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6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
2016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

2016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16-08-17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国际影响评估协会

会议文集:2016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借鉴国内外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综合分析农业活动区农药施用对地下水产生风险的关键环节,采用层析分析法,从农药理化性质、农药环境行为特征、农药施用方法和区域地下水脆弱性4个方面,建立了由蒸汽压、水溶性、分配系数、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半衰期、土壤降解半衰期、农药剂类型、施药方法、施药时间、施药数量、地下水埋深、净补给量、含水层介质、土壤介质、地形坡度、包气带介质、水力传导系数17个指标构成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典型农业活动区实地调研结果和300种典型农药理化特性为数据基础,对各指标进行了风险水平的划分,基于聚类分析法,采用各指标风险指数相乘的风险表征方法计算总风险指数,构建了农业活动区地下水农药污染风险评价技术方法.该方法有效的避免了指标权重计算的主观性,并且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利用建立的风险评价技术方法可将我国农业活动区地下水农药污染风险共划分为4级,风险值<15为一级,风险值在15~40之间为二级,风险值在40~80之间为三级,风险值>80为四级.在江苏某农业活动区的应用表明,该农业活动区地下水农药污染风险为二级,同时得出农药施用方法是造成该农业活动区地下水农药污染风险的主要因素.
  • 摘要:随着河道治理工作的大范围开展,大量的治理实例及最新的研究结果让众多专家学者认识到底泥的有效治理是水体内源污染治理的关键,直接决定了水体治理的成败.目前底泥治理技术主要有:疏浚、底泥掩蔽、人工曝气、植物处理技术以及微生物处理技术。污染河道底泥污染物特征具有独特性。这就要求后期的修复治理工作要因地制宜,在全面了解污染物特征的前提下,结合治理目标,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理修复方案。我国河流众多,各污染河道自身条件及污染特征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修复治理工作具有针对性,即一河一方案。针对污染河道特性,综合利用各种治理技术,发挥各技术长处,达到更高效彻底的修复效果。
  • 摘要:文章综述了台湾如何针对加油站进行调查、修复以及相关的管理系统.从1987年开始,台湾政府放开了对加油站的管理,允许私人开设加油站.为了加强对地下储油设施的管理,防止其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台湾环保署从2007年开始对地下储油设施的检测和污染预防设施开展了例行检测工作.与此同时地下储油设施的管理规范要求加油站业主自身必须进行管理,确保加油站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老旧、破损、生锈和管理不当的储油设施对环境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尤其是对土壤和地下水,一旦造成污染,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修复.迄今为止,台湾共有263个加油站被列管,其中161个加油站已完成修复并解除列管.常用的加油站污染修复技术包括土壤气体抽除法、生物通风法、原位化学氧化/还原法、生物堆法等。台湾土壤修复行业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吸取欧美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出了包括监管措施、调查、修复技术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的系统,这套系统不仅仅是针对加油站污染,针对其他类型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例如电镀行业污染、pops污染场地等都有各自的程序与技术,对于土壤修复行业刚刚起步的大陆来说,可以起到不小的借鉴作用。
  • 摘要:污染底泥对水体水质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南京江宁区上秦淮湿地进行底泥采样检测,并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检测数据包括:TN、TP、有机质,Cu、Pb、Cr、Cd、As五种重金属.检测结果表明工程区底泥污染物TP、有机质含量较高,对未来水系水质的潜在影响较大,应对上秦淮湿地进行环保疏浚;工程区底泥的重金属含量较低,总体水平基本属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水平,属轻微生态风险的范畴,可作为农田种植土等进行再利用.疏浚作业方法采用干塘机械疏挖和绞吸式挖泥船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区进行环保疏浚.采取自然干化和土工管袋干化两种方式对疏浚底泥进行干化处理,可以大幅度节约干化的投资,施工时也较易操作.
  • 摘要:工矿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将对场地与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需要进行专门地下水评价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该文利用FEFL0W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对古雷厚风积海积砂层覆盖区典型污染物泄漏情况下的污染物迁移扩散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各工况条件下污染物的迁移特征,发现污染物分别向西、东海岸迁移扩散入海,将对场地与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和养殖区域产生较大的污染.针对污染物的迁移预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控制工作区内地下水污染及其对外围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在控制污染源头的同时,再采取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地下水水位、水质动态长期监测,可有效保护工作区内及周边地下水环境质量,将地下水污染降至最低程度,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 摘要:岩溶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饮用水源之一.但因其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受污染后修复难度较大,所以控源截污仍是岩溶型地下河水污染防治的关键之处.本文阐述了岩溶地下河型及其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对同位素示踪法和微生物示踪法这两种应用于岩溶地下河型地下水污染溯源的示踪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为今后岩溶地下河型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技术提供支撑.目前应用于示踪岩溶地下河型地下水污染的方法并不多,其中同位素示踪法应用最广泛,但是此法有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示踪剂种类少,灵敏度低等缺点。而微生物示踪法虽然未得到广泛应用,但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灵敏度高、对人及环境无害等优点。岩溶地下水污染探索方法的不完善,会给地下水污染防治带来不便。深入研究岩溶地下河型地下水循环运移的同时,应结合理论基础,开发更多种类、更廉价、更安全的示踪剂。或者可以将同位素示踪法与微生物示踪法相结合应用到岩溶地下水污染的示踪。
  • 摘要: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污染场地修复是污染场地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详细介绍了国外常见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分类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并列出了目前国际上用到的一些修复技术的评价参数.同时还介绍了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的原则和程序,对于在我国开展污染场地的修复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的基本程序分为2个环节:修复技术的初步筛选;修复技术可行性研究及最优修复方案的确定。由于现有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较多,各种方案都有其最佳适用的环境及条件要求,如何在如此多的修复方案中选择适合的、可用于污染场地的修复作为待选修复方案,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已发展出许多地下水污染整治修复技术,其中加油站为石油化工类造成地下水污染案件类最多的产业别.加油站因场所面积限制,选用之整治修复技术大致以现地处理为主,其中又以抽出处理法、空气注入法、土壤气体抽除法、现地化学氧化法及生物复育法等整治修复工法较常被运用.以台湾北部某加油站污染场址整治修复为例加以说明。该加油站因管线破损造成油品泄漏至土壤中,进而导致地下水中苯超出地下水污染管制标准值12倍,污染程度极为严重。针对该加油站规划之整治修复工法为:以开挖法移除土壤污染,一并更换输油管线阻绝污染源头;地下水以抽出处理法、空气注入法、土壤气体抽除法、现地化学氧化法等多项工法搭配构成整治修复技术系统。该整治修复技术系统操作期间约12个月,高污染浓度之地下水抽除量约300m3,氧化剂注入量约70吨,地下水中之苯浓度由0.596mg/L降至0.0172mg/L,已降至管制标准值(0.05mg/L)以下,且在后续监测之二年期间,并未发现有浓度回升(rebound),现象,显示污染改善效果甚佳。
  • 摘要:镁铝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具有吸附容量高、受溶液pH值影响较小、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一种绿色环保型的水处理吸附剂。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Mg):n(Al)=3:1的镁铝水滑石(LDH),考察了焙烧温度对焙烧产物(CLDH)吸附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对无机阴离子Cl-和SO4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400℃时,焙烧产物对C1-和SO42-的吸附量较焙烧前分别提高了75%和78.21%;CLDH对CI和SO4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4h、3h,最佳投加量为4g/L、2g/L;溶液初始pH值在4-10范围内,CLDH对Cl-和SO42-均有较好的吸附效果;CLDH对CI和SO42-的吸附均符合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基本符合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对Cl-和SO4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1.88、357.14mg/g.
  • 摘要:采用添加秸秆堆肥腐殖土的PRB模拟实验,比较不同比例的秸秆堆肥腐殖土与细砂组成的介质对PRB装置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影响,并初步考察了秸秆堆肥腐殖土PRB去处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以秸秆堆肥腐殖土作为介质的PRB对硝酸盐具有很高的去除率,可达到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增加秸秆堆肥腐殖土所占比例,会提高PRB对硝酸盐的去除率,但装置运行初期的修复效果会较差.
  • 摘要:总结了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执行标准及相关政策法规;探讨了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提出了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一些建议.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理应建立污染场地公开制度:通过热线电话、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充分公开污染场地的污染状况,确保公众对场地污染状况享有知情权,同时要了解公众意见和建议,接受公众、社会的监督;建立污染场地应急管理制度: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场地污染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完善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制度:在对污染场地进行二次开发前,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环保部门应督促有关责任主体开展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明确修复和治理的技术要求和修复标准,监督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的治理和修复;完善农用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新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被污染地块环境监管等管理办法;推进生产场地污染源控制和清洁生产制度的落实,在生产过程中把对场地的污染降到最低点;建议使用制度控制和工程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理,以便更加明确修复目标,降低修复成本和缩短修复时间;建立污染场地长期监管机制,引入跟踪与监控制度。
  • 摘要:本项目以受到电子垃圾污染的广东粤北某镇80亩农田为修复对象,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修复方式以减少农田中土壤重金属含量,以达到所生产出的农产品需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本文对该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农田土壤修复经验.在实施修复项目时,应确定周边污染源已清除,确保实施过程及实施后不再受到污染;在种植作物前,应对周边水利设施进行检查,未雨绸缪做好排洪防范工作;若当地易发生洪涝灾害,应在修复地块边界采取措施,方便排洪以及避免洪水浸入漫灌,避免造成土壤修复工作不利影响。农田在经过长期耕作、种植后己形成完整的农田生态系统,因此在制定修复方案时也应考虑在生态系统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农田中的软体动物和禽类的重金属富集问题,农田重金属与其长期使用的农药、化肥之前相互的作用,灌溉水的重金属含量等。对气象状况有所准备,避免化学药剂流失,影响修复效果。
  • 摘要:本论文选取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居民区土壤为研究对象,每个取样点以0~10cm、10~20cm、20~30土壤深度取样.并运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样品中Cu、Zn的形态进行提取,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Cu的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在中间土层和底土层中的含量较大;而Zn在表土层和中土层中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态的含量较高.Cu、Zn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其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9.11mg·kg-1和70.62mg·kg-1.本论文另外采用单项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Cu、Zn进行了环境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Cu尚清洁,Zn超过警戒值,土壤已受到轻度污染.
  • 摘要:粉煤灰絮凝剂包括简单改性絮凝剂、复合改性絮凝剂、合成改性絮凝剂等类型.改性粉煤灰絮凝剂具有良好的脱色、去COD、除重金属离子、除浊、以及沉降效果,可以用于印染废水、造纸废水、焦化废水、制革废水、矿井水等废水处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今后要加强改性粉煤灰絮凝剂处理废水的基础理论研究,并重视废渣处理问题,在此基础上加强粉煤灰絮凝剂的活化和改性研究,加快研究开发实用技术与处理工艺,在我国粉煤灰的改性及其综合利用的研究和开发任重道远.无机絮凝剂的发展经历了从低分子量无机盐絮凝剂到聚合氯化铝(PAC)、聚氯硫酸铁(PFCS)等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以及聚硅酸盐类絮凝剂、各种复合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过程,利用粉煤灰煤制取无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是今后无机絮凝剂的发展方向之一。
  • 摘要:对浙江省某典型有机化工厂退役场地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估,并初步确定场地修复目标值.结果表明,场地土壤关注污染物包括砷、镉、氯仿、苯并(a)芘、苯并(b)荧蒽和茚并(1,2,3-cd)芘6种,地下水关注污染物为氯仿.在致癌风险1.0×10-6和非致癌危害的可接受水平下,包气带土壤污染物对居民和建筑工人暴露风险均超出可接受水平,饱和带土壤氯仿对居民暴露风险均超出可接受水平,砷和苯并(a)芘对建筑工人的暴露风险超出可按受水平,地下水中氯仿对居民的暴露风险超出可接受水平.关注污染物砷、镉、氯仿、苯并(a)芘、苯并(b)荧蒽和茚并(1,2,3-cd)芘的包气带土壤修复目标值分别为9.6mg/kg、8.12mg/kg、0.0319mg/kg、0.0637mg/kg、0.637mg/kg、0.637mg/kg;饱和带土壤修复目标值分别为9.6mg/kg、32.9mg/kg、0.0569mg/kg、0.632mg/kg、6.32mg/kg、6.32mg/kg;地下水氯仿修复目标值为0.0164mg/L.
  • 摘要:本文根据试验数据研究了不同作物种植模式对砂质农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肥砂质土壤上大豆单作、豇豆单作、绿豆-玉米一年两熟、小麦-玉米-大豆两年三熟、花生单作两年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10.6-33.8%,大豆单作、豇豆单作、绿豆-玉米一年两熟、小麦-玉米-大豆两年三熟、甘薯单作、马铃薯-玉米轮作两年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22.9%~31.7%.相反,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玉米单作和谷子单作,连续种植两年后,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不利于砂质农田培肥.本文还提出砂质农田培肥的具体生态种植模式和技术建议,为沙地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本文通过对北塘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进行调查,以期了解污染状况,对北塘河口沉积物当前的生态风险做出评价,可以为海洋环境保护部门在管理和制定政策时提供基础数据和背景材料。采集北塘河口表层沉积物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16种优控多环芳烃.其中所有沉积物中均未检出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河口低潮位、中潮位、高潮位16优控多环芳烃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54.07ng.g1、42.21ng.g1、33.11ng.g-1.不同潮位间多环芳烃浓度的差距可能与海水覆盖时间以及不同潮位处的生物扰动强度差别有关.该区域与其它区域相比,多环芳烃浓度处于较低水平.根据LMW/HMW(低分子质量/高分子质量)和异构体比值分析,表明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自生物质及煤的燃烧.
  • 摘要:链霉素的滥用严重威胁动物生产性能和人类健康,每年给畜牧业和食品工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关于链霉素生物降解研究方法备受关注但研究方法很少.本文对链霉毒素的非生物降解的研究进行探究,研究了地下水和鸡粪水中链霉素的非生物降解(光解和水解)行为.结果表明,目标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非生物降解(光解和水解)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链霉素在鸡粪水降解明显快于在地下水中的降解,总体而言,在鸡粪水和地下水中链霉素的降解半衰期都较短,在实际水环境中的存在状况和毒理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 摘要: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氮吸附脱附实验测定材料的化学组成及表面积.通过静态吸附与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考察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去除废水中Sb(Ⅴ)的能力,并分析去除动力学与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该双金属氧化物的主要成分是水铁矿,并含有氧化铜,且比表面积远大于铁氧化物、铜氧化物;静态实验显示,24h内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20mg/L Sb(Ⅴ)的去除率达到95.58%,且反应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表明,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加,床层耗竭时间缩短,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Sb(Ⅴ)的吸附量可达94.95mg/g;Sb(Ⅴ)去除反应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且生成了铁置换的黝铜矿.
  • 摘要:在目前进行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法工作中,发现地下水的相关责任由国务院多个部门负责,系统性差,协调难度大,有工作性质与管理责任脱节的现象.鉴于此,在总结国内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进行梳理,理清各部门管理责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地下水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我国地下水管理制度的建议.地下水是我国工业、农业、人民生活等的重要水资源。全国范围内,有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是我国国民经济以及人民正常生活重要资源;我国地下水管理目前存在法律系统性不完善、管理混乱、有效性差等问题;应建立包括地下水限采、超采制度的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制度的建立、地下水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地下水监测与监督等在内的地下水管理体系。
  • 摘要:工业发展导致大量且复杂的污染物渗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通过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可预测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污染范围、程度及分布特征,对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提供科学技术支持.介绍了随机行走粒子追踪法(RWPT)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重点阐述了其用于溶质运移模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列举了部分实例应用,最后展望了未来RWPT用于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拟可能取得的突破.RWPT是一种适用于处理野外场多见的对流占优溶质运移问题的方法,针对目前地下水中污染物成分越来越复杂情况,常将多个反应方程简化成一个方程进行模拟,因此对于多相/多组分反应性物质的迁移模拟需不断完善。
  • 摘要:某焦化企业排放的污废水排入某废弃铁矿采坑内,坑内积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的水质安全面临潜在的风险.为了研究污染物质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在介绍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根据研究区内采集的地下水水样化验结果,对地下水中非致癌类污染物挥发性酚和氰化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挥发性酚和氰化物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风险的累加值分别为5.39×10-11和7.52×10-10,氰化物的年风险大于挥发性酚类;各个地下水取样点的健康风险大小依次为DS13>DS14>DS15>DS2>DS1,距离采坑越近,地下水的健康风险越大;DS13取样点地下水污染物健康风险最大,为3.12×l0-10a-1,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5.0×10-5a-1,但仍应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
  • 摘要: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通过对地下水的抽灌吸收热量对建筑物供暖,本文简要论述了物理堵塞、化学堵塞以及生物堵塞的堵塞机理,介绍了三种堵塞类型的堵塞预测模型的应用现状.物理堵塞预测使用了颗粒运移-沉积模型预测了堵塞的发生发展过程;用了浓度模型和吸附-解析模型说明了流速与悬浮颗粒沉积量的关系.化学堵塞预测通过建立悬浮物表面堵塞模型,预测了悬浮物的发展过程及完全堵塞的时间;用了均质微裂隙介质堵塞模型,说明了堵塞动力学与化学反应速率和孔隙率的关系.生物堵塞预测运用了Taylor模型、Seki模型和Clement模型,以上三种模型说明了生物膜厚度与渗透率的关系.研究建立有效的地下水源热泵回灌堵塞模型,对地下水源热泵回灌堵塞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 摘要:对水污染监测用水合肼环境标准样品,按国家标准GB/T15000.3-2008《标准样品工作导则(3)标准样品定值的一般原则和统计方法》进行了定值分析;同时对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分别从标准样品的定值、均匀性、长期和短期稳定性等方面论述了不确定度的来源和评定方法;介绍了各种因素产生的不确定度以及总合成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 摘要:大伙房水源保护区做为辽宁省重要水源地,对全省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大伙房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性,同时结合大伙房水源保护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省政府应该尽快出台省级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政策。要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加快落实生态补偿作为对环境保护者的一种机制不是唯一的调控手段,重点还是要在扶持地方经济发展上面做文章,只有地方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才能得到相应提高。因此,必须加大对大伙房水源保护区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变生态补偿“输血”为“造血”,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才是解决生态补偿机制的根本。
  • 摘要:海南岛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地下水的贮存主要有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火山岩潜水、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五大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海南岛地下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加大对乡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治理,加强监督管理.防治地下水资源免受污染和破坏是海南省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实际,依靠科技进步,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建立建全地下水突发污染事故应急响应系统,强化监督管理机制等,为海南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最终实现让世界瞩目的海南生态文明省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奠定扎实的基础。
  • 摘要:环境保护部2011年发布《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推动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地下水数值模拟是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可定量描述建设项目对地下水资源量的影响,预测污染物未来的运移发展趋势.在分析地下水数值模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地下水数值模拟使用较为频繁的Visual MODFLOW、GMS、FEFLOW等软件,并提出了未来地下水数值模拟的发展趋势.污染物在地下水中除了扩散、弥散作用外,还存在诸多的物理、化学反应及生物作用,如包气带对污染物的截留作用、土壤对污染物的截留作用、污染物在水流系统中的化学反应、微生物在污染物衰减过程中的作用等,未来地下水模拟软件会更好的模拟这些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使得模拟结果更为准确可靠。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将为未来地下水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 摘要:本文对台湾地区废弃工厂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调查的对象、方法、历程和成果进行综述与梳理,以期为我国大陆工业污染场地排查提供参考.面对废弃工厂资料短缺、调查技术要求高、资源有限等困难,台湾地区环保部门在废弃工厂调查过程中建立了两段式筛选的方法体系,经过行业筛选和量化筛选两大步骤,选出高风险场地进行优先采样调查,确认场地污染.调查计划分为示范性调查、基线普查和全面调查三个阶段,制定了调查标准程序、编制了调查技术指南、开发了调查辅助工具、建成了废弃工厂场地数据库.rn 通过废弃工厂场地调查,台湾地区政府主动掌握了废弃工厂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状况,根据风险分级实行污染管制,实现保护环境和民众健康的目标。通过建立工厂自主预防检查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防范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并能明确土地污染责任。通过场地数据库的建立,为政府和民众提供场地信息参考。调查过程中与民众充分沟通,消除社会恐慌;为民众提供咨询服务,并充分发动民众的力量,为场地的日常管理提供便利。
  • 摘要:土壤砷污染是全球污染土壤常见问题,砷污染土壤治理过程将会影响到土地今后的再利用状况,将砷污染场地治理工程与环境监理体系相结合,探索适宜污染场地治理工程的环境监理模式势在必行.通过长春某企业砷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实例,结合工程实施特点,对污染土壤治理工程环境监理依据、工作目标和范围、工作程序及主要内容、实施过程中环境监理要点进行了阐述,为我国污染场地治理工程环境监理提供了实践经验.通过环境监理,可以对本企业土壤治理项目进行专业化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减少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使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环境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减少因项目施工造成的环境影响所带领的经济损失,使建设项目对环境污染和破坏潜在性得到有效控制。
  • 摘要: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逐年加剧,严重威胁到粮食健康和国民安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土壤-作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健康风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健康风险评估和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参考。过量重金属进入土壤后,会参与土壤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重金属在作物富集,影响作物的生理生化,提高脯氨酸含量,影响叶绿素、作物酶等的合成;通过不同方式影响作物的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影响作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长期使用这种食品,除了体内重金属积累带来的直接危害,还会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通过低富集重金属作物降低作物来源的重金属摄入成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重金属带来作物营养价值的负面影响及机制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 摘要:由于工业排放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污染严重,己经造成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质量退化,生态与环境恶化的现象。采用微波消解快速对土壤样品进行前处理后采用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试样进行多种重金属元素同时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Cr、Mn、Cu、Zn的含量分别为54.94u g·g-i、356.3μg·g-1、37.00μg·g-1、168.2μg·g-1,其中Cr符合一级标准,Cu、Zn符合二级标准.ICP-AES法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具有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分析速度快和多元素同时测定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土壤中Cr、Mn、Cu、Zn等重金属的检测.
  • 摘要:以长三角地区江苏南京的一家电镀企业搬迁后场地土壤环境调查为例,通过采集土壤样品,选择VOCs,SVOCs、主要重金属元素等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国家标准及规范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电镀企业搬迁后原场地的重新规划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18个点位73个样品中,重金属离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铍、铬、镍、铜、锌、镉、铅检出率为100%.VOCs、SVOCs未检出.主要生产车间周围重金属离子检出率较高,但各类重金属含量高的点并不一定在生产车间周围.针对某些物质的超标,通过二次加密检测方法,明确其超标范围,为该场地的土地后续整治工作提供了依据.对于其他污染型企业特别是电镀企业搬迁后的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摘要:随着对地热水开发利用程度的加大,逐渐出现了氨氮、亚硝酸盐浓度增高的环境地质问题。以豫中平原地热水补给区裸露地表处地热水热储层的的砂土做为岩土介质,并以该区域广泛种植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落叶提取的水溶性天然有机质(NOM)为研究对象,通过土柱实验,开展了有机质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这对于探索地热水中的反硝化作用、揭示氮的循环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水溶性NOM在地热水补给区砂土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可用具有吸附、一级降解动力学规律的对流-弥散方程(CDE)很好地表征,并求得其阻滞系数R为4.36,降解系数k为0.164h1.有机质在砂土的运移过程中芳香性降低,并且具有芳香环取代基的含量有所下降,这与砂土对有机质的降解作用有关.
  • 摘要:近年来,地下水污染问题己成为当前国际上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地下水污染物中,非水相流体是一类特殊的有机污染物。重非水相流体(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简称DNAPLs)在裂隙介质中的运移对地下水环境产生显著影响.由于裂隙介质的强烈非均质性,使得其中多相流运移行为较孔隙介质更为复杂.基于地质统计学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SA)算法,构建裂隙渗透率随机场,采用T2VOC模拟DNAPLs在饱和裂隙介质中的运移,探讨裂隙粗糙面接触的相关长度(λ)对DNAPLs运移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DNAPLs在垂直裂隙介质中呈指状向下运移,绕流和蓄积现象显著.粗糙面接触的相关长度越大,裂隙介质中DNAPLs指流个数越少,而DNAPLs向下运移的平均速率越大.
  • 摘要: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是指在水中通常只以微克级(10^-6μg/L)或更低级水平存在,常规的BOD,COD等有机物监测指标不能对它们实施有效监测的有机污染物。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人工湿地对POPs、EDCs和PPCPs等典型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去除的研究进展情况,系统的分析了人工湿地对上述典型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和主要的影响因素,提出建立人工湿地多样品(水、土壤、植物等)中POPs,EDCs和PPCPs的分析检测方法,并配套相关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形成人工湿地有机物污染物监测规范。深入分析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类群和空间分布,探讨微生物与去除POPs,EDCs和PPCPs的相关性,分离培养出高效降解菌进行强化处理。研究POPS,EDCs和PPCPs等在各个阶段的迁移转化的途径及其规律,并通过对各项运行参数进行优化,以获得最好的去除效果。提出能够用于预测人工湿地去除POPs,EDCs和PPCPs的污染效率的数据模型,并以实验数据检验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 摘要:为了弄清大冶三里七湖底泥的养分含量和砷、汞、铅污染状况,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采样,并分析测定了底泥样品的养分指标和砷、汞、铅的含量.结果表明,三里七湖底泥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范围分别为103~352、19~69、97~180mg kg-1,平均值分别为225.61、47.57、139.76mg kg-1,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范围分别为0.7~4.9、0.2~1.8、4.6~7.3、29~170g kg-1,平均值分别为2.53、0.68、5.45、78.22g kg-1.根据土壤养分分级指标,86.6%的碱解氮和全氮、93.3%的速效磷和有机质、46.7%的速效钾属于较高水平及其以上,60%的全磷处在中等水平以下,100%的全钾属于低水平.三里七湖底泥氮和磷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氮跟有机质也具有显著相关性,而钾与其他养分指标之间相关性最差.三里七湖底泥砷、汞、铅的含量范围分别为94~2811、0.2~6.74、6~660mg kg-1,平均值分别为1251.9、2.54、348.7mg kg-1.三里七湖底泥砷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80%的汞和铅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是都在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之内.三里七湖底泥砷与速效磷和全磷,汞与碱解氮、全氮、速效磷和全磷,铅与碱解氮、速效磷和全氮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三里七湖底泥砷、汞、铅与有机质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由此可见,三里湖底泥碱解氮、速效磷、全氮和有机质丰富,磷的有效性高,全钾含量低,钾的有效性也低,同时三里湖底泥砷污染严重,砷、汞、铅主要来源于非生活污染源.
  • 摘要:土壤粒径组成是土壤最基本的物理性质之一,是计算与测定土壤其他特征参数的基础.采集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绿洲与沙漠交汇区内4处土壤试样,并在试样点垂向剖面方向上的表层,向下30cm、50cm、100cm处分别采集土样.采用EyeTech颗粒分析仪对研究区的土壤粒径进行分析测试,求得各特征粒径值,得出研究区内土壤粒径大小在6~12μm之间.通过建立渗透系数与特征粒径之间的经验关系,采用经验公式法间接计算渗透系数值,从而得出研究区的渗透系数K值在0.1~0.23m/d之间,研究区内表层1.5m内的土壤层为弱透水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准噶尔盆地荒漠地带的土壤物理性质提供基础数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