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乌鲁木齐
  • 出版时间: 2011-08-17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随着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国际经济环境和人们的消费观念的改变,产业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环境资源的承载力造成显著影响,导致环境恶化和资源过度消耗.通过对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产业结构政策的分析,阐明了产业结构政策的形成及其制约因素,产业结构政策与环境资源的相互制约关系.结合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政策导向的策略.通过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与优化经济的产业结构,形成符合整体经济增长的经济—环境协调的产业政策,并对未来产业结构政策转变以及经济发展进行了展望.
  •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海南作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省",在国家新形势和新要求下,将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生态省建设延续、丰富和深化.本文通过阐述生态文明的内涵、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公众参与机制强化、法规建设加强、环保机制体制创新、资金渠道拓宽、环保技术创新升级等政策措施,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海南生态文明示范省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本研究对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各个不同时期费用函数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研究目的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总结我国费用函数研究中6种费用函数模型,重点分析了费用-去除效率模型以及费用-规模、去除效率两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应用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费用函数研究中存在的5个方面主要问题.结合国家水专项项目费用函数研究目的,提出国家层面上开展费用函数研究的发展方向。
  • 摘要:环境资源非使用价值的衡量基于消费者的意愿调查.国际上评估水资源的非使用价值常用选择实验法和意愿调查法.在评估环境项目时,难点在于非使用价值的数量化,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环境改善与意愿支付的关系,具体可以采用距离衰减函数等工具.我国的同类研究多体现为水质改善的意愿支付调查和水污染损失评估.考虑到意愿支付与收入等因素的关系,环境经济政策需要顺应民意,扩大参与程度,并注重学术研究的实践转化.
  • 摘要:针对目前环境空间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大众对环境空间信息共享的更多需求,提出环境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分析了国内外有关空间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的管理的政策、理论和管理机制,归纳借鉴了先进的经验和政策法规,提出我国环境信息共享的管理机制,力求从管理机制和体制上扭转环境空间信息重复建设的局面,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使得各个环境部门共建共享。实施环境空间信息共享有助于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得环境信息多年积累的基础性、公益性科学数据最大限度地实现共享,使得海量数据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从而缩短与国际环境保护科技水平的差距,提高我国环境管理的创造能力,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 摘要:文章采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从人口、经济和环境方面建立双滦钒钛冶金产业聚集区仿真模型.模型以环保投资比例和环境相对污染度为调控参数,模拟聚集区发展变化趋势,并选出最佳模式,为聚集区的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根据模型预测结果,聚集区环保投资占GDP比例不应低于1%,环保投入方面在废水处理率不低于90%、污水投资率不低于30%,二氧化硫处理投资率不低于20%、固废处理投资率不低于10%的情况下,才能保证聚集区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相对污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 摘要:本文介绍了城市生活垃圾的概念,特点及危害,并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及特点,给出"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置技术,并论证了二者的辩证关系,最后对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置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指出在分类收集基础上,资源的再生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比例逐步提高;垃圾填埋的标准将越来越高,填埋的比例将逐步下降;垃圾焚烧将稳步发展,焚烧余热利用、特别是余热发电比例还将上升;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比例将越来越高,分类收集将成为治理垃圾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垃圾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及垃圾产业化将成为新时期垃圾治理的主要方向。
  • 摘要: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作为一种法律思想催生了一项正式法律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产生源于日益严峻的废弃产品问题,其制度功能在于应对日益严峻的废弃产品问题."生产者责任延伸"断然包含不了"原材料供应者、产品设计者、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回收者、再生者、处置者以及政府"等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责任延伸"的庞杂内涵,"生产者责任延伸"就是单纯指"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唯有"生产者"在"应对废弃产品问题方面所应承担的法律义务"才能被称之为"延伸责任".延伸责任的内容和范围应该是一个弹性区间,有最大值,也有最小值.托马斯教授、经合组织、欧盟以及美国所界定的生产者责任延伸(EPR)的基本含义应该是一致的,所不同的也仅是延伸责任的内容的多少与范围的大小.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仅是废弃产品管理法的核心制度之一,包含于废弃产品管理法之中,它的内涵与外延不应被无限放大到等同于一部废弃产品管理法.
  • 摘要:该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应用环境经济政策的现状和问题,认为河南省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和应用比较滞后,政策体系很不健全;提出结合建设中原经济区应对绿色税收、环境收费、排污权交易、绿色资本市场、绿色保险、绿色贸易等环境经济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并对这一课题的应用价值和创新性进行了初步论证.
  • 摘要:针对城市雨水人工渗透利用模式选择与应用的多样性、复杂性问题,为构建具体项目条下高效、实用、优化的城市雨水渗透系统,分析了一个基于项目场地信息的城市雨水人工渗透利用模式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构造过程、筛选、优选和决策的决策系统方法.
  • 摘要:油气田开采过程中各物料在采收、处理、运输过程中具有高温、高压、操作条件苛刻等特点,在外界因素的破坏下,生产和输送设施具有发生物料泄漏、火灾爆炸等突发性风险事故的可能性.本文对油气田开发进行环境风险识别,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分析其环境影响,针对性地提出环境风险应急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防止风险事故对周围环境造成次生污染.各种事故无论是人为因素引起的,还是自然因素所致,都可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或使事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对于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可以通过提高人员技术素质、加强责任心以及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等方法来避免;而对于自然因素引起的事故则主要靠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
  • 摘要:本文旨在对实践工作中切实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对当前规划环评现状存在的一些疑惑进行总结,希冀探明规划环评应该是什么样一个范畴,而非是一个包罗万象、甚至要代做规划、深入到环评不熟悉领域的一个不伦不类的产物,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提出总体规划类环评导则应该明确环评以规划文本说明和图件为依据,重点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基础设施载荷能力、生态完整性、布局合理性、规划符合性等方面给出能否支持此类规划的结论即可,风险分析可以在选址综合分析时进行适当论述,而非面面俱到,将规划需要考虑的人群健康和开发强度分析去掉,不要去兼做规划。应结合导则要求,细化审查小组的审查重点,尤其是相关部门要根据其专长从环保角度对环评提出优化建议。建议可以邻近区域间统筹考虑,完善专家库,从导则规定范畴涉及的各个领域遴选专家。建议实行专家认证制度。从而使涉足规划环评不深的新人们接受更多的信息和指导。
  • 摘要: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石油行业的低碳技术主要包括提高能效技术、温室气体削减和利用技术、低碳能源技术三类.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国和欧盟两大阵营中各石油公司的重点低碳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倾向性,并与国内大型石油公司技术方向进行比较.国际大石油公司更注重拓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减少化石燃料碳排放,包括非常规天然气、风能、太阳能、氢能和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应用;而国内石油公司目前更关注提高能效,以及新兴技术如EOR、碳化工的试点.对于可能占据未来技术制高点的新兴技术,国内石油公司应做好前瞻性技术储备,掌握相应知识产权,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增强在低碳领域的国际合作,抓住机遇引进低碳技术,拉近和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管理的距离,努力在某些领域超越国际水平。这不仅促进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向低碳型能源公司的转型,还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和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
  • 摘要:构建符合实际生态环境状况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价的基础,也是政府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为了更好地对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以P-S-R概念模型为基础,从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出发,构建了S-P-R概念模型框架,并提出了基于该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建立S-P-R概念模型、实地调研、环境问题及成因辨识、指标体系初建、问卷调查及指标筛选等5个基本步骤.所建的指标体系可反映研究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现状水平、产生诱因和调控力度,为未来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和调控奠定基础.
  • 摘要:我国尽管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体系,许多法规和政策文件中都规定了对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扶持、补偿的要求及操作办法。但当前广西的法律法规体系中无专门意义上的生态补偿立法,现有的也不完善,巨额的财政转移支付为生态补偿提供了很好的资金基础,但生态补偿并没有成为财政转移支付的重点,不属于当前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的10个最重要的因素,我国在生态补偿方面的管理体系条块分割,生态保护和补偿难以形成明确的责任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生态补偿中的主导作用,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政策的绩效评估制度。在自治区、市对县(市、区)的专项资金补助中,加大生态补偿的力度,重点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和环境监测监控设施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农民饮用水”以及水土保持、自然资源保护、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生态补偿效益明显的工作。进一步完善水、土地、矿产、森林、环境等各种资源费的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各种资源费使用中用于生态补偿的比重,逐步实行统筹安排使用。各级财政应会同发展和改革部门、环境保护局(生态办)等相关部门,根据资源费征收情况和生态补偿需要情况,商定相关资源费纳入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的比例。积极运用市场化的机制和办法,引导鼓励国内外资金投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生态补偿和建设投融资机制。
  •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的水质安全是中线工程成功的关键.为此调水区水源地背负巨大的调水工程的外部经济成本和社会发展代价,必须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进行内部化,从而激励水源区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本文提出了生态补偿的总体思路,建立了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构想,构建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政策的总体框架,对生态补偿需求进行分项研究,分析核算了补偿需求、补偿标准以及分摊标准等,提出了生态补偿实施建议,为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政策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 摘要:随着全球环境的迅速恶化,资源日益紧张,低碳城市的创建已经迫在眉睫,低碳景观规划设计尤为重要.本文试从低碳化景观规划设计要点入手,分别从设计建设养护,可再生能源利用,景观材料应用,尊重保护遗产四方面着手研究低碳化景观设计.21世纪将是倡导低碳生活的世纪,景观设计作为一项与人类聚居生活环境最为密切的行业之一,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生态技术为低碳化景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随着人们对低碳生活的追求,低碳化景观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呈现多元化、交融化发展趋势,同时与环保、建筑、节能等行业密切相连,更多的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和技术将用于低碳景观之中。低碳城市将是构建生态文明的社会的重要基础,而低碳化景观设计则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有利保证。这是一项关乎民生、宜居环境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重大课题。景观设计师要共同努力为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摘要:本文在回顾浙江省"十一五"减排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十一五"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可能影响"十二五"减排工作的不确定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控制对策: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施煤炭总量控制;推进集中供热;试行机动车总量控制;加大结构调整和深度治理;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
  • 摘要:针对城市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呈现趋同之势,提出从区域整体角度来建构景观生态区位格局以明晰各地风貌特色优势,借此提升区域整体优势,同时利于指导地域风貌的保护、传承,带动区域环境的保护也促进区域整体功能发展.城市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宏观上有助于激发地域风貌景观生态区位优势与区域整体优势,以景观生态区位格局为依据,合理进行地域景观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打造地域风貌名片,增加地域景观市场竞争力。城市区域旅游业发展,实现地域景观、经济与社会效益互补与协调发展。微观上有助于指导地域风貌的传承与创新,建构地域风貌的景观生态区位格局不仅能改变目前各地风貌建设中无序状态,还有助于指导地域风貌以最佳生态行为、最佳景观组合方式、最佳生活设计,以更为合理的表现形式融合环境、提炼环境、优化环境,形成更为高效、和谐、符合时代要求的人工与自然景观。
  • 摘要:本文依据国内外气候政策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与北京市的碳强度相关目标任务,提出实现北京市碳强度目标的步骤和路径;并根据路径选择对碳强度目标管理的系统范畴和系统框架进行归纳、整合和界定,提出整体的碳强度目标管理领域范畴和体系,提出下一步需要通过各个管理领域的政策法规进行梳理和协同分析,最终构建政策体系并进行相应的机制建设。
  • 摘要:文章结合天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马路开拉锁”问题、缺少行人过街设施问题和再生水能力闲置问题,提出向资源集约节约、环境友好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与建议。为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保障行人的过街交通安全,除继续建设人行天桥和过街地道的安排外,应通过市容综合整治在天津市范围内的繁华路口逐步设置行人安全岛设施,尽快建成完善的行人过街系统。指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天津市最大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加强道路红线内地下空间管理,加快人行过街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改善二级河道水环境等,都是全力推进资源集约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中需要统筹规划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只有不断提高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并在不断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城建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更好更快地构筑起生态宜居城市的支撑体系。
  • 摘要:本文以植被生态调查为基础,分析董志塬现有生态环境问题,并分别从生态规划、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经费来源等角度,提出董志塬生态环境改善的建议和要求,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对董志塬植被生态环境的详细调查,掌握源内植被生长、分布特点,发现源内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从生态规划、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经费来源等方面,对源区内生态保护建设提出研究探讨性的措施建议。应针对董志塬生态环境特点,着手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并提出城市发展、人口、工业、农业、经济发展的控制规模,分区域分阶段达到生态环保建设目标。注意加强自然植被的保护,优化和控制农业生产,使源内自然资源、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构建生态建设指标体系,鼓励开展科学实验,鼓励当地村民种植速生树种,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生态保护及建设的资金来源可通过发展旅游、申请财政补贴、从自然资源开发收益中收取及申请科研基金等方式获得。上述措施建议可为董志塬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思路、方法,也有利“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保持重要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和开展。
  • 摘要:通过调研昆明和全国地沟油重回百姓餐桌污染食品的现状,提出整治餐厨废物污染的思路:在管理层面上,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对餐厨废弃物实施特许经营和收运处理备案制,由具备专业资质的机构统一收运处理;在技术层面上,应配套建立地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生产体系,并促使生物柴油在城市公交系统和其他运输车辆中广泛应用.由此进一步提出综合整治地沟油等餐厨废弃物再度流回餐桌,保障食品安全和民众健康的对策措施.
  • 摘要:环境保护既可能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也可能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它只是经济增长的成本上升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如果采取从源头预防废弃物产生和污染减排的循环经济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环境保护投入可以加快经济增长速度,.环境容量饱和后的环境保护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它必然改变传统经济成本价格结构和运行方式,也改变了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和结构,从而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指出了新的发展模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提出的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措施。就是在科李发展观的指导下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加速推进,消费迅速升级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摘要:首先从供给和需求方面分析了构建流域农村环境政策手段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由政府、农民和第三方合作的"费补共治"政策框架,对"收费要适度,奖补要充分"的原则进行了经济分析;在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流域农村环境政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对不同类型村进行了政策综合评价和对比;最后提出实施流域"费补共治"型农村环境政策的保障措施。
  • 摘要:随着玉林市经济发展,城乡环境问题越来越影响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城乡环境一体化的角度来统筹城乡的环境保护,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统筹城乡环保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推进城乡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推进玉林市统筹城乡环保工作,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程。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和宣传教育、行政、法律、经济的工作方法。
  • 摘要:目的:为了保护人类健康,不受恶劣环境的侵害,就必须依法保护环境,为了探讨如何依法保护好环境,进行相关研究. 方法:通过提出环境与健康是人类健康生存头等大事的观点,总结中国主要环境保护法规的不足,提出新的修正措施. 结果:提出6条保护环境的新法规建议,供环境保护法修正时参考应用.在此作者建议:①环境与健康及保护法规的宣传教育立法.②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环境医学防治学科立法.③国家普及设立环境污染监测和预报系统立法.④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扩展和延伸立法.⑤国家在任何单位均应设立环境污染保护行政主管科室立法.⑥国家设立外国在华企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立法. 结论:只有重视环境与健康是人类健康生存头等大事的观点,依法保护环境,不断吸取修正环境保护法的新观点,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使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健康地生存在美好环境中.本文提出的修正环境保护法的新观点,值得参考利用.
  • 摘要:本文论述了排污收费制度中排污费的使用问题;排污费的性质及"费改税"问题;以及排污收费制度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等制度的联系.我国排污收费制度还不完善,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根据本地区的特点,积极尝试引进各类新的制度加强地方环境立法。实践上处理好排污收费与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与排污行政处罚,还有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关系,恰恰是我国完善排污收费制度的关键。
  • 摘要:不论从国内立法还是欧盟成员国内的一系列管理指令来看,欧盟国家在控制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一直处于立法的前沿.本文试图通过对欧盟国家管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立法研究来对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管理提出根据温室气体种类及排放源的不同,对不同温室气体采取规定不同的减排管理措施和手段,对各种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立法中规定各种温室气体排放标准或规定使用时间限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颁布专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值立法,作为实施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管理的法律依据。为更好地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增强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则的适用性,保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统计尺度、管理规则的一致性,建议参考欧盟内外两个市场运行规则协调的策略,发布我国温室气体减排“MRV(监测、报告、核证)”规则,并增强其适用性,减少交易风险和不确定性,促进碳减排市场良性发育。
  • 摘要:来自于庇古和科斯灵感的"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广受推崇,并被贯彻到环境立法中去.但是固有环境政策的困境和新型环境政策的变化,使人们认识到,传统以企业作为被动的环境治理主体,迫使企业完全承担污染治理责任的思路已经不合时宜.本文结合最优污染模型,通过分析企业环境行为的层次,探讨了不同层次上,企业对环境责任的最优承担,指出企业、居民和政府对环境责任的三方共担才是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共赢路径,对不同环境污染层次上的环境责任作了相关安排.“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是在传统环境经济假设下提出了环境治理法律政策原则。随着对企业这一环境治理主体环境行为规律认识的深入,企业完全承担污染治理责任并非是有效率的。因此,环境治理的责任安排也必然有所突破,促使企业、居民、政府均称为环境治理的主体,以更加节省交易成本,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碳交易市场的形成、作用机制及相关执行机构,并深入分析了碳交易在欧盟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碳交易下各行业的减排效果,指出碳交易下的各行业减排效果并不明显,构建碳交易市场的作用主要在于降低减排成本,其真实减排成效值得探讨。
  • 摘要:本文通过讨论,分析出核与辐射监控监测技术、基于环境GIS的核与辐射决策支持.研究形成了日常核与辐射监控监测技术,环境突发事件来了后如果快速响应处置,整体提供一套核与辐射安全监控预警处置技术体系设计.对全面提升我国的环境重大风险防范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 摘要:低碳社会建设是我国乃至全球所倡导并正在逐步实施,现阶段建设低碳社会所使用的方法非常多,本文从植物尤其是绿色植物在当前建设低碳社会所起作用进行了研究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实用可行的应用建议.提出要广泛推广新技术、新的植物产品,还应在国家提出退耕还林还草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业及生态工程建设,为我国的低碳社会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把植物在建设低碳社会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 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环境一号卫星环境应用系统的特点、关键技术、系统组成、总体设计、技术架构、业务运行模式和应用成果.针对环境遥感监测业务和数据产品分发的需要,结合环境卫星数据的特点,系统地提出了由基本数据产品、专题数据产品和应用数据产品组成的环境一号卫星数据产品体系,建立了面向环境卫星应用的数据产品生产技术规范、业务流程和业务化运行方案,并通过环境应用系统工程化。构建了环境遥感监测业务空间数据支撑平台,逐步形成了环境要素齐全、时间序列长、多源、多类型、多尺度、海量的国家环境空间数据资源库,为环境应用系统的业务系统正常运行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源,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决策支持提供重要支撑。
  •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民政部所采取的主要救助措施,通过此次灾害事件,让人们认识到在灾害来临时,应当采取何种救助措施,以及这些救助措施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并加以完善的地方。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综合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进一步强化国家减灾委员会的综合协调职能,健全省、市、县三级综合减灾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中央、省、市、县四级联动、协同配合、科学高效、覆盖全面的应急救助协同联动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完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全面推进综合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推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基本法立项起草,加快出台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综合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大防灾减灾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中央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加大贫困地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灾害保险机制,充分发挥保险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经济补偿和转移分担功能。加强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全面推进防灾减灾人才战略实施,健全防灾减灾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防灾减灾人才队伍,优化人才队伍的布局和结构。加强全民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和意识提高,建立全民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机制,构建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文化氛围。建立健全志愿者队伍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志愿者的减灾技能和水平。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与国际组织和区域减灾机构的合作机制。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防灾减灾理念和做法,推动防灾减灾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 摘要:城市需要发展就离不开城市生态规划建设,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这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研究指出,应当将城市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中,而不是将其置于生态系统之上。因此,城市生态规划方案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首要考虑,在建设城市的进程中只有时刻站在生态规划的角度,才能实现城市的纵向和横向发展。面对新世纪城市化程度的加剧,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旨在强调城市建设的步伐必须与生态环境的适应同步,不能打破生态环境平衡,否则城市的发展将止步不前。严格按照生态学的原理,发挥人类的智力因素,将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友好地与自然系统相连接,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又不给后代造成能源短缺的威胁,构建一个生态良性循环的人居地,创造一个地尽其能、物尽其用、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和谐人居环境。
  • 摘要:生态环境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内在要求.结合西安市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实际情况,阐述了西安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生态建设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等,建立了国际化大都市城市生态建设指标体系,提出了西安市建成生态城市的相关对策和措施.对西安市生态建设提出了系统的设想,阐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对改善人居环境及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 摘要:本文通过近十年山东省城市降水的监测数据资料,研究了17设区城市降水质量现状,从城市降水酸度、酸雨频率、降水化学组成、受影响人口数量和城市建成区面积等方面进行了时空对比和趋势分析,对部分有酸雨检出城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青岛市三面临海,市区内地形复杂,导致局部区域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之二氧化硫排放量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这就是导致青岛酸雨频率高的环境因素,青岛市区低层一般为东南风,也是造成青岛市区南部酸性降水的重要条件。济南等中部地区的酸雨样品主要与当地的能源结构和企业性质有关,企业主要能源为原煤,以上因素和气候条件较适合的条件下,本地酸性物质的贡献造成少量降水中出现酸雨样品。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猛增,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交通流量的增加,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对降水酸度贡献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 摘要: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不断深入,大型活动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温室气体管理,大型活动的组织和举办常伴随交通出行量的大幅增加,作为主要碳排放源的交通出行便成了其碳减排的重点对象.本文以上海世博会为例,针对大型活动的出行碳排放的问题,从出行碳排放影响因素着手,通过分析,提出了大型活动出行碳减排策略框架,从出行量、出行结构和交通工具的调整与控制3方面分别对如何采取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大型活动给当地交通碳排放带来的影响,以及大型活动中推行碳减排策略对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 摘要:论述了乌鲁木齐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出现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切实做到保护水源地饮用水.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能够有效地调配和管理地表水、地下水,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以及社会各部门的用水。要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确保流域内各行业的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同时促进各行业的节约用水和水环境保护,避免由于流域内各部门之间经济实力的差异,造成抢占水资源,滥采地下水,导致水多浪费多,水少发展受制约,生态环境被破坏。在促进水资源统一管理方面,要利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确保有限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已污染水源地的治理措施,应针对引起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污染途径和经济条件来制定,治理地下水污染应当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物继续进入,切实可行地做到保护水源。依法规划水环境管理应坚持的原则,提高河流的自然净化作用就是要加强河流的生态保护、建设生态保护工程。应当设有专控监测点,定期不定期对污染物观测,并测定其污染物的排放量,从污染物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污染物与地下水和岩石的相互作用,污染地下水运移预测等进行污染程度的分级,权重的确定,地下水污染评价分析,为切实做到保护水源地饮用水的水质提供科学的依据。
  • 摘要:以浙江省海盐县为例,从行业的水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来分析其工业产业结构的特点,结合海盐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以节能减排为前提的区域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向,为完成各地政府制定的污染物总量排放和区域节能减排、改善地方生态环境提供思路和方法。
  • 摘要:水产养殖业对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红树林区水产养殖业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影响的考察与探讨,进一步揭示水产养殖业对红树林影响的机理与影响现状,水产养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养殖过程的营养物的污染、药物的使用污染以及底泥的富集污染.最后,通过对红树林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希望对水产养殖区红树林的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 摘要:利用1998-2009年中国南大洋考察资料,分析浮游植物丰度和Ch1-a浓度与营养盐的相关性特征.南大洋浮游植物优势种,网样中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克格伦拟脆杆藻(Fragilariopsis kerguelensis)、短拟脆杆藻(Fragilariopsis curta)、细条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lineola)、南极弯角藻(Eucampia antarctica)、南极海链藻(Thalassiosira antarctica)和羽状环毛藻(Corethron pennatum)等;水样中主要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短拟脆杆藻(Fragilariopsis curta)、细条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lineola)等.经回归统计分析,浮游植物细胞密度(y)与水温(T)、颗粒有机碳(POC)、溶解氧(DO)及叶绿素a(Chl-a)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营养盐(PO4、NO3)及盐度(S)呈显著负相关.
  • 摘要:本文就世界范围的汞公约制定进程及公约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公约规定的汞控制基本义务可能将包括:①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关停汞矿;②限定汞及其化合物、汞合金的进出口贸易;③基于特定的参考年,确定强制或自愿汞减排目标和步骤;④建立和完善汞排放清单;⑤汞污染新源和现有源在规定时限内采取最佳可行技术;⑥在规定期限内逐步降低含汞产品中的汞含量及淘汰含汞产品;⑦减少含汞工艺中汞使用量,如降低电石汞触媒法生产PVC工艺的汞使用量,制定逐步停用汞的时间表;⑧采取一系列适当的含汞废物的无害化管理措施。
  •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就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高碳”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挑战,“碳源”是指二氧化碳的产生之源。它既来自自然界,也来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程,“碳汇”则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或机制。低碳城市实质上是指整个城市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低或者零排放,所以可以从城市的碳源到碳汇构建出一条城市低碳化发展的路径。我国经济由高碳化向低碳化的转型势在必行。建设低碳城市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作为城市管理者,环境保护部门应该肩负起建设低碳城市所应担负的责任,针对城市工业高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火电、钢铁、建材、化工、冶炼等行业以及建筑、交通、生活碳源也占碳排放较大份额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碳排量。
  • 摘要:环保工作靠宣教起家,然而,传统的宣教手段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挑战,如今的宣教工作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新时期环境形势的变化赋予了环境宣教工作新的内涵和任务,也对其内容、形式、手段、机制和驾驭重大环境危机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已经成为全系统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因此,现在急需加大环境宣传力度,开拓环境宣传阵地,提升环境宣传水平,准确把握环境宣教工作的重心.同时,在全球资源越来越紧缺,气候变得越来越炎热的今天,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作为一场城市绿色能源革命,"低碳城市"绝不仅仅是一张好看的城市名片,更不是一日建成的海市蜃楼.为与时俱进,需要革新原有那些华而不实、大而空泛和不可持续的环保宣教方式,倡导"环保从小事做起,教育从娃娃抓起"理念,通过建立健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持续开展的长效机制,才能化无形为有形,让"环保意识"真正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 摘要:针对近期发生的有关媒体关于大亚湾核电站发生核泄漏的报道,结合分析了新型网络媒体对社会事件片面报道的后果,提出了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在保证核电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指出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促进人民生活发展的广阔平台。作为网络媒体的未来发展,与传统媒体一样,导向最重要,导向是根本。要在把握正确的舆论前提之下,解放思想,大踏步地来发展新媒体。领导干部只有置身于网民中间,以普通网民的身份与大家进行平等的交流,才能得到认可,受到欢迎,找到真经。对网民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应该及时地予以回应,说明情况,通报进展。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满足群众的知情权。舆论导向的作用要充分重视,各方面都应有所作为,应主动预防出现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避免出现被动局面。做好核与辐射安全信息公开、公共宣传和经验反馈工作,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是确保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 摘要:2011年是联合国大会命名的国际森林年(2011),因而,需要发展森林碳汇交易.中国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是藏族、汉族、羌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域,那里森林广阔,宜林地多.2009年11月16日,中国"四川西北部退化土地的造林再造林项目"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组织所属的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CDM-EB)成功注册,这是全球第一个成功注册的基于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CCB)标准的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并在香港市场上销售了该项目制造的碳产品,实现全国第一笔森林碳汇减排量自由贸易.中国藏、汉、羌各族民众不仅在项目运作中团结奋斗、克服困难,弘扬光大了中华民族精神,也从中赢得了可观的国际经济收益,同时在全球形成了巨大的示范作用.由于首创,该项目自然也在运行中遇到了难题,诸如部分参与者思想认识存在一些误区,缺少从事碳汇交易的合格人才等.世界银行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碳交易量会超过石油,成为最大的金融产品.依据青藏高原宜林土地多的优势,需要采取促进类似项目发展的措施,主要包括,培养碳汇产品交易专业人才,不断完善相关政策,让碳汇产品在金融市场上融资等.
  • 摘要:我国目前人口众多,底子薄,交通环境主体工程投资严重不足.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愈来愈重,交通环境建设项目往往涉及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变化问题,需做出科学的、有效的预防或补救措施.提出交通环境负荷的量化计算一直是交通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从车辆运行本身角度出发,环境负荷预测的关键问题是机动车排放因子的确定,而为了获得机动车的排放因子必须通过实际测量来获得,这就需要在交通设施的基础建设上加大力度,夯实交通环境的基础。加强交通监控管制、完善交通环境评价体系等。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减少个体交通在市区过度使用,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重要措施,为减少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阻塞和交通污染,必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使得在生活中真正能感觉到公共交通的便利,不让出行变得这么困难,能够让上下班时,享受到舒适的交通环境,这才是公共交通的事业真正成功的时候。公路交通环境的建设,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交通环境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必然是对相关公路交通和环境科学技术的挑战,进而推动相关公路交通和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必然需要的一个进程,这样才能使得交通环境在一个良好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得到促进和发展。
  • 摘要:结合GIS的功能及发展,阐述了GIS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实例,并探讨了GIS在此领域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尽管GIS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还比较肤浅,但是成效是显著的;而且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应用的深入,GIS的应用必将为我国的环境保护领域作出巨大的贡献。展望未来,就其应用发展前景而言,最为人们所关注的应用有以下几方面:①“M-3S”一体化系统;②应用模型的开发;③模型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④面向对象方法的引进;⑤智能GIS的广泛应用;⑥环境地理信息网络的发展。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GIS正向着三维的“科学直观化”发展,进而引进第四维—时间,从而可以产生思维的动画来显示、模拟复杂的环境变化过程。GIS与环境科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具有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使两者的结合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毫无疑问,以GIS为核心的多科性、多技术的联合应用必将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前进。
  • 摘要:本文论述了环境一号卫星数据管理系统的体系构成,介绍了卫星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流程设计,对环境一号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管理系统建设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基于Oracle Spatial的影像数据库特点由于基于Oracle的数据库系统平台,运用面向对象与关系数据库相结合的技术。克服了单一基于文件目录系统或依赖于简单的关系数据库进行影像信息的管理,建立了基于文件系统和影像信息数据的双重管理机制的影像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利用面向对象关系数据库技术,基于Oracle数据库平台建立对环境一号卫星数据及产品影像管理的数据库,能较好地解决环境一号卫星影像数据信息的存储、管理等操作。
  • 摘要:本研究对中国东北地区中等工业城市哈尔滨市区的大气、土壤和污水系统的环境中的PBDEs残留状况进行研究,比较各异构体浓度贡献。采集城市大气、土壤和污水污泥多介质环境样品,在实验室质量严格控制条件下,样品经过预处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其中PBDEs的含量,获得城市多介质环境PBDEs的残留特征,BDE209作为主要贡献者,贡献率占绝对优势,说明该城市使用多溴联苯醚以十溴联苯醚产品为主,土壤环境中PBDEs的残留与当地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经过城市污水系统PBDEs从污水向污泥相转移,对于污泥的后续处理处置值得关注.
  • 摘要:环境健康事件的频发反映了我国污染防控体系的不足.本文以"血铅事件"为例,综述了我国铅污染管理状况,分析了我国铅环境健康防治现状,并提出了由生产排放达标为核心的国家污染防控体系向以人群健康为核心的国家污染防控体系转变的环境战略与政策管理措施.
  • 摘要:对港口码头煤炭和矿石粉尘污染现状、危害等进行分析,并从管理和技术角度提出港口码头煤炭和矿石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最后结合河北省实际,对港口码头煤炭和矿石装卸堆存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提出自己的见解,指出我国港口码头煤炭和矿石粉尘污染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和社会环境,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中转、港口建设的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港口码头煤炭与矿石装卸堆存污染物排放标准研究作为一项创新性的技术标准,其出台将填补港口码头煤炭与矿石装卸存储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空白,对河北省沿海地区乃至全省“十二五”环保规划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的减排问题越来越被全世界所关注,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手段,碳排放权交易在国际市场迅速发展.我国已具备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指出应在各地方建立排放权交易场所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排污权交易场所,作为各地排放权交易信息沟通的平台,以便构建全国统一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政府应完善有关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将碳排放权交易的进行置于法律的框架下。要建立规范化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就必须有法律保障,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市场导向的环境经济政策,必须在相应的法律保障下,才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政府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环境监测标准和配置先进的监测设施。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使得政府的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门集计算机、地球科学、信息科学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其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将有力地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本文介绍了GIS技术,并对其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指出环境要素质量数据(包括水、气、声、土壤等)的信息具有明显的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利用GIS技术,可以更加明确地揭示不同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同时反映环境质量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污染源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部分,污染源信息也是环境管理的核心部分。利用GIS技术并结合城市环境污染源数据库形成污染源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具备空间信息管理、信息处理和直观表达能力的应用。
  •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环境辐射的种类、危害及环境辐射监测和评价的主要项目,石家庄市环境辐射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城市区域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监测、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监测等方面内容。穿透力最强对人体伤害最大的是γ辐射,因此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为核设施或其他辐射装置正常运行或事故情况下在环境中产生的γ辐射,对关键人群组或公众所致外照射剂量的估算提供数据资料。着重分析了石家庄市近4年来环境辐射质量,有助于了解生活地区的环境辐射状况.
  • 摘要:我国水电事业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技术、投资、市场、生态等方面的制约,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当前,必须高度重视大坝建设中的生态问题,科学评价大坝建设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用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现阶段遇到的问题,确保我国水电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水电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减轻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大气污染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大型水库在控制江河洪水、削减洪涝灾害上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另外,一个规划合理、运用得当的水电工程项目,其本身创造的局部环境就可以起到良好的生态作用,同时通过水资源的合理调配,还可以对生态薄弱和生态濒危的地区起到生态改善的作用。总体来说,水利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对社会的、经济的和生态环境的因素做出全面考量,通过对目前已有的水利工程设施在建造、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使水利设施在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正面的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将可能造成的负面生态环境影响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之内,从而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在以往的工作中,水利水电工作者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建大坝,对相关的生态问题考虑得不够。应该认识到,任何水利水电工程,从本质上说都是生态工程。如果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对生态问题不能正确地对待、科学地处理,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勇于挑起水利水电建设与生态保护两副重担,这是历史赋予的重要责任。广大水利水电工作者要切实负起责任,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 摘要:唐山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污染源普查数据库.但是污染源普查数据库只是单纯地存储污染源信息,不能满足环境管理部门的管理要求.为了进一步挖掘污染源普查数据潜力,应用环境管理理论和GIS技术,整合唐山市域地理空间数据和2010年的遥感影响数据,实现污染源符号化,建立唐山市工业污染源地理信息系统,并且提供相关的查询分析功能,对量化污染源的分级管理有重要意义,也为日后深度挖掘污染源数据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摘要:本文利用钦州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数据,分析了钦州市工业污染源的区域分布、行业分布和流域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工业源普查的937个对象,区域分布状况为灵山县>钦南区>钦北区>浦北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企业主要分布在钦南区、钦北区和浦北县,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企业主要分布在灵山县;钦江是接纳工业企业排放水污染物最多的受纳水体,其次是茅岭江和郁江.
  • 摘要:环境资源代价过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没有突破的"瓶颈",各地都在努力进行不同的探索.本文阐述了人口经济密集且是大都市广州水源保护区的新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水源保护矛盾中探索实施的"引导发展、清洁生产、集约控源、截排调离、持续净化、自然回归"六大举措与"科技出主意、政府出文件、企业出资金"的新体制以及"科技编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新运营机制,这一"三位一体"的新模式,不但可以突破新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且将实现该地区水源地集水区无污化,确保大都市广州在东江新塘段的饮用水水质安全。
  • 摘要:水排污收费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水污染控制政策.国家新排污收费条例颁布以来,需要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文章运用政策评估中的倾向线投射点与实际点比较法,对比分析了1991—2008年新条例实施前后水排污费征收、工业COD等因素的变化情况,探讨了排污收费改革对制度和污染物控制的影响.新排污收费政策在资金筹措上比旧政策要强。然而随着水污染物总量在减少,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废水接入管网,不再对其征收排污费,这对排污费征收额具有一定的冲击。新排污收费制度对水污染治理资金投入的刺激作用并不明显。新排污收费政策对工业COD的排放是有抑制作用的。但是工业COD的排放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污染物总量控制政策和排污收费政策以及工业技术的改进对COD排放控制都有着正面作用,然而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和地域发展的不平衡等因素又对COD排放控制有负面作用。排污费改革对于工业COD的排放绩效具有正面促进作用,在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COD排放绩效反而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水排污收费政策在水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些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排污费征收对象的变化,城市市政建设的发展,以及各种经济手段的交叉使用等原因,对水排污收费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 摘要:本文以炼铅技术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不良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为研究对象,从技术改进和技术政策制定角度的需要,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铅冶炼技术环境影响评价体系.通过分析、评价及比较铅冶炼技术在运行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来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以及寻求技术进步的改进机会.以ISP密闭鼓风炉炼铅、富氧顶吹炼铅以及氧气底吹炼铅三种技术为研究对象,采用技术环境影响评价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ISP密闭鼓风炉技术的"严重"级别隶属度最大,富氧顶吹熔炼技术的"中度"隶属度最大,氧气底吹熔炼技术的"中度"隶属度最大.
  • 摘要:开展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为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管理、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结合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矿区开采的特点,以地下水质量标准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为基础,对矿区开采项目评价标准和指标的选取、地下水保护目标的确定、污染源的估算和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龙门地区铅锌矿山开采排水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案例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概括地介绍了清洁生产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关系,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种类、清洁生产评价等级、清洁生产分析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了分析.由于国内外目前尚未出现一套较完善的清洁生产评价体系,不利于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符合性结论的得出.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深入研究现有国内外清洁生产评价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分析评价体系,并应用该体系对实际工程的清洁生产水平进行评价,充分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摘要: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学经过多年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通过传统默认值或者专家经验值来给出不确定因子的方法己不再能满足科学评价的要求,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利用生理学和毒理学数据的不确定因子推导方法,如利用污染物特异性数据和特定的代谢通路的数据来进行推导。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使用数据依赖的不确定因子来代替传统不确定因子默认值的方法有它们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能够给予评估结果更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而且随着研究数据的增加,不确定因子还能使用扩增后的数据库重新推导,随时更新。其次这些方法还能根据不同的保护覆盖率来灵活调整,为风险决策者权衡各方面利益时提供参考依据。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如数据稀缺,推导模型本身的不确定性等,它们目前的应用并不广泛。想要获得更加普遍的应用,数据依赖的不确定因子推导方法仍然有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继续讨论。在风险评价中使用默认值仍然是主要的对不确定性进行定量的方法,但是已有的共识表明,应尽可能地使用基于科学数据的不确定因子,以使所得的最终评价结果更加可靠。且优先选择的顺序为CSAF,通路相关的不确定因子,最后是基于毒性数据的概率统计方法获得的不确定因子。随着各类数据的丰富和相关模型研究的深入,数据依赖的不确定因子推导方法必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 摘要:本文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出发,结合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形势,研究了战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其在生态旅游区规划中的应用,提出生态旅游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思路,论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旅游评价中的重要意义。
  • 摘要: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工艺复杂多变,产污环节多,除常规污染物外,不同的项目还产生其特征污染物,而且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技术难度大.作者根据多年从事此类建设项目环评实践,总结了此类项目的特点和环境影响评价要点,指出此类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其环境影响评价需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相关规定,重点进行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工程分析、产业政策分析、选址合理性论证、公众参与调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风险评价、清洁生产水平评估、污染防治措施与总量控制分析与论证、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制定等,最后明确得出建设项目是否具备环境可行性结论。石油化工项目具有高污染、高风险等特点,工程分析复杂、风险评估不易定量,评价标准缺乏等给实际环评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必须科学地分析工程,合理地选择评价标准,注意与安全评价衔接,有针对性地提出环境风险应急措施和预案,按规范科学设置应急事故废水池和初期雨水池,合理确定项目的防护距离。
  • 摘要:针对大型水电工程站生态环境风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基于重庆酉酬水电站案例并采用系统论方法,提出了大型水电工程复杂生态环境风险因素层次结构.首先构造了大型水电工程生态环境风险属性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型水电工程的特点提出了关联风险因素集,对其量化维度进行了分析.最后确立了大型水电工程多维属性生态环境风险的评价体系结构,为大型水电工程生态环境评价研究打下基础。
  • 摘要:生态系统完整性是资源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反映生态系统在外来干扰下维持自身结构、功能与稳定性的程度.评价生态系统完整性对于保护脆弱生态系统免受人类干扰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建兰新铁路二线红柳河至乌鲁木齐段为例,通过沿线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结合铁路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方式与影响程度分析,借助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叠加运算与分析,综合评价了西北生态脆弱区铁路建设对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
  • 摘要:文章在对现有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增长率的分期污染物总量预测方法,并采用各规划年的工业产值、污染物排放总量计算万元产值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析工业区循环经济水平.通过污染物总量的分期控制,可以在实现规划经济增长率目标的前提下,保证工业区排放污染物总量不超过区域环境容量,同时在大气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还可以为增加新项目保留总量指标。结合万元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以及万元产值能源消耗量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规划区域循环经济水平,实现绿色GDP。
  • 摘要:控制养殖污染,优化整合养殖基地,建设标准养殖产业,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产生,是畜牧业真正进入了以农牧结合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化建设新阶段.本文按照"科学布局、农牧结合、综合治理、资源循环"的原则,在大力发展规模生态养殖,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的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模式,促进畜牧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和改善养殖场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生态化养殖适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摘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已实施多年,逐渐发挥起辅助政府科学决策的作用.近年来战略环评的广泛开展使我们可以站在更高更长远的角度对转型期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审视,促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重点对天津滨海新区空间发展战略中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进行碳排放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通过类比分析和预测2020年机动车碳排放量,评析机动车碳排放水平并提出减碳建议,为绿色出行策略提供依据.指出低碳是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交通作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天津滨海新区在机动化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预防和减轻交通环境污染必须改善交通体系结构、提高交通设施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绿色交通,区域货运交通体系,积极发展轨道交通、水运交通,以此构建低碳综合交通体系;通过优化运输结构和运输效率、减少机动车出行,对交通行为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全面关注温室气体减排,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总量,最终实现交通发展与交通环境的“双赢”。
  • 摘要:跨部门合作是加拿大富有特色和成效的环境治理方式.环境治理跨部门合作的实践与经验,主要体现在跨部门合作中的"理事会"机制,跨部门合作基于共识决策与尊重各方利益,以行政协议为依托,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跨部门合作等方面.我国借鉴加拿大环境治理跨部门合作的做法,主要是建立跨部门或跨地区环境合作机制,建立环境合作治理的机构,重视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治理,发挥环境合作协议的激励约束功能。
  • 摘要:本文简明扼要地论述了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工作;并就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出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环境,就要全面考虑、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综合决策,把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目标、要求和措施等纳入国民经济规划和计划、统筹安排,并认真组织实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问题进行治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做好对土地环境、林草植被环境、水环境、空气环境及其他生产生活环境等的保护工作。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要采取综合措施对环境问题实行综合治理,只有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科技和宣传教育等综合治理措施,才能有效治理已经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及其财产安全。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要实行重点防治与区域防治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正确处理和解决经济增长速度和综合效益的统一、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调整与解决结构性污染、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等关系和问题,加强对水土、林草等自然资源环境的管理与保护,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要建立依靠群众,保障公民或公众有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与制度,赋予和保障公民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以充分体现民主管理环境的原则。
  • 摘要:文章从环境公平的释义出发,以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思考路径解析了构成环境公平价值体系的三大环境公平理念,即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和种际公平.着重分析了三者的理论内涵,以及各自不同的理论背景.环境公平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其具体的理论内涵至少由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和种际公平组成。同时,环境公平是一种系统性的公平观,即环境公平是一个独立的、有着自身内在逻辑特点的价值体系。具体而言,代内公平是代际公平与种际公平实现的现实基础;而代际公平又是代内公平实现的价值目标;种际公平的理论又给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需要人们破除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视场,进而将一种自然界整体性的内在规则秩序理解为未来世界发展的真正核心力量。
  • 摘要:规划定位、规划目标和指标、规划工程、规划实施保障等是规划编制不可或缺的几个关键问题,总结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实施的经验教训,几个关键问题在规划编制中亟待务实明确并予以解决。环保法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达标是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以环境质量达标为目的编制的规划,就是为实现环境保护最终目标进行的综合设计;政府环境保护职责又是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以环境质量达标为目的进行规划编制,就能够做到将规划实施的责任依法落到各级政府头上。所以国家、地方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及文本中要明确规划是以环境质量达标为目的的规划。环保法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对所辖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统一监督管理,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国家环境保护规划要在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为地方规划提供依据、作出指导。规划工程是为实现规划设定的环境质量目标、指标而实施的工程支撑。
  • 摘要:当前,环保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息息相关,保护人类的有限资源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我国,环境保护已列为改革和发展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多次强调,要切实加强领导,把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工作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摆到议事日程上.我国的立法机关也相关地制定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使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环境保护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要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全国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全面规划与综合治理具体措施,提升人们的环保理念,使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
  • 摘要: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区域土地资源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为避免发展过程中的土地资源无序开发,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进行北部湾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基于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量分析北部湾区域及其各市县、各规划年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并与全国和珠江三角洲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相关资料预测2015年和2020年区域建设用地数量需求、布局和未来土地可供给量一定的情况下建设用地承载压力,提出各规划年北部湾区域建设用地效率指标.
  •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开发利用中生态问题的考察,分析土地生态问题产生的成因及其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长久被忽视的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意义,最后提出构建和谐土地生态环境的对策.指出通过技术手段对各类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进行数值化核算,可得出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化结果,使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直观的评价,并以此为据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研究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意义和目的所在。随着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土地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土地是一切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其利用类型与生态环境的状况有很大关系,只有重视土地资源内在的生态服务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土地的经济价值,因此,通过法律、经济和政策手段确立一套构建和谐土地生态环境的制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 摘要:"光污染"作为城市人居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由于光污染产生的民事纠纷和环保投诉也越来越多见诸报道,然而对于光污染控制的管理政策与措施还缺乏系统的探讨.这篇文章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光污染控制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建议组织国内的照明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借鉴CIE(国际照明委员会)等国内外专业机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夜景照明行业的情况,编制我国夜景照明光污染防范的照明设计规范标准;同时,为了光污染控制管理的需要,由主管部门组织建筑和照明等行业技术队伍编制针对各种类型设施产生的光污染的测量和评价的技术指南或守则。建立针对光污染的监管体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建立监管体系,明确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各相关政府部门在光污染监管工作中的行政职能关系;二是制定监管制度,规定各相关方的责任和权力。将防范光污染的内容纳入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当中;在政府公共照明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当中,包含防止光污染的内容,采用绿色照明技术和产品;将防止光污染的内容纳入各项有关的政府规划政策中,包括城市照明规划、城市广告招牌设置规划等。建议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将防范光污染也纳入我国环境保护法中。这样既完善充实我国环境保护法,也利于我国环保法规体系中增加防范光污染的内容,符合环境保护以人为本、环保法规不断充实发展的原则,同时,也使涉及光污染的环境侵权案件的审理更有法律依据。政府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宏观、微观行政管理措施和经济手段来提供促进环保的公共服务功能。如可以通过信贷优惠、政府补贴对有利于减少光污染的投资、节能的技术推广给予经济鼓励;通过政府采购优先选择购买减少光污染的灯具设备产品等。
  • 摘要:强化基层环保执法是环保执法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环保部门的立业之本,是各项环保方针、政策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对当前基层环保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理顺相关立法机构的关系、完善环境行政立法、改革环境行政执法体制、强化环境行政执法手段、健全环境执法监督机制、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提高群众环境意识等方面,提出加强基层环保执法能力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 摘要:结合对我国的规划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分析,指出了目前环境保护规划忽视对国土空间进行谋划的问题,并对其转型方向提出了建议.主要结论: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在继续履行好争取财政资金等社会资源功能的同时,增强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这一重要自然资源的配置功能,转变为横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开发管制两大领域的综合性规划;要加强环境保护空间管制的基础性研究,建立一套约束性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增强其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规划的作用.
  • 摘要:构建南岭环境保护经济区,主要指湖南永州市、广东清远市、广西桂林市、梧州市等湘粤桂边境4市建立环境保护与经济一体化联系和经济资源的跨地区循环.论文针对国际经济发展的区域化、集团化,用区域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从3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构建南岭环境保护经济区的依据、前景和对策;在构建的依据方面,详细地分析了南岭4市相互之间密切的地缘关系、悠久的文化渊源、源远的经济交往以及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互补依存关系,从而阐明了构建的必然性;在构建的前景方面,从宏观经济的高度、中观经济的位置和微观经济的角度,全面分析了南岭环境保护经济区的构建,对南岭地区4市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环境保护方面,应用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的理论,阐述了构建南岭经济区与环境保护必须协同发展;在构建的对策方面,紧密联系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
  • 摘要:南开区环保局启动了“环境保护社会化”的一项创新—开展“社区环保课堂”活动。搭建起环保部门、社团、群众的纽带,在“公众有序参与环境保护”和“环保平民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此项活动以“课堂设在家门口、专讲百姓身边事”为特色;以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和环境专家为教员;以社区居民、在校学生为主要授课对象;以群众眼前的、身边的、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为重点内容;以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生动活泼的活动为形式;以推行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为重点,在全区逐年深入开展。
  • 摘要:本文通过南通环保移动执法管理系统的建设目的、硬件配置、软件需求3个方面,介绍环保移动执法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环保现场执法具有移动性、突发性的特点,它是直接影响环境行政管理人权利和义务的行政行为,是具有程序要求的行政行为,是具有技术规范的行政行为。环保移动执法管理系统的硬件配置必须围绕环保现场执法的这些特点进行配备。合理提出软件设计需求是环保移动执法管理系统成功的关键。在环保移动执法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设计时应对照系统的建设目的,紧扣现场执法特点和要求。建议通过立法,认可生物识别技术在执法取证中的法律效力。
  • 摘要:针对环保局执法任务繁重,执法人员少的局面,设想以无线网络作为传输载体,通过虚拟专用网、网络存储等技术,设计出"石家庄市环保综合移动执法系统".实现了通过笔记本电脑、PDA、无线上网卡等设备随时、随地、快速、便捷地进行环保执法,从而使得少量的执法人员可以完成现有的执法任务.
  • 摘要:本文对国外排污权交易的发展历史做分析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国内排污权交易的现状及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探讨,总结出排污权交易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就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排污权交易体系已经牢固地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法律体系。我国在加强环境治污力度上,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政府管制与市场交易相结合,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我国在许可证和总量控制方面的试点工作已经做了几年,积累了很多经验供排污权交易借鉴,因此我国是一个很有潜力实行交易权的国家。排污权交易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的实施任重道远,排污权交易还处在初级阶段,尤其是在开始时要有一个公正的原始分配,防止欺骗现象的发生,使之得以顺利发展,运用各种经济和行政手段,真正实现对污染物总量的有效控制,使环境质量得到真正的改善。
  • 摘要:目前我国多地正在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交易市场不活跃,企业交易意愿不足的情况.本文通过对各地排污交易方案的研究,结合国外相关经验,对排污交易制度设计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目前各地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构建了符合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的排污交易体制,开展了较为系统的排污交易工作,为建立污染减排长效机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同时限于我国现行的污染减排体系,排污交易在思路上仍不能完全摆脱行政手段的影响,在市场化建设方面还不成熟。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完善制度设计,进一步提高我国排污交易的市场化水平是排污交易下一步探索的重点。
  • 摘要:自2001年开始实施的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工作是环境保护部为规范和促进持续改善申请上市的公司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环境行为、避免因环境污染问题对投资者带来投资风险的一项环境保护管理程序.经过近10年的发展完善,该项制度对于规范上市公司的环境行为发挥了有效的指导和约束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企业环境管理环节问题频出,大型环境污染事故的上镜率陡然提高,各类环境污染事件无不折射出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和监管不力.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可为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 摘要:加州作为世界上最早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地区之一,已经形成了完善、高效的应对气候变化机制.本文通过回顾加州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介绍加州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系统总结加州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架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参考发达国家部分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实践中的经验,最后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法律法规提出了建议.
  • 摘要:要实现环境友好的基础,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有力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的保障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环境整治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政府管理、企业、公众参与等方面做好城市环境管理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城市环境质量是重要因素之一,保持国家或一个地区有一个良好的环境状况,需要从事环境管理者的辛勤努力。但是,这些努力,如果方法不当,或者“严”与“宽”失谐,就会产生相反的管理结果。如何在城市环境管理中找到“严”与“宽”的契合点,对于管理者,显得十分重要。企业环境责任初级形式具有法制性和强制性,而高级形式则为自觉性。企业在完成社会责任的基础上,不断拓深“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地形成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义务观,把利益平等原则从人和社会扩展到生命和自然界整个生态系统。把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渗透到企业价值观念、活动决策、生产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形成企业的自我约束力。市场与政府在某些领域都存在着固有的缺陷,这不可避免地陷入两难的困境。在市场与政府两者单独或者合作都无力解决的领域,就需要从其他领域来解决问题,寻求市场与政府之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社会力量,由此公民社会便开始兴起。
  • 摘要:在大型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中引入工程监理是今后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的工程监理为例,对环境信息工程监理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在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和不足,提出虽然相关的国家和行业监理技术标准较为缺乏,但是通过项目管理机制的制定,可以规范和加强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监理方应协助业主进行合同内容的审核,对容易产生纠纷的事项,应逐个条款仔细推敲避免出现歧义,并提醒双方认真对待,达成一致后在合同中明文规定。此外还应结合项目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充分体现“事前控制”的合同管理原则。在正常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起来之前,监理方必须花时间来建立这样一个过程,并且完成质量检验的任务,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展各类评审活动。但一旦条件成熟时,应把一些质量检验的工作交给项目承建商,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完成检验任务,并形成完备的文档。
  • 摘要:本文结合江门市建设5A数字化环境信息管理体系,分析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应用,科学落实环境保护部关于环境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通过环保物联网SA环保管理体系建设,环保部门将可以建设一个覆盖全区的集智能感知能力、有效报警能力、现场执法与通讯能力、智能分析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于一体的管理平台,从而达到较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树立了一个典范。
  • 摘要:面对当今信息时代的社会要求,加快环境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信息工程"成为"十二五"期间环境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当前环境管理工作远远没跟随上社会需求和时代步伐的局面,提出加大力度开发和建设环境信息化技术系统,推进信息技术在环境管理中的广泛深入的运用,以增强环境管理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能力.本文从环境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入手,对环境信息技术层次定义内涵进行总结,着眼于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和技术支持功能及效应,进而分析、阐述开发建设环境信息技术系统发展的关键环节及战略方向和今后应注意的问题.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论述了环境信息技术系统的开发建设和发展.
  • 摘要:针对环境信息化建设,本文在调查环境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并给出了可选用的关键技术,环境信息化的开展日益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环境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己经显现,领导和管理人员在认识上应当予以重视和深化,加强信息机构能力建设,培养技术人才,在环境信息化建设原则的指导下大力推进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促使环境信息系统的跨越式发展,做到更好地为科学决策服务,助推环境保护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 摘要:本文分别从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对目前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编制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分别从编制思路、编制主要内容、规划实施和规划技术方法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我国环境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编制体系应以环境功能区划为基础,在环境战略规划、环境总体规划和环境要素专项规划3个层次要体现编制思路、内容、技术方法和实施上的差异,形成环境保护规划的分级分类编制体系.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