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5年治淮论坛暨淮河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
2015年治淮论坛暨淮河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

2015年治淮论坛暨淮河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安徽蚌埠
  • 出版时间: 2015-10-14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学会;;水利部;;

会议文集:2015年治淮论坛暨淮河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基于"十二五"国家重大水专项研究课题《淮河流域水质-水量-水生态联合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的研究需要,在淮河流域洪泽湖以上区域内,选择淮河干流及重要支流中的王家坝、鲁台子、蚌埠、小柳巷、界首、蒙城等6个重要生态控制断面,对根据《淮河流域综合规划》采用的"淮河法"确定的生态流量的多年总体满足程度进行分析,并通过长系列的日均流量资料确定生态用水保障率达到75%的每日最大生态流量限值,根据对比分析,提出提高生态流量保证率的调度时空分布需求.
  • 摘要:淮委信息化为流域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信息化是流域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淮委信息化面临的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淮委工作重心逐步转变等新形势,以及淮委信息化存在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不全面、业务应用系统开发技术相对落后、人才队伍短缺等方面问题,提出了做好信息化顶层设计、加强信息化基础资源整合共享、构建统一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围绕职能运行推进业务应用信息化等发展思路,探讨了新时期可以采用的信息化运行管理保障模式.
  • 摘要:作为区域性的大江大河,莱茵河与淮河分处亚欧大陆的东西两侧,对流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巨大.由于相似的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地形地貌等自然特征和密集的人口等社会特征,比较分析两条河流的洪水管理实践,尤其是行蓄洪区建设与运用,可以有效地促进淮河流域的防汛能力建设.本文简要比较了两条河流的基本情况、洪水特性、行蓄洪区建设与运用等内容,总结了两个流域的特点.作者认为,受地理位置和气候影响,虽然多年平均流量较小,但淮河干流的流量年际变化和年内分布变化都远大于莱茵河-淮河发生洪水时,洪峰的持续时间和强度也远大于后者.这大大增加了淮河防汛工作的难度.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做好淮河流域的行蓄洪区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进一步推进行蓄洪区治理,还河流以空间,降低行蓄洪区的运用频率.二是不断提高洪水预报水平,加强上下游协作,降低洪水灾害对流域造成的损失.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及环境问题的变化,水资源竞相开发、流域分散管理造成的水问题愈发凸显,以流域为单元,实行综合管理已经成为解决水问题、维护河湖生态健康的战略选择.本文在介绍沙颍河流域概况和综合管理机构职能及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流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构建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为依托、水资源管理为核心、以工程管理为重点、以完善规划为依据、以法规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以技术管理为支撑、以水行政执法为手段的流域综合管理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
  • 摘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是水利部《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确定实施的重点治淮项目之一,是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的重要水利建设工程.结合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世行项目的实施,本文分析了世行项目建设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报账制、环保过程监管等措施和经验,为其它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 摘要:小型水库是我省农业灌溉、乡村供水的重要水源地,直接服务"三农",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小型水库也是防洪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小型水库加固的基本完成,建后管理问题成为各级水利部门和地方政府关心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分析了当前省小型水库管理现状,探讨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总结部分试点县在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为进一步推进管理改革,还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加大工程管理投入,像重视工程建设那样重视建后管理,落实管理投入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问题。二要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要明确乡镇政府有关部门、村集体、承包经营者和管护人员的权利和责任,按照经济利益服从社会利益,效益服从安全,个人承包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原则,处理好经营承包的关系。三要强化人员培训。由于聘任的专、兼职管护人员,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不熟悉水库管护的知识,为此需加大培训力度,编制专门的培训教材,深入浅出的培训水库巡查观测、险情识别与上报的基本知识。四要严格考核和合同管理。对工程的养护、修理情况,要严格执行合同管理,认真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考核,才能避免积病成险,真正达到工程完好。另外,为使小型水库效益得到充分发挥,还应进一步完善灌溉、供水等配套设施。
  • 摘要:青岛市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逐步扭转机制不健全的局面,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工程管理体制,社会化、专业化的多种工程管护模式,制度健全、管护规范的工程运行机制,稳定可靠、使用高效的工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考核科学、奖惩分明的工程管理监督机制.目前按照先行试点、典型引路、分类实施、全面推进的总体要求,逐步推进全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按照"谁受益、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初步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日常维修养护管理体系.通过改革,进一步改善了工程管理水平,健全了管护制度,增强了群众管理意识,工程效益显著提高.基层的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尚需完善,现阶段乡镇的水利站很多情况下改成了农业服务中心,水利专业人员缺乏,管理不到位,需加强人员素质和专业的培养和培训。要建立考核长效机制,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并作为安排各级财政奖补资金的重要依据,奖优罚劣。将维修养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建立了稳定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以水管单位、乡镇水利站或服务中心等单位为依托,积极探索并建立多种管理模式,积极进行小型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
  • 摘要:宿州市可利用水资源短缺,而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发展方向是实行水权制度,在宿州实行水权制度势在必行,但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通过分析我国近几年的水权交易实践,指出实际水权交易中在产权、水权初始分配机制及市场交易的法律法规机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完整,提出来我国水权交易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结合宿州市实际情况,总结出对于宿州市实行水权制度的一些构想.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是建立水权制度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实施“三条红线”管理,特别是建立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快开展重要江河水量分配,确定区域取用水总量和权益,为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以及水权交易提供基础。对于已达到甚至超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新增用水需求可通过水权交易来实现,这是推动水权制度建设的强大动力。 另一方面,水权制度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市场手段,是促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重要激励机制。在用水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通过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依法赋予取用水户对水资源使用和收益的权利;通过水权交易,推动水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和市场竞争,实现水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通过加强用途管制和市场监管,保证生态、农业等用水不被挤占,保障取用水户的合法权益;通过市场手段,由“要我节水”变成“我要节水”,建立促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激励机制,从而实现水资源更合理的配置、更高效的利用、更有效的保护。
  • 摘要:根据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十三五"水利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本文对治淮科技创新工作的基础条件和成绩进行了简要总结.分析了影响治淮科技创新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成果转化案例,探讨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方法与途径,提出了新常态下治淮科研成果转化的建议和对策,提出要深化治淮科技体制改革,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行业内外科研协同创新体系,加强应用科研成果的培育、转化和推广,加大应用技术引进转化工作力度。
  • 摘要:河工模型是河流模拟、研究河流各类复杂水文及水工问题的重要手段,有着数学模型不可替代的地位.一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河工模型研究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成果在研究水利工程建设、河道开发整治、港口河岸利用诸多方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河工模型研究发展的主要进程;阐述了已建的淮河防洪除涝减灾实体模型的概况及设计制作的先进技术亮点;进一步分析了建立淮河流域完整配套河工模型并加强河工模型试验的必要性;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模型建设内容、建成淮河科学研究基地、形成治淮创新平台的构想,并建议从淮河流域防洪除涝调度、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流域资源的合理应用以及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加强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治理淮河提供技术支持.
  • 摘要:水利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一直以来,水利设施都作为基础设施,民生工程而存在,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都是由政府提供的.2014年以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及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PPP模式的大量文件和相关规定,大力推广PPP模式.为适应时代的要求,水利行业也应摆脱单纯依靠政府投资的局限性,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公私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PPP)等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世界发达国家美国和日本的水利投融资政策,以及我国水利投融资政策的现状和问题对比分析,提出健全和完善我国水利投融资政策的建议,水利投融资政策要上升到法制的高度,建立财政的投入和补偿机制,积极创新多种融资方式,明晰的产权制度和法人责任制是水利实体有效运行的关键。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深化改革的推进,流域机构的职责履行面临着新的挑战-资产是单位职责履行的重要物质基础,受长期"重建轻管"思想的影响,当前的资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流域机构新时期职责履行的需要.适应环境变化,从保障职责履行的视角提出资产管理策略十分必要.本文由三部分构成:首先,论述了流域机构研究和实施资产管理策略的缘由和意义;其次,提出了资产管理策略的概念和框架,并对构成策略框架"五要件"的具体功能、管理内容和相关要求进行了设计;最后,对研究和实施资产管理策略的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流域机构推进资产管理策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 摘要:近年来,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安全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面临新的形势,流域机构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存在事权划分不清、管辖范围划分不清、职责重叠交叉等难题.加强水利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水行政管理部门治理能力和水平,做好流域综合治理已得到广泛共识.本文主要从流域治理新形势出发,以流域机构参公管理人才交流机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法、综合文献分析法等,建构"水魔方"人才交流模型,探索人才交流路径并进行可行性分析,以期在流域机构参公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
  • 摘要: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是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建国以来,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水利工程摆脱了旧时期人海战术建设过程中质量难以把控的困境,工程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高.然而,一些问题依然突出,质量管理形式依旧严峻.与此同时,近年来水利工作思路扩展,工程建设与生态、旅游、城市规划等相结合,对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本文列举了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了当下治淮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面临的新形势,针对性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的对策措施,要进一步规范项目法人行为,精心设计,提升设计水平,完善监理制,提高监理工作水平,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质量监督,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加强实施奖惩制度,建立水利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推进水利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 摘要: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阐述了淮河流域粮食生产现状,对比同期全国粮食生产情况,分析了淮河流域粮食生产在构建我国粮食生产体系中的作用.在分析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建设情况及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因素的基础上,从淮河流域粮食主产区的战略地位、淮河流域粮食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淮河流域粮食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 摘要:完善的长效管理体制是城市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分析现状淮安市城市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梳理了工程管理脉络,针对行政区划调整较大且无专门水利管理单位和专职管理人员、原水文边界被打乱、管理体制混乱、水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初步探索出适应淮安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城市化及周边地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机制,可为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区域涉水事务统一管理,改善城区水环境等提供重要支撑,保证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城市水安全处于可控状态.
  •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水利的支撑保障作用以及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社会水事活动一定程度上还未很好地纳入依法管理轨道,水利改革发展对水行政执法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上述情况,提出进一步探索构建水行政执法监督防控新体系,实施社会管理手段创新的研究课题.在分析现阶段水政执法工作形势任务的基础上,提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一步明确水政执法工作的目标任务,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采取恰当的工作方法,创新管理手段,提高执法效能,全力维护好正常的水事秩序,创造良好的水利发展环境.同时从执法体制机制、执法制度建设等方面对青岛市近年来水行政执法监督防控体系建设实践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健全水行政执法监督防控体系,加强水利社会管理的思路和建议.主要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水法规配套建设,二是创新涉水管理新模式,三是建立水利应急处置体制,四是加大水利综合执法管理力度,五是健全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
  • 摘要:政府传播是一种与政府相伴相生的政治现象,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政府传播存在传播主体性认知不够、对大众传播缺少规则约束、跟不上互联网发展潮流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淮委的政府传播应当从树立权威、公开透明、平等互动、融合运用的思路向前探索,才能把握机遇、化解风险和危机.
  • 摘要:建国后到现在,淮河流域治理工作有了很大起色,但仍需要更好、更进一步的治理淮河,需要治理淮河的新思路.在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治水方针.笔者结合山东省淮河流域的水利、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水方针落实到山东省淮河流域治理工作中进行了简要阐述.具体包括节水优先,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空间均衡,地区之间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系统治理,统筹水利与有关行业的共同规划,和谐发展。;两手发力,协调发挥政府和市场职能四点。
  • 摘要:本文从事前预防、事中调处、事后监督三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淮委调处省际水事纠纷的经验,分析了长江委、黄委等流域机构调处省际水事纠纷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加强淮委预防和调处省际纠纷工作的建议,一是建立淮河流域巡查制度,二是建立淮河流域省际边界地理信息系统.同时从理论层面对建立淮河流域省际边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简单的设计和探讨.
  • 摘要:公开招聘作为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的基本途径,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处于基础地位.但近年来,淮委基层事业单位却屡屡发生招聘难的问题,参考人员少甚至取消招聘,选择面窄继发人岗不匹配、短期辞职等问题,影响了人才队伍建设并亟待解决.本文对上述招聘难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考生角度换位思考,探寻引发招聘难题的四种情形及其具体缘由,以此为基础进行梳理归纳,分析出单位层面的三类问题,并从坚持招聘政策、适度统一组织,扩大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合理组织安排,贴近实际命题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对淮委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摘要:本文阐述了国内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和后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了精细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后评价理论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作用以及产生的各种效益,针对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和后评价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应重视项目的前期规划工作,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规划工作是项目各项工作(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以及初步设计等)的基础,因此,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可以合理确定项目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有利于统筹安排各项后续建设工作,有利于协调建设中各方面出现的矛盾。 提高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合同管理,通过制定相关合同措施对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及监理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约束,保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一直在社会发展中不断的提高,根据工程不同的特点建立了不同的建设管理体系,就当前社会发展情况看,项目代建制会成为主要方式,会改变目前建设管理领域的格局,市场竞争会逐渐体现。建设管理的水平会进一步提高,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会增加,对管理体制的健全完善。对相关行业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目前我国的后评价体系还不健全,尚未大规模开展,方法不先进,没有独立权威机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沟通学习,我国咨询行业的不断发展,后评价的也会逐渐完善起来,会广泛运用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特别是水利行业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后评价的发展会进一步落实到实处,数据库的建立、健全的体系、科学先进的方法等都会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更多方面的帮助与借鉴。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