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南京
  • 出版时间: 2017-11

主办单位:;中国工业经济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资本深化促进生产率提升、资源错配导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低下的研究,学界基于大中型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小企业的情况是否与大中型企业一致,研究较少.本文构建了要素密集度、资源配置效率及企业生产率三者的理论模型,并基于江苏省2014-2016年中小微企业月度微观数据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资本深化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而对TFP的影响为“U”型.当资本密集度一定区间内,适当增加劳动力要素,对两者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另外,发现小企业需通过增加固定资本投资、提高劳动工资水平这两个手段,能够促使资本、劳动力从低效率企业向高效率企业转移,配置效率提升,同时提升企业的TFP水平,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相应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在支持中小企业投融资的同时,对中小企业的人才和用工政策应予以更多地支持.
  • 摘要:文章将住房价格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具体到对不同收入等级自有住房家庭消费的户主行业异质性影响.文章利用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012年地区投入产出表,构建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得到QUAIDS模型中的消费品价格数据.然后,文章采用CFPS2014数据,在QUADS模型中加入反映家庭收入所在等级和家庭户主从事行业的人口特征变量,研究住房价格波动对不同收入等级自有住房家庭消费结构的户主行业异质性影响.最后,文章运用补偿变动方法研究住房价格波动对不同收入等级家庭福利的户主行业异质性影响.福利分析结果表明为了提高自有住房家庭福利,政府应该首先稳定高收入且户主所从事行业为第三产业自有住房家庭住房价格.
  • 摘要:本文基于Metafrontier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1992-2015年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经验分析地区间策略性竞争行为在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收敛机制中的空间效应.实证结果显示,省际经济增长数量并未趋同,而经济增长质量却具有显著收敛特征.忽略空间交互效应会高估经济增长数量收敛性,经济增长质量年均收敛速度则会被低估41.5%.内生交互效应反映地区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间存在策略性权衡.外生交互效应支持,邻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区经济质量增长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收敛方程因素分解表明,其他地区会对本地财政支出变动做出策略性反应,并通过空间反馈效应作用于本地经济增长数量,由于收入能力的差异,策略性竞争行为导致地区间财政支出差距拉大、经济增长数量难以收敛.策略性竞争行为也会引发有偏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而财政支出占比上升将抑制经济增长质量.
  • 摘要: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及对企业微观行为的影响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从企业创新的角度,利用2001-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及此期间内的五年计划所反映出的产业政策信息,理论上分析了产业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机制,并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银行信贷在产业政策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相比于不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从而用于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第二,市场竞争在产业政策影响企业研发投入过程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市场竞争程度越高,产业政策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越大:第三,所有权性质也会影响产业政策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产业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地,利用双重差分、更换变量、Heckman两阶段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上述结论仍然稳健.
  • 摘要:在转型升级的情境下,中国产业结构服务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产业结构变迁如何影响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本文以中国230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重点从产业结构服务化、工业化和服务业结构高级化三个方面,检验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产业结构服务化并不能够带来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然增长,只有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服务业结构高级化同步进行才能带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地方工业化与服务业结构高级化进程都将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各地方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对东部地区而言,产业结构服务化将有利于地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工业化将更有利于地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以上实证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仍较为稳健.该研究可以为各地方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提供指导.
  • 摘要:发展中国家基于要素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市场规模推动经济增长;但长期遵循静态比较优势会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差距,忽视要素积累的要素投入驱动型增长可能因分工锁定而陷入“比较优势陷阱”,需要将静态比较优势动态化.比较优势动态增进是要素动态累积的过程,根据要素新特征重新梳理要素积累促进比较优势动态增进的机理,提出基于要素积累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同时考虑要素禀赋与要素积累,重视比较优势的动态增进,通过动态优势部门和产业的培育,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该理论是解释发展中国家要素结构与产业结构时序变化的理论,产业结构升级是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结果,比较优势动态增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构建三部门模型分析动态比较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制.比较优势动态增进的过程亦是贸易战略演进的过程,根据要素新特征创新要素升级驱动新开放型贸易战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解为三个子战略,为比较优势动态增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战略保障;提出培育动态比较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 摘要:中国绝大多数省份在1978年具有较为类似的产业结构,但是转型速度和模式的不同使低增长地区在2015年仍然具有较高的农业劳动份额和较低的工业劳动份额,而高增长地区则正相反.通过构建含有农业劳动力流动受阻因子的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本文研究了1978-2015年中国各省市(区)产业结构转型和总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及其模式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较好地解释了各省产业结构的转型过程,低增长省份较低的农业和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率以及较高的农产品和服务业需求收入弹性共同解释了这些地区农业劳动力流出缓慢且主要进入服务业的原因.自1978年以来,工业生产率较快增长解释了高增长省份生产率增长高于均值的50%,而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缓慢以及由此导致的产业结构服务化则是绝大多数低增长省份总生产率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提高低增长省份农业和服务业,尤其是服务业的生产率,有助于提高工业劳动份额并促进总生产率增长,单纯强调工业发展则会导致工业萎缩.
  •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扩招政策对于进入21世纪后中国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固化作用.本文首先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高校扩招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发现1999年开始实行的高校扩招政策有明显的地区“增长效应”.进一步发现高校扩招虽然带来中国整体的人力资本水平明显提高,但会使得区域在人力资本积累方面出现“强者愈强,弱者仍弱”的“累积效应”;同样由于区域之间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差异,人力资本“趋利”的区域间流动规律带来的“聚集效应”对区域差距产生恶化的影响.后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利用中国省域数据来验证上述理论猜想和假说.研究从地区教育资源差距的视角论述了在高校扩招政策后会进一步固化地区间区域差距,造成中国地区之间收敛性无从谈起,于是可得出:教育均等化对于缩小地区贫富差距具有积极意义,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教育方面的政策倾斜力度,促进中国各地区均衡协调的发展.
  • 摘要:以城市作为企业选址的备选空间单元,利用负二项回归考察了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对中国工业部门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主要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外溢是影响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同溢出效应的影响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2)在全国层面,人力资本外溢是新企业离开中心城市向外围地区扩散的力量,而在省城内部,人力资本的溢出促使新企业的空间分布向本省经济中心集聚.(3)人力资本外溢对企业选址影响的差异具有异质性,具体地,人力资本溢出对大规模企业选址的吸引作用要大于中小规模企业,对非出口企业选址的吸引能力要大于出口企业.
  • 摘要:改革开放为中国物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伴随着物流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也付出了高昂的环境成本.要实现物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必须减少物流业的碳排放,实现物流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分析开放条件下中国物流经济发展状况和对环境不良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中国的物流经济与环境协调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分析.研究表明,1996-2013年中国物流经济和环境系统的协调性发展存在动态演变的五个阶段,伴随中国环境保护治理力度的加大,中国的物流经济和环境系统的协调性从不协调状态逐步向较协调状态的改善中;但目前两者的协调发展度还不足,需要政府和企业一起共同努力,促进物流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