雾灾的空间脆弱性指标,并针对重点设施的分布情况对脆弱性指数进行空间叠加订正;选用网格内的人口密度作为雾灾的易损性指标;危险性、脆弱性及易损性按5:2:1的分配比例综合测算雾灾的风险指数。实例研究选用北京地区近10年大雾资料按空间网格化评估方法对大雾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雾灾脆弱性指数的强弱分布与高速路及环城路延伸方向一致,高速路段、环城路、市中心及机场等地段为雾灾的高风险区域,北京东南部地区的雾灾风险也相对较高。
  • 摘要:为了降低重力式抗滑挡墙工程成本,本文以抗滑挡墙的截面几何参数为优化变量,以截面面积为优化目标函数,以抗滑移、抗倾覆和地基承载力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重力式抗滑挡墙的优化模型,并采用随机试验法求解。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安全的条件下,采用随机试验法对重力式抗滑挡墙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很快得到抗滑挡墙最小截面尺寸,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在滑坡治理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摘要:矿山泥石流其形成机理、演化过程不同于一般泥石流。有关矿山泥石流的系统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研究成果较少。研究总结矿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致灾特点,对于矿山泥石流的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矿山泥石流是山地矿山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过程中不合理堆排的废石渣是矿山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固体物源,矿渣型泥石流、尾渣型泥石流是矿山最主要的泥石流类型,一旦发生,往往造成群死群伤的灾难性后果。矿山泥石流具有人为性、多样性、易发性、频发性、污染性、灾难性及可控性等特点,开展矿山泥石流隐患沟调查评价,研究矿山泥石流形成机理,落实新建矿山“灾评”及“方案”编制制度,实施废渣的减量化生产与资源化利用,选好固体废渣物堆排场所,做好栏渣护挡措施等矿山泥石流综合治理等措施,可以避免泥石流的发生与危害。
  • 摘要:在消防调度救援过程中,为了能快速、准确地预报出火警事发地点的位置,迅速地调度指挥周边附近地消防中队出警救援,采用组件式GIS集成技术存储,管理和更新消防调度指挥管理区域的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构建消防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能提高原有靠经验和直觉指挥消防部队的信息化指挥水平,对选择最优的出警方案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消防救援调度指挥信息平台是基于(GIS、GPS)以及网络移动通讯定位等技术,根据城市当日灾害事故形势和应急救援需求以及现场动态,实施总体指挥和控制,以协调有限的消防力量和本地其他救灾力量,争取和协调异地消防资源和力量的增援,防止人为扩大灾害事故的社会经济影响。
  • 摘要:为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汶川重灾区陕西略阳民众对汶川地震灾害的认知与响应。主要结论如下:(1)灾区略阳民众认知与响应汶川地震灾害的综合得分率偏低,有效应对这次地震灾害冲击的能力和水平不太理想.研究区民众认知与响应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认知地震灾害的程度和掌握防震减灾技能的多少,均影响着他们在震时及震后的实际响应行为和态度,其中以防震减灾技能掌握程度的影响更为突出;(2)研究区女性的地震灾害认知程度和响应综合水平与能力高于男性,特别是在灾时自救互救和震后情绪及信息传播2个变量上尤为明显;(3)学生和公职人员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地震知识的获取和防震技能水平最高,学生和工商业者的自救互救能力最强,学生更关注震后信息传播;(4)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认知与响应汶川地震灾害的巨大冲击时,总体上差距不大.防震减灾技能、震时及震后自救互救和情绪与信息传播等3个变量上的得分率在41-50岁年龄段和60岁以上年龄段出现明显反弹。地震灾害知识变量的得分率50岁以后人群明显偏低,其他年龄段基本上随年龄增加而降低;(5)受教育程度与认知与响应综合水平及地震灾害知识、防震减灾技能、震时及震后自救互救和情绪与信息传播4个变量闻的均呈显著正相关。
  • 摘要:本文探讨了政府职责的界定及其在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认为政府对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支持力度不够,以及政府对农业巨灾风险管理负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政府需要承担职责的现实理由。风险和保险理论、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社会风险防范理论为政府在农业巨灾风险管理中承担职责奠定了理论基础,并通过历史和制度两个层面对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发展变迁中政府职责进行了反思。基于此,提出了构建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中的政府职责体系的框架思路。
  • 摘要:我国西南地区滑坡等山地灾害十分发育,发生频繁。因此,迫切需要在灾害易发地区及时进行灾害地质调查。实地调查方法可靠,但是成本高时问幔;卫星和载人航空遥感调查则受到云雾、分辨率、安全、成本等因素的制约。本文探讨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及其在区域山地灾害快速调查应用中的实践经验,包括无人机硬件的定制与改造、航线规划与作业,无人机影像预处理方法以及山地灾害的解译与识别。
  • 摘要:灾害是人类无从避免而又必须面对的突发现象.它使人类诸多道德矛盾在瞬间交织爆发,也因而成为进行伦理学研究的最佳场域。灾害伦理研究所涉及的各种问题极为复杂,本文仅撷取其中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人类正确地面对灾害提供某些道德理论支撑。
  •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自然灾害形势日益严峻,自然灾害损失补偿的不充分给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灾后重建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改变这种局面,中国应重视发挥保险业在自然灾害损失补偿中的作用.近些年来,中国在建设巨灾保险制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国家政策从单边的“需求鼓励”转变为双向的“供求协调”;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唤起全民风险意识;试点省份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房保险制度;相关政府部门出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配套措施.这些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由于巨灾保险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在发展巨灾保险事业道路上还有很多基础性工作要开展.保险业科学地参与灾害风险管理的关键是对灾害保险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的基础是保险标的相关数据的采集,颁布实施巨灾保险数据采集标准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基础。2009年4月发布的中国《巨灾保险数据采集规范》是目前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巨灾保险的国家级行业信息规范,它可应用于中国巨灾保险领域的信息统计,费率厘定,业务运营管理以及再保险安排等业务活动。rn 本文对其报告格式说明、报告基本信息、保单信息、位置标的信息,业务代码定义等主要内容做了简要介绍。编制发布《巨灾保险数据采集规范》是建立和完善中国巨灾保险制度的基础性工作,未来还需要从采集巨灾保险数据、建设巨灾保险数据库、开发巨灾模型,提供科技支撑服务等四个方面将制度建设工作向纵深推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