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3年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交流会
2013年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交流会

2013年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交流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3-11-11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

会议文集:2013年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和区域气候模式研究了三峡库区气候变化特征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并对三峡水利工程的气候效应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近50年三峡库区气温和降水的演变特征与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基本一致.未来20年,长江流域的气温仍将升高,降水量在上游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21世纪三峡库区转为少雨期,这种变化趋势与西南地区增加、长江中下游减少完全相反.水库蓄水后对三峡库区附近气温产生调节作用,夏季降温和冬季增温效应明显,而库区年降水量没有明显变化.数值模拟显示三峡水库对气候的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20km.
  • 摘要:设计暴雨是防洪和排水设施建设的重要基础,完善设计暴雨是加强应对区域洪水和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的重要保障.由于一般气象站的暴雨观测资料不足以推算城市排水所需的设计暴雨强度,因此,研究最大限度地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于在空间上细化城市排水设计暴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天津和塘沽两个具有长年分钟雨量资料的气象站,分别代表天津市区和滨海新区塘沽地区,基于年最大值和年多值两种数据采样方式对暴雨强度进行了推断,并分别编制了暴雨强度公式.与天津市区相比,塘沽的暴雨强度明显偏大,其在市政排水设计上不宜采用与天津市区相同的标准,否则将面临更大的暴雨内涝风险.对比分析两种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值,表明当标准为2~10年一遇时,基于年最大值采样法的暴雨强度公式在排水设计上具有适用性.
  • 摘要:本文选取了兰州中川机场2008-201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箱模型,在A值法的基础上加入了环境变动量,对规划中的兰州新区大气环境容量的年际变化、年变化、日变化等进行了分析.该模型在计算大气环境容量时体现了污染因子在大气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能够反映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得到兰州新区SO2(二氧化硫)全年大气环境容量为15.03×104t,PM10(可吸入颗粒物)为18.03×104t,NO2(二氧化氮)为15.16×104t,基本揭示了该地区大气环境容量的特征,将对新区规划建设及污染物排放限额制定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 摘要:基于东钱湖中尺度自动气象站2006-2010年的逐时气象观测资料,运用天气舒适度小时定量化指标,分析东钱湖风景区年、季、月、日舒适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级天气舒适度月变化明显,天气舒适度日变化具有季节性特征.东钱湖地区白天年平均舒适天数年际差别不大.白天(06-20时)以非常舒适、舒适、较舒适为主,18-21时,除寒冷季节外,天气舒适度基本上为较舒适级别以上,尤其是夏季.由于景区地理、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利用新方法进行东钱湖旅游天气舒适度定量评价与单纯利用长年代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进行比较,可获得更加科学和可靠的评价结果.
  • 摘要:本文将防城港气象站作为该地区大型单体建筑——防城港中央商务区主塔楼(318m)抗风参数设计的气象要素参考站,利用防城港站1992-2010年的年平均风速及风向、最大风速及风向、极大风速及风向等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台风、暴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风参数气候背景,最大风速及风向和极大风速及风向的分布特征;采用伯努利公式、极值Ⅰ型概率分布拟合等方法,对50年一遇最大风速、50年一遇极大风速、基本风压和阵风风压等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为该单体建筑的工程科研、设计、建造提供了抗风设计的决策依据.
  • 摘要:海面动力学粗糙度的参数化方案对近海及沿海地区风场模拟影像较大,本文采用不考虑粗糙度变化取为定值、WRF模式中方案、Yelland和Taylor方案三种不用方案对杭州湾近海及沿海地区风场进行模拟.模拟时段为2010年1月、4月、7月和10月.通过与观测资料对比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通过参数化方法变化海面动力学粗糙度可以使近海和沿海地区风速模拟结果得到改进,且Yelland和Taylor方案模拟结果要优于WRF方案模拟结果;风向为海风时,考虑粗糙度变化方案在海风时风速模拟结果改进较为明显;不同观测风速档时三种方案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显示观测风速小于月8m/s时,所有方案模拟结果均随风速增加而降低,Yelland和Taylor方案模拟误差最小,不考虑粗糙度变化时误差最大;而当风速超过8m/s以后,相对误差会随风速增加而增加,Yelland和Taylor方案模拟误差最大,不考虑粗糙度变化时误差最小.
  • 摘要: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以及Calmet模型,结合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对鄱阳湖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风能资源进行动力降尺度研究,并结合鄱阳湖区4个代表风场一年实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得出:动力降尺度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鄱阳湖区风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鄱阳湖区风功率密度高值区主要在鄱阳湖区狭长湖道南侧的水域和湖岸两侧,鄱阳湖北部狭管湖道为高值中心区,大风区域的分布符合现有的观测结果;鄱阳湖区各风场模拟与实测风速月变化比较一致,4个风场70m高度月平均风速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0.897、0.773、0.848,相关性较好,风能资源的数值模拟结果月变化特征与观测期间大风出现的时间也十分吻合;各风场风向和风能方向模拟与实测结果比较一致,鄱阳湖区各风场主导风向为偏北风,风能方向也以偏北方向为主,风能方向一致性很好,与风向频率吻合也很好.模拟与观测的主导风向与风能分布有一至两个方位的偏差,主导风向出现频率约有5%~15%的偏差,风能频率约有5%~20%的偏差;数值模拟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各风场的风速集中区,模拟与实测的风速频率分布峰值区对应较好,但是在频率上有一定的偏差.各风场风能频率分布模拟效果差异明显.狮子山、矶山风场模拟效果较差,模拟与实测峰值对应的区域有较明显的差异,模拟峰值区集中在9~13m/s,实测集中在6~10m/s.灰山、吉山风场模拟与实测基本一致,峰值区对应的位置比较一致,但在量级上约有1%~2%的误差;鄱阳湖区各风场70m高度日平均风速模拟值与实测值年相关系数为0.647~0.780,;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3.66%~10.07%,鄱阳湖区整体误差为6.77%.总体来说,动力降尺度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出鄱阳湖地区近地层实际风场特征,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区域内风能资源的优劣分布趋势,可以作为内陆复杂地形风能资源评估的有效手段,在大尺度范围内对寻找大风区域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的加密观测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按照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利用山西省近30年3个辐射观测站的太阳总辐射资料和105站的日照资料,采用气候学方法计算了山西省的太阳总辐射,在分析山西省太阳总辐射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的基础上,计算了山西省太阳能资源的各种参数,对区域太阳能资源潜力进行了客观评估.结果表明:山西省太阳总辐射在4600~5800MJ/(m2·a)之间,空间分布北多南少,近30年呈现出下降趋势,年变化呈单峰型分布,5月最大,12月最小.总体而言,山西省太阳能资源储备丰富、稳定、可开发利用日数较多,特别是北部地区,尤其适合进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
  • 摘要:为了开展西北地区宁夏太阳能光伏发电气象预报服务,基于本地化WRF模式产品及当地光伏电站提供的发电功率资料,提出了EOF分析结合MOS预报的技术方法,进行模式辐射预报的统计订正研究,建立逐时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通过EOF-MOS方法进行辐射预报订正,可使辐照度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由原来24%左右降低到15%左右,模型预测发电功率MAPE稳定在22%左右.尤其是对于转折性天气趋势把握,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摘要:根据在辽宁省阜新市的一座100m高测风塔的60m高度层设置的塔体对超声测风数据影响的观测试验数据分析发现,受塔体不同程度的影响,由对比试验观测数据计算得出的平均风速、湍流积分尺度和风谱等风参数差异显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塔的下风向产生了气流尾流区、塔的两侧存在气流绕流区.由于塔体的阻挡作用,塔体对湍流影响明显,迎风向大的湍涡破碎,从而在背风向形成小的湍涡,塔体前后的自相关系数和湍流谱差异明显.为保证对比观测试验的准确可靠性,该实验首先对观测仪器进行了风洞标定,对比了仪器之间的测量误差.
  • 摘要:为了较好地开展风能资源的详查与综合评价工作,根据新疆各风区挑选的参照站历史风况资料序列特点,在参考测站历史"元数据"直接进行非均一性检验与一致性订正基础上,对其中4个长期无自记风记录参照站采用SNTH、POTTER、CUSUM等客观方法对1970-2009年的年平均风速序列进行了非均一性检验与均一化订正,同时对测站无自记风时期年最大风速序列的时距换算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布尔津、淖毛湖、红柳河站的年平均风速存在因测站环境改变或其他不明原因而使序列间断的现象;从年平均风速序列SNHT非均一性订正结果以及测站四周建筑群体的发展规模看,布尔津测站受测站环境变化等不明原因的影响程度最大,3度间断,累积订正量平均达0.9m/s左右;淖毛湖站2度间断,其中1次与近距迁站而又未进行迁站订正有关,订正量约为0.1~0.2m/s;红柳河站的1次间断,也与未进行迁站订正有关,订正量约为0.1~0.2m/s.在构建测站无自记风时期历年最大风速序列的时距时次经验公式中,十三间房站适于西北统一经验公式(y=0.85x+5.21),其余3站适于在一定阈值风速条件下,根据有自记风时期2分钟时距平均风速与10分钟时距最大风速的相关比值系数进行订正.另外十三间房与淖毛湖均以5月份为代表月,布尔津与红柳河站均以3月份为代表月。经估算,布尔津、十三间房、淖毛湖、红柳河的基本风压分别达0.47,1.03,0.53,0.44kN/m2以上。估算的基本风压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中根据全国挑选的气象站风况资料计算的基本风压分布图相近。
  • 摘要:在核电厂冷却塔设计气象条件中,湿球温度及其相应气象条件是重要的设计气象参数之一.近年来,由于湿球温度应用范围较狭窄,不少气象站已经停止了湿球温度的观测,这给电厂气象参数的分析计算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根据气压分布型特点和分段函数,仅用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来计算出湿球温度的新方法,经河南省郑州、南阳、商丘三站的应用,效果良好.
  • 摘要:采用辽宁省11个气象站电线积冰观测1980-2007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辽宁省电线积冰现象的特点,并结合历史电网冰灾事故调查情况及易发生冰灾事故的气候特点对辽宁省电网冰区进行了初步划分.结果表明:电线积冰现象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大致具有辽东南、东北、辽东湾东北岸地区电线积冰现象较多的特点,且大部分地区雾凇日数多于雨凇;电线积冰可发生在10月至次年4月;气象站观测到各地观测到的最大冰重多以雨凇出现;气温低于0℃时,雨凇形成一般具有降雨和降温过程;可将辽宁全省30年、50年一遇冰区均划分为轻冰区,而位于辽东湾东部的沿海一带为100年一遇的中冰区,红沿河核电厂附近地区为100年一遇的重冰区.
  • 摘要:文章就在工程现场进行冻土观测进行简述,研究分析了最大冻土深度与气温、地温、湿度以及土壤含水率的关系,探讨最大冻土深度的影响因子,并进行了工程现场冻土深度与参证站资料进行对比从而建立计算关系,为冻土设计参数的计算奠定基础.
  • 摘要:当前大型工程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需要更加精细的评估结论,以满足工程规划、设计、运营等各阶段的气象防灾减灾的需要.利用1:25万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和气象部门在沿湖、沿江、沿海和内陆地区多个大型桥梁工程、核电工程、风电工程等大型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中积累的工程短期气象观测资料及邻近气象站同期同步观测资料、历史气候资料,探讨大型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工程区气候要素极值计算方法和有效的空间插值计算方案,初步建立了基于空间信息分析方法的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方法和系统流程.实际应用表明,采用空间趋势面分析和空间相关分析、空间回归等分析手段的工程气候论证,考虑了项目周边地区的气象要素的空间相关性和地形下垫面状况等地理信息,并且具有比常规论证手段更高的计算分辨率,在结合广义极值分析方法后,可以满足大型工程对气象评价的精细化需求.
  • 摘要: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上海地区短历时设计暴雨强度的变化以及外围郊区县的暴雨强度特性,不仅对改进上海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有重要价值。利用上海中心城区近62年和市郊区县近31年连续完整的历年短历时降雨最大值资料,分别建立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和市郊区县的暴雨强度公式.通过不同时期中心城区设计雨量的对比,表明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上海的设计雨量有逐年代增加的趋势,包含了近10年降雨资料的计算雨量增加最显著.通过同一时期中心城区和市郊区县设计雨量的对比,结果是上海中心城区与市郊短历时设计暴雨强度的差异并不明显,在国内目前的设计重现期下,资料年份最长、具有代表性的中心城区气象站降雨资料建立的暴雨强度公式适用于上海整个区域.
  • 摘要:在贵州冬季相对湿度大风速小的气候背景特征下,综合考虑气温和相对湿度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计算并讨论了9个市州代表站人体舒适度指数IHC及其对温湿环境的响应,发现贵州省冬季低温、高湿对IHC指数具有负贡献,其中气温的高低对IHC指数影响尤为明显,并且在平均相对湿度越高的环境下,IHC指数对平均气温的变化就具有越高的敏感性,因此在贵州省西部和北部地区冬季由于平均气温较低、加之平均相对湿度较大,人体舒适感降低尤为明显.从回归方程出发,讨论贵州省冬季△IHC对△T=1σ或△RH=1σ变化的响应,发现平均气温是影响IHC指数变化的主要指标,而相对湿度作为辅助指标对IHC指数有着增大或减小的调节作用.通过分析IHC指数的稳定持续性,发现其能有效客观地表征出贵州省低温的持续性特征,并且能反映出在平均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下,人体感觉的不舒适持续日数增加,即加大了人体的不舒适感.
  • 摘要:本文以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规划建设的滑雪场为例,采用承德地区7个气象站的积雪观测资料和围场气象站1951-2011年地面常规观测资料,通过对积雪、气温、风、降水和灾害天气(包括大雾、沙尘、雷暴和冰雹)等气象要素年际变化特征的研究与分析,评估了围场滑雪场选址的气候适宜性、可持续发展性和气候风险性.结果表明,围场是承德区域内滑雪场建设的首选地址,该地积雪主要出现在11月一次年3月,6-8月风效指数达到"舒适"的日数月均在20天以上,有利于滑雪淡季雪场开展其他旅游项目.据积雪观测资料得出围场地区发生雪崩的可能性极低,并且灾害性天气频发于滑雪运动淡季,因此在滑雪场投入运营之后应适当加强滑雪淡季灾害性天气的预警和防御工作.另外,为保证该地区所建滑雪场的长期和可持续性发展,建议滑雪场的建设规模不宜过大,且应严格限制滑雪场的数量.
  • 摘要:本文以泸州云龙机场为例,利用NCEP/NCAR水平和垂直风场再分析资料(2006-2012年),通过插值方法,将模式资料订正到泸州搬迁机场上空,来分析机场上空的风切变特征.并与宜宾探空站的925hPa等压面上的(2006-2010年)逐月风速资料,对模式资料代表性进行可靠性检验,最后通过泸县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的雷暴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年雷暴日数较少;低层600m及其以下附近地区,近7年平均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在0.6m/s以内,极端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在0.8m/s以内;近7年平均的垂直风垂直切变在-0.12~-0.04Pa/s之间(负值代表上升运动),盛行上升气流.综合以上可知,云龙机场低空的水平、垂直风速切变对飞行安全影响不大.
  • 摘要:受探测环境变化影响,气象站风速序列存在不均一性,在使用这类气象站的风速资料时必须进行订正.本文以东山气象站为例,应用测站受建筑物影响前后各5年的风速资料及探测环境历史沿革资料,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研究建筑物对气象站测风数据的影响.结果表明:测站北面建筑物是影响该站偏北风风速观测的主要因素;研究不同风速下建筑的影响,可得模拟结果与输入风速间呈线性关系,并由此建立风速订正关系式,订正后基本消除了建筑物对N方位风速的影响;CFD方法可用于定量评估建筑物对测风的影响.
  • 摘要:应用风能模拟软件WAsP,针对云南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复杂地形风电场进行风能资源模拟研究.首先利用场址内2个70m高度测风塔观测数据,分别以每一个测风塔的70m高度风速、风向数据作为输入场,对另一个测风塔的各层风速、风向、风功率密度进行模拟,检验WAsP在云南复杂山地风电场的适用性;然后利用模拟效果较好的测风塔观测数据作为WAsP的输入场,对该风电场重点区域进行风速、风功率密度模拟分析.结果表明:WAsP软件对云南复杂地形风电场较高层的风速、风功率密度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但在低层由于地表因素影响较大,模拟效果较差.
  • 摘要:本文选取3座测风塔资料,利用WindSim软件模拟分析了某复杂地形风电场风能资源分布,并估算风电场年发电量,探索研究复杂地形条件下风电场测风塔的代表性及其对风资源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运用一座测风塔资料进行风电场风资源评估和发电量估算时,测风塔的位置尤为关键和重要,当选取的测风塔代表性较差时,可能导致发电量误差在10%以上;而同时运用两座测风塔资料,模拟得到的风电场区域风资源分布相对较为准确,估算的发电量同运用一座测风塔相比误差整体偏小,误差基本在5%以内.可见,在复杂地形风电场,测风塔数量较少时,风资源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而在考虑地形因素的情况下,测风塔数量的增多使得模拟的风电场内风资源分布情况较为准确,相对来说得到的发电量结果也更为准确.因此,在地形较为复杂的风电场,应根据地形条件布设适当数量测风塔,以得到风电场内较为精准的风资源分布,减少因测风塔位置选择而造成的风资源评估的不确定性.
  • 摘要:太阳能光伏发电已成为仅次于水电和风能的第三大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受云量时空变化的影响较大,准确模拟云天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对电网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围绕如何减小中尺度气象模式的云初始场误差,进而改进云天的太阳辐射模拟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基于卫星资料同化的LAPS多时间层三维云分析同化方法,改进三维云结构,并将LAPS模式结果作为WRF模式的初始场,模拟了2008年1、6-8月及6月典型降水天气过程北京地区的总云量和总辐射的时空分布,重点分析了多云和有降水天气过程总辐射的模拟效果及其改进原因.结果表明,同化前后的模拟总云量与观测值的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大部分时次模拟总云量低于观测值;大部分多云及降水时段同化后模拟总云量较接近于实测值.1月晴天、多云天以及夏季晴天同化前后模拟总辐射与实测值的时间变化趋势较一致,但同化前后两者的相关性差异不明显;晴天条件下同化前后总辐射模拟值均低于实测值,1月多云条件下多数时段同化后总辐射模拟误差减小不明显,与总云量的改进效果不显著有关.夏季多云、有降水及6月典型降水三种天气条件下同化前后总辐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性稍差,同化后两者的相关性较同化前有所改进,尤其是6月典型降水过程改进较明显;同化前总辐射模拟误差较大,而同化后误差显著减小,尤其是6月典型降水过程同化后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较同化前分别减小了102.6W/m2和355.9%,最大相对误差减小更显著;同化后总辐射模拟误差小于同化前的比例高达75%,即大部分时刻同化后模拟误差小于同化前.多云和有降水天气过程总辐射模拟效果的显著改进与总云量的改进密切相关,即同化后模拟总云量增加,云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增强,导致模拟总辐射减小,即更接近于实测总辐射值.研究结果对于多云和降水天气条件下太阳辐射的模拟效果改进、太阳能资源客观评估以及光伏电站的发电量预测具有一定的科学和实际应用价值.
  • 摘要:针对安徽省天长和宿松气象站建站至2010年逐年平均风速资料,分别利用直接检验方法和3种间接检验方法(SNHT、PMTT和PMFT方法),对这两个气象站逐年平均风速序列进行了均一性检验,并对不同检验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站址迁移、观测场环境变化、仪器变更以及测风手段变化等均能对年平均风速序列的均一性产生影响,其中测风手段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由于以气象台站观测记录为依据,直接检验得到的结果最为真实可信;此外SNHT、PMTT和PMFT方法对年平均风速序列的间断点均有一定的检验能力,但遗漏间断点的情况也比较明显.因而在年平均风速序列的均一性检验中,若气象台站观测记录相对较齐全,首先考虑采用直接检验,然后再考虑补充采用其他间接检验手段.
  • 摘要:本文选取一处于南方复杂山地下测风塔接近10个月的测风数据,使用比值和线性回归(均分为全年、季节、风向分扇区、分风速段)等8种插补订正方法对测风数据进行插补订正,讨论分析了南方复杂地形下不同参考站(测风塔、自动站、气象站)及不同插补订正方法的最优化选择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复杂地形下气象站不适合做参证站,需选用同一地形下邻近的自动站.总的来说,线性回归法优于比值法,季节法优于全年法,且分风速段线性回归法较分风速段比值法有明显优势.8种插补订正法中,风速分扇区线性回归法效果最好、精度最高,可以有效地对测风塔数据进行插补订正.
  • 摘要:根据内蒙古东部电网的输电线路舞动记录资料和对应的气象资料,分析得出该区域输电线路发生舞动的气象条件;计算了区域内48个气象站的10年舞动气象日数,基于GIS对其空间分布图进行了地形修正,经过验证表明结果比较准确.由10年舞动区域分布图显示,内蒙古东部输电线路舞动日数值较大的地区位于西辽河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和呼伦贝尔高原的部分地区,输电线路舞动日数值最大地区为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与黑龙江省交界的嫩江沿岸地带.
  • 摘要:系统地分析了江苏省70个常规气象站自建站到2007年定时风、自记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致风成因,得出全省风速分布为沿海、沿江、沿湖风速大,内陆地区风速小,全年以冬春风速大、夏秋风速小等特征;从风仪高度变化、台站搬迁、苏北防护林、城市化进程、大型湖泊水体特殊下垫面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各种相关因素对江苏省平均风速、最大风速的影响,基于历史长序列风速资料变化的基本规律,结合上述各因素的影响,选择特定的技术方法,对所选40个台站风速序列进行了订正研究并订正了资料序列;利用订正得出的风速资料,计算了不同重现期风速参数,定量分析了沿海岸线风速的衰减率,绘制出订正后电力输变电线路设计最大风速等值线分布图,订正后的最大风速等值线分布图较订正前分区更为合理,为江苏省输电线路设计气象分区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通过对全国输电线路覆冰舞动故障资料的分析,给出一种基于气象要素条件和大气环流路径解析的覆冰舞动故障资料甄别方法,并以湖北为典型案例,给出了具体的分析步骤.由于覆冰舞动实时观测资料观测困难,因此对于调研资料的使用需进行数据准确性验证,通过实际对比分析发现,借助HySplit的气流轨迹分析,辅以故障点周边气象观测站点的同期气象要素观测记录,可科学有效的完成对覆冰舞动故障资料的准确性甄别。在此基础上对覆冰舞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覆冰舞动灾害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差异,时间上北方地区以秋末和春初为主,华中地区则是以冬季12、1、2月份为主,空间上易发于辽宁—山东—河南—湖北省一线,且以平原地区为主.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