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昆明
  • 出版时间: 2013-10-13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目标变得日益复杂.基于波动方程的单程波深度偏移方法是一类重要的地震成像方法,该类方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对强非均匀介质中的陡倾角构造进行有效成像,这要求单程波算法必须快速、正确地模拟大角度传播的地震波场.紧紧围绕单程波方法的广角精度和执行效率,在切比雪夫傅里叶方法、利用图形卡(GPU)加速三维傅里叶深度偏移、消除傅里叶有限差分法方向分裂误差、强VTI介质中的广角波场延拓算子、压制空间偏导数有限差分的数值频散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此外,有限差分法在逆时偏移和波形反演中使用广泛,数值频散是其应用中的主要障碍,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数值频散压制方案:最大范数+全局优化,有效的避免了传统二范数+最小二乘方案所面临的诸多限制。
  • 摘要:深地震反射剖面被全球公认为探测大陆和海洋岩石圈精细结构的有效方法技术,自上个世纪70年代在全球大陆地壳实施探测以来,已经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推动了地球科学进步.在中国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已经超过了一万公里,国家专项Sino-Probe实施以来,用不到五年时间(2008-2012)完成了6000多千米的采集和再处理剖面,相当于过去50年的探测剖面长度总和.取得了技术进步,获得许多新的发现,揭示了中国大陆典型构造单元岩石圈变形行为和深部过程.本文主要介绍华南剖面四川盆地区段深地震反射剖面,探讨了深反射地震剖面的采集与整合处理,深反射地震剖面的基本特征,发现了标志古老板块俯冲的“化石”,提出了对华南大地构造研究的启示。
  • 摘要:本研究利用国际地震学研究联合会(IRIS)以及四川地震局的地震数据资料,对汶川、芦山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进行反演,并且结合地震序列及野外实地考察对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进行初步对比.rn 通过全波形模拟方法反演汶川、芦山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利用IRIS上下载的数据,采用AK135模型反演得到的一组初步结果显示,汶川8.0级地震主震断层面参数:走向为233°,倾角为38°,滑动角为126°;震源深度为19km,矩震级为Mw7.1级,地震矩为4.73×19Nm。芦山地震主震断层面参数:走向为210°,倾角为40°,滑动角为80°;震源深度为17km,矩震级为Mw6.5级,地震矩为6.38X1018Nm。反演结果表明,汶川地震错动类型是以逆冲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而芦山地震接近纯逆冲性质,说明芦山地震延续了汶川地震从北到南,右旋分量减少而逆冲分量增加的趋势。rn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给出的主震及余震序列,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可以得出:汶川地震以后大量的余震沿龙门山裂带中-北段向北东单侧分布,地震不仅造成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地表破裂,还造成了龙门山前山断裂带地表破裂,破裂尺度长达340km;而芦山地震激发的丰富余震以西南向分布为主,兼有北东向扩展,地震未造成地表破裂,断层破裂尺度约为40km。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主震相距约80km,二者余震区之间存在长约5Okm的地震空区,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两次地震的相对独立性。
  • 摘要:为了说明近场和远场数据在地震反演过程中的作用,本文采用Yabuki&Matsu'ura (1992)反演方法来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数据分布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场数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很大,在缺少近场数据的情况下,得到的反演结果与真实的滑动分布之间差别很大,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滑动分布的量级上,而且在特征分布上也大不相同。通过分析可知,形变数据的分布对反演结果有影响,而且近场数据在反演过程中非常重要。这说明近场数据和远场数据在反演过程中起到的约束作用并不相同。如果能够研究清楚反演过程中近场数据和远场数据所占的权重,就能够在反演过程中,对远场数据和近场数据使用不同的权重,尽可能地提取包含在观测数据中的信息,使得到的反演结果更加精细,这对研究地震地下破裂精细结构和研究地震引起的全球形变效应有重要的意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