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栈道历史研究与3S技术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
栈道历史研究与3S技术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

栈道历史研究与3S技术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武汉
  • 出版时间: 2007-05

主办单位:陕西汉中市博物馆;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会议文集:栈道历史研究与3S技术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印加帝国在鼎盛时期统治着北起哥伦比亚,南到智利,西起南美东部安第斯山脉的西坡,东至太平洋的广袤区域.统治如此庞大的帝国有赖于其交通体系来运送军队、劳力、货物,传递信息.其中的许多道路还连接了帝国各地的宗教场所,具有重要的宗教作用.印加帝国维持着两万多公里的道路-_穿越在山谷、沙漠和丛林之间.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有些已经消失了,但仍有许多至今还发挥着作用.rn 很多道路的基本位置已被人们了解或大体掌握,不过有许多道路没有任何形式的记载,因而其设施和结构的细节鲜为人知.本文将简单介绍人们所了解的印加道路系统,并讨论目前跟它有关的一些项目,包括多国联合争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认可,将这些古道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它由秘鲁领导,得到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的支持.这个项目涉及到遗址和文化遗产管理问题,与中国的栈道项目相似.
  • 摘要:虽然印加修建并保持了两万多公里的道路,但广为人知的一段古道不足50公里长,连接着位于秘鲁安第斯山脉中的马丘比丘城和旅游铁路.每年都有6万多人走过这段古道,其它开放的旅行路线还有更多的人走过.秘鲁从该旅游市场中获得很大的经济利益,因而赞助一些项目,进行古道管理维护、扩展旅游市场的研究.本文将讨论一系列与印加古道有关的旅游活动,从乘四轮驱动车观光、小径跋涉到考古旅游(参加者参与研究的项目,为野外调查工作出资出力).也包括由作者发起的、融旅游和考古研究于一体的旅游项目.最后讨论中国栈道项目在发展管理规划中选择这些活动形式的可能性.
  •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是收集、储存、处理和分析土地覆盖数据(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数据)的工具,也是信息交流的媒介,由较早的图形地理技术如地图、航空影像直接派生(Sui&Goodchild,2001).在许多媒介里,符号与其所代表的对象在功能和属性方面并不具有相似之处.但是对于类比表示,比如空间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地图,两者是有相似性的.它们同属于图形家族.文字依赖于符号的次序来表示它的含义,后面所写的内容基于读者知道前面的内容这个假设.然而,图形可以把所有同时使用的信息集合起来,这样就避免了为得出结论而对材料进行的大量搜索.地图以损失某些信息为代价,突出了其它的信息,有助于阅读者聚焦于相关的信息.类比表示形成的可感知的相互关系可为人们所分析.感知程度可以分成媒介限制(几何、拓扑等方面)和知觉限制(经济、认知等方面)(TwD,1997).rn 例如一个图形结构采用了不同尺寸的符号,就显示了它们所代表的元素之间的定量比例.这一点对于栈道这种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卫星图像是"真实"的,而地理信息系统是"符号",把两者结合起来就需要观察者具备区分它们的能力.专业的图像和地图工作者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Fabrikant(2006)发现非专业的人员对此很迷惑,会把两者搞混.混成图像的规则,尤其是对地图和卫星图像的结合,需要清楚、简单,以避免混淆.
  • 摘要:本文在作者多年实地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对<辞源><辞海>、臧励觫等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明何景明<雍大记>、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沈青崖等编雍正<陕西通志>和乾隆<大清一统志>等文献记载的连云栈道、褒斜道、故道、子午道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订正.揭示穿越秦岭的诸多道路的历史事实.指出了目前蜀道历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摘要:20世纪后半叶.考古学家对汉中盆地史前文化进行了长达50年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石器采集点28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44处.先后发掘了李家村遗址、龙岗寺遗址、何家湾遗址、宝山遗址.揭露了大量的史前人类文化遗址和遗物.为我们研究史前时代汉中盆地和夕卜部交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rn 史前时代汉中盆地的先民.已经打通了与关中渭水流域文明联系的通道.打通了与江汉平原文明联系的汉江通道.这些通道成为中华文明南北交流和融合的重要载体。
  • 摘要:本文以陕西宝鸡、汉中地区以及重庆三峡地区、成都平原一带的考古发现为基础.论证了商周时期故道的早期历史.文中认为.商周时期.故道已经开通并被利用.同时又推测.本时期故道的一个功能.还可能与盐的运输、生产有关。
  • 摘要:武关道是战国秦汉时期联系关中平原和江汉平原的重要道路.曾经在军事史和经济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武关道蓝桥河段发现的栈道遗迹.形制与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等秦岭古道路不同.蓝桥河栈道以其提供了可以满足车辆通行的必要宽度的特点.显现出形制的优越.战国时期.秦军战车队列可能曾经由此向东南进发.rn 很可能曾经这条栈道实现过大规模的兵运和粮运.而秦始皇出巡记录中所谓"上自南郡由武关归"等.也说明这段栈道具备通行皇帝乘舆的条件.通过对武关道蓝桥河栈道遗迹形制及设计通行能力的研究.我们对于涉及秦岭古代交通条件的若干历史文化现象.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
  • 摘要:据<石门铭>所记.北魏正始四年至永平二年.褒斜道改道至迥车.而史籍中曾将迥车误为"通车".当予厘正:又.迥车的地望及改道至迥车的原由、改道者的建树、改道的历史效应、改道的遗迹等情.皆须一一探明.凡此.皆系本文试所论述的有关问题。
  • 摘要:历史时期汉江商运地位的突显.航运空前繁荣.航运海事也呈高发态势.本文结合汉江中上游地区现存的碑刻资料.分析了商运空前繁荣、汉江中上游地区航道复杂、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和盗匪纠集以及落后的航运工具和航运技术等海事及其成因.指出了平滩治险.疏浚航道:打击匪盗.以安商旅:公办海事救捞:以案为例.进行警示:制定船规.规范管理等海事处理措施.最后分析了船规打破了地域界限.船规采取行业自律.官督民管的原则.船规坚持行业自愿的原则.船规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船规具有相对的公平公正性航运航规的特点。
  • 摘要:(<大开通>)<石门颂>、北魏<石门铭>等为最著名.东汉.是隶书成熟的阶段.石门石刻正是处在汉字由篆而隶、由隶而魏的重要过渡时期.代表了汉字书法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对此作了深入的分析.指出现存的石门石刻大量实物.是汉字从古篆、隶书到魏碑体的发展演变的实物证据.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汉中.自古就是连接中原与大西南的枢纽地带.在沟通南北的斜栈道南口石门一带.有"汉魏十三品"等摩崖石刻10多块.rn 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以东汉<开通褒斜道石刻>(<大开通>)<石门颂>、北魏<石门铭>等为最著名.东汉.是隶书成熟的阶段.石门石刻正是处在汉字由篆而隶、由隶而魏的重要过渡时期.代表了汉字书法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对此作了深入的分析.指出现存的石门石刻大量实物.是汉字从古篆、隶书到魏碑体的发展演变的实物证据.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 摘要:在漫长的古蜀道主干线中段.有一个咽喉要塞--古阳平关.在这里安眠着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就是三国时代的马超。本文论述马超的英雄史实.介绍马超墓、祠的沿革和现状。
  • 摘要:栈道历史研究与3S技术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5月16日至5月18日在汉中红叶大酒店举行.会议由汉中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澳大利亚澳中理事会、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主办,汉中市博物馆承办.与会学者共有34名,分别来自澳大利亚科学工业组织、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美国加里弗尼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逢甲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复旦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历史博物馆、安康市博物馆、汉中市博物馆和汉中各文博单位,到会学者都是学有专精的著名学者.大家欢聚一堂,无拘无束,就栈道历史与3S技术应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大家从不同的视角、思想方式和方法展开讨论,评价得失,各抒己见,从而收到了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 摘要:我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我以为这个研讨会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意义:rn 一、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我个人来讲,我希望能看到以3S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历史文献方面无法解决的问题.rn 我的专业是历史地理学,历史交通地理是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但是许多重要交通路线由于年代久远而湮没了,我们通常通过检索历史文献与实地踏勘来复原古代的交通路线,但有时光靠这两种手段并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例如3s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数十年前,法国用遥感手段就在麦田里发现古代罗马军团的驻防地,而如果人们实地到麦田踏勘是什么也发现不了的.
  • 摘要:从古代起,人们就在关中或陕西的"关内之地"和四川平原(古代的蜀)之间流动.秦岭和大巴山脉对交流形成了强大的屏障,但是古代人们仍然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根据这里的地形条件发明了被称为"栈道"的技术,从而发展了贯穿南北的有效的通商交通路线.本论文的主旨是揭示3s技术在对这些事件的研究中如何提供帮助.论文的第一部分将主要将讲述这一地区的历史、地理和地质概况,作为我们研究工作的背景,也给英文读者提供一些背景资料.论文的第二部分将重点讲述3S技术的应用。
  • 摘要:本文介绍了八景台历史文物建筑的空间信息化技术.八景台,同时也是旅游景点,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始建于北宋嘉韦占元年(1056).rn 在研究中,首先采集高分辨率遥感、地理信息和现有考古文物数据,整合集成形成数据库.根据古建筑和周围背景环境的形状结构、立体和材质纹理构建详细的三维模型.最后,建立虚拟现实环境,支持对历史文物的构建、形象化展示、浏览以及重建.该系统支持三维模型实时交互功能,对于文物古迹历史原貌虚拟再现的研究和实践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
  • 摘要:随着遥感探测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现今已俨然进入遥测信息广泛应用的时代.并因应不同使用目的.同时有多元尺度之影像可供选择.遥感探测依据载具飞行高度不同.可进而区分为卫星遥测、航空遥测以及遥控无人载具等.在卫星遥测技术之应用方面.rn 常以土地使用/土地覆盖之监测为主.对于以往只能利用航空照片或现地调查土地使用之调查方式而言.卫星遥测技术得以弥补传统方式之不足.而达成实时性、广域性及低成本之要求.对于地面调查更已整合GPS、无线传输及精密的电子地图辅助.更可进行实时的人工地面调查.另外遥测技术也可进行空中测量.藉以获得地面高程信息.此等科技技术可提供在固定的空间、时间和光谱分辨率等方面.产生范围宽广的土地基本数据.这些不同尺度的数字信息.是建立完整环境资源教据库及空间的变迁管理有效的量测工具.rn 各项尺度之信息可以需求不同.研析各项与环境管理相关之重要议题.如地理景观资源调查、环境变迁分析、地景分析及境况模拟等.rn 故本文拟将多元尺度信息.透过信息系统整合及展示平台的建置.将大量环境信息结构化及层级化.对于各项环境保护及地理景观之研究有相当之效益.
  • 摘要:讯息和数据的有无一直为多种研究工作.包括地理讯息研究的樽颈位置.本文的旨要是研究如何利用网上公众参与式地理讯息系统(web-based PPGIs)实现可供研究者及大众发布和收集讯息的平台.本文聚焦于不同的平台开发方法.平台的多用途性和个中的利弊.
  • 摘要:本文依据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系统地分析了秦巴山区交通道路发展过程在中国历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秦巴山区是中国南方与北方的交界地区.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南北交融地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遗迹充分证明这里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战国到汉唐.从民国到现代.该区一直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地位.随着南北交流的发展.该区的交通道路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色和重要的作用.称为区域发展的"命脉".汉中市地处该区的中部.居交通"咽喉"之地.再加上人杰地灵、自然条件优越.已经成为新时代秦巴山区发展的政治、文化、经济与交通中心.
  • 摘要:川陕古道金牛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名称、路线亦有不同.其方位也众说不一.自先秦至明清.金牛道的称谓经历了一个从无名称到石牛道.再到金牛道、石牛道并用而又有区别.最后金牛道、石牛道通用的过程.其方位早期指褒斜道.后来指自西县(今陕西勉县西)至成都的全段或其中之某一段.其路线大抵先秦至南北朝经白水关.唐宋时循嘉陵江.元明以后越五丁关.产生这种变化的基础是行政建置的设置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开路技术的提高.是人们对交通便捷的进一步要求。
  • 摘要:米仓道是中国古代中原地区进入巴蜀地区的一条交通要道.在早期的华夏文明进程中.曾发挥了中原与巴蜀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据文献记载.米仓道北起陕西汉中.南抵四川巴中."巴山背二哥"在这条路上常以480里计算"脚力"价钱.尽管后来金牛道开通.但米仓道仍然是这一地区北上中原的脚力捷径.米仓道在古代是四川的"北路咽喉".它还联系着去川西的金牛道和下川南的木门道.在历代的政治、军事、文化、商旅等方面.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米仓道自通行至现在.还在继续为当地人们所利用.这在国内的古道交通网中较为罕见.
  • 摘要:本文探讨了褒斜古栈道历史沿革及石门形制.就口授相传及历史文献记载的"火烧水激"开石门方法.提出一些疑问.认为石门在东汉的开凿方法还是历史上的一个谜。
  • 摘要:文是现存的唯一对褒城驿记载文字最多者.为我们了解中唐时期汉中一带的社会政治状况具有一定的帮助意义.本文通过对其进行断句、释文.并以文中所提忠穆公为线索.结合史书记载分析了曾经号称"天下第一"的褒城驿的衰落原因。">在古代.关中与汉中地区连接的主要交通线路.是由眉县溯斜水至秦岭太白山.再沿褒水南下出褒谷口进入汉中.此道被称为褒斜道.褒城驿即褒斜道上的驿站之一.唐代时号称"天下第一"驿.唐代孙樵的<书褒城驿壁>文是现存的唯一对褒城驿记载文字最多者.为我们了解中唐时期汉中一带的社会政治状况具有一定的帮助意义.本文通过对其进行断句、释文.并以文中所提忠穆公为线索.结合史书记载分析了曾经号称"天下第一"的褒城驿的衰落原因。
  • 摘要:中国的大西南是茶文化起源和传播的中心.蜀道是茶文化走向全国和世界的主要通道.先秦至隋唐时期.茶文化经蜀道传播到全国.形成四川与江南两大茶区.源自唐代的茶马贸易到宋代渐趋繁荣.川茶不仅大量输往西北.而且沿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
  • 摘要:南宋乾道八年(1172).爱国诗人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招请.由四川夔州北上汉中襄赞军务.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陆游因公务多次往来于蜀道.写有纪行诗80余首.记述了他的旅行活动.本文以此为题材.对陆游的秦蜀云栈之旅的路线、纪行诗的内容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摘要:蜀道不仅具有重要的交通史意义.也是我国具有特殊意义的生物带.历史时期蜀道地带繁衍生息过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野生动物.其中有许多至今已经灭绝或者濒临灭绝.本文主要就唐宋时期蜀道地带华南虎、长臂猿、金丝猴、大熊猫、褰鼻蛇、亚洲象等几种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及历史生态地理价值做了探讨。
  • 摘要:汉中市博物馆珍藏的清人党居易<云栈图>长卷.形象而生动地状摹了清代初期陕西巡抚贾汉复修治连云栈之后的图景.rn 是现存的不可多见的蜀道长卷.实为清代连云栈道图卷中的精品.已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本文将长卷内容分成图、跋两部分.并分别进行了介绍与品赏.考察了作者党居易的生平事迹.探讨了他绘制这幅长卷的旨趣在于歌颂陕西巡抚贾汉复修整道路的丰功伟绩.意在淡化贾汉复、党崇雅的亡国之恨和仕清之悔.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对他的祖父党崇雅歌颂这次修栈的延续.最后本文还从绘画史、栈道历史等角度分析了这幅栈道图卷的珍贵价值.
  • 摘要:19世纪日本著名汉学家竹添井井的<栈云峡雨稿>(含<栈云峡雨日记>3万言和<栈云峡雨诗草>145题).是B本明治时代(1868-1912)三部最著名的汉文体中国游记之一.是书考山川.论形势.内容丰富:观国俗.忧民瘼.思维深邃:察物产.说财计.见识独到;谈古今.究成败.见解新颖:有韵致.有精采.可读性强.地理、历史、经济各学科.交通、水利、城乡建设各行业无所不包.具有很高的政治、历史、文学、学术、经济价值.其所记.北则详于雍、豫.西南则详于梁、蜀.于南北栈道、巴蜀地理、三峡胜景资料尤丰.前人于其纪行记事、方舆水道、政论治术、山水文采、诗歌成就.分别比之于南宋陆游<入蜀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汉贾谊<治安策>、西晋潘岳<西征赋>和盛唐诗人杜甫等.冯岁平点校、三秦山版社出版的<栈云峡雨稿>取日本各版本之所长.考辨深湛.内容全面.忠于原著.并随文插配了200多帧珍贵的历史照片.为国内版本之最佳者.
  • 摘要:历史上,任何政权的统治都不能够在其名义上所辖的全部领土上达到稳固、延续不断.通常在靠近领土边缘的地区,当局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地方的忠诚度不够确定,消息的获取有限,资源开采的能力受到制约.具有这些特点的边境在历史上经常出现在各政权的边缘地带,尽管在现代社会不那么常见了,但一个国家内的任一边远偏僻的地区也都可能拥有以上这些特点①.rn 中国西部的秦巴山脉在不同时期分别扮演了国际边界和国内边界的角色,它们把渭河流域这个历史上种植小麦、谷子的政治中心和四川这个湿润的稻米丝绸之乡分割开来.秦岭山脉的山峰高耸崎岖,陡坡延绵,人烟稀少,自古以来一直给试图南北穿越中国西部的军队、商人和移居者带来困难.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