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
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

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重庆
  • 出版时间: 2009-09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

会议文集: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根据山区城市重庆的实际边坡状况,在对重庆市数十起边坡失稳事故综合分析基础之上,从管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使用等方面总结了边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从管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预防边坡事故的理念,详细论述了支挡结构设计和信息化施工过程中预防边坡事故的具体方法,对重庆地区高边坡工程的治理及事故预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摘要:依照问卷调查数据去了解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状况的实际情况,就必须对调查统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进行分析。文中给出一套简单可行的分析数据有效性的方法,并以对已经统计到的重庆市建设工程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调查统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进行系统地分析为例来说明处理过程。主要从逻辑一致性和数据本身分布特性这两个方面入手对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开展分析,前者包括对调查数据的优化,问卷调查表的完整性分析和问卷调查表的逻辑一致性分析;后者则借助SPSS软件从数据本身的分布特性去分析。对安全调查统计数据进行有效性分析是处理安全调查统计数据的基础,为以后更加具体专业的分析做准备。
  • 摘要:本文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不同林分类型典型样地调查为基础,以长期定位观测为核心,专题调查、小班调查、社会调查等相补充的浙江省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体系,对浙江省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现有公益林生物总量1.24亿t,年增长量916.11万t。2005年公益林发挥生态效益722.66亿元。其中:涵养水源223.79亿元,吸收二氧化碳177.24亿元,释放氧气118.14亿元,固土保肥、改良土壤效益92.02亿元,森林生态旅游效益69.14亿元,减少水旱灾效益25.35亿元,储能16.98亿元。通过监测体系的长期研究,基本掌握了我省公益林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以及生态效益。但现有森林分布不尽合理,林分质量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今后须进一步完善林种树种结构,强化森林经营,以充分发挥公益林森林生态功能。
  • 摘要:浙江省于2000年启动了“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生态状况监测与评价”项目,建设生态定位站是开展森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项目实施的基础平台。本文对浙江省公益林生态定位研究网络的意义、目标和布局进行了介绍,对在钱塘江流域两湖、桐庐、淳安、龙游和开化站,以及在建的莲都和定海站的监测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取得了大量数据和初步结果。
  • 摘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事故应急预案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的结构层次及设计的内容,强调了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事故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应急预案实例。
  • 摘要:变形加固理论是主要研究荷载超出结构极限承载力的理论。它指出,对给定外荷载下的结构,结构出现不平衡力的区域即为首先破环的区域。在详细阐述变形加固理论两个重要概念——不平衡力和塑性余能范数的基础上,通过典型边坡算例,分析了边坡位移和不平衡力、塑性余能范数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迭代过程中不平衡力的转移规律。结果表明,不平衡力的转移和积累以及塑性余能的不断增加是边坡失稳的内在因素,位移变形的变化规律是边坡失稳的外在表现,变形和稳定相互关联,在工程实际中通过对变形及其变化规律的观测是一种判断边坡稳定状态的有效手段。
  • 摘要:某大型水电站艇倾层状人工高边坡,岩体软弱层面、断层、节理和后缘陡倾卸荷张裂隙对坡体稳定性影响大,在自上而下的挖坡过程中,局部坡体发生了失稳座滑。本文分析了边坡的地质条件和岩体结构特征,选取离散单元法模拟了边坡的变形破坏过程,探讨了坡体的变形破坏机理;研究了在滑坡体上继续开挖,坡体可能发生的变形破坏形态;另根据坡体变形破坏机理及后续开挖边坡可能发生的变形破坏形态,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优化了边坡预应力锚杆和抗滑桩的工程加固支护措施,确保了边坡稳定,监测表明,边坡后期开挖及开挖完成后未出现明显变形破坏迹象。
  • 摘要:库岸坍塌是一种地质灾害,极大地威胁着库岸人民财产和生命的安全,同时也影响着水库库容。在库岸边坡工程中,塌岸预测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介绍了现有常用的一些塌岸预测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适宜性做出了总结。
  • 摘要:目前,有关岩溶地区隧道地下结构仍会出现严重的震害,对其抗震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因此,溶洞作为地层缺失现象的地层条件,属于地层可能发生较大变形和位移的部位,在地震条件下,溶洞与隧道的关系及地震动力特性研究很少。因此,本文采用三维计算模型和粘弹性人工边界,通过透射人工边界的波动输入方法引入三维动力分析方程,研究了溶洞近距离存在对隧道的地震动力响应影响,并得到了溶洞的消能现象。
  • 摘要:绿色水电评价是针对运行阶段水电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程度的评估,反映了水电工程影响下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实际状态。本文在分析绿色水电含义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水文特征、河流水环境、河流形态、河流连通性、生物生境、生物群落和河流景观7类因子的绿色水电指标体系,提出了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评价标准,采用AHP-模糊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估。以澜沧江漫湾水电站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了该电站的总体评价结果和主要限制因子,为工程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 摘要:简要回顾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要点,总结了开工建设以来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主要工作。基于1996年至20008年监测资料,分析了水质、泥沙冲淤、水生生物、局地气候和环境地质等情况,初步分析评价了三峡工程建设和运行以来的生态环境影响。结果显示,目前库区及相关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基本未超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预测范围,说明建设以来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是有效的。鉴于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环境影响评价应全面、系统、长期、连续开展。
  • 摘要:本文基于三峡水库高水、低水位期HJ-A/B星CCD数据开展了三峡水库消落带时空过程滥测,掌握了消落带消涨的空间分布,结合消落带地形、土壤质地、浸水时间等基础数据分析了消落带基底类型及其功能适宜性。结合高分辨率的IRSPS、SPOTS多光谱与全色波段数据等,开展了以影响水环境为目标的消落带土地覆被特征监测。掌握了消落带范围内淹没陆地本底结构特征,从而为全面客观地解读三峡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避免夸大消落带问题或者忽税它的存在,科学、以事实为依据的制定三峡消落带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挺供了必要的信息与建议。
  •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大坝建设和水电开发的基本情况,对影响大坝建设和水电发展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指出中国未来一个时期进一步深化需要对大坝和水电的研究,以促进水电又好又快的发展。
  • 摘要:从砂土颗粒力学平衡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在溃坝水流冲刷条件下坝体砂土颗粒冲刷起动的力学条件,推导出了使颗粒滚动和悬浮的起动流速条件计算公式。分别研究了起动流速与颗粒粒径、流速方向、土体剪切参数指标的变化趋势关系,并给出了关系曲线。研究表明,根据土石坝坝体颗粒尺寸大小不同,起动特性也不同。当颗粒直径小于4cm时,首先达到悬浮起动流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随水流移动;当颗粒直径大于4cm时,颗粒首先发生滚动,而不能悬浮。滚动起动流速不受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而悬浮起动流速随抗剪强度参数升高而升高。冲刷坡面角度决定颗粒受力方向,坡度越久,颗粒起动越容易,而且越容易首先发生滚动。
  • 摘要:在大坝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如果把岩体参数都作为定值来处理,可以通过计算最小安全系数来搜索到边坡的一个最危险滑面,称之为确定性最危险滑面,若把岩体参数作为随机变量来处理,通过计算最小可靠指标也可以搜索到另外一个最危险滑而,称之为概率最危险滑面。许多学者在研究中把这两个滑面作为一个面来处理,但实际工程中这两个面却不一致,通过对岩体不确定力学参致进行合理的组合及弱化,研究了这两个滑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用计算安全系数来搜索概率最危险滑面的方法。 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搜索边坡概率最危险滑面的算法。
  • 摘要:强夯技术加固地基效果显著,经济易行,施工快捷,在工程中得到广泛使用。但美中不足的是施工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尤其是高能级强夯施工时产生的振动影响亟特研究,噪音扰民,振动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对其它的建(构)筑物和建筑物内安装和使用的设备、仪表仪器等产生不利影响,这也是强夯法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强夯施工引起的环境振动污染也是引起纠纷的原因,对同一场地的8000kN.m、12000kN.m、15000kN.m能级强夯进行了不同距离的振动监测,监测强夯施工引起地面振动不同方向的加速度、速度、位移、频率、PVS等,并对不同距离监测的振动波形进行对比分析,给出实测曲线,得出高能级强夯施工振动的传递规律。对强夯施工振动机理同地震、爆破、打桩等进行对比,提出强夯振动的特点。对强夯施工的隔振措施进行讨论,并给出采用隔振沟隔振的工程实例和监测数据。给出强夯振动引起破坏的判定标准和振动安全距离,提出强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 摘要:随着矿山开采规模的日益扩大,罗山矿区已经形成了Ⅰ、Ⅱ、Ⅲ、Ⅳ号滑坡体(约405.2×103m3),严重制约着下方金、钼等多金属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安全开采。为了能够对罗山矿区滑坡灾害进行超前预报,正确指导井下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运用工程地质学、采矿学等理论分析了罗山矿区滑坡体的形成机理,认为滑坡体松散、脆弱的地质结构和不合理的矿山开采顺序是滑坡产生的主要成因,而高强度集中降雨的催化作用加速了滑坡的发生。提出了“利用采矿治理滑坡”的新思路。以“滑动力大于抗滑强度是滑坡产生的充要条件”作为滑坡体滑动的主要判据,提出滑动力监测原理,并应用滑坡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在罗山矿区滑坡体上构建了系统的“滑坡体远程监测网”。通过近10个月的现场试验,发现采用新的开采方案后,滑坡体正向着有利于边坡稳定的方向发展,证明采矿治理滑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 摘要:边坡滑动面搜索是边坡稳定计算中一项关键的问题,其实质为安全系数最小的滑动路径搜索问题,采用路径搜索算法蚁群算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为了克服传统蚁群算法效率低效果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奖惩蚁群算法。并把该算法用于滑动面搜索问题,提出了一种临界滑动面搜索的新方法。通过一个简单边坡和复杂边坡的算例的计算,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牲及其高效性。
  • 摘要:在软土地层中开挖基坑引起的基坑隆起,导致下方已有建构筑物的变形,从而对其使用功能和安全性产生影响甚至造成严重危害,外滩通道工程跨越延安东路隧道区域,隧道内径10m,上跨基坑深10m,坑底距隧道顶最近处仅5m,工程存在较大的风险。本文通过环向隧道结构、纵向结构计算和三维有限元整体施工模拟分析了基坑开挖对隧道的影响,比较了几种保护措施的效果;此外,通过理论研究和工程比较制定了隧道的保护标准;并提出了土体加固、抗浮桩等保护措施的具体方案,本文的一些结论和措施可以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 摘要:分析了滑坡预警预报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宏观观察、位移监测、数值分析的滑坡预警预报方法,将位移变形、宏观现象等外部特征与滑坡内部破坏变形机理相结合,通过滑坡影响因素分析评判,动态修正数值分析计算参数,采用有限元强度析减法计算考虑流变状况下,不同稳定系数所对应的滑坡位移变形趋势曲线,通过对比分析相应关键点监测变形趋势曲线,建立了滑坡稳定性评判指标体系,定量、全过程、适时判定滑坡所处的稳定状态,并依据三级预报预警模式,对不同预报阶段的滑坡采取针对性地预报措施,通过滑坡预报工程实例,验证了该预报方法的可行性。
  • 摘要:映秀至卧龙公路是汶川地震灾区距震中最近,震害最为严重的一条公路。本文研究中对沿线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实测了大量地质剖面,从研究斜坡动力失稳的角度,将沿线斜坡划分为基岩-土层及强风化层斜坡地质结构,不利外倾结构面基岩斜坡地质结构,块状构造基岩斜坡地质结构,块碎石土层斜坡地质结构等几种地质结构模型,分析论述了各种地质结构相应的地震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分析论述了一处特殊的水压力致远程滑坡灾害基本特征及机理。在茂汶断裂两侧,地震地质灾害显著差异,主要是由深大断裂的消震隔震效应,地貌放大效应,地质结构等三方面因素决定的。通过134条实测剖面分析,研究了地震失稳斜坡坡度和失稳部位。地震诱发失稳斜坡坡度在33°-84°之间,主要分布在46°-65°之间,可以认为地震诱发斜坡失稳灾害主要发生在45°以上的斜坡。斜坡失稳部位主要分布在斜坡中上部以及地貌突出部位,失稳位置在0.12坡高至0.91坡高之间,主要失稳部位在0.4坡高以上。在影响斜坡地震地质灾害发生的多个因素中,地震动和斜坡地质结构是两个基本的决定因索。
  • 摘要:加裁应变率(时间相关性)是影响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形状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应变率效应是脆性岩石强度与变形特性的一个典型特征。对于韧性软岩,其强度与变形特性同样具有强烈的时间相关性,流变即为一例,本文以层状盐岩体矿床中的NaCL岩盐与无水芒硝盐岩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内进行了10-5-10-3/s范围内的单轴压缩强度与变形特性的应变率效应研究。研究发现:NaCL岩盐与无水芒硝盐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基本不随加载应变速率的变化而变化,但弹性模量随应变速度的增高而增大;同一应变速度条件下,无水芒硝盐岩强度略高于NacL岩盐;两类盐岩的泊松比随加载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加载应变速率的增大,试件在应力达到蜂值时的应变减小,其变形模量与加载应变速率呈对数关系;试件破裂方式不随加载应变速率而变,NaCL岩盐试件破裂为柱状劈裂或模型剪切,而无水芒硝盐岩则表现为单斜翦切,对扩容应力与极限强度之比统计结果表明,盐岩扩容应力与极限强度之比(平均值)介于87.3%-91.0%之间,表明盐岩在扩容之前均具有很强的弹粘性变形能力,扩容一旦开始,试件即很快达到其极限强度。
  • 摘要:深基坑工程的坑底隆起稳定性受多种随机性与模糊性的因素影响,本文将模糊概率和可靠度分析法结合起来,引入了深基坑隆起破坏分析的普朗特尔公式,建立了两随机变量的模糊可靠度简化模型,对隆起破坏进行了模糊可靠度评价,并对插入比、支护结构深度、地面越载、内聚力、内摩擦角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计算了深基坑隆起失稳的模糊破坏概率和模糊可靠度。 结果说明。模糊随机方法能够合理地反映基坑的实际稳定性。随着地面超载和维护结构深度增大,插入比和粘聚力的减小,深基坑隆起破坏的失效概率逐渐增加。而模糊可靠度反比例减小,隆起破坏的失效概率与内摩擦角呈近似正态函数关系。
  • 摘要:采用Mononobe-Okabe理论的假设,地震作用下挡土墙上压力是由墙后填上在极限平衡状态下出现的滑动楔体产生,在该滑动楔体上沿竖向取水平薄层作为微分单元体,通过作用在单元体上的水平力、平均竖向力以及地震力,建立挡士墙主动土力基本方程,并结合整个滑楔体的力矩平衡条件,由此得到了对应不同地震系数的侧土压力系数,将其用于水平微分单元法求解地震荷载作用下刚性挡土壤平移模式下主动土压力,得到了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和合力作用点的理论公式。分析了地震系数对滑裂面倾角、土侧压力系数、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土压力合力作用点和墙底抗倾稳定性的影响,并与Mononobe-Okabe理论和模型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震系数对滑裂面倾角、土压力强度分布、土压力合国以及侧压力系数有很大影响。另外,通过探讨地震系数对主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的影响和对比模型试骏数据,认为Mononobe-Okabe理论对于平移模式下刚性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性是偏于危险的。
  • 摘要:本工程地处外滩十六铺地区的繁毕城区,场地占地面积约16900m2,开挖深度约为l6.3Om,属于超大型深基坑。外滩交通枢纽工程跨越拟建人民路隧道区域,由于在隧道掘进通过前,Ⅱ区基坑仅施工大部分围护结构及其底板方案.而Ⅱ区其它局部及1区均待人民路隧道盾构通过后围护施工。这样虽避免了在隧道上方的大面积卸荷,但在外滩交通枢纽基坑围护设计中,就需要考虑两个工程的交叉实施及相互保护方案。本文概括介绍外滩交通枢纽基坑围护设计特点,并详细介绍了本围护结构设计、平面支撑体系布置、竖向支撑体系设计、土体加固设计、土方开挖及降水等。另外,探讨了邻近大直径盾构隧道行进深基坑设计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及对构筑物所采取的保护措施。本文的一些结论和措施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 摘要:为深入研究地震引发的岩坡次生灾害机制及合理的震害整治对策,结合“5.12”汶川大地震的岩坡震害调查,进行了岩坡震害影响因素分析,将其归纳为地震烈度、震中距、边坡所处地质构造、边坡岩体结构类型、地层岩性组合、边坡地形地貌条件以及边坡水文地质条件等7个方面;把岩坡震害归结为地震断裂导致的地表破裂作用与震裂渍屈、水平抛射、地震岩崩、地震岩质滑坡、地震滚石和碎屑流化等6种类型,进而阐明了各类主要岩坡震害的成因机制。根据研究经验和工程实践,提出了岩坡震害的整治对策和措施。
  • 摘要:长江上游地区,实际应当指长江上游的集水区范围,包括青藏高原江河源区、川西藏东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山区、四川盆地丘陵及周边山地区等。本文介绍了长江上游地区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性及其长期受到的危害,浅谈了生态工程建设及其成效,分析了当前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建设还存在的问题,提出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建设的进一步对策。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