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7年自由基医学与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议
2017年自由基医学与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议

2017年自由基医学与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议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7-11-04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会议文集:2017年自由基医学与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定量分析济南市大气污染物SO2和NO2对居民心血管疾病应急呼叫事件的急性影响. 方法:收集2013~2015年济南市逐日气象、空气污染物和居民心血管疾病应急呼叫事件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基于Quasi-Poisson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GAM),控制长期趋势和季节趋势、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节假日效应分别进行SO2、NO2与逐日居民心血管疾病应急呼叫事件的单污染物模型分析、滞后效应(lag1~lag7)和累积滞后效应(lag01~lag07).计算污染物浓度每升高10μg/m3,居民心血管疾病应急呼叫事件风险增加的ER(Excess Risk)及95%CI(95%Confidence Interval).敏感性分析实施双污染物模型和多污染物模型分析. 结果:2013~2015年济南市逐日SO2、NO2及居民心血管疾病应急呼叫事件数均值为73μg/m3、55μg/m3及17人.SO2、NO2浓度每升高10μg/m3,当日(Lag0)居民心血管疾病应急呼叫事件风险可分别增加0.41%(95%CI:0.10%~0.72%)和0.99%(95%CI:0.27%~1.71%),同时存在显著的累积滞后效应. 结论:济南市大气污染物SO2、NO2均对居民心血管疾病应急呼叫事件风险存在显著性急性效应.
  • 摘要:目的:探讨游离二氧化硅(SiO2)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株NR8383细胞泡沫化的诱导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NR8383细胞,分为对照组、SiO2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组以及模型组,分别刺激36h.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MTS)检测ox-LDL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油红O染色镜下观察脂质蓄积情况;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分别检测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性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和CD36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模型组细胞内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SiO2组以及ox-LDL组(P<0.05);油红O染色镜下观察阳性细胞数量也显著增多;PPARγ和CD36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 结论:游离SiO2可以促使巨噬细胞脂质代谢紊乱,加剧细胞泡沫化,且PPARγ和CD36可能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慢性铅暴露大鼠模型,探讨铅暴露大鼠中枢神经系统铜稳态状况及其机制. 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铅暴露组、高铅暴露组.通过自由饮水的染毒方式给予铅暴露组大鼠400ppm、800ppm的醋酸铅饮用水,时间为24周.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神经功能;应用ICP-MS检测生物材料中铅、铜含量;利用侧脑室灌注方法检测铅暴露对大鼠血脑脊液屏障铜清除能力的影响;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real-time PCR观察脉络丛上皮细胞铜相关蛋白(ATP7A、CTR1、COX17)的荧光强度和mRNA表达变化.应用试剂盒检测铅暴露对大鼠皮质氧化损伤的影响. 结果:铅暴露24周后,铅暴露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均下降(P<0.05),且高铅暴露组逃避潜伏期高于低铅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铅暴露组大鼠全血、皮质、脉络丛、脑脊液中铅、铜含量增加(P<0.05),高铅暴露组高于低铅暴露组(P<0.05).侧脑室灌注实验结果显示收集液中Cu64比值在20min达到平台期;平台期铅暴露组大鼠收集液中Cu64比值为0.769±0.026,高于对照组的0.687±0.018(P<0.05).此外,铅暴露组大鼠皮质中AGEs含量增加,抑制羟自由基能力下降,GSH-ST活性下降,GSH含量降低(P<0.05).未见铅暴露后皮质中H2O2含量发生改变.脉络丛上皮细胞中CTR1、ATP7A、COX17的荧光强度和mRNA表达增加,ROS水平明显增加,且高铅暴露组大鼠脉络丛上皮细胞ROS水平最高. 结论:铅暴露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铜稳态失调,氧化损伤增加,这可能与铅暴露后铜转运蛋白和伴侣蛋白表达改变,进而导致血脑脊液屏障对铜清除能力下降有关.
  • 摘要: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7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在培养液中加入200μmol/LH2O2),番茄红素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Ⅰ—Ⅳ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分别添加番茄红素(20μmol/L)和红酵母红素(1μmol/L、2μmol/L、3μmol/L和4μmol/L).采用MTT法和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观察细胞的存活率以及毒性变化;通过酶标法测定胞内抗氧化酶系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含量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内活性氧(ROS)的聚集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Ⅰ—Ⅳ都明显提高了细胞存活率(P<0.01)和降低了细胞毒性(P<0.05),也显著增强了胞内抗氧化酶系的活性(P<0.05),减少了丙二醛(MDA)的生成(P<0.05),还抑制了细胞内活性氧的聚集.其中,实验组Ⅲ的抗氧化效果最好.总而言之,红酵母红素对氧化受损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在红酵母红素的四个浓度梯度中,3μmol/L红酵母红素抗氧化能力最强.
  • 摘要:目的:肾小管上皮是镉慢性暴露的靶点.诱导自由基和细胞内稳态紊乱是镉毒性的主要机制之一.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是维持细胞整体稳态的重要机制.但是在慢性镉暴露的毒作用过程中,自由基水平和GJIC变化及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镉的低剂量和较长时间染毒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探讨氧自由基(ROS)和GJIC的变化及作用. 方法:用低剂量(1μM)镉染毒HK-2细胞12天.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ROS水平,荧光染料转移实验检测GJIC水平,用GJIC蛋白Cx43的RNA干扰改变GJIC水平,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相应蛋白变化. 结果:尽管ROS水平仅在染毒初期升高,后期的胞内水平并不高,但在后期细胞凋亡升高,伴随GJIC水平升高.抑制GJIC能阻止镉诱导的凋亡基因变化,并抑制细胞的凋亡升高. 结论:结果提示在镉慢性暴露过程中,ROS水平变化是起始的应激反应,GJIC介导镉毒效应.
  • 摘要:目的:研究DEHP对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以及对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在其中起的作用. 方法:分别采用浓度为0、0.05、0.1、0.2、0.4、0.8mmol/L的DEHP对3β-HSD高表达细胞染毒24h,以MCF-7细胞为对照,测定细胞内氧化损伤指标MDA、SOD、GSH、GSH-PX的变化,检测DNA损伤基因hOGG1、hMTH1在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 结果:两种细胞经不同剂量DEHP染毒后,MCF-7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MDA含量升高35%~174%,SOD活力降低的13%~24%,GSH含量降低20%~48%,GSH-PX活力降低18%~72%;与同染毒剂量组的MCF-7细胞比较,3β-HSD高表达细胞中MDA含量降10%~22%,SOD活力升高10%~12%,GSH含量升高19%~25%,GSH-PX活力升高15%~19%.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CF-7细胞中hOGG1基因表达水平上调1.33~2.68倍,hMTH1基因表达水平上调1.21~2.29倍;与同染毒剂量组的MCF-7细胞比较,3β-HSD高表达细胞中hOGG1基因表达水平上调1.17~1.52倍、hMTH1基因表达水平上调1.22~1.3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CF-7细胞中hOGG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1.17~1.58倍,hMTH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1.36~1.39倍;与同染毒剂量组的MCF-7细胞比较,3β-HSD高表达细胞hOGG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上调1.13~1.21倍,hMTH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上调1.16~1.2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DEHP可引起细胞发生氧化损伤,诱导相关基因及蛋白发生改变;3β-HSD基因高表达可增强细胞抗氧化酶活力,提高了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 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损伤及氧化应激在Cr(Ⅵ)诱导Hep3B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氧化剂NAC的干预效应. 方法: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彗星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用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yt-c,Caspase-3和AI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试剂盒检测Caspase-3、ROS和细胞膜电位. 结果:Cr(Ⅵ)处理Hep3B细胞可诱导ROS产生增加,导致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引起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改变,造成膜电位崩溃、释放Cyt-c等促凋亡因子,引发caspase级联反应或直接引起DNA断裂,导致细胞凋亡或坏死.caspase抑制剂Z-VAD未能阻抑Cr(Ⅵ)诱导Hep3B细胞凋亡;抗氧化剂NAC预处理对Cr(Ⅵ)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结论:Cr(Ⅵ)能诱导caspase依赖/非依赖的线粒体损伤性细胞凋亡,而其中氧化应激反应是重要的作用机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