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4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
2014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

2014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厦门
  • 出版时间: 2014-09

主办单位:;中国档案学会;;

会议文集:2014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纸质文献是以纸张为载体,用书写或印刷等方式记录知识的文献.纸质文献在保存和利用过程中常会发生老化,具体表现为纸张发黄变脆,强度下降,化学性质变化,寿命缩短.大量的科学实验表明,纸张中含有的酸性成分是老化的主要原因,因为酸能促使纤维素水解,使纸张强度下降.目前我国档案馆、图书馆所保存的纸质文献中,酸性纸张占绝大多数,其中有些文献已经毁坏或正处于失去的危险之中,故对纸质文献的脱酸刻不容缓.纸质文献脱酸的方法主要有液相脱酸和气相脱酸两种.液相脱酸是采用碱性水溶液或碱性有机溶液脱酸的方法,气相脱酸是采用碱性蒸气脱酸的方法.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脱酸剂为各种化学脱酸剂,如液相脱酸剂氢氧化钙、碳酸钙、碳酸镁、碳酸氢镁等,气相脱酸剂有氨气、吗啉、二乙基锌、碳酸环己胺等.这些化学脱酸剂在脱酸过程中一方面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可能会对古籍文献产生新的损害.然而,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实用去酸技术较少,环保去酸技术就更少.因此,国家档案局科研所、广东省档案局、广东工业大学和广州市余平文史典籍保护实业有限公司(原广州市余平图文实业有限公司)四单位合作,开展了"天然脱酸剂在档案文件脱酸中的应用"研究工作.天然脱酸剂性质温和,对环境和人体无害,价格低廉。天然脱酸剂脱酸法适合产业化推广应用,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显著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 摘要:档案图书在保管过程中,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和保管条件的影响,加上一些档案馆、图书馆设备设施落后,缺乏先进的档案保护技术,致使部分珍贵档案图书资料遭受虫害.预防害虫对档案图书的危害,早期就引起了档案保护学者们的高度关注,被列为档案保护的重点研究课题.与传统的辐射、紫外线和杀虫剂杀虫方法相比,低温冷冻杀虫方法采用物理冷冻原理,隔离了光、氧、酸、霉等外界因素的作用,纤维结构不会发生水解、氧化等化学反应,避免了对纸张纤维的破坏,是目前最佳的档案杀虫方式。
  •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步入一个多元化的快速变革时代.流动性、技术性、多元性等现代社会特征日益凸显,后现代主义思潮愈加泛滥,传统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被全方位的批判和反思.社会环境的多元变化促使档案领域主动或被动地进行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之需要,档案学理论研究也开始朝着多学科交叉研究方向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开始应用于档案学理论研究中,无论是档案基础理论研究,还是档案应用理论研究,都在多元视角的切入下取得突破性进展,使档案学理论研究领域呈现兼纳百川、百花齐放之势.这使更加切实地感受到:多学科的研究视角是档案学理论取得新突破之必然选择.许多学科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应用在档案学研究中。多学科视角的切入,有利于档案观念和意识的更新,有利于档案管理的变革,有利于档案学思维方式与研究角度的创新,有利于档案学科的横向扩展与纵向拓深。而且唯有从多学科视角审视档案学理论,才能够避免对档案与档案管理认识的片面性,才能够有效地把档案学理论成果应用到档案工作实践中去,才能使档案学理论成果更具有创新价值和实用价值。“坚信档案学跨学科研究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其综合属性的先天优势是其最大的助力。”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引入其他学科视角时,必须注意在取其精华之余保持档案学研究的根本,防止档案学研究自身特色的流失。是以,如何集他人之长为我所用依然是档案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值得众多档案学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魂魄.明清之际大思想家顾炎武说过:"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此言道出民族文化的真谛所在!中华古国五千年文明,悠悠历史虽渐行渐远,却根脉不断,薪火相传.何也?档案为凭,史笔有证!档案文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主要标志,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要求,档案工作要由"三线"走向"一线",要使"死档案"变成"活资料",使档案馆变成"思想库".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具有独特作用.分析了文建中工作继承与开拓创新的问题,“编”与“研”的问题,开发利用与档案安全的问题,开放合作与产权保护的问题以及档案开发与项目资金的问题。
  • 摘要:关于档案整理工作,早在2008年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馆局长杨冬权就提出了"以数字化带动档案整理"的战略构想.杨冬权同志指出:各级档案馆、室基础业务工作的基本路径是实施数字化带动战略,逐页对档案进行整理,并对内容、数量、附录等进行著录,然后通过数字化等方法进行复制,以复制件提供利用,把原件封存.杨冬权同志的这一构想,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档案整理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目前各档案机构开展的档案整理工作,特别是存量档案的整理实践来看,都是围绕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来进行.从此意义上说,将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进行的档案整理工作统称为"档案数字化前整理".在数字档案馆(室)的建设中,存量档案数字化前整理工作一直以来是制约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瓶颈,而存量档案较多的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下简称“一史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下简称“二史馆”)三大中央级档案馆如何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中作表率,事关全国数字档案馆(室)的建设。为破解档案数字化前整理这一难题,一史馆和二史馆作为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直属的中央级历史档案馆,也是组织实施国家重点档案数字化工程的主体,近年来结合自身实际在馆藏档案数字化前整理工作中均做了创造性的探索和实践。其中,一史馆以文件级为主,二史馆以案卷级为主,是档案数字化前整理两种不同类型、风格,颇具典型性的案例。最后对档案数字化前整理的业务外包模式展开分析。笔者认为在目前档案业务外包还不完全成熟的形势下,档案人应该欢迎业务外包,勇于尝试档案业务外包,利用外部力量,享受外部资源给档案部门带来的帮助。但同时也要谨慎地走好每一步,认清并研究档案业务外包,抓住核心业务,把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扬长避短,真正做到是主动地利用外部资源为服务而不是被动得无奈选择外包去完成完不成的业务。
  • 摘要:档案数字化是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各种传统载体形式(如声音、图像、文字等)的档案信息转入计算机系统,转换成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字编码,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形式的档案数据,并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储存和管理的一种信息处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档案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存储和传输,建成各种档案数据库,并在利用时将这些信息还原成声音、图像和文字,通过计算机网络途径实现信息共享.档案信息化技术委员会从规范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强化档案数字化产品质量管控、提高档案信息资源质量、保证档案信息安全的视角,本着“规范流程、防范风险、控制质量、替代原件”的目标积极开展研究,创新性的提出了档案数字化工作以组织体系、流程体系、规范体系、文档体系、安全体系、监理体系以及元数据管理为一体的“6+1”质量控制框架体系;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融入档案数字化工作,使其贯穿于档案数字化工作全过程,对影响档案数字化质量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规避;并将项目监理机制引入档案数字化项目,借用第三方的力量来强化档案数字化产品的质量控制,为档案数字化产品的质量提供有效控制和安全保障。
  • 摘要:影像技术涉及到多学科、多门类,融合了多种应用技术,在我国档案界得到了广泛应用.自上世纪50年代中央档案馆购置第一套缩微摄影设备以来,缩微摄影技术在我国档案界的应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为保护档案并提供利用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数转模和模转数技术的不断发展,缩微技术和数字技术二者优势互补,逐渐相互融合,计算机输出缩微品、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在档案行业得到推广和应用,缩微数字一体化工作站的研制成功更是具有重大创新意义.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数字化工作广泛开展,档案仿真复制技术、3D打印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得到逐步应用,大大促进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了对档案的保护.影像技术在档案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影像技术应用,对促进档案事业不断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缩微影像技术是确保档案长期安全保存的重要手段,在保护档案原件、确保档案信息长期安全保存和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影像技术是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在促进档案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档案价值、保护档案原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影像技术在档案行业的广泛应用,为了加强相关工作的管理,应从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元数据管理、专业队伍建设、立法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推动影像技术应用的进一步科学开展。
  • 摘要: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档案的凭证与查考作用决定了档案原件的原始信息必须得到完整保护.我国晚清以及至建国初期的档案中,有大量水溶性染料字迹的文件,这些染料写印字迹真实记述了文件的形成机构、文件的等级、文件的格式.革命纸质文物与图书馆馆藏名入手稿具有同样的属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珍品.档案修裱在我国档案部门非常普及,必须以传统修裱工艺对年久破碎的档案进行修裱.近几十年来,修裱了大量破碎档案,尤其是近几年开展的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修裱是其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修裱过程中大量以水溶性染料形成的档案字迹严重洇化扩散,使非常重要的原始信息永远消失,造成了档案内容重大损失.如何防止档案水溶性字迹在修裱过程中的洇化扩散现象,保护历史原貌,成为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中的瓶颈性课题.在档案与纸质文物修裱过程中,大多数档案属于破损、脆弱类型,比糟朽档案的强度要强一些,对于档案的亲水性要求很强。通过长期研究发现,壳聚糖能与水溶性字迹染料凝聚,防止其在修裱过程中的扩散洇化,能保持纸张亲水,提高修裱质量。
  •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档案管理面临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实际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宏观体制(国家层面的企业档案事业管理)、微观体制(组织层面的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以及业务模式面临挑战.因而,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和模式创新提上日程,对其进行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结合我国企业档案工作规模大、企业档案分布范围广以及企业档案管理管理隶属关系这一“大、广、杂”的复杂国情,我国的现代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和模式必须依靠自主创新。知识经济时代,能够适应企业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企业档案管理新模式只能是企业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模式。为加速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建立,现代企业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具体而言有:不断转变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将档案作为企业重要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依据企业现有档案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企业档案知识资源管理平台,搭建的平台应包括“企业档案知识资源库”、“企业档案知识资源整合系统”和“企业档案知识资源服务系统”三个部分。明确企业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模式的内容建设。确定企业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模式实施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一整套保障企业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模式实施的保障制度体系。
  • 摘要:为了调查全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分析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创新提供参考依据,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挂靠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课题负责人:张斌教授)的支持下,开展了两项调查研究:一项为"2009-2013年全国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育发展情况调查",一项为"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在坚持内涵式发展、注重提高质量的同时,还是适当加快扩大数量与规模。我国还应适当扩大档案学专业博士点的数量和博士生的招生人数。近年来,各高校档案学专业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有所提高,开展了更多的横向研究项目,尤其更加注重理论与联系,但是学术的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各高校档案学专业应相应地适当调整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尤其是教学内容该更多向企业文档信息管理方向倾斜,以适应企业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学专业学生的保密意识及档案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各行业档案工作发展的趋势.目前各行业都在进行数字档案馆建设,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资金,行业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标准规范的缺失,我国现阶段行业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仍集中在信息资源建设领域,数字档案馆更像是一个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离建成具备电子文件在线存取和长期保存功能,实现信息资源跨库、跨地域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可扩展的行业数字档案馆的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由于同一行业内的各单位生产同类型产品和提供同类型服务服务,其档案工作有相同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因此行业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要结合本行业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运作机制上进行创新,围绕“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这一理念,有效管理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使行业数字档案馆成为本行业知识与经验的整合者和传播者,充分发挥对本行业发展的核心支持作用。
  •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方式.档案作为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快速迈向数字时代.一方面,国家档案局在全国大力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工程,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档案部门大力开展馆藏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档案数字化副本大量产生;另一方面,在国家电子政务背景下,今后更将有海量的电子档案持续不断进入档案馆.可以预计,数字形态的档案信息将逐步成为档案馆馆藏的主要组成部分.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