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
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

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天津
  • 出版时间: 2014-10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山西水资源紧缺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一期工程从万家寨水库取水,经宁武头马营出水口沿81km天然河道进入汾河水库,又通过全封闭的管线进入太原市呼延水厂.在实施供水过程中,万家寨水库和汾河水库水质的综合状况直接影响到引黄工程供水水质,通过对2003-2013年涵盖供水区域内不同段面的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水库水质的部分指标存在一定程度波动,主要是因为水源地——汾河水库的水质受上游来水量及沿线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存在诸多不可控制因素.为确保供水安全,建议借鉴国内将水库作为主要水源地的成功管理经验,通过严格的管控措施,来加强水源地保护.
  • 摘要:本文介绍了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的概念,分析了供水管网漏损因素以及管材的选用对供水管网漏损的影响,提出了解决供水管材在管网漏损控制问题上的对策.解决球墨铸铁管因固定支架设置而导致的漏水问题,可以通过在管道转弯段采用刚性连接,以减少柔性连接容易发生的管道位移情况;或在转弯处设钢筋混凝土支墩,固定给水管道和主体结构,以防止试压时移动。塑料管在工程使用中导致的漏损问题主要在于材料把关不严、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工程验收不规范。通过提高施工人员技能和素质,改进工地用工制度,监理单位严格履行国家工程建设监理制度,严格履行规章制度,塑料管的漏损问题是可以大幅度降低的。当然,设计上可以进一步提高工艺性。为了防止水管漏水,在前期设计阶段,将转换层内排水UPVC横干管改用柔性连接的扩口给水塑料管,它可以解决薄壁、质脆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不必安装伸缩节,同时可抗震,局部采用也可降低管道接口处渗漏的风险。压力管理是最积极快速有效的泄漏控制方法,若压力降低后用户端水压仍能稳定,则相应管网内由于压力变化产生的应变也得到消减,爆管的次数、接头的损坏必然减少。同时服务水头的降低,也会减少用户的过量用水。但很多供水部门有一种误解,认为压力管理的实施将减少火灾发生时消防应急能力,导致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规范设计的前提下,压力管理是可以为用户服务水压提供更充足支持的。
  • 摘要:海河流域河道治理工程逐步向生态河道、景观河道发展,通过裕民渠综合整治工程两座液压升降坝设计实例,对比橡胶坝、翻板门坝及钢坝闸,阐述液压升降坝的技术特点,结合海河流域河道治理工程中液压升降坝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为海河流域河道治理工程修建拦河建筑物提供参考.
  • 摘要:从完善江河防洪体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中小河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河湖整治中,处理好防洪除涝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科学编制河湖治理、岸线利用与保护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治导线实施。在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中,优化工程建设方案,科学制定水量调度方案,合理配置河道生态基流,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对水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总之,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 摘要:总结了碾压式土石坝填筑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并讨论了解决办法.对防渗料含水率不合格的问题、心墙区临时施工道路问题、防渗体与混凝土面或岩石面结合部位填筑问题、铺料厚度的控制问题、弹簧土的问题、反滤料的质量问题、过渡料的质量问题、堆石料的质量问题进行比较详细的论述,并讨论了解决的技术方法.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Q1gl块石、碎石粉土层中施工出现的突水突泥现象,分析了盖孜水电站压力管道下平洞段在施工过程中的突水原因,提出了处理方案和施工建议,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研究表明,下平洞桩号0+682.3 m处涌水与断层裂隙水连通并受其补给,出水量在400 L/S左右,流量稳定,推测补水通道为与断层破碎带相连的Q,地层内早期冲刷形成的透水性较好的含碎石狭窄深槽。在桩号0+682.3 m下游选择围岩稳定的洞段对涌水洞段进行封堵并采取灌浆等处理措施将涌水点封闭。在下平洞剩余洞段开挖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围岩含水率变化,必要时采用先导孔预判掌子面前方富水情况,并对围岩加强支护,确保施工安全及洞室稳定。
  • 摘要:水生态系统是水资源形成、转化的主要载体,保护好水生态系统,建设水生态文明,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黄河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控制水生态环境恶化,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要协调生态用水与工农业生产用水之间的关系,促进水生态建设健康发展,全面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加强水资源保护,减少黄河水污染,建立水价制度,量水而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发展,加快南水北调建设步伐,有效地补给黄河水资源,落实各项水资源管理制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 摘要:菏泽市浅层地下水苦咸,深层地下水高氟,属于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并存的地区.为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菏泽市确立了建设平原水库,引用黄河水作为彻底解决菏泽市城乡居民用水安全问题最现实、最有效、最可行的根本解决方法.平原水库综合效益显著,在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也对当地和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需要在建设运行过程中采取水源地保护、工程、生物等一系列措施进行预防处理.
  •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供水突发性污染事件日益增加,如何保护水源生态环境安全和城市供水系统安全,以及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做好充分的应急措施是完全必要的.要加强饮用水源头防范措施,建立有效的饮用水水质预警措施,设置采用适量的药剂类投加措施,健全突发性污染信息沟通与公开制度。
  • 摘要: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近二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因而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有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生态平衡等问题.因而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主要探究我国城市化带来的水污染的现状及其污染的预防和治理,要在城市化建设中做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规划,城市污水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污水资源化相结合,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节约用水,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大力开发高效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加强环境管理力度。加大环保意识。
  • 摘要:密云水库坐落于首都北京东北部,距密云县城14km,距北京市区约90km.工程于1958年9月1日动工兴建,1959年汛期拦洪,1960年9月1日建成并投入使用.现今是首都北京的重要地表水源地,其在城市供水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保障密云水库安全供水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介绍了密云水库闸门启闭机的基本情况,在工程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主要施工项目,并针对潮河地区的情况分析了闸门启闭机的运行状况及历年的施工改造,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提出了闸门启闭机运行管理的内容及在今后工作中做好此项工作的建议.
  • 摘要:近年来北京市中小河道频繁发生干涸断流、河道被侵占与污染及河流湿地萎缩等生态灾害,2012年"7·21"特大自然灾害又暴露出北京市部分中小河道淤积严重、行洪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2012年以来北京市启动了以提高防洪能力,减少河道污染,清除河道侵占与淤积为主要目标的中小河道治理工程.为在中小河道治理中更好地落实防洪安全与生态安全并重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本文从河道生态功能划分、生态状况分级、生态需水量估算三方面提出北京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其实际操作方法,期望对北京市中小河道治理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
  •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于2014年汛后通水,成为首都供水新的生命线.针对当前水质安全保障工作透明度不高,缺乏公众参与和监督的问题,开展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社会监督体系框架研究.体系共包括"专家领衔的咨询和解读活动"、"实验室开放日活动"、"第三方机构平行检测"3项内容和"水质安全社会监督员制度"、"舆情信息工作机制"2项制度,力图通过3个平台、2项制度,加强政府对南水北调来水水质的全方位监管,促进水质检测水平的完善和提高,增加南水北调水质信息透明度和公信力,为保障北京市南水北调来水水质安全奠定基础.
  • 摘要:白河发电隧洞加固和洞穿管是南水北调工程来水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最后环节.白河发电隧洞主要功能是输水、发电及向下游供水.供水对象为密云水库管理处和溪翁庄周围村庄.现周围人口约7000人,目前实际用水量近200万方左右.现白河发电隧洞停水加固,洞底埋设的两根DN700、DN500管道不能向密云水库管理处和溪翁庄周围供水.用水是关系民生的一件大事.故此白隧洞加固期间需新建临时补水系统,解决密云水库管理处和溪翁庄周围供水问题.通过现场勘察和专家意见,考虑供水量、供水方式、供水难度和经济价值,最终决定把密云水库作为取水水源,采用翻坝补水方案,用变频系统控制取水量.翻坝补水在水利工程中比较罕见,前期工作需考虑水质、水量、水压等多种因素,同时考虑供水安全和供水稳定,本工程拟采用变频系统进行供水控制,而后期工作相对较为简单,供水水压比其他方式更稳定,具有明显优点.本文通过对新建临时补水系统工程方案设计和施工过程的全面介绍,为临时补水系统施工和后期运行管理提供借鉴.
  • 摘要:南水北调来水通过白河发电隧洞将水送至密云水库,白河发电隧洞是该工程中的最后一个节点.白河发电隧洞及泄水支洞已建成50多年,存在着诸如围岩破碎、衬砌裂缝、部分洞身配筋不足、衬砌混凝土剥蚀等常见病害现象.本文针对白河发电隧洞存在的主要问题,详细介绍了隧洞加固处理方法:对隧洞配筋不足、应力及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要求的洞段采用粘贴碳纤维布进行补强加固,对混凝土衬砌裂缝、衬砌与围岩脱空、围岩破碎、围岩空洞洞段进行化学灌浆加固,对隧洞腰线及底板混凝土剥蚀部位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复,并对每种措施应用特点、材料选择、施工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 摘要:溪翁庄泵站出水管道是南水北调来水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主要任务是将南水北调来水在溪翁庄泵站加压后经白河发电隧洞输入密云水库,实现最终调蓄功能.通过对比2种入库方案,从工程功能、建设工期和建设难度、经济效益及环境影响、运行维护等方面分析,最终选定泄水支洞洞穿钢管为工程建设方案.
  • 摘要:大宁水库是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开展的水质监测站点布设方案科学性不足,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对水库环境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库北存在交通事故引发突发水环境事故可能性的问题,从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两个角度出发,采用MIKE21模型设定不同情景开展突发事故模拟.依据污染扩散规律,结合管理需求,对监测站点的位置和数量进行优化,形成最终监测方案:分别在库北、库中、库南布设3处人工取样点,在库北、库南布设2处自动监测站,突发事故时应结合现场风速开展现场监测,关注风向带来的污染物堆积效应.
  • 摘要:根据北店子引黄灌区在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近年来水土流失日益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北店子引黄渠首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北店子引黄渠首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通过预测原地貌、土地及植被损坏情况,弃土、弃渣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水土流失量,工程运行期的水土流失,采取了分区防治、植物设计、管理等措施,有效地防治了由于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保持了黄河下游水土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西段村水库位于黄河支流的涧河上,大坝右岸消力池部位黄土岸坡施工过程中出现失稳变形现象,致使消力池施工被迫停止.为保证安全,需对消力池及上游右坝肩至泄洪洞出口段黄土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为此,开展了必要的地质研究工作,并应用先进的计算软件进行了分析计算,提出了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本研究成果在工程中的应用,解决了关键性工程地质问题和难题,为节省投资,加快施工进度以及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了依据.
  • 摘要:长江口上起徐六泾,下迄口外原50号灯标,全长约181.8km,呈三级分汊、四口人海的河势格局.长江口分布有大量的滩涂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口河道两岸、江中或者口外的暗沙上.受径流、潮流、风浪等多种动力因素的作用,滩涂范围通常处于动态变化中,根据其动态变化规律,长江口滩涂分为淤涨型滩涂、侵蚀型滩涂、稳定型滩涂等三大类.本文对长江口滩涂的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长江口滩涂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加强滩涂开发管理的对策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要加强统一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滩涂开发利用许可证制度,制定滩涂占用费征收与使用管理办法,加强滩涂开发利用各环节的实施管理。
  • 摘要:对某直心墙高堆石坝采用了上游坝坡坡度为1∶1.9、下游边坡为1∶1.8、上游坝壳没有Ⅱ区粗堆石料的断面方案,其本构模型分别以邓肯-张E-v和E-B两种模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计算,对比两套模型的计算成果,发现该高堆石坝分区和坝体材料设计基本合理,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小,对以后高堆石坝工程设计工作有一定借鉴作用.
  • 摘要:裕民渠是临清市东北部一条排灌两用的骨干河道,控制流域面积452km2,占全市版图面积的47%,在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临清市裕民渠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建设绿化湿地,打造生态河道"的理念来进行河道生态疏浚治理,达到水利、生态、景观、文化等多重功能需要,实现了人水和谐的新局面,以期对各地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 摘要:本文对金堤河末端防洪安全与水资源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防洪工程安全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对未来如何解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要推动金堤河二期治理,确保金堤河防洪安全,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着力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水资源统筹管理,充分发挥金堤河水资源效益,加强金堤河水生态统筹开发,构建完整生态系统。
  • 摘要:河道治理措施有两种,分别为:稳定现状,防止其向不利的方向发展;改变现状,使其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人工裁弯工程能够改变河流现状,因势利导,稳定河势.裁弯工程设计包括引河设计和护岸设计两部分,裁弯比、引河截面面积、截面形态是引流成败的关键因素.目前全国各地在中小河流上所进行的裁弯取直工程有很多,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摘要:水生态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介绍了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地区水质水环境总体情况,指出了运东大包围、江阴客水过境及控源截污不到位是影响锡山地区水质的主要原因,提出按照"河长制"管理的要求,从加快河道综合整治、积极发挥"河长""片长"作用、加大河道处罚力度、落实河道管理专项行动、强化资金保障机制及加强河道长效管理等六个方面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措施,以确保区域水质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 摘要:自来水公司以自检为主的水质检测体系的公正性、水质信息的真实性往往会受到质疑,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饮用水水质检测,可以提高公信力.水文水质检测机构主要从事水资源质量监测,负责辖区内江河湖库、水利工程建设、取水许可水质监测,检测经费政府确保,与废水、污水排放单位没有任何瓜葛,加上水文是条管单位,在水质监测方面与当地政府没有直接的联系,所出具的检测数据不受任何行政、外界的干扰,具有公正、独立性.水文部门已经建立起了国家、流域、省、市四级水质检测机构,业务范围涵盖主要江河湖库、重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及行政区界水体.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论述了水文水质检测机构具备的第三方公正检测的条件和能力,认为其可以在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起到第三方公证作用.
  • 摘要:近年来,由于北方地区持续干旱,北京市的水资源严重短缺,直接影响到首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稳定.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分析北京市缺水状况和河北省可供水条件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决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石家庄以北渠段先期开工,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以西的岗南、黄壁庄、王快和西大洋4座大型水库利用现状灌溉渠道石津渠、沙河总干渠、唐河总干渠输水至引江总干渠,向北京市应急供水.北京应急供水是现实解决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前北京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措施,本文从水源地保护、科学调度、加强日常管理、科学计量等方面简要介绍黄壁庄水库管理局是如何确保北京应急供水水质、水量和供水时间及流量符合上级要求的.
  • 摘要:2012年底济南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本文介绍了济南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采取的保障措施,并就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要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科学规划、引领创建工作,多方筹措、建立保障机制,强化宣传、营造社会氛围,严格考核、全面落实责任,突出重点、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自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济南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确立和落实,《济南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水法规体系逐步完善;“河湖连通惠民生,五水统筹润泉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初步形成,各行业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点面源污染排放得到控制,河湖湿地水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得到改善,水功能区达标率明显提高,趵突泉实现10年持续喷涌;长清湖、绣源河晋升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水科学技术研究深入开展,特色水文化得到传承与创新,首届“泉水文化节”成功举办,全社会水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深入。总之,济南市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 摘要:河道管理单位从积极增强涉水监管保障能力、大力实施非水利建设过程控制、认真开展涉水工程运行管理三方面入手,着力开展长江江阴段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工作,为保障城市正常供水、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中还存在着部分水污染隐患项目清退缓慢、涉水工程运行管理不够规范、偶发水污染处理明显失当等一些薄弱环节.为促进无锡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大力提升保护意识、积极助推产业调整、主动协助涉污清理、全力防止新污染产生、切实加强应急处理的破解措施.
  • 摘要:近年来,盐池灌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总量与发展需求、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矛盾日显突出,如何明晰水权,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当前水资源高效利用、合理配置、节约和管理、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通过明晰水权、配水到户,盐池灌区节水意识明显提高.激光平地仪、膜下滴管等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油葵、苏丹草、苜蓿、黄花等低耗水、经济类作物的普及种植,有效地改善了灌区的用水环境.盐池灌区实行"水权到户"试点工作成效显著,但也剖析出灌区在推进水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水权过程中存在的水权不明晰、灌区面积不实等诸多需要统筹解决的问题,并就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尽快复核宁夏黄河水资源县级初始水权分配方案,核准面积、改进水权水量分配方法,发放水权证,加大宣传力度。
  •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岗南、黄壁庄水库来水量呈逐渐减少趋势,随着流域人口与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而目前两座水库都有不同程度的水污染,影响供水水质,加剧了水资源危机.岗南、黄壁庄水库联合调度把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把水质调度纳入水库调度统一考虑,积极探索水量水质统一调度方式,使水库水质达到各用水部门的要求.
  • 摘要:本文针对供水企业普通存在的供水管网漏损造成企业产销差过高的问题,就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结合南昌供水企业实际情况紧扣如何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进行阐述.文中从控制源头开始提高管网施工质量和材料质量,再以管理入手分别从检漏、调度、稽查以及用水计量等十个方面,介绍南昌近年来在控制管网漏损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和取得的经验.文章旨在寻找一条降低管网漏耗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从企业"产、供、销、修、管"甚至每个员工身上都有可能找到一条办法,怎样去实现,要靠管理层的正确决策和员工自觉把好每一道关口.同时,加强管理减少自来水漏损,不仅使供水企业产销差控制在合理水平,还可以节省水资源避免浪费,使整个社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 摘要:BOT方式建设污水处理厂,其成功的基础是政府和投资人必须实现"双赢".协议水价是政府与投资人实现"双赢"的利益平衡点,是项目实施与谈判的最关键指标.文章以北京市污水处理BOT项目经验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影响协议水价的项目边界条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投资政策,以及各影响因素如何确定,并提出污水处理BOT项目最优实施建议.
  •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的膨胀,水资源逐渐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建设城市备用水源地成为大型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应对水资源危机的主要方法.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大宁调蓄水库为例,梳理城市备用水源地保护和管理的一般思路,探讨未来城市水源地保护的有效方法.实施效果证明,采用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结合,遏制污染与生态保护并进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大宁水库的污染风险,保障北京西南地区的供水稳定,并为其他备用水源地的管理提供借鉴.
  • 摘要: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是连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和北京水网的纽带.为了保证北京南水北调来水在全市供水系统中安全合理的分配,有必要建立一套智能调水系统,以实现南水北调来水的合理配置、安全调度.系统从北京市南水北调调水业务出发,根据调水业务流程,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了由应用交互、业务应用、服务支撑、数据资源、采集传输等构成的技术架构,结合北京市南水北调二级管理需要进行了系统逻辑结构设计,给出了系统的部署及数据流向,同时列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性能,为今后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指导.
  • 摘要:江苏沿海逾66.7万hm2的滩涂资源是得天独厚的财富,是最大的土地资源优势.实施沿海滩涂大开发,已成为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亮点.结合实际,介绍了江苏沿海滩涂概况、开发历史与成效,研究了统筹规划协调、减少围垦影响、强化堤防达标、建设配套工程、增加淡水供给、严管地下水源、保护沿海生态、加强动态分析等江苏沿海滩涂开发中的涉水问题,以保障和实现对江苏沿海滩涂资源真正意义的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和高效利用,探索一条符合经济、社会和生态"三维互益"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之路.
  • 摘要:针对沿海滩涂地区土质松软,土壤含水量大、流动性强、渗透性差,地基承载力低的特点,结合滨州北部沿海地区供水工程输水管线工程实际,提出“土工-沙石复合基础处理法”、“钢板桩支护法”等几种行之有效的滩涂地区软弱管基处理方法.法,这些方法施工便捷,成本低,质量优,在项目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运行。同时,这些方法对于类似地区软基处理也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 摘要:黄河下游东坝头—陶城铺河段是"二级悬河"发育最为严重的河段,利用引洪放淤处理泥沙与治理"二级悬河"相结合是一个较好的途径.结合高村水文站近期水沙条件,对东坝头—陶城铺河段6个滩区引洪放淤的控制条件、放淤规模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洪放淤适宜的控制条件为"大河流量2000m3/s以上、最小含沙量指标15kg/m3左右",在此条件下,6个滩区放淤总量为4.94亿m3,但达到设计放淤量年限较长,需在适宜的水沙条件下相机应用.
  • 摘要:针对太湖疏浚淤泥,开展了水力旋流分离试验研究,研究了进泥浓度、进泥压力和底流口直径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泥浓度的增大对于底流物料的回收不利.对于研究使用的旋流器,最大的分级效率出现在粒径0.015~0.019mm处,泥浆浓度10%~15%是较为有利的进料浓度范围.进料压力的增加有利于得到较多的底流产物,而且对提高底流产物的浓度有利.底流口径越大,会使更多的原料通过,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底流口径越小越有利于得到高浓度的产品.
  • 摘要:拱坝体形优化是工程师进行拱坝设计的重要过程,笔者以某工程为例,采用拱梁分载法,以坝体的混凝土方量为目标函数,以应力、几何为约束条件,分别进行了单心圆、抛物线、五心圆及对数螺线曲线4种线型拱圈的体形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应力、约束的条件下,抛物线拱圈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计算结果合理可行,为拱坝体形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 摘要:本文通过三维有限元计算,研究了河口村水库泄洪洞1#进水塔在静、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位移大小和分布情况,分析了地震作用对塔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作用对进水塔影响较大,最大位移较正常蓄水工况增大较多,其中垂直水流向地震作用对塔体位移的影响大于顺水流向地震作用。地震作用对塔体应力的影响很大,顺水流向地震作用为最不利工况,在塔背216.00 mm处产生较大区域的拉应力,设计时应在此处加强配筋。地震作用对塔体压力的影响较小,而对塔体拉力的影响较大。
  • 摘要:本文从设计理论出发,结合泾河东庄水库的条件,探讨200m级以上特高碾压混凝土拱坝的设计.在国内外碾压混凝土拱坝允许应力标准的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东庄拱坝的工程特点,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要求,确定东庄碾压混凝土拱坝应力分析以拱梁分载法为主,计算程序以浙江大学编制的拱坝体形优化ADAO程序为主。东庄拱坝的地质条件较好,设计泄流量较大,坝上开孔较多,但是对于碾压混凝土拱坝来讲不是制约因素,制约东庄碾压混凝土拱坝的因素在于,大荷载(泥沙含量高)条件下坝体的应力情况。从东庄常态混凝土拱坝的计算结果得出,坝体的应力条件较高,混凝土标号达到了C40,目前,我国在建和已建碾压混凝土拱坝,其碾压混凝土标号最高为C20。龙滩水电站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前期为192 m,后期为216.5 m,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碾压混凝土最高标号为C25;光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为195.5 m,碾压混凝土最高标号也为C25;东庄碾压混凝土拱坝为特高拱坝,计算所得应力较大,正常荷载组合时最大主压应力为5.58 MPa,如果采用C20碾压混凝土,不满足应力要求(5 MPa),因此,东庄碾压混凝土拱坝建基面附近高压应力区设计使用C18025碾压三级配混凝土,其他大部分采用了C瑚20碾压三级配混凝土,孔口及周边采用C18040常态混凝土。东庄碾压混凝土拱坝的构造设计同一般常态混凝土拱坝,坝体的分缝根据碾压混凝土拱坝的材料特性、筑坝施工特点、温度控制要求等把坝体分为7条横缝,采用预制混凝土重力式模板形成缝面,该结构可以更好地释放温度应力,又不会对全断面、整体上升快速混凝土浇筑造成较大影响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最大泄量(校核水位)泄量较大,为9 500 m3/s,结合东庄水库河谷窄,还具有高含沙、厚淤积的水库水流特性,考虑多泥沙枢纽建筑物的防淤堵排沙要求,拟定采用坝身开孔泄洪方式,由3个表孔、4个排沙泄洪深孔和2个非常排沙底孔组成,位于河床中间坝段,大坝采用坝身“表孔跌流+深孔挑流”泄洪方式,表孔单宽泄量最大为166.11 m3/s,水舌落点距离坝脚较近,为安全计,坝下采用水垫塘消能。为方便碾压混凝土施工,充分发挥碾压混凝土上升快等优势,发电引水进水口不宜布置于坝身,应另外开辟引水系统或在坝身以外布置进水口,东庄引水系统布置于左岸山体内,由进水口、引水隧洞、压力管道及岔管组成。
  • 摘要:水利工程中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较为成熟的坝型,心墙的施工进度直接影响度汛安全,关系到大坝乃至整个工程的成败.而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层间温度是制约施工进度的关键因素.本文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对沥青混凝土心墙的快速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沥青混凝土运输设备安装保温材料,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损失,层间采取自然降温的方式进行施工。第一层沥青混凝土按照正常施工进行;第二层施工在第一层表面平均温度为87.8°C时进行,此时手压表面有轻微下陷,脚踩变形幅度不大,且具有一定的强度,表面平整无麻面、大部分位置出现泛油;第三层施工时,因受自然降温限制,为争取一天内完成3层施工,待第二层沥青混凝土表面平均温度为100.5°C时即进行第三层摊铺,此时手压表面下陷明显,脚踩时,感觉内部有明显的柔软性,表面平整无麻面、大部分位置出现返油。实践证明,洒水降温速度满足一定长度的每天多层施工要求,经洒水降温的沥青混凝土表面平整,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
  • 摘要:塔城水电站是金沙江虎跳峡河段水电开发替代虎跳峡建坝方案的比选坝址之一,河床覆盖层厚度106.5m,形成年代为全新世~中更新世,自上而下划分为4个岩组层,Ⅳ、Ⅲ岩组层为冲积成因的混合巨粒土,Ⅱ岩组层为冲积成因的粘土,Ⅰ岩组层为古河(湖)冲(堆)积成因的巨粒混合土.塔城水电站推荐的坝型为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315m,与河床覆盖层相关的主要筑坝工程地质问题是坝基压缩变形、坝基渗透稳定与基坑涌水.
  • 摘要:通过对堰塞坝的工程地质成因及其溃决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堰塞坝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火山喷发及冰碛等几种类型,地震诱发的滑坡型堰塞坝是堰塞坝中最主要的类型.对堰塞坝寿命统计显示,85%以上的堰塞坝在一年内溃决,根据坝体物质成分、坝高及堰塞湖规模,将堰塞坝分为极高危险、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四个危险级别.堰塞坝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堰塞坝开渠引流、爆破泄流、漫顶溃决、自然留存、湖水机械抽排、虹吸管抽排等方式,不同类型堰塞坝要综合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急处置措施.
  • 摘要:本文结合非开挖干拌水泥碎石(CGMT)桩在高速公路路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通过现场静载试验确定了CGMT桩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表明CGMT桩对路基承载力具有显著提高.通过ANSYS13.0数值模拟分析了桩径、桩长和桩体压缩模量对CGMT桩竖向承载力的影响.
  • 摘要:坝体水位测量是水库安全性检测的重要指标,常规观测手段受限于测点少,费用高,易受损坏等缺点,难以发挥出多、快、好、省的效益.根据室内测定电阻率与土体含水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利用并行电法技术测试坝体水位升降的新思路.通过水位升降引起坝体电阻率响应的数值模拟试验,结合室内物理模型试验表明,并行电法技术可以实现监测坝体水位升降动态变化的全过程.将该方法运用到实地工程水位探测中,其探测结果与实地钻探取芯验证基本一致,证明了并行电法技术在探测坝体水位升降中的有效性.
  • 摘要:城市河道污泥,是众多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河道清除污泥过程中如何控制二次污染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首要问题.污染的加剧,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确保人与自然和谐,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主要介绍了鄄城护城河清理污泥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主要由污泥开挖、污泥运输、污泥处置三部分组成。在以后的类似工程中具有借鉴参考的价值.
  • 摘要: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黄河下游河床土质、水文气象、冰凌径流等施工条件,考虑挖泥船对流速及水深的要求,分析提出了适宜的施工天数.结合黄河下游淤积径流泥沙实际情况,通过对不同放淤机械性能的分析,推荐了适宜的放淤设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种不同情况下的机械放淤施工方法,并计算了可放淤量.
  • 摘要:为了掌握重金属污染物在南方某疏浚底泥填埋场内的分布及扩散情况,选取深圳市某河道底泥填埋场开展现场勘查和室内测试分析.在填埋场内进行了钻孔勘探、取样等工作,对取得的土样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存在形态进行了测试分析,获得了重金属在填埋底泥中的分布规律.勘查分析结果不仅可以确定填埋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为该填埋场污染评价及控制提供依据,还可为土层中污染物运移参数反分析提供数据.
  • 摘要:针对传统取样技术无法获取库区水下深层淤积泥沙样品的问题,采用低扰动柱状深层取样设备,在小浪底库区典型断面进行深层取样试验,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了泥沙样品物理特性、矿物组成及重金属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主槽深层淤积泥沙中值粒径D50为0.017~0.122mm,泥沙比重为2.68~2.73;泥沙矿物组成主要有石英、长石、绿泥石、方解石及伊利石等,泥沙矿物组成将直接决定泥沙比重的大小;重金属含量绝对值排列顺序为Cr>Pd>As>Cd>Hg,且泥沙中值粒径越小,重金属含量越高.
  • 摘要: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是我国第一个跨流域供水的引滦枢纽工程的源头,是天津市、唐山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2007年,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水源地被水利部列入向社会公布的"全国重点集中式城市饮用水源地名录(第一批)".自1982年以来,截止到2013年底已累计向津唐供水近400亿m3,为两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津唐两市的重要饮水水源地,尤其是向天津供水,是引滦枢纽工程的核心,水质的安全尤为重要.近些年库区网箱养鱼、周围工厂的建设以及上游城市生活污染的影响,使得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水质安全问题日趋突出,需提高人们对饮水地水源污染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措施,要进一步加大水源地检测能力建设,不断完善水质监测站网,积极推动引滦水资源保护立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水资源保护研究。
  • 摘要:长距离供水工程普遍具有管道长,沿线起伏较大,水源和用户地形高差较大等特点,本文结合供水管网工程建设实践,通过对管网系统瞬态水锤和计算理论进行分析,重点对漏损安全防护措施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论述,通过液力止回阀、断流弥合水锤消除三措施、排气阀、水击正压限制措施等水锤漏损安全防护措施的搭配应用,可有效降低水锤压力,使各项指标满足GB/T50265-1997《泵站设计规范》的要求,达到消除水锤危害之目的,可为扬程高、管线起伏较大的供水工程提供技术借鉴.
  • 摘要:通过供水工程自动化监控测水量水系统建设过程,简述在实际供水调度水量控制中使用的多种测水量水设备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和提高利用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更好地为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该系统主要由水质检测、测水量水、闸门监控、视频监控四个子系统组成,在供水沿线敷设光纤31 km,在传输方面具有独立、全封闭的特点,同时采用了web访问(Browser/Server)模式架构,通过Internet网可实现远程控制和访问。供水自动化建设首先应建立一套能够独立采集、传输、处理的信息系统,才能将测水量水设备、水质监测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很好地接入。“引太入张”输水工程监控系统之所以能够将这么多测水量水设备接入,不在于这些设备的先进性,而在于整个系统具有超强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功能,系统设计和建设时具有扩展性和前瞻性。应采用先进设备与传统测流方法相结合模式。既不能全靠先进设备和仪器,也不能抱着老测流方法不放,应学会多条腿走路,采用多种多样的测流设备,将来源不同的数据进行互相比对和印证。供水末端计量点尽量采取管道电磁流量计的计量设备,计量准确,避免争议,同时又方便系统处理。
  • 摘要:无锡市利用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开展城区河道调水换水,引清释污,缓解和消除城区河道黑臭现象,改善了城区河道水环境.本文通过对调水运行情况和效果的综合分析,对调水效益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调水方案的优化建议,要优化调水线路,优化河道综合整治方案,完善控污截流工程,建立城区河道突发污染应对机制。
  • 摘要:通过对比分析新型生物载体布设区域内外及布设前后水质指标、叶绿素a含量及藻细胞密度变化,结果表明,新型生物载体布设对改善区域水质、防治水华有较好的作用.2008年新型生物载体布设后,水体透明度比布设前提高了0.26m,且比相邻未布设区域透明度高0.27m;COD由布设前8.81mg/L下降到2012年的6.00mg/L,下降率为31.9%.叶绿素a由布设前的4.68μg/L下降到2.81μg/L,下降率为40.0%,而未布设区域下降率仅为14.0%;2012年夏季调查显示布设区域藻细胞密度为250×104个/L,仅为邻近未布设区域藻细胞密度的49.5%.新型生物载体表面附着的大量微生物对水质净化起到较大促进作用,另外,水质改善与水生动物数量增多降低了水体藻细胞密度,起到了防治水华的效果.
  • 摘要:实施清水工程、建设美丽水城是新时期科学治水的有益探索,是促进人水和谐相处的实际举措.本文联系绍兴实际,从实施清水工程的主要起因、具体做法及建议等方面,对新时期城市治水问题作了思考,在实施起因上阐述了实施清水工程是发展所要、现实所需、民生所盼的观点;在综合施策上总结了绍兴市清水工程"四大重点、四级联动、四管齐下"的实践做法;在深入推进上提出了"重建水城、突破难点、注重长效"的具体建议.试图通过绍兴治水实践的思考,对绍兴市乃至其他地区起到不断推动源头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全民治水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而全面改善水环境,还清流碧水于市民.
  • 摘要:城市饮用水水质安全一直是人民健康生活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需要.本文立足于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角度,通过近几年水资源的调研数据,客观分析和评价了我国水资源现状,指出了我国水质安全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给出了城市饮用水水质安全的保障措施和预警方法.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针对当下饮用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水处理技术的改进与基于水厂工艺的原水水质安全评价与预警方法.水处理技术主要依据城市饮用水水质安全评价方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调整了某些工艺流程;原水水质安全评价与预警方法是将水厂处理工艺以及水源地环境状况引入到水质的评价和预警中,并将原水指标分为4级,用于水厂水质评价和预警,此法可以满足水厂和政府部门监督需求.
  • 摘要: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进行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水问题及对策研究,重视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对确保北京农村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调研北京市城镇化发展及国内外城镇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北京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水问题,以"以人为本、安全保障、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为目标,提出了水资源配置与高效利用、水安全保障、水生态文明、水管理服务四大体系共26项乡村水务发展关键指标,并从规划、投资、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水与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 摘要:水利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随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工程措施为主的传统治理模式已难以满足要求,于是运用生态修复理论预防和治理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已成为新的趋势和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北京市永定河生态治理工程的案例,在探讨生态修复的概念的同时,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其影响,并结合水利工程特有的建设特点,分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并提出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建议.
  • 摘要:团城湖供水枢纽是京密引水渠输配水的调节中枢,它的运行和管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作用重大.团城湖是南水北调工程水量分配重要控制节点,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管理的难度更加复杂.本文通过回顾团城湖供水枢纽的历史发展,设想今后运行管理思路.目前绣漪闸为叠梁闸门,没有启闭机,闸门启闭依靠人工导链启闭,启闭效率低下,昆玉河产生洪水通过团城湖南闸泄入团城湖再通过安河闸排入清河,效率较低。如果采用提起绣漪闸将昆玉河水泄入昆明湖,再相应提起颐和闸、安河闸将洪水泄入清河,泄洪效率就相应提高。绣漪闸的改造要符合颐和园的景观要求。昆明湖是游览区,由于景观和游船的需要,水位要保持在48.60 m以上,而丰产湖内为非游览区,湖内有大量荷花,水位控制不能太高,同时经调查发现丰产湖湖底为沙石层,透水性较强。目前昆明湖和丰产湖是通过西堤上的平桥桥洞连通的。如在平桥处安装闸门调节昆明湖和丰产湖之间的水位,适当降低丰产湖水位以减少丰产湖的渗漏量。目前昆明湖湖底高程已淤积到47.50 m以上,比原来参照值46.50 m高出1 m,水位较低时不利于大型船只的行走。疏挖湖底或疏挖船只航道可以增加蓄水库容,并保证大船的运行安全。目前团城湖湖底高程也已淤积到47.30 m以上,比原来参照值46.50 m高出将近o.8 m,疏挖团城湖可以增加可调蓄水量,使渠道运行中调度更加灵活。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团城湖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点调节水库,南水北调工程的来水通过团城湖反向至京密引水渠,在龙背村处进入水源九厂引水管道,直接从团城湖取水。为确保水质不受污染,应在渠道取水口、渠道闸口安装清污设备,为保证水量调度精确应在关键部位安装流量计,并将信号传输至京密供水系统。
  • 摘要:随着首都经济的发展,北京地区的社会人口越来越多,使水资源本就缺乏的首都北京面临着更加危急的缺水形势.北京的地下水环境容量有限,不可能无限地开采和污染下去.针对现有的地下水环境容量,提出实际可行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相关法律法规,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节流开源措施。合理调配地表水和地下水,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制度建设,加大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投入,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协调起来,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 摘要:二氧化氯(ClO2)是净化饮用水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净水剂,它具有良好的除臭与脱色能力、低浓度下高效杀菌和杀病毒能力.现在我国很多水厂都是使用二氧化氯消毒.然而,二氧化氯消毒剂和生活饮用水中天然有机物、无机物反应可生成消毒副产物,如亚氯酸盐和氯酸盐.毒理学研究表明亚氯酸盐、氯酸盐则会引起溶血性贫血,并降低精子的数量和活力.2006年我国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将亚氯酸盐、氯酸盐列入了水质常规指标中的毒理指标,并做了限值规定,均为0.7mg/L.本试验通过调整仪器条件,建立离子色谱法,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的亚氯酸盐和氯酸盐.经试验,本方法测定亚氯酸盐和氯酸盐,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为99.9%,浓度均为0.200mg/L的亚氯酸盐、氯酸盐测定20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和1.7%,浓度均为0.040mg/L的亚氯酸盐、氯酸盐测定7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9.7%和9.2%,水样及加标量为0.300mg/L的加标水样测定7组,加标回收率为101.2%和101.3%.由此可见,离子色谱法操作简便、检测限低、灵敏度高,可作为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的亚氯酸盐和氯酸盐的理想方法.
  • 摘要:开展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质监测站网布设研究对提升首都水质保障能力,确保进京水质安全意义重大.对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特点及水质监测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未来工作需求;在充分利用已有站点的基础上,结合配套工程实施计划及关节点空间分布,按照"统筹兼顾,多方协调,经济合理,科学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提出水质监测站网布设方案.为确保布设方案科学合理,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借助水质模型模拟等手段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形成最终方案:近期(2015年)规划布设实验室取样点26个,其中重点站3个,标准站23个;自动监测站点24个,其中重点站3个(含生物预警系统),基础站21个;移动监测利用已有移动监测设备1套,与北拒马河(市界)监测站相配合,负责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质移动监测工作.远期(2020年)规划布设实验室取样点和自动监测站点各7个,主要分布在新建水厂的分水口处.
  •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来水主要作为北京市生活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决定调水成败.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在水源地水质保护、输配过程水质保障、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防控等方面均存在风险,建立水质监测预警体系对确保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查分析现有水质监测站点和监测参数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受水区对水质安全的高标准要求,为阻止不符合要求来水进京、入城、入厂,提出了实现从水源、水厂到用水户全程水质监测的北京市南水北调原水水质监测"三道防线"建设框架,为确保监测数据质量与供水安全的一个中心、二个支撑平台、三种监测手段、四级监测的水质监测体系和水污染事件智能预警预报系统建设与运行方案.研究成果将为提升南水北调水质自动监测预警水平,增强供水安全保障没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 摘要:中国是个多地震国家,20世纪中期我国兴建了大量的水库,其中大约有1/3为心墙砂壳坝,大多因设防标准不足或未做抗震设计而成为病险水库.抗震安全分析和修复加固技术及评价是我国目前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而加固后的评价及水下加固部分的检测更为复杂.本文以东周水库作为案例,通过对水库大坝的抗震安全分析进行了大坝的加固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中反复论证试验,对设计进行优化,并在施工后取样试验,对加固方案再分析,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通过水下可视仪器对坝前抛石压重部分进行了观测以确保坝基的稳定.
  • 摘要:固化是疏浚淤泥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但疏浚淤泥中有机质含量较高时会严重影响其固化效果,因此提出使用酒精溶液对疏浚淤泥进行前处理以降低其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其固化性能.以武汉南湖淤泥为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中的Box-Benhnken试验得到作用时间,酒精浓度及液固比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酒精处理最佳条件为:处理时间47min、酒精浓度41%、液固比54∶1,相应有机物去除率为51.12%.对淤泥原样和酒精处理后的淤泥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酒精处理后,南湖淤泥抗压强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 摘要:利用微型十字板剪切仪对重塑后静置一定时间的太湖与白马湖两种疏浚淤泥进行了强度测试,对两种淤泥的触变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淤泥重塑后最初始时间内触变强度的增长最快,随时间增长触变强度的增长变慢,448d时触变强度随时间的增长趋于稳定;含水率为液限时白马湖淤泥的触变强度高于太湖淤泥;触变强度比率与触变强度的变化趋势类似;含水率越小淤泥触变性越大.含水率为液限时两种淤泥的触变强度比率与London和Detroit淤泥接近,小于Beauharnois和Shellhave淤泥,大于Horten淤泥.448d时除Beauharnois淤泥,其他淤泥的触变强度比率均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定义两种淤泥均为低灵敏性黏土.淤泥触变性的产生与原始黏聚力和固化黏聚力随时间的增长有关.
  • 摘要:水布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233m,在同类已建坝型中坝高居世界首位;坝址地处鄂西碳酸盐分布区,为强岩溶化坝址;河谷陡竣,岸坡岩体卸荷强烈;建坝岩体软硬相间,层间剪切带发育,总体建坝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水布垭坝前抬高水头203m,趾板及下伏建基岩体承受的渗透水压前所未有,如何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趾板建岩体的选择与利用是本工程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趾板软硬相间岩体、卸荷带划分、岩溶研究,结合有限元计算分析、建基面选择现场固结灌浆试验等,成功地解决了水布垭高面板堆石坝趾板建基岩体的选择与利用问题.
  •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建模对工程决策、地质分析预测及提高制图效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建模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建模过程和模型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表达了作者的看法,对继续推进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领域三维建模工作提出了建议.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建模的理论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大部分建模软件还不成熟,存在建模过程数据预处理繁琐、建模精度与软件运行速度矛盾、建模过程曲面拟合异常、需要添加大量虚拟数据控制、产状建面对地面出露线过度依赖和面生成实体过程复杂、容易出错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建模周期太长、模型精度不够等,使得建模效率和质量得不到保证。模型最终是要用于生产,这是它的价值所在,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模型在出图和数值分析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导致模型成为一种可视化演示的空架子,用在大概的演示汇报、招投标演示中,而与生产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就像许多搞生产的人评价的:好看,但不中用。三维是发展的趋势,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领域引进三维建模是正确和必要的,现在的重点是成熟的、适应性更强的软件的开发。目前,由于国外软件费用高,并且受到具体地质条件的限制,要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分析研究中推广使用,是不太容易的。近些年国内很多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结合所属领域开展了这项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应用成果,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领域也开发了一些非常不错的软件,比如VisuslGeo和GeoBIM软件,但国内的研发存在团队分散、成员不固定、资金投入有限等问题,大部分软件的研发仅仅是一些科研单位基于某些课题而开展的,软件达到满足课题需要的程度就停止了,所以实际应用中适应性差,不成熟。
  • 摘要:为了解释地下水位恢复过程中含水层砂土产生压缩变形的现象,利用FlowTracⅡ增量固结试验系统,设计了符合抽注水条件下含水层土体应力路径的砂土单向固结试验,通过对孔压的控制实现了对地下水位升降变化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含水层砂土的变形特性受抽注水模式影响明显,当注水作用相对抽水作用较小时,注水会引起含水层砂土产生压缩变形,并随注水作用的增强由压缩变形逐渐转变为回弹变形.在实验基础上,从宏观力学性能和细观结构两个方面定性分析了含水层注水砂土产生压缩变形的力学机理.研究成果为含水层系统地下水位和土体变形长期观测资料的合理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对工程建设中地下水人工回灌的有效实施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 摘要:以三峡工程为例,阐述长江控制性水电工程对河流磷连续传输的影响,并提出减缓对策建议.统计长江干流磷的相关资料,结果表明长江干流的磷主要以颗粒态输移,且主要集中在丰水期输移;开展悬浮泥沙吸附磷的实验,结果表明长江颗粒磷浓度与含沙量、溶解磷浓度的定量关系可采用Langmuir吸附公式拟合,泥沙对磷的吸附量与温度成正相关性、与粒径呈负相关性;三峡运行后,近10年长江中下游输沙量和颗粒磷通量减少幅度达到90%左右,根据预测结果,未来20年长江中下游颗粒磷通量仍远低于建库以前的水平;针对三峡水库拦截泥沙和营养物质的问题,提出三峡坝前挖沙、坝后投沙的流域水沙人工调控的新思路.
  • 摘要:采用水泥和生石灰两种材料对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行稳定化试验,研究了稳定化后底泥中重金属Cu、Zn、Pb的浸出情况,并对底泥重金属稳定化机理进行初步探讨.重金属的浸出实验和形态研究表明:水泥和生石灰作为稳定化材料,对Cu和Zn有较好的稳定化效果,最优添加量为60g/kg左右,而对Pb的稳定化效果并不明显;水泥和生石灰这两种稳定化材料加入后,底泥中Cu和Pb的形态变化不大,Zn形态变化较大,说明水泥和生石灰对Cu的稳定化作用不是通过改变其形态来实现的,对Zn的稳定化作用与形态改变有一定的关系.同时,稳定化材料的效果因重金属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
  •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引滦水源保护工作的严峻形势,指出上游对发展的需求与下游对水源保护的要求两者难以达成有效共识,而水源地水质恶化加剧的势头必须遏制,水源保护工作必须尽快找到有效协调解决方式;文章总结了目前有关各方以部委指导、流域牵头、两省协调,由单一污染源治理向流域系统治理转变,以发展民生、保护水源、建设水生态文明为原则的引滦水源保护工作思路;探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引滦水源保护工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新形势下引滦水源保护应以强化流域综合管理为抓手,尽快立法,以加大国家、地方和市场投资为保障,建立有效协调工作机制和跨境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区域联动、共建共享,促进京津冀地区水源真正有效保护.
  • 摘要:引滦入津工程是天津市重要的生命线,近年来,引滦水源污染严重,媒体屡次曝光,引滦水源地保护工作得到中央高度重视.通过深入研究30多年来引滦水源水量、水质变化情况,分析了引滦水源地主要污染源分布情况和污染物贡献率;研究了引滦水源保护目前存在的困难,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引滦水源来水近十几年平均入库水量与多年平均入库量比衰减近70%;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水质呈下降趋势,主要污染物为TN和TP,而其网箱养鱼对水源地污染量(TN、TP)贡献最大.当前水源保护的主要任务是划定潘、大水库水源地保护区,清理潘、大水库网箱养鱼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表明,引滦水源保护工作已进入实质性保护阶段,形势严峻,困难重重,只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国家战略框架下,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区域联动、流域综合治理等保护措施才能有效保护水源地,建立区域生态文明.
  • 摘要:供水管网漏损问题是全球供水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建立以分区计量为基础的漏损控制管理应用模式,对实现漏损的信息化、智能化高效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独立计量区(DMA)的原理和功能拓展,提出了适合北京市供水管网特点的DMA规划原则,重点介绍了DMA试点区域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DMA试点建设和研究,验证了基于DMA分区的流量监测对于管网漏损控制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对DMA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
  • 摘要:水是人类第一营养素,人的健康与水有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湖北五峰、点军、远安等县(区)的创新和实践,阐述了生物慢滤工艺的技术优点及净水原理,指出慢滤是一种不用任何机械动力和化学药剂的水处理方法.首次提出了用人工培育和自然生长相结合的方式培育生物滤膜;创新了粗滤池和慢滤池采用地埋式预制薄壳圆形结构,改善了应力集中问题,既节省成本又方便施工,是适宜于农村和城市集中和分散式的环保、保证水质的供水方式.
  • 摘要:2002年建设部颁布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提出了城市供水企业管网基本漏损率不应大于12%的评定标准.《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到2020年大中城市的管网漏损率应控制在10%以下的目标.漏损水量分为账面漏损和管网漏损两个部分,账面漏损又包括非法用水和水表计量误差.本文分析了北京市区产销差率、漏损率的状况,总结了供水稽查大队12年来整治非法用水(违章用水)取得的成效和为降低产销差率做出的贡献,分析了非法用水的种类和查处方法,认为北京市区管网漏失率仍存在降低空间.提出了以DMA(District Metering Area)独立计量区为管理平台,利用水量平衡测试、用户管理和网格化稽查等方法,发现并整治非法用水问题,通过精细化管理进一步降低漏损率的措施.
  • 摘要:永定河水源净化人工湿地占地约40万m2,处理水量8万m3/d.湿地采用"复合垂直流+水平流+表流"的多流态组合工艺.因工程规模较大,湿地填料的选择与组配方案的设计成为影响湿地水质净化效果及工程建设成本的主要因素.本文在调研相关工程案例和查阅湿地填料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适合本工程的湿地填料,并提出了新型湿地高效防堵填料组配方案.湿地建成以来,系统运行正常,水质净化效果达到工程设计目标.本研究湿地填料组配方案的提出对今后同类湿地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摘要:行政审批作为行政许可职能,近几年在不断简化其服务项目,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理.怀柔区行政审批服务作为标杆,也被很多单位借鉴效仿.本文在总结分析近几年来怀柔区水务行政审批发展历程、现状及内容与办理时限变化的基础上,结合水务局各科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水务行政审批在逐渐精简的过程中,逐步强化水务管理,提升工作效率,使水务监管职能充分发挥作用,保障行政审批行之有效等的对策建议.
  • 摘要: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逐步发挥作用,受水区的供水水源将会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影响安全供水的因素越来越复杂,从而对处理工艺与输配水系统适应水源水质多样性的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本课题依托南水北调受水区北京和郑州两个重要城市,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受水区城市供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从水源、水厂、配水管网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为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市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持.研究发现:在丹江口水库水源水质条件下,常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可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因此,受水区城市新建水厂工艺选择时首选常规或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水源频繁切换条件下,输配水质与管垢和生物膜的相互作用影响着铁腐蚀产物的释放过程.在稳定性低的管网中切换为强腐蚀性水时,铁腐蚀产物释放速率增加.基于对"黄水"产生机制的认识,提出了多水源切换管网黄水预防与控制技术,避免了2009-2012年间水源频繁切换所可能导致的"黄水"现象.
  • 摘要:密云水库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1959年蓄水运行以来,在供水、防洪、灌溉、发电和改善水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地表水饮用地,防洪和供水的作用日益突出,被誉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地.南石骆驼副坝是密云水库重要的挡水建筑物之一,由于建库初期条件限制,部分坝段为均质坝和斜墙坝组合坝体,在多年的运行管理过程中,下游坝坡出现渗水无法排出、土体饱和及发生塌滑的工程隐患.本文通过对维修改造工程方案设计和施工过程的全面介绍,坝坡面层块石采用人工拆除,部分拆除料用于块石堆筑,其它拆除料装8 t自卸汽车运输5 km至凹地填坑。坡脚土方挖深约1 m,宽约7 m,采用1.0 m3挖掘机开挖,装8 t自卸汽车运输5 km至凹地填坑。反滤层填筑共三层,由上至下分别为砂层、砂砾石(d=1~100)、块石堆砌(d=180~300),砂层、砂砾石填筑层厚为300 mm,块石堆砌层厚为不小于500 mm。外购反滤料至现场,采用人工分层填筑。反滤层的基层按设计要求进行整修,在层面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铺设。铺筑反滤层自底部向上进行,不得从坡面上向下倾倒。严格控制反滤层铺筑厚度,采用人工铺筑,小型压实机械压实,砂和砂砾料应适当洒水,相邻层面拍打平整,保证层次清楚,互不混杂。面层块石堆筑部分利用坝坡面层拆除石料,不足部分按外购考虑,胶轮车运输石料至作业面,人工斜坡砌筑。
  • 摘要:长河道地形数据是水文计算与分析应用难点之一,其特点是测次多、河道长、跨多带、多比例尺,传统的存储和调度模式常常引起计算时间过长、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归一起点,分块计算"的DEM生成方法,采用主题式的对象-关系数据库进行DEM的存储和管理,提高了长河段DEM的可视化及其在水文泥沙专业分析中的快速调用和运算能力.
  • 摘要:以法国塞纳河疏浚项目和淤泥管理模式为例,介绍国外先进的淤泥产生和处理处置管理模式,结合我国疏浚工程及疏浚淤泥管理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分析我国疏浚模式和淤泥管理可改进之处,为缓解疏浚淤泥大量占地的现状和为疏浚淤泥的长远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建议:(1)建立运营式的底泥疏浚和处理利用模式,结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细化规划中的疏浚淤泥处置和资源化利用;(2)形成环保疏浚淤泥分类标准,并且对每一类淤泥的处理处置技术提供建议方案;(3)研发高浓度清淤技术和不占用堆场用地的高效一体化淤泥处理技术;(4)完善淤泥管理制度,建立检测、设计、施工和相关信息的管理,建立疏浚淤泥管理数据库.
  • 摘要:在长江口滩涂围垦工程中,编织土工织物袋充砂筑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长江口袋装砂围堤工程,分析了土工织物的加筋机理.基于围堤稳定性分析的需要,在理论上推导了袋装砂围堤的拟凝聚力公式.通过一工程实例,表明利用拟凝聚力进行围堤稳定性分析,既充分地考虑了土工织物加筋对围堤稳定的有利影响,又简化了稳定分析的工作量,对软基袋装砂围堤工程的稳定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摘要:新疆大多数坎儿井分布在冲洪积扇及冲积平原中上部,含水层为巨厚的砂砾石含水层,地下径流条件十分好,富水性强,主要为潜水含水层,与区域地下水密切相联.坎儿井是人工开挖集水廊道,揭露潜水含水层,利用水力坡度大,将地下水引到下游人类居住区进行生活用水及灌溉用水.但在新疆哈密二堡镇地处丘陵地带,大部分地段出露第三系泥岩、泥质砂岩,在其低洼地带分布有第四系厚度2~3m粉砂、粉土层,含水层为第三系与第四系接触薄层粉砂及强风化层,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上游渠系渗漏及农业灌溉水入渗补给,与区域地下水无水力联系,此类坎儿井首次称为微小型坎儿并.新疆哈密地区微小型坎儿井成因与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成因类型不同,在工程建设中应引起高度重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在进行长线路工程勘察时,应对周围环境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当地生产生活用水状况,应避免一方面搞工程建设,另方面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对于干旱缺水的新疆地区进行工程勘探时,要多手段多方法进行勘探,防止得出偏面结论,造成不必要损失。路基采取长距离强夯措施,应详细勘察路基地下水是否与下游坎儿井为同一给水源,如若路基地下水与下游坎儿井是同一水源,且细颗粒含水层埋深均小于8 m,不宜采取强夯措施;若采用强夯处理措施时,应将路基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定宽度的过水通道。强夯对路基中地下水埋深大于20 m的粗颗粒含水层,由于影响深度小于10 m,一般对深埋含水层结构不会受到影响。
  • 摘要:水库库岸绕坝渗漏和坝基渗漏问题对于水库工程而言并不少见,其根本原因不外乎是水库大坝两岸坝肩及坝基岩体透水率较大所造成的,但造成透水率大的原因却有很多,如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现象等等.根据其原因的不同,设计方案及施工时选择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也不尽相同,而该水库大坝两岸坝肩与坝基地层岩性不同且岩溶均较发育,为设计及施工提供准确、全面、可靠的地质依据,本文将着重针对该水库岩溶地质现象,采用常规的钻孔压水试验、岩块的室内磨片鉴定分析、物探测井,以及较为先进成熟的并下电视摄影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该水库岩溶地质现象与两岸坝肩及坝基的渗漏关系,并做出相关渗漏分析计算,评价其对水库的不利影响.
  • 摘要:材料的击实性能和抗压强度是进行地基处理选取材料时考虑的两个重要性能指标,直接关系到设计和施工的控制标准,以及施工和使用阶段的工程性质.石灰和炉渣均为轻质材料,使用石灰炉渣混合材料进行地基处理可以显著减小地基的附加应力,同时可大量利用工业废料,是一种经济环保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石灰炉渣混合材料强度提高的机理,并对石灰炉渣混合料的性质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配比的混合材料进行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到了不同比例混合材料的击实性能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结合一则工程实例,对石灰炉渣轻质材料桩法处理地基进行分析计算,表明该方法的优越性.
  • 摘要:针对某级配砂土,对不同密度试样进行常规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探讨了密度对砂土应力应变特性、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砂土应力应变的形态影响不大,对发生破坏时所达到的轴向应变有显著影响;砂土试样发生相变时的轴向应变和体积应变受密度影响显著.通过分析密度和围压对它们的影响,建立了相变轴向应变值、相变体积应变值随相对密度和围压的变化关系;密度对试样破坏偏应力比影响较大.相反,密度对残余偏应力影响较小,可以忽略;试样砂土的强度指标总体上随相对密度增大而增大.对非线性指标ψ0、△ψ,随试样相对密度变化均可近似用直线表示.
  • 摘要:软土地基上的近海单桩基础等基础形式往往遭受风、浪、流等循环荷载的作用,致使桩周土发生软化,影响上部建(构)筑物的安全.本文通过循环动三轴试验、现场桩基及离心机中模型单桩的水平循环加载试验,对比研究了桩周软土的水平循环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软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表现为力控制加载方式下塑性应变的累积或位移控制加载方式下应力幅值的减小.通过引入循环弱化因子,建立了软土的割线模量比与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循环弱化因子随循环应力比的变化关系,比较可靠地确定了广东桂山海上风电场软土的循环弱化因子的取值.
  • 摘要:客土覆盖恢复煤矸石堆的植被,是煤炭矿山常用的治理手段.为了提出经济且行之有效的客土覆盖结构,在2013年7月至8月,对广西合山市已关闭里兰煤矿内的优势植被和根系开展了详细调查,并对煤矸石堆覆盖土层的水分进行了现场监测.探讨如何合理地设计煤矸石堆的客土覆盖植被恢复系统,提出了客土覆盖层的结构和厚度参数.研究结果显示:(1)合山市煤矸石恢复植物根群深度范围:草本植物为0~30cm,灌木及小乔木为20~40cm,乔木为40~60cm.(2)在低降雨强度下,降雨入渗深度为20~25cm,蒸发的主要影响深度为20cm.以合山夏季的平均蒸发和植被生长最低含水量确定不同坡度下最小表土覆盖厚度为:12~25.6cm.(3)表土以下覆盖10~20cm厚的压实粘土层可有效地防止降雨大量入渗煤矸石,利于防治水土污染.研究结果对于类似的南方煤炭矿山的地质环境保护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 摘要:本文分析了离心力土工模型、渗流力地基模型以及磁场力-渗流力土坡模型与原型应力水平的几何和物理相似原理,提出了顺坡渗流坡积土模型试验方法.对于很小厚度的模型坡积体,通过施加顺坡向渗流力满足顺坡向坡积体应力水平的等效,施加垂直坡面堆载实现均布附加应力,满足垂直坡面法向应力等效.数值试验结果表明:30厘米厚坡积体模型与3米厚坡积土原型具有较好的力学和变形相似性,两者最大剪应变和最大剪应力分布相似的误差小于10%.
  • 摘要:本文分析了海洋疏浚泥产生及分布的现状,初步探索了制约国内疏浚泥资源化推广的瓶颈,从技术、社会经济效益、政策、行业标准等方面给出了解决疏浚泥处置困境的建议,提出必须实行陆海统筹管理政策,配以培育性产业政策,才可以建立以疏浚泥为核心的产业雏形.分析疏浚泥利用方向变化趋势,总结出我国未来在疏浚泥资源化产业化的三大推广方向.
  • 摘要:本文根据永定河生态修复过程中对河道补水水质、水量的要求,结合永定河丰台段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复合型人工湿地技术对永定河园博湖湖水进行循环水质净化,并充分发挥人工湿地的景观功能、生态功能,以第九届中国园林博览会为契机,提出工程设计方案,打造集水质净化、雨水利用、生态景观、休闲游憩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展园.对园博会期间湿地展园实际运行效果分析,得出人工湿地对再生水水源处理效果显著,且湿地展园的优美景观环境吸引了大批参观游客,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文的研究探寻了大型河流生态修复再生利用途径,完善了永定河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为实现永定河生态功能提供基础条件,为类似河流生态修复的水源及河道水质保障提供了示范,对国内水源净化工程有着积极的借鉴及推广作用.
  • 摘要:为探索山区流域数值模拟技术,支持生态流域规划与综合治理,研究选用SWMM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暴雨洪水管理模型),对北京市西部山区清水河流域进行了时变降雨径流和洪水过程模拟分析.三次降雨事件(1956年8月、1958年7月、1963年8月)的模拟结果均表明:在观测降雨资料正确反映流域内实际降雨情况下,SWMM对清水河流域的降雨径流和洪水演进过程模拟效果比较理想,模拟洪量和洪水过程与青白口站观测值吻合度很高.SWMM在清水河流域的成功应用表明,SWMM能很好地模拟山区流域的降雨径流及洪水过程,这不仅能为山区流域洪涝灾害预警,以及生态流域的规划和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与技术支持,还证明SWMM模型的应用可以从平原城市流域扩展至山区流域.
  • 摘要:本文通过水库流域特征和水库设计运行指标,结合南水北调反调蓄工程需要,对怀柔水库的防洪作用与下游河道行洪能力进行分析论证,提出水库泄洪建筑物的现行泄洪指标与溢洪道规格尺寸相应泄量不符,影响水库防洪安全,应加大加固东西溢洪道闸门规模,即闸门顶高程提高至65.00m.反调蓄工程设计水位降低了水库防洪库容,使水库防洪调节范围缩小,对水库工程安全不利,对泄洪建筑物应重新进行水文计算.按现有的工程措施进行技术数据的复核,必须重新调整调度运行各项指标.反调蓄工程汛期运行水位应不超过56.00~58.00m,泄洪建筑物工程本身存在严重缺陷问题和下游河道堤防问题,必须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予以保证,即加高堤防2m,进而提高泄洪能力300m3/s左右.
  • 摘要:水源切换是导致水质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北方某市大规模切换水源条件下的管网"黄水"控制技术,初步结论如下:(1)水源切换条件下易于发生"黄水"的管网为原通地下水的管网,该部分管网管垢特征为:管垢较薄或有中空壳垢,Fe3O4与α-FeOOH的比例(M/G)平均值不大于0.5;而通地表水管网不易于发生"黄水"现象,该管垢特征为有瘤状垢连生的厚腐蚀层,M/G平均值为2.1;(2)从水质的稳定性和腐蚀性来看,强腐蚀性水进入地下水管网时,易于发生黄水现象,且铁释放与水的拉森指数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但强腐蚀性水进入地表水管网(有致密层的管垢)时,铁释放与水的拉森指数没有显著相关性;(3)基于研究提出大规模水源切换下管网"黄水"控制技术方案:多水源分区调配技术及基于调控消毒工艺和水质调节的管网稳定性调控技术.
  • 摘要:本文从防汛的组织体系、工程体系、指挥体系、预案体系、物资保障体系、抢险体系、规章制度体系、信息收集体系和应急通讯体系等方面系统梳理总结了北运河流域综合防汛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防汛工程体系建设,流域管理机构的作用,宣传教育和民众防汛意识提升及防汛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策略和建议.研究成果将为提升北运河综合防汛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 摘要:通过实现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Anammox)生物脱氮,污水厂可达到能量自给.目前针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高氨氮废水脱氮方面,有关城市污水Anammox技术的报道甚少.本研究考察了城市污水Anammox生物脱氮性能、控制策略及相关微生物种群变化.结果表明:原水总氮(TN)和COD分别为46mg/L和44mg/L时,系统TN去除率为88%.在高氨氮污泥消化液处理系统实现了稳定的短程硝化,亚硝态氮(NO2--N)积累率高于95%,氨氧化速率可达3.2kg N/(m3·d);而后将高氨氮短程硝化反应器的剩余污泥投加至城市污水硝化系统,可实现城市污水稳定短程硝化.在Anammox反应器中成功培养出红色Anammox颗粒污泥,其粒径主要分布在0.5~0.9mm;温度为30°C,HRT为0.12h,容积氮去除速率可达5.7kg N/(m3·d),NO2--N和NH+-N去除率分别为94%和92%;当温度降至16°C,容积氮去除速率降为2.3kg N/(m3·d),NO2--N和NH+-N去除率分别为92%和78%;降温过程中Anammox菌群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Anammox过程中N2O释放速率平均为3×10-5kg N/(m3·d),低于TN去除速率的0.0016%.通过生物强化可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中低温条件下Anammox可实现城市污水高效脱氮.
  • 摘要:土工织物充填管袋优点众多,在水利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袋体的形状、高度、充填压力、张力等参数计算对于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理论计算方法对充填压力较大的情况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不适用于充填压力较小的情况,而我国的充填管袋实际应用时却有较多的处于扁平状态,即充填压力较小的情况.因此,针对目前理论方法的不足,提出其适用范围,并通过对计算参数的合理假设,对现有的无量纲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使之适用于充填压力较小袋体的设计施工参数的计算,运用数值积分对方程进行求解,并将计算结果绘制成图,方便查找设计参数,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