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02年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研讨会
2002年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研讨会

2002年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研讨会

  • 召开年:2002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2-10-27

主办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会议文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1996年,农业部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简称《实施办法》),设立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公室和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随着转基因生物研发进程的加快,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国外转基因农产品向中国大量出口,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实施办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管理和中国加入WTO的需要.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旨在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2002年1月5日,农业部发布了与《条例》配套的三个管理办法,即《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自2002年3月20日起施行.《条例》规定中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安全评价制度、标识管理制度、生产和经营许可制度和进口安全审批制度.《条例》及其配套规章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活动开始实施全面管理.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对于生物领域发明给予专利保护的历史和现状,并计论了是否应当对转基因对植物给予专利保护的争论衣中国目前的做法.
  • 摘要:生物安全议定书与WTO规则在对如何处理贸易与环境问题上有其共同之处,如都强调保障人类健康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促使贸易与环境相辅相成;要求风险评估以科学证据为基础;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但两者也存在较大差别:各自目标和侧重点不同;预先防范原则和科学证明合理原则存在冲突;非歧视原则与提前知情同意原则存在矛盾;公众知情和参与原则与透明度原则存在差异;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要求不同.由于都是平等的国际法主体,双方协调有一定难度.作为转基因产品越境转移最多的国家,转基因活生物体大量越境转移对中国生物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近年来,中国颁布的生物安全评价、标识、进口安全管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规定基本符合WTO规则和生物安全议定书要求,对维护生物安全起了积极作用.但政府部门、政策之间缺乏有效协调,生物安全研究投入不足,政策缺乏稳定性,易受转基因生产和出口大国政治关系的影响,监控机制不完善,公众参与程度不够,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受到忽视.为了加强对生物安全的管理,维护合法权益,全国人大应尽快批准《生物安全议定书》;建立健全中国生物安全法律体系与管理体系,尤其是应建立追踪监控体系;加强生物安全能力建设;支持把《生物安全议定书》列入WTO的贸易与环境议题谈判;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掌握转基因产品发展动向和安全性状况;大力支持《生物安全议定书》的实施与完善.
  • 摘要:本文利用国内外科技文献,围绕鱼类、无脊椎动物和藻类,综述了转基因海洋生物研究的进展及其开发和商业化现状.文章从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风险、转基因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公众态度以及转基因海洋生物的风险管理建议等角度探讨了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价及管理.
  • 摘要:本文综述了转基因微生物在食品、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保护、传统工业改造等领域研究与应用的国内外现状,以及不同用途的转基因微生物环境释放可能产生的安全性问题及生物安全控制策略. 迄今为止,各国获准进入田间释放的重组微生物主要为转Bt遗传工程菌和转基因根瘤菌等商品化活体产品.中国已批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微生物包括1种基因重组固氮菌剂、兽用疫苗等5种动物用重组微生物制剂,以及转Bt基因微生物制剂等3种微生物农药. 在食品生产领域,转基因微生物主要用于食品用酶制剂的生产,如凝乳酶、淀粉酶、蛋白酶等,转基因酵母也应用于啤酒的生产.在农业生产领域,转基因微生物主要用于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和饲料酶制剂的生产.在医药生产领域,转基因微生物主要用于兽用和人用疫苗的生产,以及利用转基因微生物生产某些药物.此外,转基因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传统工业的改造、印染业,以及新能源开发等方面也有应用. 转基因微生物的释放可能产生潜在的安全性问题.转基因微生物用于食品生产,主要关注来源于转基园微生物的产品用于人类食品的安全性.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产品的安全性主要涉及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即对人类的致病性、抗药性,以及用于人类食品的安全性;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包括致病性和毒性、生存竞争能力、传播扩散能力、遗传变异能力、遗传转移能力,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等.兽用和人用转基因疫苗的安全性主要关注是否会对动物、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与常规疫苗相比是否存在更大的安金性问题.转基因微生物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安全性主要对生产的全过程管理,以及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
  •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对中国的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已经在现代生物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与此同时,国外公司开发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也已经进口到中国或者在中国进行商品化生产.随着中国和世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转基因生物向中国越境转移的增多,中国需要采取生物安全的法制化管理.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生物安全管理体制,包括建立了转基因生物的申报和审批制度.作为中国生物安全国家主管当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要负责组织履行《生物安全议定书》,对外作为国家生物安全联络点和信息交换所,对内负责协调国家生物安全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作为农业主管部门,农业部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申报和审批管理工作.
  • 摘要:转基因植物的花粉流研究是转基因安全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本研究以转基因Bt棉苏抗310及其亲本泗棉3号为材料,应用花粉粒染色法研究转基因Bt棉花的传粉模式,监测Bt棉的花粉漂移距离和强度,探讨Bt棉的环境安全性.结果显示:花粉染色法简便有效,转基因棉花和对照之间花粉流强烈.建议应加强转基因棉花基因流的后果监测工作.
  • 摘要:在UNEP、GEF和财政部等部门的支持下,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实施项目于2001年12月被GEF理事会批准.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完善中国生物安全的政策和立法体系,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环境影响监测和风险管理的国家能力,建立国家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所,提高广大公众的生物安全意识.项目从2002年9月开始启动,项目周期为38个月.本文介绍了该项目的组织体系、主要活动和目前执行情况.
  • 摘要:本文全面概述了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工业、海洋和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情况,介绍了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方针、目标和重点,以及加速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战略措施.
  • 摘要:生物安全管理涉及的领域和存在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生物安全管理机构、生物安全立法、能力建设和公众参与等问题进行扼要的阐述.
  • 摘要:转基因植物进入环境后可能导致的生态学潜在风险有多个方面,目前世界范围内商品化面积和规模最大的转基因作物有四种: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所以报告就从这四种作物入手,根据有关文献及其他来源的研究进展综述一下它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意义. 有关转基因玉米的最大事件是墨西哥玉米污染事件和Bt玉米对黑脉金斑蝶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围绕这些事件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争论,最近墨西哥玉米污染又获得了新证据.对转基因油菜生态风险的最大担心是"超级杂草"的出现,在加拿大田间已经出现了由基因流所致的抗多种除草剂的油菜自播植物,而中国是油菜生产大国并且是油菜起源中心之一,探讨其风险并研究风险的管理对于我国的环境安全有重要意义.转基因棉花是中国惟一进行实际上商品化种植的转基因植物,开展的生物安全研究比较多,针对转基因棉花安全性的争论也很激烈,国家环保总局曾经于2002年6月发布了一个转基因棉花的安全性调查报告,虽然受到推崇生物技术的专家的强烈批评,但其观点和论据都是比较客观的.尽管饱受国际同行的批评,中国有关生物安全管理的条例中仍然没有要求采取避难所策略来延缓害虫对抗虫棉的耐受性进化.中国是大豆的起源中心,野外存在丰富的遗传资源,已经有实例证明田间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在自然条件下可以进行杂交,因此对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更要慎重.此外,中国还是水稻的起源中心之一,转基因水稻进入环境后对水稻野生遗传资源的破坏风险不容忽视.从特性上来看,目前商品化生产规模最大最多的是抗除草剂特性作物,国外报道过一些恶性杂草已经进化出对某些广谱杀虫剂的抗性,而这些杂草在中国也有分布.如果中国商品化种植抗除草剂类作物,将不可避免地促使一些杂草也进化出耐受性来.目前中国的生物安全研究更多的是从生物技术应用的角度,因此急需从生态学的角度开展中国耕作制度和农业环境条件下生物安全评价的方方面面及其对策的研究,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 摘要:本文介绍了转基因动物技术的概念;转基因动物研究简史;转基因动物六种主要生产方法,即反转录病毒载体感染发育早期的动物胚胎、原核期胚胎的显微注射、精子载体法、胚胎干细胞法、PGCs(脊椎动物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技术、体细胞核移植法;转基因动物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转基因技术在基础生物学研究和医学及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及前景;转基因动物研究在我国的进展情况,包括近年国家支持的有关项目,以及转基因实验动物、家畜、鱼的研究;最后介绍了动物生产释放、风险评估、风险监管及对环境的影响.
  • 摘要:中国于1999年完成并发布《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是全球18个试点国家之一.2001年,中国被选为10个实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的示范国家之一,对《框架》中的优先重点进行实施.本项目旨在建立和完善中国生物安全管理的政策、立法和运行体系;编制转基因生物封闭研究、环境释放、商业化生产、越境转移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技术指南;建立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环境影响监测方法体系;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项目由国家环保总局主持,其他有关九个部门参加.项目的成功完成将大大加强中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能力.
  • 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转基因生物在农牧业、医药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受到高度的重视.与此同时,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生物安全性也引起了各国政府、公众和科学家的关注.对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二是转基因产品对人类健康的安全性.但转基因生物的这些影响,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表现和监测出来.本文从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估、农业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和转基因棉花对非目标生物的风险评估案例研究这3个方面阐述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的相关内容.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的概念、内容及基本程序.文中指出,针对转基因生物实验研究、环境释放、商业化生产、越境转移的不同阶段,应分别进行风险评估,并就转基因生物研发各阶段风险评估的目标与原则、范围及需要遵循的基本程序分别进行了讨论. 本文第二部分是针对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的讨论,即受体植物安全性风险、生态环境安全性风险和毒理安全性风险.某种特定转基因植物的风险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因此转基因植物的风险评估应遵循个案研究的原则,也就是针对特定的转基因生物和特定的专题开展评价.转基因植物的风险包括一般风险和特定风险两方面.一般风险是所有转基因生物都可能产生的风险,是由于基因的随机插入导致植物特性不可预料的改变,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科学不确定性.特定风险与受体植物的类型或所转基因的类型有关,包括:所转基因通过花粉或种子的扩散导致基因污染、或杂交产生适应性/竞争力更强的品种;害虫对转基因植物产生抗性;对非目标害虫或天敌产生不利影响;重组产生新的植物病毒株系等.转基因植物还会对食物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转基因产品导致的食物过敏和转基因植物上除草剂成分的残留.文中就这些特定风险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文第三部分是转基因棉花对非目标生物风险评估的案例研究.本研究室自1998年以来印开展了转基因棉花对非目标生物的风险评估,包括室内实验和田间调查两方面的研究.研究的棉花品种包括美国孟山都公司的新棉33B、新棉99B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发的GK-12和SGK321,并分别以GK-12的亲本泗棉3号和SGK321的亲本石远321做对照.研究涉及的非目标害虫包括:烟粉虱、棉蚜、斜纹夜蛾等;涉及的天敌包括:异色瓢虫、龟纹瓢虫、中华草蛉、丽草蛉、大草蛉等;涉及的土壤节肢动物为跳虫(Sinella curvesita).室内研究结果表明:(1)转基因棉叶片对非目标害虫斜纹夜蛾具有一定的毒性,但10天后将存活幼虫转移到人工饲料上进行饲养,存活幼虫仍能发育良好.(2)与其亲本泗棉3号相比,烟粉虱在转基因棉GK12上的落卵量较高,卵的孵化期较短,若虫发育历期较长.总体而言,两种转基因棉GK12和33B对烟粉虱没有显著不利影响.(3)在单代饲养和连代饲养试验中都发现,转基因棉对某些天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如幼虫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虫繁殖力等)具有一定不利影响.(4)转基因棉叶冻干粉和酵母的混合物对跳虫种群动态没有显著不利的影响.
  • 摘要:本文介绍了转基因生物,特别是转基因农作物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以及随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面积的增加,它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风险也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因为是重要农作物的原产地及生物多样性中心,却又欠缺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能力,因此问题显得特别突出.本文建议发展中国家应该按照国情,引用预防原则对转基因生物进行严格管理,并尽快加入《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以保护生态环境及国民健康.
  • 摘要:在我国,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涉及环保、农业、科技、卫生、海关、商业、质检等部门,各部门数据情况形式多样,数据规模也不尽相同.为了实现和促进生物安全信息在国内外范围的交换和共享,根据《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要求建立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所(BCH),本文系统的研究了BCH的背景、建设目标和主要功能,设计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BCH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和网络体系运行,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BCH应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
  • 摘要:风险预防原则、国际合作原则、无害利用原则和谨慎发展原则构成生物安全国际法四项最基本的原则.生物安全国际法中最主要的管理制度包括LMOs越境转移的事先知情同意程序、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制度、标识制度、信息交流制度、无意越境转移的应急措施制度和损害责任与赔偿制度等.中国尚未建立起生物安全法的完整体系,但已有了一些生物安全的法规.中国生物安全立法目前最亟待解决的是制定一部生物安全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