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三届兰茂论坛暨2016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
第三届兰茂论坛暨2016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

第三届兰茂论坛暨2016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昆明
  • 出版时间: 2016-12

主办单位:;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云南省针灸学会;;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第三届兰茂论坛暨2016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罗铨教授,1938年出生于江西省吉水县医务世家.196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首届中医系六年制本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曾师从于云南名医吕重安先生三载.历任云南省中医医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内科主任,云南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内科学学术组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病心血管病组委员,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结业考评委员.被云南省政府授予"云南省名中医"称号,1997年-200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第二、三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笔者跟师3年来,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胃痛的经验总结一二,以飨同道。胃痛,又称胃肮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肮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临证中,胃痛病因虽有外邪犯胃,饮食不节和情志所伤之分,但常因情绪波动诱发或加重。主要病机为胃腑气滞。《临证指南医察·胃脱痛》篇说:“病由肝脏厥气,乘胃人隔,致阳明经脉失和”而发生胃痛。“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导师认为无论实者气滞阻络,不通则痛;虚者胃络失养,不荣则痛,则肝郁和气滞贯穿始终。主张治疗胃痛必先疏理肝气,调畅气机,缓解疼痛。自拟“胃痛验方”。其中柴胡、香附、川錬子,木香先疏理肝气,调畅气机;吴茱英、黄连、清肝泻火,降逆止呕;杭芍、甘草、酸甘化阴、当归、延胡活血止痛;沙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蒲公英清热解毒,除湿止血、消散痈肿。临床所验,该方对缓解胃肠平滑肌之挛急疼痛作用较强。治疗胃痛时以之为基础。肝胃不和加积壳、陈皮理气和中;郁久化热加丹皮、桅子清泄肝热;胃阴亏虚加沙参、麦冬、生地养阴益胃;木旺克土,脾胃虚弱加黄芪补中益气,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暖气返酸加苏梗,代储石,乌贼骨降逆止呢,中和胃酸,脱腹胀满加厚朴行气除胀;纳少加山药、鸡内金,神曲健脾开胃消食;久病入络,则加丹参活血通络。在上述辩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辨病,抓住主要矛盾,且导师用药精确,中病即止,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治疗胃痛的优势,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 摘要:口腔溃疡是一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伤,可自愈,是口腔疾病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中医学"口疮"范畴.本篇主要从"火"分析口腔溃疡的辨证分型、临床表现以及治疗,为以后提高临床疗效和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以"火"为主线,通过分析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及其与相关脏腑的关系,研究火邪作用于不同病位,导致口腔溃疡的特点.实火致口腔溃疡的证型有心脾积热、肺胃邪热、肝火亢盛,治疗主要是清热泻火,腐肌生疮;虚火致口腔溃疡的证型有阴虚火旺、阳虚浮火、脾胃虚火,治疗主要是益火之源,壮水之主.火邪有虚实之分,辨清虚实是诊断的第一步,对临床遣方用药和预防至关重要.因此,把握"火"邪的虚实病理特点,可以为以后临床提高疗效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兼证之血瘀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本院3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各兼证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兼证中血瘀证最多,有76例,所占比例为32.2%,其与气虚质和血瘀质有关,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中医体质兼证中血瘀证最多,其与气虚质和血瘀质有关,在临床辨证用药中具有指导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胃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为常规西医予抗炎护胃制酸,促进胃动力对症治疗.治疗组为60例,采用逍遥散随证加减予口服治疗.2组均为4周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总体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逍遥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 摘要:鸡屎藤具有:解毒消肿,消食化积,活血止痛功效,临床除用于治疗胃肠疾患外,笔者在用于治疗一切急慢性疼痛如颈肩腰腿痛、风湿痹痛、陈伤作痛、跌扑伤痛及肢体内外手术后疼痛、癌痛等疼痛病症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经多年临床验证,本品具有非常好的止痛作用,用药安全,疗效显著,并且药源丰富,极易获得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进行总结.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资料库,检索近十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方法多样灵活,近期及远期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减少了其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摘要:从单味中药及中药单体、中药复方、中西医结合研究等角度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近五年的进展做一回顾总结,探讨对比各方案的特点,并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现状及前景进行探讨.中医药对于HP的抑制和杀灭效果可以明确确有作用,部分单味中药及中药单体对HP的抑杀机制逐渐明朗,相关研究价值极大。目前,中医对Hp相关性疾病的辨证分型主要集中于寒热错杂、脾胃湿热、肝气犯胃、脾胃虚寒、肝胃郁热和阴虚胃燥等证型,主要以清热去毒、健脾和胃、调气活血、辛开苦降、疏肝和胃为治疗方向。然而各家辩证分型自成一言,目前难以形成统一意见。单就中药复方改善Hp相关性胃病症状的临床疗效上看,中药复方效果显著,但是其抑杀Hp的能力不及西医标准三联、四联疗法,且起效较西医疗法缓慢,MIC值甚至需是抗Hp西药浓度的数百倍,强化中医辨证治疗可以不同程度提高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Hp较单纯应用中药复方或西医标准三联、四联疗法均有优势,尽管相关方向研究多数存在机制无法明确、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缺乏等缺点,但是中西医结合抗Hp相关研究在接下来一段时期仍将是我们研究工作的重点。
  • 摘要:百草枯(英语:Paraquat)也叫对草快、克芜踪、巴拉刈、除草净、除草咪,是一种强烈的杀灭杂草的除莠剂.用于防除杂草.对人、畜有很强的毒性作用,大多数由于误服或自杀口服引起中毒,但也可经皮肤吸收中毒致死.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百草枯中毒收到良好的效果,对研究中医中药治疗中毒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拮抗百草枯毒性,亦没有药物能清除己结合血浆或组织中的百草枯,所以治疗总体效果不理想。目前临床上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措施有:早期清水或碳酸氢钠洗胃,用于清除胃内残留的百草枯;活性炭和巧%的漂白土混悬液吸附,用硫酸镁及甘露醇导泻,减少胃肠道对百草桔的吸收。通过早期及时处理非常关键,在中毒后4一6小时内进行效果最好,可以降低百草枯在消化道的残留量,减少中毒。进入血液的百草枯,用血液灌流将血浆中的百草枯清除,能增加存活天数。但是对减轻肺纤维化的疗效并不显著,可能是百草枯进人组织后,血液灌流只能清除血液中的毒物,对于进人组织问隙的百草枯效果差,所以,血液灌流要及早进行,6小时以后血液灌流的效果降低,同时血液灌流可引起血压下降、血小板减少、血尿等不良反应。在肾功能出现衰竭时必须进行血液透析;免疫抑制(激素冲击)。理论上可抑制忡组织的炎性反应,减轻肺纤维化。维生素C,E,SOD、泊酚、姜黄素、谷胧甘肤、表面活化剂对抗百草枯引起的肿损伤显示一定的效果。
  • 摘要:中医体质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研究体质与2型糖尿病已成为近几年的流行趋势,成果丰硕,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本文着重从2型糖尿病的易感体质,体质与证候、相关指标、并发症、胰岛素应用剂量等的相关性,中医体质指导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加以概述.以了解目前中医体质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水平和进展,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为临床医生诊治2型糖尿病提供依据和方法。
  •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并见干燥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很多患者很快进展到肺间质纤维化,预后不良.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称作"尪痹",多由风寒湿三气侵入人体引起,痹阻经络气机,所谓不通则痛;气血痹阻不能荣达肌肉筋脉关节,肌体失其濡养,所谓不荣则痛.外邪痹阻经络脏腑,致使气血不足、津液生成运行失常,并见"燥痹".气滞、血虚、寒凝、瘀阻等都可以致使经络痹阻,气机失常,不通则痛,日久酿成瘀血、痰湿等,更加重病情。
  • 摘要:银翘散,源自清·吴瑭《温病条辨》,由金银花、连翘、淡竹叶、荆芥、薄荷、牛蒡子、淡豆豉、桔梗、甘草组成,共奏疏风透风,清热解毒之功.是治疗儿科疾病常用的经典方.本文在解析银翘散方义及加减的基础上,结合小儿的"稚阴稚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和病理特点,总结出银翘散可以治疗儿科的多种常见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口炎、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支气管肺炎、肠系膜淋巴结炎、过敏性紫癜等.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摘要:大学时代选取中医专业,专业知识的学习以中医为主夯实地基,西医为辅明其概要为我所用。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同时,重视培养自主摄取知识的能力.工作时期(学以致用)到医院做临床医师,坚持临床一线工作不间断,提高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诊疗水平。
  • 摘要:云南分布最广、使用最广、在西南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彝医药,彝医药是"乡土医"的典型代表,是云南乃至西南地区的主体医药.在此社会背景下,受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影响,云南本土医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被赋予鲜明的地域特征,彝、汉、傣、藏等各民族在长期聚居、共生共荣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性医学.兰茂采撷滇医精粹,创千古典范.兰茂等汉族医药学知识的融入,对彝族医药理论体系的构建起到极大的推动和补充,作出重要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分析了云南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优势、特色和基础,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云南推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 摘要:神经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病因、发病机制不清,复杂性(全身、神经)。检查手段:免疫性学检查、脑脊液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组织活检。西医治疗:免疫治疗(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干扰素、血浆置换);神经内科治疗。预后:时间一空间变化;长期服药,药物不良事件多:部分预后较好,大部分生活质量不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根据受累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作为病证结合依据进行证治。所反应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更贴近个体化诊治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的临床实际。有助于对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进行深入系统而规范地研究。
  • 摘要:分析了目前真中医现状,中医认知思维、中医治疗方式、用药类别、药物选择、成药应用、提高疗效的思路。最后给出了成就名医的方法。
  • 摘要:目的:研究温阳散寒除湿法(蠲痹颗粒)调控致病性Th17细胞/免疫抑制功能Treg之间平衡而介导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理,阐明扶阳学派及吴生元教授应用扶阳理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优效的科学基础. 方法:构建牛Ⅱ型胶原诱导的DBA/1小鼠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按临床评分平均分为CIA模型组,蠲痹颗粒醇提物组,关节炎临床评分法观察CIA小鼠关节炎发病严重程度;石蜡切片H&E染色分别测定CIA小鼠足爪关节和关节炎病理损伤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h17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构建体外T细胞抗原受体(TCR)诱导T细胞体外活化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LISA)检测Th1、Th17、IL-10及IL-6细胞因子产生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CR信号诱导的纯化T细胞MAPK信号通路(ERK、P38)磷酸化水平. 结果:蠲痹颗粒能显著降低CIA小鼠胶原关节炎的临床评分,明显改善CIA小鼠局部关节炎的症状(P<0.05),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抑制CIA模型小鼠脾淋巴细胞胞内IL-17细胞因子和Th17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免疫抑制功能Treg的比例,从而维持Treg/Th17正常平衡.蠲痹颗粒醇提物体外给药显著抑制ConA和Anti-CD3诱导的T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Th1细胞因子(IFN-γ)(P<0.01)、Th17细胞因子(IL-17A)(P<0.05)和促炎因子IL-6产生水平(P<0.05),上调IL-10的表达水平(P<0.05),抑制MAPK通路ERK磷酸化水平. 结论:温阳散寒除湿法可能通过调控Th17细胞/Treg平衡和MAPK信号通路而介导治疗RA的作用,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为温阳散寒除湿法治疗RA(寒湿痹阻)理论的现代生物学特征,该研究为扶阳学派及吴生元教授应用扶阳理论治疗RA临床提供科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中医治疗痹证理论的科学内涵。
  • 摘要:傈僳族、布朗族、阿昌族、怒族和德昂族是云南15个特有民族中的五个,且为独具特色的人口较少民族.在长期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过程中,这五个特有民族都形成并发展了自己本民族的医药.五个民族医药在民间存在的活动形式,多有相似之处,但现状各有差异,同时存在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系统的医药理论体系,缺乏文字记载,主要依靠口口相传等问题.对五个特有民族医药如何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 摘要:目的:观察柴芍二仙汤联合他达拉非片(每日5mg)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ED患者随机分为柴芍二仙汤联合他达拉非片组(治疗组)、单用他达拉非片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停药1个月后随访时国际勃起功能问卷-5(IIEF-5)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TCMSS)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后及停药1个月后随访时,IIEF-5评分及TCMSS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后,IIEF-5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TCMSS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时,IIEF-5评分及TCMSS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及停药1个月后随访时,IIEF-5评分及TCMSS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柴芍二仙汤基于疏肝补肾活血之功,联合他达拉非片治疗ED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独服用他达拉非片,两者联合服用能明显提高IIEF-5评分,改善ED患者勃起功能,减轻相关中医证候,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 摘要:间质充干细胞作为干细胞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及低免疫原性等特点,其被认为在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的方面拥有广阔应用前景.中医"肾精"与间充质干细胞在来源、功能等方面具有诸多相关性,且补肾药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有明显诱导作用,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探讨补肾药在哮喘治疗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机理,为今后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
  • 摘要:本文解析兰茂医药文化的内涵与云南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关系,为其提供理论注解和文化内涵诠释.指出:云南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和品质提升,离不开兰茂医学及文化的综合研究与开发。
  • 摘要:兰茂为明代云南地区代表性医家,其代表著作《滇南本草》影响重大,对《滇南本草》在云南地域下的版本及作者、附方、临床应用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进一步深入挖掘其思想理论特色,为深入研究《滇南本草》奠定基础。
  • 摘要:重温八四版高校教材《中药学》发现,《滇南本草》不仅是研究一个地区——云南的药物专著,也是整个本草学的重要古籍之一,更是现代中医中药临床与科研的重要参考书.作者兰茂,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正统或主流的明代中医中药学家.云南中药,是现代中药的主产地之一;云南中医药,学术上更具地方特色.分析了高校教材《中药学》“主产地”提到云南的中药、云南也产的中药、功用主治的“文献摘要”中引用《滇南本草》的中药。《滇南本草》不仅是对当地中草药进行收集整理而为世留下宝贵财富,而且是对整个中医中药的发展作过很大贡献,对现代整个中医中药理论与临床仍有重要参考意义。云南中药,是现代中药的主产地之一;云南中医药,学术上更具地方特色。
  • 摘要:简述兰茂生平及成果,兰茂的一生,经历了明王朝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的9代帝王更叠,不乐仕进,长期隐居杨林,是“不求闻达于当时,惟心存利济来世”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对我国的中医药学、音韵学、文学和诗歌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云南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兰茂的《滇南本草》是我省对植物研究、记载比较早而又有系统的著述之作。书中所录的植物,都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治病疗疾不可多得的药材,也是可供人们观赏、栽培、庭院美化的花卉植物。本文简要介绍白芨、玉兰花、鸡冠花、芙蓉花等几种《滇南本草》中具有药用价值又有花卉观赏价值的植物,分析了其形态特征和药用价值。
  • 摘要:《滇南本草》是明代云南嵩明人兰茂所著,是中国现存古代地方性本草书籍中较为完整的著作,同时也是云南历史上第一部价值最大、影响最广的地方性本草,是云南人民长期与病魔斗争的经验总结,疗效可靠.书中记载了云南高原地区及众多少数名族常用药物及用药经验.此著作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早140余年.本文就《滇南本草》中对于治疗肺系疾病,诸如感冒、咳嗽、喘证、肺痨、肺痈、肺痿、肺胀等用药进行归纳浅述。
  • 摘要:文章以介绍兰茂医学与曲靖中医药的发展历史,回顾了曲靖当代中医药著作及中医名家袁怀珍,对当今曲靖中医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2013年9月26日至27日,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曲靖召开。市委、市政府领导在会上表示,曲靖中药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中药材产业列为十大特色产业,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市中药材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中药材及生物医药产业从品种优势向品牌优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发展的趋势逐步显现。力争通过10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把曲靖建设成为全省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全国重要的原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全省重要的生物医药及健康食品加工基地、全省最大的中药材及相关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把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重要支柱产业,使曲靖真正成为集现代中药材种植、生物医药生产加工、现代物流集散为一体的“滇东药谷”。目前曲靖全市共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二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六所,市中医医院有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两个。希望麒麟区、沾益县早日组建县(区)级中医医院,经开区异地新建的市中医医院新区尽快投人使用,建议市中医药学会创办一份中医药报刊或杂志,组织中医药专家编撰一本《曲靖市中医药》。中医同道们还需加倍努力,将曲靖中医药发扬光大。
  • 摘要:兰茂是云南最负盛名的医药学家,其著作《滇南本草》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地方性本草学专著.兰茂医药学为云南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医药文化史上起到传承中医文化,弘扬中药文化的重要作用,滇南本草》对云南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是研究云南医药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
  • 摘要:晚清至今历二百五十余年,流传了八代的姚氏中医学术流派是云南历史渊远、影响最大的中医学术世家之一.姚氏中医学术思想薪火相传,成果丰硕,桃李天下,代代姚氏传人在解除人类之病痛、有助健康之完美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姚氏妇科辩证特点首重肝脾冲任。局方《逍遥散》功能解郁、调经、健脾,调顺气血,和理肝脾,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各病,均有一定之效能。它具有行而不破,补而不滞,寓补于调的特点。药物精炼,性味和平,是一个治疗妇科病比较理想的方剂。组成:柴胡6g当归15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3g薄荷5g烧姜2片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本方配伍十分严谨,全方立法于一个“和”字,调理肝脾而又以“肝”为中心。最后分析了姚氏肝病和妇科病用药特色。
  • 摘要:本文从学术源流角度着手,探讨了彭子益圆运动学说与气机升降学说之间的学术渊源关系,认为彭氏圆运动学说是对历代中医升降学说的高度发挥,源自《内经》,取法仲景,旁参易水东垣,承袭黄元御之论.指出厘清彭子益圆运动学说的学术思想源流有助于更深入研究彭氏医学思想,传承发扬彭氏临证经验。
  • 摘要:何开仁导师是云南省第三批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他从事中医临床及民族医药研究四十二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学术经验丰富.擅长风湿、颈肩腰腿痛、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的中医诊疗,对中医内科、中医妇科疾病的诊治也造诣精深.他勤于临症,持之以恒,创立"中医中药、中西结合,民族医药、内外并治、康复指导"五联疗法治疗风湿类疾病的技术学科体系,在风湿病患者治疗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他学术经验丰富,不断总结经验,发表专业论文四十余篇,编辑出版专著四部.在带教过程中,他将自己四十二年苦心钻研和总结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以及心系患者的高尚医风倾囊相授.笔者跟师学习三年,聆听教诲,获益匪浅.真正达到"承导师之道,创自身特色"的目的.现将导师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结合自己的体会整理,使其得与传承并能发扬光大。
  • 摘要:清乾隆中期迄今,姚家是滇中渊源最深远、影响最大的中医学世家之一,已有二百五十余年的历史.其间父子、师徒相传,历经千万次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以阴阳气血为整体,以气化原理为辨证线索,因人、因时、因地为治疗特点的医学流派",也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医事医话.本文在整理求实现有姚氏各类资料线索的基础上,以云南四大名医之一、姚氏医学集大成者姚贞白先生为主线,走访姚氏传人,力求重现姚家这一滇中名医家族百年医风的医界佳话.姚氏一派,历经两个世纪的底蕴传承,悬壶济世,医德馨香。正是这些医事医话的积淀,使得后人能够总结并凝练出姚氏妇科的诊疗纲要,也正是这些传闻中蕴藏着的姚氏传人诊治疾病的精湛医术,终使在广大民众当中得以传扬四方。家学传承的不仅是望闻问切、开方济世,更是“问病不辞山路远,就医常在水田边”的姚派医风。于姚派而言,“传承家学、博采众长”,在维护生命医道的征途上,任重而道远。
  • 摘要:管遵惠老师是全国著名中医针灸专家,国家首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之《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第四代主要传承人.管氏舌针是《管氏流派》第三代主要传承人管正斋老医师,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创新的,是当今较为完善的舌针系统.在舌针治疗史上既是开创者,也是唯一完善的系统体系.舌针属于微针疗法,通过针,刺激舌体上特定穴位,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管氏舌针的创立,充分体现了管氏针灸传承创新的大智慧.舌针理论与易经学说、中医理论、全息论密切相关,理法与"全息论"密切相关.方法源于易经全息论,技法源于易经数理、河图、洛书.舌与脏腑经络密切相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看舌可诊断五脏六腑之病变,气血盈亏之盛衰;针刺可治疗五脏六腑之疾病,调理阴阳之平衡.舌作为一个生物的全息胚,具有自己的功能特性.舌体犹如一个可以外观的脏器,可通过刺激舌体的穴位来达到联通刺激脏腑的目的.管老先生认为,舌体为人体局部小八卦全息的全息胚,可运用微针刺舌来治疗各种疾病,并发明了舌穴及针刺的方法,取的就是舌的这个特性,它以其特殊的部位和特殊的治疗方法,产生了相互激发、迭加的效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即使给舌部较小的刺激,亦能取得较显著的治疗效果,可谓巧取、叠加、牵一动而发千机。
  • 摘要:目的:研究管氏"通腑活血法"思想研究方证配伍特色.方法:文献研究和现代统计学的分析方法.结果:发现其创新了诸多的用药特色,且主要通过泻下和化痰宣降肺气的药物通腑气,消食化积和活血化瘀行气的药物来行气活血以治疗危重症患者.结论:对于现今中医的脏腑实证以及临床上心肺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患者,都具有理论性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依据。
  • 摘要:张震老师是中西医结合的资深研究员,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导师.从事临床诊疗与科研工作六十余年,出版多部医学著作,科研成果曾多次获奖.他医术精湛,学术造诣精深,诊疗经验丰富,对常见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善治疑难杂证.潜心研究疑难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不断总结、创新,提出疏调人体气机治疗多种相关疾病的重要学术思想,对中医理论的认识与临床诊疗工作均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疏调汤是一首应用范围相对较广,涵盖面较宽的疏调人体失常之机的广谱治疗新方。因为气机失常者一般多以一组复合证群的姿态现,其中各组成部分之间又有主次、兼夹、原发与继发之分。所以张氏疏调气机汤便是用予治疗该类复合证的广谱通用基础方,既非只为某一具体之证而设,也不是治疗某一专病之专方。临床运用可根据患者之实际病证情况加减化裁灵活选用药物进行针对性之治疗。
  • 摘要: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临床诊疗方法."证"的全称为"证候",是人体内部的病机变化与外部表现的概括.日常所见的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均以证为依凭,因此开展证候理论的继承创新性研究很有必要.如目前习用的将八纲、脏腑、气血、病因、六经、三焦、卫气营血等各种辩证并列的论述方式,无法清楚地揭示各种证候的共性特征与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只有阐明其中的共性规律与识别要领,于临诊辩证之际便可执简驭繁,提高辨析的准确率,具体指引中医药的治疗方向。
  • 摘要:近年来,中医界对"圆运动"医学的探讨方兴未艾,大有欣欣向荣之势.然而,大多数学者都是在临床实践上进行探究,对"圆运动"理论根源的挖掘整理重视不够.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中医古典理论,对圆道观念作了溯本求源的梳理.并把圆道文化和重阳文化、生生文化相互镶嵌,有机融合,三位一体,从哲学基础的视角对"吴氏圆道医学"作了简要的介绍。
  • 摘要:文章介绍中医名家袁怀珍老医生典型医案,学术传人医案以及笔者受"袁氏中医"启发的临床验案,管窥"袁氏中医"的一些独到的学术经验,供大家参考.云南著名老中医袁怀珍老师,在研究中医学经典著作和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中医妇科有名的“人中学说”,指导妇科疾病诊治,疗效甚佳,对月经病、妊娠病等治疗经验丰富,尤以痛经、子痫、崩漏等疗效突出。笔者收集整理袁怀珍老师及“袁氏中医”部分医案,管窥“袁氏中医”的一些独到的疾病诊治、中药处方学术经验,供大家参考。
  • 摘要:管遵惠名中医,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医德高尚,技艺精湛.跟师学习以来,深得导师亲传面授,获益匪浅.导师学博而聚古今之理于心,问审且择善而辨所宜从.古典医籍是指导针灸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而经络学说是针灸临床最重要的辨证论治方法.本文阐述导师对《内经》经络学说、《内经》手法、《难经》、《易经》等的研究,体现了古典医籍在针灸治疗中的重要性,强调了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中的重要性.兹将导师对古典医籍学术思想的研究与探析。
  • 摘要:怒族是云南世居民族之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即是怒族的主要集居地,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国内外对怒族传统医药的研究很少.本文首次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怒族民族民间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医学人类学的方法,对怒族民族民间医生治疗风湿病的常用医技及药物作初步探索整理.本文旨在发掘整理怒族传统医药文化,促进怒族传统医药可持续利用发展。
  • 摘要:佤族传统医药是佤族民众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维持民族生存的实践中积累的医药知识,历史上为本民族的生存繁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时至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医疗价值和作用.文章对佤族传统医药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佤族医药的用药方法,除了内服之外,还有外拔外包内服法、外切外敷内服法、推拿按摩外敷法、食疗法、外敷内服法、熏疗法、生食含漱法、放血内服法、外搽内服法、外包外洗法、散剂、熏蒸法、嚼涂法。在《中国佤族医药》第四册中做了较为系统的收集、整理和介绍。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佤族还有许多富有特色的理疗方法。如火罐法、揪刮法、抹法、放血法、揉擦法、拍打法、推拿法等。佤族直到20世纪50年代,其社会形态尚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发展阶段。与之同步的是民族医药尚处于经验积累的发展阶段。这些宝贵的用药经验和医疗技术,历史上为维护伉族民众的健康和本民族的生存和繁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实中仍在阿佤山区发挥着医疗保健作用。但在对生命运动的规律等方面的认识都还较为初浅,由于没有文字,也就未能形成系统的医药理论。
  • 摘要:张震老师是中医界知名耆宿,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优秀科技人才,全国名老中医.张震研究员创疏调气机法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卓著,笔者曾有幸参加疏调气机学习班,聆听张老的授课,受益匪浅,在治疗疾病时加以运用,其效如鼓之于桴,结合自己学习作了一些思考.“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生命科学的根本,“气机”是人体生命力的综合概括,“气机”不利是导致疾病的根源,治疗益疏调气机。张震研究员的学术继承人田春洪等人整理的张老学术思想“以疏调气机法为首对多种疾病疗效的观察研究”中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可以看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丰富医案,是个体化治疗的典范。
  • 摘要:彝族和汉族是同源分支的两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交流、融合、互相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的来说中医和彝医是同根同源,在基础理论方面二者都是以阴阳五行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但对阴阳五行的理解各有所不同.阴阳五行始于彝族十月太阳历,彝医以阴阳五行为基础演化出了彝族文化和彝医药文化,从起始点看,彝医文化应该是太阳文化,彝医应该是太阳医药.彝医基础理论与中医基础理论有所不同。
  • 摘要:简述管氏针灸医学流派的学术思想、传承理念,提炼管氏针灸医学流派的特色诊疗技术,简介管氏针灸医学流派学术团队;概述管氏针灸医学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 摘要: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为世界性重大疑难疾病,笔者试从"象"思维角度,以阴阳总纲入手解析IPF的核心病机.通过取类比象的方法,从"痹"、"痿"及影像学之象解析出"阳虚"这一核心病机;通过整体动态的原则,推演出IPF"阳虚渐甚,阴寒渐盛"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象思维指导下,秉分期论治,倡早期干预,早期为肺痹,宗气(上焦阳气)虚陷,痰(浊)瘀互阻;晚期为肺痿,肺肾阳虚,痰瘀胶结.以"温扶阳气"大法贯穿始终,取得一定疗效。
  • 摘要:分析了厌食症的发病规律,阐明了芳香醒脾法治疗厌食的理论基础.认为厌食由脾胃不和,健运失常所致.脾喜燥恶湿,脾病多湿邪为患,故治以芳香醒脾,运脾开胃为法,取芳香药物辛温开通之性,复中焦运纳升降之常.脾胃和合,湿浊得化,气机条畅,则胃纳自开。
  • 摘要:目的:观察胃血止糊剂加常规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肝胃郁热型)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服用胃血止糊剂及常规西药,对照组36例,服用常规西药.两组患者总的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Hp清除率和根除率、胃镜疗效等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1.治疗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和积分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症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中医症候方面优于对照组.3.Hp清除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Hp根除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胃血止糊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肝胃郁热型)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Hp根除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可以作为临床用药选择。
  • 摘要:对气化理论的认识气化一词首见于《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李教授认为气是描述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运动变化与人和自然息息相关,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言:"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蓄育,气终而象变."古代医家对气化理论曾提出很多观点.金元大家刘完素认为,"玄府"为人体与自然气化之通道,不单指汗孔.他指出:"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万物,悉皆有之,乃出入升降、道路门户也."脏府畅达,气化无阻,脏腑四肢形骸都能得以维持正常功能.张元素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运用气化理论,对药气味、升降、归经、治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张元素认为药物的升降沉浮与其气味厚薄、炮制有密切关系,他提出:"夫药有寒热温凉之性,有酸苦甘辛淡之味,各有所能,各有不同也.夫药之气味不必同,同气之物,必有诸气.互相气味,各有薄厚,性用不等,制方者必须明其用矣."李杲将脾胃输布精微,化生元气的功能看作是气化的枢纽,他指出:"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以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之地者也."脾胃将水谷转输精微至四肢及周身,而且还能推动脏腑气化;若脾胃升降功能失衡,水谷之精则无从化生.李教授继承学习古人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她认为人体所有脏腑、经络、精气的功能活动都是以气化形式呈现出来的,人体的气化现象有着升降出入的规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清阳之气的气化规律是向上向外走体表,浊阴之气的气化规律是向下向内入脏腑.如果气机当升时不升,或当降时不降,或气机开合失司、或气机升降太过,均是升降出入失常的表现,都有可能引发相关疾病.临床应用当中,应结合症状,侧重脏腑,通过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运用药物的升降沉浮等特性,使人体达到气化有序,水液运化有常的状态。
  • 摘要: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伴或不伴高脂血症.本病最基本的特征为大量蛋白尿,我国使用的标准为尿蛋白≥3.5g/d,血浆白蛋白≤30g/L.吉勤教授认为本病病机是以正气虚弱为本,邪实蕴郁为标,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疾病.其中虚证以脾肾两虚为主,实证以水湿、湿热、瘀血为主.根据肾病综合征的病机特点,在治疗上,提出虚则补益、实则通利,标本兼顾,重视把利水渗湿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兼以健脾益肾、清热利湿、利气疏导、活血化瘀.在临床运用中取得较好疗效,为治疗肾病综合征提供辨证论治思路。
  • 摘要:在临床实践中经常碰得到以"不得卧"相类似的一些症状,通过对经典的学习总结"不得卧"的病因病机,如水饮、痰湿、虚火、实邪,从五脏理论探讨"不得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
  • 摘要:汗,中医分生理性出汗及病理性出汗两类,汗出的多少、部位、性质等,反映人体是否处于"气化"正常,阴阳平和的状态."汗"同时也是人体正邪交争、胜复转换的关键证候.病理性出汗,即"汗证",是指人体异常汗出的一种中医内科疾病,汗证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在其他疾病中伴随出现.目前中医治疗汗证,往往以脏腑辨证为主,见汗敛汗,辨证模式单一,思维局限.中医对"饮证"的理解,则较为深刻,自《内经》、《伤寒》以来就基本确立了其水液代谢异常性疾病的认识地位,其辨证和治疗手段非常丰富,是中医治疗的特色和优势之一.笔者认为,病理性的汗和饮,同为人体津液异化,均为阴邪,其性清稀,具有流动性,可随意流散或积聚,仅停留部位不相同而已,皆属"水液代谢失常"性疾病,汗证及饮证的中医本质在于"阴阳不调,气化失司,水液不归正化","汗"和"饮"都是水液代谢异常性疾病,乃人体水液敷布障碍所致,认为"汗"是"饮"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治疗上,治"饮"的关键在于恢复人体气化.治"汗"的关键也在于恢复人体气化,从而提出"汗证从饮论治"的理论,笔者希望借此拓宽中医汗证的辨证论治思维模式,提高中医治疗汗证疗效.列举了白虎加人参汤、防己黄芪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汗证“从饮论治”中药处方。
  • 摘要:探讨中医药对于失眠治疗方法及方药,为临床医生治疗失眠提供更加有效诊治方案.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总结.结果: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有传统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食疗以及其他治疗.结论:中医药对于治疗失眠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与疗效,副作用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摘要:目的:探索小儿咳嗽方治疗小儿急性咽炎型咳嗽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自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治疗的60例3-9岁急性咽炎型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治愈41例,占68.33%;显效11例,占18.33%;有效5例,占8.33%;无效3例,占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为95%. 结论:小儿咳嗽方对小儿咳嗽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笔者遵循三因制宜法,结合患儿所在地区的地域性、病情以及发病的季节,以青黛、白果、紫菀、紫苏子、薄荷、僵蚕、炒莱菔子为主药随症加减药物。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清肝,利咽同时泻火定惊。白果:敛肺化痰定喘,具有敛肺而不留邪,宣肺而不耗气之效。薄荷:归肺、肝两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僵蚕归肝、肺、胃经,祛风止痛,化痰散结;咽为肺、胃之门,配以薄荷、僵蚕增强祛风利咽之效。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配以莱旅子增强降气化痰之功的同时兼顾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起到祛邪不伤正之效。针对本地区气候干燥的特点加入紫菀,止咳化痰中不忘养阴润肺。
  • 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约30%的1型糖尿病和20%-50%的2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肾病.寻求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和药物已成为科研工作者及临床医生的目标之一.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多以治疗基础疾病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降血糖、保护肾功能、提高疗效及延缓疾病进入终末期肾衰竭等方面.导师李琦教授行医30余年,积累大量临床经验,推崇治疗糖尿病肾病从补益脾肾及活血通络入手,再结合兼证,思外揣内,辨证论治,在临床上获得较好疗效。
  • 摘要:汗证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历代医家在临床上根据汗证的病因病机概括了许多治疗方法,较常见的方法有益气固表法、收敛止汗法、调和营卫法、滋阴降火法、清热止汗法等,其治疗方法大都根据人体的气血阴阳,寒热虚实来确立.但在临床实践中对一些汗证用以上的一些大法治疗效果很差,导师在临床上治疗一些汗证,通过辨证论治采用温阳化饮利水的大法治疗往往取得预想不到的疗效.对这种汗证从饮论治,其他医家还未及论述.针对导师的临床经验有必要对汗证从饮论治这一观点进行理论探析,为临床治疗汗证开辟一个新的途径.从饮论治汗证是有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作为基础。饮与汗在人体代谢有着相互的联系,为临床治疗汗证发掘出一个新的治疗思路,也纠正临床上用温阳药只是补阳气固表的观点,其实还有温阳化饮,使气血津液复归正化。汗证不能简单的认为只是阳虚、阴虚、外感风热等常规病因,还因该深刻认识到汗的生理代谢,从源头来分析就能扩宽临床思维。
  •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中西医结合方案干预老年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应用中医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老年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干预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摘要:喘证是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不得平卧,鼻翼扇动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喘证即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表现为多种疾病的一个伴随症状.它是临床的上一个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尤其在冬春之季好发于老年人群中,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重,其在临床中将更加多见.然而西医在治疗喘时常常用抗生素及大量的激素,有其较大的局限性及副作用.因此中医辩治喘将大有可为.仲景所著《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在对喘的辨治的阐述中,既言证候,又指病机;既示鉴别,复断预后.施治上,既有法则可依,更有方药可绳,内容颇为丰富,确有精义可寻,值得研究.本文通过对《伤寒论》及《金匮要略》辩治喘证的条文进行梳理,旨在与同道共同学习、探讨仲景治喘之法,拓宽临证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 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俗称"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及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参附注射液,是临床上常用于急救的中成药针剂,本文通过对参附注射液中红参和附子两种主要成分的中药理论研究,来探讨其对于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一些体会。
  • 摘要:目的:探讨经方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结果:经方治疗失眠,近几年常报道的有治疗邪火扰心的栀子豉汤、丹栀逍遥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痰热扰心的半夏泻心汤、小陷胸汤,治疗虚火扰心的黄连阿胶汤、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以及治疗阳虚失眠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归脾汤.结论:经方治疗失眠临床疗效显著,但因病机复杂,临床上不单用一方治疗,大都多方联合应用,或随症加减。
  • 摘要:缺血性中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危重疾病,尽管国内外相关研究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因缺血性中风而致残、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依然是未来国际脑研究关注与探索的重要领域.由于瘀血贯穿于缺血性中风的全过程,重视其发病环节、时间窗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对于提高活血化瘀研究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活血化疲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剂选择也应“因人而异”或“因病而异”。
  • 摘要: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且随着气候变化及生活环境改变,近年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综述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概况、致病机制和抗生素治疗、雾化治疗、激素治疗、免疫治疗的方法.概括了中医辨证论治五则治法及方药,包括清热解毒,宣肺平喘,清热利湿、祛痰止咳,活血祛瘀、清肺化痰,扶正固本、止咳化痰,养阴润肺,清燥止咳等,对临床有一定参考借鉴。
  • 摘要:痹证是因脏腑、经络痹阻不畅,以全身各关节肿痛、破坏为临床表现的免疫系统疾病.中医对该病认识较早,论治方法众多,但从脾胃而论治者甚少,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则筋失濡养、骨失髓养、皮肉腠理疏松则易感受外邪发而为痹,中央脾土衰弱,痰湿自生,瘀阻经络,加之正虚无力抗邪,内外湿合发为痹证.可见脾胃虚弱在痹证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脾胃理论的起源、理论基础、临床运用的方面对痹证进行论治,为临床治疗思想、用药方法提供科学依据.胃为运化水谷精微之腑,化生气血,濡养四末;脾则主四肢肌肉,运化水湿;脾胃虚弱,内可生湿化痰,瘀阻经脉、肌肉、关节,外则腠理松弛,御邪无力,容易感受风寒湿之邪而发为痹证。因此,脾胃虚弱是痹证的发病之本。“从脾胃论治”对痹证的防治均有积极意义。
  •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位置在直肠、结肠,属于慢性炎症疾病,并且病程长、易复发、难治愈以及并发症多等临床特点,作为疑难病症,溃疡性结肠炎已经被列入WHO难治病症之一,而随着生活习惯的迅速改变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这种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属于"肠澼"、"泄泻"等范畴,本病病因复杂,多与六淫邪气,饮食和情志变化相关.钟传华教授擅长炎症性肠病的中医诊治,在中医辨证施治方面师承家方古方而又不断探索,以临床实践为着眼点,从整体观出发对本病病机进行探讨,总结出一套新的治疗理论,治疗常施以清热利湿、抑肝扶脾、温补脾肾、活血化瘀之法.临证时,采用中药汤剂内服及外用灌肠结合,临床疗效显著.本文将对钟传华教授治疗溃结所运用的中医药思想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 摘要:"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两者互根、互生、互化、互用、互动,是气血调和的理论依据.艾滋病是由感受毒邪(艾滋病病毒)之后,其潜伏于体内,致使体内正邪相争的一种疾病.艾滋病无症状期较长,大约6-8年,临床上无明显症状.但病久必损伤机体气血,气血失和,则免疫功能低下,进而发展为艾滋病期,出现机会性感染甚至死亡.在艾滋病无症状期运用中医药调和气血、辅助正气进行治疗,能改善免疫功能,延缓其发病,降低死亡率。
  • 摘要:"谨守病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中医先贤留给后人的宝贵辨证思想,通过几则病案的治验,探讨在临证中如何体现中医特色,治疗疾病,保障健康,从而达到保生长全的目的.温病是一类因感受温热之邪而引起的以热象偏重,易于化燥伤阴为特点的急性外感疾病,类似于西医急性感染性疾病,多有高热不退,反复难愈的情况。本文例举病案表现的阳热症状,当属《内经》壮火的范畴,本文3例为西医治疗乏效而转以中医取效,究其原因,在于辨证中能牢牢把握谨守病机的思想。清壮火的目的是为护少火而固正气,因此在临证时始终以祛邪扶正为指导,采用泻火解毒,泻肺逐饮,散结消肿,清营凉血,解表清里,祛湿排毒,益气养阴等治法,以灵活多变的方药加以对证治疗,必然比西医相对简单的治疗方案有优势。临床疾病千变万化,治疗疾病有先后缓急,先贤馈赠后世丰富的理法方药的宝贵遗产,只有在临床中谨守病机把握阴阳,处方时圆通运用,方显中医特色。
  • 摘要:总结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从中医经典方剂化裁治疗、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单味中药及提取物的治疗以及自拟方的治疗等方面总结了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概况,认为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方法多样,疗效突出,与西药相比较少发生肝肾损伤等毒副作用,安全性优势明显。
  • 摘要:目的:总结联合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应用体会.方法: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45例作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人均明确诊断,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清胰汤通腑泻下.结果:45例SAP患者,并发ARDS2例,肾功能衰竭1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转外科内引流治愈.排便恢复时间平均为16.63±8.34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24.34±11.51天,无腹腔感染、循环衰竭、胰性脑病、死亡等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
  • 摘要:本文分析了细辛、五倍子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细辛,别名华细辛、盆草细辛,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五倍子,又名百虫仓、百药煎、桔子,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细辛,粉碎,适量外敷是神阙穴,每日一次;五倍子粉碎,适量频敷患处。细辛、五倍子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2例,取得满意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随机将1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按照标准方案常规临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上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连续治疗14天,根据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治疗组1~4个月内调查中发现,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再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胸痛、胸闷、心悸等自我症状改善,对比心电图有好转,有无不良反应.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 摘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功能受损,则运化失常,影响气血的运行而变生各种疾病,故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脾胃以安五脏"的说法.脾胃虚弱(寒)为胃脘痛病理变化的基本证型,在基本病变上多兼夹一些邪实,故在诊治过程中,掌握胃脘痛脾胃虚弱(寒)为本、邪实为标的病理特征,以香砂六君汤为基本方扶正固本,再根据不同的实邪加减药物以治标,可取得较好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院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治疗组62例中显效30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2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西药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治疗高血压病,在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非常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摘要:本文总结近年文献中温胆汤在临床多方面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通过查阅,总结相关资料发现,中医名方温胆汤一临证祛痰剂,已在精神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系统疾病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上对于温胆汤的临床研究进展迅猛,辨证准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用药,随证加减,达到预期疗效。“百病皆由痰作祟”,“痰随气行,无处不到”,故全身各处一般性疾病或罕见病症凡因痰而引起者皆可用温胆汤祛痰化浊,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辨证施治、异病同治的治疗特点,并能广泛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取得预期疗效。
  • 摘要:丹栀逍遥散源于明·薛己《内科摘要》,是由逍遥散方加丹皮、栀子而成.吴生元教授总结风湿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机转,认为"七情致病"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擅用丹栀逍遥散治疗风湿病,在原方基础上加减配伍,对证属肝脾血虚内有郁热之证具有良好疗效,扩大了此方的适应症,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 摘要: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具有解表和里,疏肝胆,利三焦,理脾胃,扶正祛邪的作用,经过加减化裁后,临床应用范围更广,为多数医者喜用.小柴胡汤的组成及作用,原方由柴胡半斤(12g),人参三两(6g),半夏半斤(9g),炙甘草三两(5g),生姜三两(9g),大枣十二枚(4枚)共七味药物组成.方中柴胡为少阳专药,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为主,以黄芩苦寒,善清少阳相火为辅,二药合用能清解少阳经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为佐药,以助君臣药物攻邪之用.人参、甘草为佐,生姜、大枣为使,益胃气、生津液、和营卫,即扶正以助祛邪,又实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共凑解表和里,调和肝脾,扶正祛邪之功。
  • 摘要:目的:观察用姜辛固本脐贴辅助治疗虚寒型腹痛(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姜辛固本脐贴和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贴敷治疗贴和基础治疗,分别观察其中医症状积分及腹痛相关积分疗效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辛固本脐贴辅助治疗虚寒型腹痛的作用优于对照组,适合临床应用推广。
  • 摘要:中医外科学历史源远流长,是起源最早的中医药学科之一,起源于原始社会、石器时代及商、周两代,形成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发展于晋、隋、唐、宋、金、元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兴盛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学科理论特征明显,外治方法丰富,是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和代表中医特色的学科.在西医外科日新月异进步的时代,我们应该在总结历代中医外科学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思考其学科体系重构,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才能做到在中医药新常态下彰显中医研究与诊疗外科疾病的力量与精彩华章.根据当下外科疾病谱的变化和社会对中医外科临床诊疗的需要,中医外科学的学科体系应重构划分为中医外科疮疡病学、中医外科皮肤病学、中医外科肛肠病学、中医外科乳腺病学、中医外科甲状腺病学、中医外科周围血管病学、中医外科泌尿生殖系病学、中医外科急腹症学、中医外科外伤性疾病学等9个二级学科.对中医外科学的学科体系进行重构划分二级学科,是社会对自然医学需求增多的必然,是医学界对外科疾病诊疗认识和实践深入的必然,是中医外科知识积累、增多的必然,是医疗实践和临床医学专科建设需要的必然.如此,中医外科学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 摘要:伏邪致病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伏邪有关.临床上痤疮有阴证和阳证之分,且多为伏寒化热,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展开了论述,以期能为痤疮的治疗略尽薄力.目前普遍认为痤疮的病机为湿热蕴蒸肌肤,日久肌肤疏泄失常而成痤疮。病因主要有肺经风热,肠胃湿热,痰湿凝滞和冲任不调。多讨论的是病因病机属于实热、湿热的阳证痤疮。杨柳教授认为此类痤疮的病因主要与脾肺有关。脾胃主运化、升清降浊,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和辛辣之品,聚湿蕴热,湿热循阳明经上蒸于面而发。肺主皮毛、司腠理,若肺经风热、熏蒸肌肤,则颜面膝理开合失司,郁滞日久不散而发痤疮;之外,还与湿热之邪侵袭所致有关。故临床上此证普遍采用清热解毒,散郁消痤之法。
  • 摘要:痤疮:中医病名为粉刺、面疮,俗称"青春痘".主要发生在面部、上胸及背部等处.早在《黄帝内经》中《素问·至真要大论》的论述中,对疮提出了"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认为疮即疮疡,为痈、疽、疖的通称.心主脉而为营血之本,营不通则为疮痈之由,是以火热郁于营血,疮疡由之而生.认为凡热发于皮肤之间,浮肿根小,大不过2-3分者为疖.六府积热,腾出于肌肉之间,暴发肿甚,皮肤光软,侵展广大者为痈.色白焦枯,触之痛应心者为疽.无论是痈、疽、疖诸疮,总有痛痒的症状.多风则痒,多热则痛,诸痛多实,诸痒多虚.先痒后痛者,多由风渐化热所生.先痛后痒者,多由实渐转虚所致.在痛痒之间辨风热的多少,虚实的本质所在,对于治疗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红、肿、热、痛,又无脓栓者为封闭型。红、肿、不痛。但能挤出脓栓者,为开放型。治疗方法封闭型清热解毒,活血凉血、开放型清肺解毒,凉血活血并给出了中药处方及临床病例,诸症告愈。
  • 摘要:全国名老中医刘复兴教授,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有着丰富经验.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刘复兴教授认为带状疱疹以"湿热"、"血瘀"为根本.在治疗时注重标本兼治、强调"中病即止"、尤其善于运用虫类药物及云南本地药材,并注重药物搭配使用.笔者近年来运用刘复兴教授的临床经验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有新的体会.根据刘复兴教授经验,将带状疱疹分为四个证型进行论治,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对于带状疱疹有着良好的疗效。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本病初期主要的病机还是以湿热为主。治疗上应根据湿与热之孰轻孰重,正气之盛衰,随证立法,依法定方。同时注意患者体质、脾胃及对药物耐受的情况,选方用药。对于湿热较重,同时体质较为强健的患者,急则治其标,当清热除湿以迅速缓解患者病情。但要注意中病即止,攻邪之法不可久用。对于脾胃不足的患者重心应当调整脾胃功能,助其运化,调其升降上下功夫。可用三仁汤,柴平汤等,药物多用苍术、厚朴、陈皮、法夏、藿香、石菖蒲等运脾化湿,芳香醒胃,以利升降之药。病程后期,多以"血瘀"为主,着眼点应该重点考虑"止痛",药物主要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但是要注意到这类药物容易耗气伤津,故在治疗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养阴。做到驱邪不忘扶正,理气不忘护阴。
  • 摘要: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紧紧抓住疾病的本质,对于以"脾虚气弱、寒湿渐生"为主要病机的肩周炎患者,坚持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随证化裁治疗,疗效确切,反证了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一方多用,充分体现了"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更值得人们在疾病谱系日益复杂化的今天不断地去反思和总结,扩大经方的适用范围.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乃常用经方。全方由黄芪、人参、柴胡、升麻、陈皮、炙甘草、白术、当归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主治脾虚气陷、气虚发热等证。方中重用黄茂,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人参、白术、炙甘草助君药补气健脾之力,同为臣药;陈皮调理气机,当归养血和营,再少佐柴胡、升麻以助黄蔑升提下陷之中气。全方补中寓升,补而不滞,既是治疗中虚气陷之要方,又为甘温除热之良剂。
  • 摘要:本文从中医角度阐述了儿童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施治,总结归纳出风邪犯卫、风热袭表、脾胃湿热、气虚血瘀为本病的临床常见证型,并指出调和营卫、清宣肺卫、清热利湿、益气养血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发掘中医药辨证治疗儿童荨麻疹,进行归纳总结名老中医及临床工作者的治疗经验和学术思想,能够有利于开展中医药对儿童荨麻疹治疗方法及思维的探索研究.因此,本文将阐述古今对儿童荨麻疹的认识和治疗,并将近年来中医临床辨证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 摘要:"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两者互根、互生、互化、互用、互动,是气血调和的理论依据.艾滋病是由感受毒邪(艾滋病病毒)之后,其潜伏于体内,致使体内正邪相争的一种疾病.艾滋病无症状期较长,大约6-8年,临床上无明显症状.但病久必损伤机体气血,气血失和,则免疫功能低下,进而发展为艾滋病期,出现机会性感染甚至死亡.在艾滋病无症状期运用中医药调和气血、辅助正气进行治疗,能改善免疫功能,延缓其发病,降低死亡率。
  • 摘要:目的:观察纯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对感染者血液安全性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分析.结果:纯中药治疗36个月之后,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血液白细胞值、肌酐、尿素氮、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均正常,中西医结合组治疗36个月之后,艾滋病感染者或者患者白细胞值、肌酐、尿素氮、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经过36个月的纯中药治疗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之后,艾滋病感染者或者患者肝肾功能正常,采用纯中药或者中西医结合长期治疗艾滋病,对肝肾功能无毒性。
  • 摘要:从古至今,医家使用动物类药物治疗疾病历史悠久,作用独特,疗效较为显著.秦国政教授从医三十余载,运用动物类药物治疗男性疾病临床经验丰富.本文通过2个病案,介绍秦国政教授运用动物类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及阳痿的经验,以期在临床用药上提供参考.秦国政教授在使用动物类药物时,认为动物类药物乃血肉有情之品,与人体功能相近,取其天人相应之意。因此,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药物的本性去治疗疾病,充分发挥药物的功效,使得在人身上进一步发挥本质,提高治疗疾病的疗效。
  • 摘要:分析目前艾滋病中医药防治现状,根据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从免疫功能、机会性感染、HAART疗法毒副作用等方面探讨无症状期、艾滋病期中医药干预的必要性以及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 摘要:男性不育症是男科常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以卵泡浆内精子注射(ICSI)技术为代表的辅助生殖技术(ART)改变了男性不育的治疗状况,但是ART不仅带来的是性与生殖的分离,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潜在的遗传风险、出生缺陷、对子代的影响等),也面临着许多的伦理、法律与社会的争议;而中医学以辨证论治主,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作用于机体,在男性不育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疗男性不育症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可以改善患者的精子质量.近年来对于男性不育症的现代药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发现中医药对于改善男性生殖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本文综述中医对于男性不育症的病因探讨中药的临床治疗,以期对不育症的治疗提供依据。
  • 摘要: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是内分泌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本文主要介绍了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概况、近30余年来临床报导中所用的中医外治疗法和现状分析.中医外治法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有中药外敷、针刺、耳穴、穴位注射、中药离子导入等.文章通过总结临床研究状况,客观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该病的疗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以期对中医外治法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提供参考。
  • 摘要: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类药品,在骨伤科患者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初步总结了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老年骨折中的应用现状、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但也发现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希望为今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老年骨折中的合理、规范应用和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 摘要:自姚方奇在大理得异人授岐黄术,弃戎从医,姚氏在滇业医已有二百五十余年的历史了,而妇科一直是其传承的主线之一.姚时安(第二代传人)诊治妇科疑难症:诸书皆得其奥.第三代姚文彬质斋公医技精湛,尤擅脉理,善治妇科经、带、胎、产诸疾,著有《姚氏通微脉诀》.姚贞白生性聪慧过人,尽得家学精髓,成为云南四大名医之一,为姚氏医学之集大成者.他深谙内经"百病皆生于气"之旨,阐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之三焦气化原理,形成了"以阴阳气血为整体,以气化原理为辨证线索,因地、因人、因时为治疗特点"的学术风格.其于妇科诸疾之诊治,尤重肝脾冲任之机转权变,析理精透,法有常变,医理处方时有创新.第六代传人姚贞白之长女姚克敏,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重点传承了姚氏历代在妇科方面的学术经验和诊疗方法,经过总结提升,在妇科方面独树一帜.十四岁即取得医师资格而悬壶济世,是本省著名的妇科专家,全国首届老中医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全国第一批中医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云南昆明姚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导师,代表性传承人.姚氏妇科运用其辩证论治,根据姚氏妇科的治疗法则,对其不同体质、不同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治,运用丹枝逍遥散(肝郁气滞)、逍遥二至四物汤(肝气不疏、血虚)等进行及时干涉调治,从而使其亚健康症状得到及时消除,恢复健康。姚氏妇科在干预、防治妇女亚健康中,始终坚持以血为本,以气为动,首重肝脾冲任、干预治疗中,注重运转机枢,重视“郁火”、“尚用、巧用”、“逍遥散”。多年来,在干预、防治妇女亚健康状态中,效果显著,深受社会和广大妇女的欢迎。实践证明,姚氏妇科的学术经验和治疗方法,在预防、干预、治疗妇女亚健康状态中,体现出现代医学预防医学的轮廓。均相应了现代医学对亚健康状态预防、干预治疗理念。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和积累,更加丰富了姚氏妇科对妇女疾病,特别是妇女亚健康状态的认识,为今后姚氏妇科在预防和干预妇女亚健康状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干预治疗的经验。
  • 摘要: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关节炎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回顾了目前临床上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主要方法,以望临床医生可根据症状选择多重手段综合治疗.西医西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主要是西药内服、西药关节腔注射和手术治疗。中医中药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治疗手段多样、远期效果理想等优点。随着祖国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针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也越来越多样化,膝骨性关节炎随着年龄、营养、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的变化,多呈进行性加重,且病因复杂,临床不可拘泥于单一治疗手段及方法,可根据症状选择多重手段综合治疗,以便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但因临床治疗标准尚未统一,缺乏较为完善的治疗体系,望通过本文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治疗依据,为中西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治疗方案。
  •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肛周脓肿住院患者60例,采用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术后中西医药结合治疗;结果:60例全部治愈,远期随访无复发;结论:采用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术后中西医药结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治疗效果肯定,非常适合基层医院,是值得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测定骨科外用凝胶膏剂中大黄素、大黄酚体外释放度及离体大鼠透皮吸收率. 方法:通过测定大黄素、大黄酚含量进行体外释放度和透皮吸收的试验,以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黄素、大黄酚的累计释放量和累计透过量. 结果:大黄素、大黄酚分别在0.0328μg~0.6560μg和0.0370μg~0.740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大黄素平均回收率为97.99%,RSD为2.82%,大黄酚平均回收率为95.12%,RSD为2.94%,大黄素、大黄酚在12h的体外释放度分别为92.53%、90.27%,透过离体大鼠皮肤72h的透皮率分别为54.74%、47.73%. 结论:骨科外用凝胶膏剂具有良好的释放度和透皮性能。
  • 摘要:过敏性紫癜归属于祖国医学记载的"肌衄""发斑"、"葡萄疫"等证的范畴.罗珊珊教授认为该病与脾、肺、肾密切相关.本病的特点是本虚标实,虚以气虚、阴虚为主,热毒、淤血为标.本病病情复杂容易反复发作.病初邪盛为主,治疗祛邪兼于扶正,疾病后期病程缠绵及反复发作,扶正为主兼于祛邪.临床疗效显著。
  • 摘要: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阐述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中"治未病"理论的具体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可有效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及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发病率.中医“治未病”的观点是以扶助正气、增强体质为目的的强身、防病、治疗理念,以对外适应自然变化,对内促进机体自身抗病能力、自我愈合、自我康复能力来治未病的治疗原则,重视从功能与整体的变化上来把握疾病,认为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调护不仅符合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而且可能成为降低现代社会疑难杂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方法。“治未病”思想与RA的防治结合,做到了积极预防、早期诊治、综合干预,对于疾病的发生、控制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等方面至关重要。结合“治未病”思想治疗RA的体系已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 摘要:目的:观察使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总结该治疗方法的经验.方法:追踪观察骨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的方法治疗的24例患者的疗效,记录各项数据,采用GW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24例患者病情改善,复位效果良好,治疗前后患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度数的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缩短患者就诊时间,简便易行,牢固可靠,便于关节和四肢充分活动,并且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通过对云南著名中医学家姚贞白先生4个妇科产后病医案的辨证治疗进行分析总结,以利于后学者更好地学习借鉴姚老产后疑难病症辨治的学术特色和宝贵经验,更好地发挥临床疗效.血瘀是产后病的重要病理,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产后多瘀产生的来路和病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分娩过程中恶露不能及时排出留滞成为瘀血;二是因元气耗伤,推动血液运行无力而使气血痕阻;三是产后机体虚损,气机不畅,气滞血瘀。产后病应首辨虚实,因证而治,用药不得概行大补,以免助邪。产后病应遵循“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基本原则。
  • 摘要:目的:探讨益血复宫方治疗产后恶露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产后恶露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自拟方治疗,7天为1个疗程,并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及子宫复旧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痊愈18例;显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子宫三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益血复宫方对患者产后恶露疗效显著,既能促进子宫收缩、又能促进患者产褥期的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金凤丽教授在诊治带下病的长期临床实践中,认为带下过多疾病多南湿、热、毒引起,伤及脏腑及任带,病症多与肝脾相关,甚或肝脾肾同病.临床治疗中万不可见带止带,应标本同治,清利肝经消痒痛,健脾运化除湿滞,滋肾益元固真阴,可配合中药外阴局部熏洗坐浴内外同治,较单一内服效果更佳。
  • 摘要:林莉主任根据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经间期出血以固摄调冲为治疗大法,具体运用益气、健脾、和肝、调冲互参,辅清兼夹之邪,使机体阴阳平秘,气旺血顺,冲任藏泻有序,达到止血病愈的良好效果.基本方:黄芪逍遥散加味。黄芪逍15g,柴胡10g,当归15g,白术10g,获荃15g,杭芍10g,薄荷6g,桑寄生15g,续断12g,千张纸10g,甘草3g.辅治兼邪,兼郁热者加丹皮、炒桅子、枯芬炭、炒青篙;兼湿热者加苡仁、赤小豆、车前子、椿皮、焦柏等;兼瘀滞者加蒲黄炭、茜草炭、地榆炭等。
  • 摘要:逍遥散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一首方剂,由柴胡、当归、芍药、茯苓、白术、炙甘草六位药组成,加生姜、薄荷同煎,达疏肝健脾养血之功,方证对应,主治肝脾不调证,肝脾失调是导致月经病的主要病机,辨证时不容忽视.逍遥散能通过调整机体内气与血的关系,以达到健脾养血、调肝体治肝用之目的.现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妇科疾病(如急慢性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更年期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症、盆腔炎、不孕症)及癔症等,收效良好.昆明姚氏妇科医学流派通过八代人的临床实践及创新总结,善用逍遥散一方随症加减,广治多种妇科疾病,尤为突出的是以该方为基础方拟创了"五子逍遥散""苏核逍遥散""艾附逍遥散"等多个经验处方,以血为本,以气为动,灵活多变地调理肝脾,使肝平脾旺,气血顺畅,用简单的几位中药使各种妇科疾病患者尽快解除病痛。
  • 摘要:卵巢功能低下(卵巢早衰)是指月经初潮年龄、周期正常,青春期稍延迟,第二性征发育正常的女性,其40岁以前出现持续性闭经、性器官萎缩,兼见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升高,雌激素(E2)降低的综合征,常见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烘热、多汗、面部潮红、情绪不稳定包括急躁或抑郁、性欲低下、阴道分泌物减少,干涩等,最终导致不孕.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并没有与卵巢功能低下(卵巢早衰)明确对应的病名.卵巢早衰作为卵巢功能低下病情描述中较为严重的状态,其病因、病机纷繁复杂,中医治疗各家众说纷纭,临床疗效尚待观察.在后续文章描述中,将重点总结卵巢早衰的发病病因、病机及治疗方式.卵巢早衰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其最根本的病因在于肾气虚衰,与血痪、肝郁密切相关。卵巢早衰所致闭经为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生殖轴功能低下的严重结果。以肾为主导,由天癸来调节,通过冲任的通盛、相资,由胞宫体现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因此肾虚是卵巢早衰的基本病机。近年研究人员提出中药复方具有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作用特点,能引起机体从遗传信息到分子、细胞、器官、整体多个层面的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因此中药复方具有明显的调动能力,特别是能提高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进而恢复和改善卵巢功能。中药和针灸治疗对人体垂体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比较持久,停止治疗后较长时期内疗效明显,因此相对西医来看,中医对于卵巢早衰的治疗上有相当大的潜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针刺治疗卵巢早衰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中西医对症治疗,对疾病缓解有较好疗效,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增加受孕率提供帮助。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