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十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
第十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

第十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7-11

主办单位:;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会议文集:第十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 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社会支持及社会关爱服务模式进行研究,以评价该模式对该群体服药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方法:本研究采用前后对照社区干预试验研究设计,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开展干预活动,具体干预依托北京佑安医院“爱心家园”志愿者组织开展,由专门医护人员和社会志愿者以及同伴志愿者组成,为艾滋病人和感染者提供治疗支持为主,健康教育、心理压力管理和社会交往支持为补充的综合健康管理服务.本文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通过计算干预前后的社会支持总分和各维度的差值来评价干预前后社会支持变化.服药依从性变化采用自我报告法“过去的30d内您按规定时间1h内吃药的频率”,通过比较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得分来评价对其干预效果.同时还分析干预前后社会支持变化和社会人口学指标对其服药依从性的综合影响. 结果:干预前后社会支持变化情况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得分干预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2、-2.81,P<0.05).干预前的社会支持总分为(22.52±5.29)分,而干预后为(23.98±5.96)分,干预前的主观支持总分为(11.89±3.25)分,干预后为(13.16±4.36)分;结果提示提示该服务模式对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得分有影响.而干预前后的客观支持总分和支持利用度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变化结果显示,干预后服药依从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P<0.05),干预前服药依从性得分为(5.52±1.29)分,干预后为(6.00±0.00)分,干预后服药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提示社会支持和社会关爱模式会影响其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总分和支持利用度差值和服药依从性差值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137、0.1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疗保险情况(自费相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户籍状况(北京户籍人口相对流动人口)以及社会支持利用差值,均对服药依从性有显著性影响(Standardized Beta值分别为-0.14、0.17、0.16,P<0.05). 结论:由医护人员、同伴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组成的社会关爱组织实施社会关爱服务,对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会有一定的改善,为更好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还需关注该群体的医疗保障等社会背景.
  • 摘要:目的:利用微信平台普及艾滋病防控知识,促进公众对性病艾滋病防治策略和相关政策的了解. 方法:建立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自行设计在线知识问答题库,定时发布.对订阅对象关注特征、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及首次答题正确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订阅关注本次活动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中甘肃省用户占76.84%;其中省内兰州市、白银市用户最多,为5309人次(65.96%).微信有奖答题活动参与者共3924名,男女比为1∶1.2;年龄以25~45岁的中青年为主,为2514(64.07%);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占比最多,共1223人(31.17%);职业分类以公司企业1224人(31.19%)、行政事业单位590人(15.04%)、医务人员461人(11.75%)参与度最高,占总人数的57.98%.首次答题正确率“与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是否会感染艾滋病”最高,为99.09%;“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最低,为59.93%.公众对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风险和感染性病会增加艾滋病传播的风险认知度较低. 结论: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应用前景良好.
  • 摘要:目的:了解人口学因素对HIV单阳家庭接受抗病毒治疗(ART)意愿的影响,并探究长期ART对艾滋单阳家庭夫妻双方关系、安全性行为的影响. 方法:采用上门访谈的方式,使用自制问卷对湖南省邵阳和郴州两市共146对HIV单阳家庭进行3次随访调查,通过拟合Logistic二分类方程,探讨人口学因素对ART接受性影响,比对单阳家庭ART治疗过程(基线、3月、6月)中夫妻关系和安全性行为变化. 结果:HIV感染者ART接受性影响因素归纳为3个,依次为:健康关注(OR=4.39)、经济原因(OR=2.99)、其他(OR=2.63).基线、3月和6月随访结果比较,接受ART治疗家庭夫妻间性行为的安全意识显著提高(x2=7.38,P=0.03),具体表现为:艾滋病知识增加、月性行为频次减少、增加安全套使用. 结论:疾控部门在对HIV单阳家庭进行ART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受试对象对自身健康关注情况及家庭经济现状,坚持长期干预理念,防止HIV家庭阴性配偶阳转的发生.
  • 摘要:目的:分析广西桂林市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与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编制调查问卷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使用Epi Data3.1和SPSS17.0等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结果:共调查1085名大学生,其中少数民族35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行为及整体的合格率为74.63%、43.66%、45.43%和56.34%.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理工类高校、中学未接受过健康教育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的危险因素;认知因素对态度和行为、态度因素对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OR值(95%CI)分别为2.63(1.56~4.58)、2.12(1.19~3.79)、2.20(1.38~3.50);家庭教育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影响因素. 结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艾滋病防治特别是其态度与行为方面亟需加强;应逐步建立连续性的、系统化、规范化的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社会、高校与家庭的积极作用;重点加强理工类高校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技工院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校内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10所技工院校共991名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技工院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6.94%.61.45%的学生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远”;39.56%的学生平时会主动了解艾滋病防治有关知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校、年龄、性别、每月生活费用和家庭氛围是影响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的因素(P<0.05).结论:广州市技工院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宣传及教育.
  • 摘要:目的:了解湖南省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医学院宣教工作的开展情况.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自制问卷调查该校6个班共400名学生的基本情况、艾滋病知识得分(3个维度,每个维度10分,总分30分)、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需求. 结果:该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15.29±3.22)分;不同年级学生得分存在差异(F=4.01,P<0.05),具体表现在基本知识、高危行为与预防措施2个维度;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上,仅有8.42%的学生认为目前所掌握的艾滋病知识够用,且有69.84%的学生认为学校目前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 结论:该医学院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情况一般,且大部分学生感到对艾滋病知识的匮乏,学校需加强艾滋病知识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重点放在艾滋病基本知识、高危行为与预防措施的宣教.
  •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民间演艺灯戏形式对农村中老年男性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下一步做好该人群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重庆市1个农村乡镇作为干预地区,在干预地区随机抽取50岁以上男性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是否观看包含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文艺节目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观察对象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高危性行为变化. 结果:共有197人完成干预前后调查,其中干预组67人,对照组130人.干预组平均每年观看含艾滋病节目的演出1.79场.干预组和对照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由干预前(33.2±34.8)%和(34.5±34.3)%上升至干预后的为(91.4±10.0)%和(80.0±2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婚外性行为发生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0%和13.1%下降为干预后的1.5%和1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 结论:应用民间演艺灯戏形式对开展农村中老年男性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好,可及性强,群众容易接受,值得大力推广.
  • 摘要:目的:探索返乡农民工“健康教育活动方式,完善农民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内容,提高农民工健康素养,保护农民工健康权益”. 方法:建立县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服务网络,利用元旦、春节农民工集中返乡高峰期,共同上门入户面对面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健康教育促进活动,包括传染病预防、职业病防护、生理生殖健康咨询,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等内容. 结果:全县15个乡镇、285个村、625名县、乡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共同为14250名返乡农民工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活动.提高了农民工“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档案已建知晓率”.落实了农民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结论:加强返乡农民工健康教育,从流动人口源地提高了防病知识,增加了健康意识,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健康安全,降低了艾滋病、性病等传染病及职业病传播风险.
  •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湖北省南漳县2014-2016年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疫情特征和流行因素,为针对性制定老年人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利用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数据收集2014-2016年南漳县老年人HIV/AIDS疫情报告资料对病例人口学特点、传播途径、筛查发现方式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结果:2014-2016年全县累计报告HIV/AIDS病人64例,其中≥50岁占43.75%(28/64),平均年龄(58.32±8.22)岁,最大76岁.28例50岁以上感染者中,男性占57.14%(16/28),留守老人(无外出史)占60.71%(17人),有外出史流动人群占39.29(11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以不认字/少识字及小学文化为主占75%(21人),感染途径全部为性传播,其中,经异性传播占82.14%(23人),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占17.86%(5人),发现途径多因病住院筛查占85.71%(24人),在阳性者配偶流调追踪发现4例. 结论:老年人感染艾滋病比例明显上升,并成逐年上升趋势,不安全性行为是其快速增长的主要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应重视老年人健康教育,推进以预防为中心的宣传干预,倡导安全卫生的性观念.
  • 摘要:目的:设计开发社区慢性病防控方面的多部门合作指标,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方进行现况调查,分析目前社区卫生机构在慢性病防控中的多部门合作的现状及其效果. 方法:采用意向抽样的方法,选择了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市丰台区、天津市塘沽区、武汉市武昌区以及宁夏省银川市作为调查区域,分别代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对抽样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社区慢性病防控多部门合作评价方法研发并描述和比较社区慢性病防控合作量表得分在不同环节和不同部门之间差异. 结果:调查包括444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负责人.社区慢性病多部门合作调查表的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885,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目标愿景、内在认同,业务规范,治理结构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69.08%、65.84%、63.82%和84.17%.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多部门合作中,是否有共同合作目标、合作信任度、合作向心性、合作领导力、合作中支持创新、合作协调性和合作的规范合作协议选择比例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健康档案建立环节,多部门参与率较高的是社区管理机构,参与率达到76%,而治理结构得分、业务规范得分和合作量表总分在不同部门之间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运动与营养健康教育环节,多部门参与率较高的是社区管理机构和CDC,参与率达到66%和61%,而业务规范得分在不同部门之间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用药指导环节,多部门参与率较高的是社区管理机构和综合医院,其参与率达53%和52%.而业务规范得分在不同部门之间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在心理咨询服务、转诊服务(就医绿色通道)和康复服务等环节,多部门参与率较高的是综合医院和社区管理机构,参与率分别达56%、82%和63%. 结论:开发评价多部门合作的工具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评价社区慢性关防控的合作效果评估方法.结果也初步证明中国社区慢性病防控部门合作机制基本建立,社区管理机构和综合医院在参与社区慢性病管理参与积极性较高,社区宣传部门和管理机构参与慢性病管理合作效果较好,但是实施慢性病防控专业机构-CDC之间合作效果却较差.
  •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居民健康素养和行为危险因素流行情况;对创建健促区相关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发现昌平区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进一步明确需要优先干预的问题和领域,为完善地区整体健康促进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于2014年12月、2016年8-9月对昌平区居民,采取入户询问调查的方式进行,比较两次居民健康知识、行为危险因素、健康需求等指标的差异. 结果:2014年、2016年,昌平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分别为28.3%和40.0%;昌平区居民具备科学就医素养的比例分别为61.0%和77.1%.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较2014年明显增多,81.4%的居民对健促区工作表示满意. 结论:昌平区以政府为主导、多部分合作的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取得较好效果,居民对前期健促区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 摘要:目的:分析医疗机构目前开展门诊健康教育现状以及门诊患者健康教育服务满意度,为进一步推进本市医疗机构门诊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建议意见. 方法:对全市登记在册的所有二三级医疗机构使用采用自行设计的观察记录表,对门诊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架、电化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活动等进行观察,同时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服务满意度调查;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对全市180家二三级医院门诊调查结果显示,二、三级医院在宣传栏、资料架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较好,均分分别达到了总分的80.48%和72.87%,仅有44.52%的医院在门诊积极利用了LED和电视机等电子设备开展健康教育,仅35%的医院有专门的健康教育场地,对于新媒体的利用总体不足;患者对健康教育服务总体满意度较好,总分占满分的79.67%,但在获取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上满意度略低. 结论:门诊健康教育工作应该进一步开发管理层,强化门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充分利用资源,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
  •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伊犁州直县(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 方法:在州直8县2市各随机抽取2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现场访谈、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查. 结果:调查的2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共69人,占在岗人员的26.2%.其中初级职称占52.2%,副高级以上仅有8.7%;中专以下学历者占37.7%;健康教育专业培训率为47.8%;各社区卫生机构开展了较规范的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活动,活动有资料、有记录;硬件设备较完善;无社区专项健康教育经费. 结论:伊犁州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专业人员配置不合理;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管理和支持.
  • 摘要:目的:研究在电力企业创建“健康促进场所”对职工基本卫生知识和行为的形成以及有关健康指标的影响,从而探索出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 方法:在舟山电力局创建“健康促进场所”,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干预活动,设置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干预效果. 结果: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安全生产知识(90.94%vs71.59%)、一般健康知识(91.00%vs78.48%)和健康行为(77.63%vs60.76%)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实验组的血脂高(18.75%)、颈椎不适(17.50%)、脂肪肝(13.75%)等指标较对照组转变较大,其中血脂和颈椎不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创建“健康促进场所”工作,对提升企业职工健康知识水平、培养健康行为和改善部分健康指标均有显著效果.
  • 摘要:目的: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效实施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项目进行技术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对辖区内城区属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项目的时效性、技术要点和实用知识等问卷调查,共计298人;问卷调查涉及内容20项;并开展现况描述、知识点接受程度及项目实施过程的差异性等情况的统计分析,提出技术指导建议. 结果: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指导总的评价、指导能力、指导效果满意率分别为77.8%、77.2%和75.9%;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指导需求率为92.3%,需求前3位分别是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形式以专题培训和现场指导为主,需求率分别为79%和74.6%;指导频率以短期为主,1~3月1次占62.4%;不同专业岗位间健康教育指导需求不同. 结论:应结合各单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专业岗位,重点对重点疾病健康教育、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教育资料制作等健康教育内容开展分类指导,注重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摘要:目的:研究重庆市农村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江津区农村经济条件中等2个镇,从中抽取600名农村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利用调查问卷进行一对一调查.利用Epi 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调查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率和百分比描述人口社会学信息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利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年龄和年人均收入.采用x2检验分析在不同人口社会学信息条件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的差异情况.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平均年龄有(72.88±5.73)岁;男性有357例(59.50%);江津本地户籍有575例(95.83%);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有540例(90.00%);在婚有341例(56.83%);农业劳动者有536(89.33%);购买城乡居民医保的有558例(93.00%);家庭年人均收入(6185.05±5996.76)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知晓率为10.83%.男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知晓率(14.01%)高于女性的(6.17%)(x2=9.18,P=0.00);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8,P=0.00;x2=23.09,P=0.00;x2=11.44,P=0.01).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分别是性别(OR=2.32,95%CI:1.23~4.38,P=0.01)和文化程度(初中OR=3.33,95%CI.:1.58~6.99,P=0.00;高中OR=7.14,95%CI:1.42~35.85,P=0.02). 结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应结合老年人的自身特点,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宣传方式,提高农村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的知晓率,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
  • 摘要:为总结开展健康巡讲活动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讲座长效开展,对江津区近年健康巡讲活动进行回顾总结、系统归纳,与其他地区做法进行比较分析、取长补短.通过健全机制、组建专家库、群众“点菜”、丰富讲座形式、录相收集资料、媒体宣传营造氛围等方式,保质保量开展区级健康巡讲,强化区、镇、村三级健教服务水平,带动镇级巡讲和村社区院坝宣讲.结论为健康巡讲是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讲座常态化开展的一种有效形式,总结经验做法对持续改进相关工作有积极推动作用.
  • 摘要:目的:通过对2012-2016年咸阳健康村试点建设经验总结,分析健康村建设的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发展策略.方法:采用SWOT分析法,对健康村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以及根据SWOT分析矩阵产生优势-机会、劣势-机会、优势-威胁和劣势-威胁策略.结果:列出优势因素3个,劣势因素3个,机会因素2个,威胁因素3个;制定优势-机会、劣势-机会、优势-威胁和劣势-威胁策略各2条.结论:依据SWOT分析法帮助制定的切实可行的健康村发展策略,有效指导和促进健康村建设.
  •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某市城乡居民就医满意度,为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改进,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措施制定和卫生服务管理与决策提供现实依据. 方法:采用多阶段按比例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市城乡居民6835人,通过填写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获得相关数据,并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 结果:山东省某市城乡居民就医满意度为9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到医疗机构的距离是居民就医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交通方便、服务态度好、价格低仍然是城乡居民就医首选的3个原因,且到医疗机构的时间和距离、对疾病的认知和文化程度影响城乡居民在不同情况下对医疗机构的选择;城乡居民对医保方面大部分持满意态度. 结论:城乡居民自身的职业因素仍对居民的就医满意度产生影响,针对低等级职业及低收入的城乡居民,政府仍需不断引导,加强医疗宣传教育,提高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制定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城乡医疗保险制度.
  • 摘要:目的:了解山东省某市居民两周患病及就诊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多阶段按比例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两周患病及就诊情况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居民两周就诊的影响因素. 结果:山东省某市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5.18%,两周就诊率为13.9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地/流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参保类型是居民两周就诊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 结论:调查地区居民的两周就诊率高于2013年全国水平(13.0%).针对影响居民两周就诊的主要因素,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居民卫生服务可及程度,提高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以满足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 摘要:目的:了解山东省某市年龄≥18周岁不同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及患病状况,分析可控因素在不同人口之间的差异,为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及区域卫生规划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多阶段按比例分层抽样对6832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两周患病率等情况.采用x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分析不同居民生活行为方式及患病状况. 结果:居民总体两周患病率为15.2%,常住人口的两周患病率(17.1%)要明显高于流动人口(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是主要患病病种;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上,在吸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生活压力、饮食习惯等可控因素方面就不同人口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山东省某市的居民两周患病率低于全国调查地区居民的平均水平,不同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及健康行为方式存在差别且有待改善,但居民健康状况总体比较乐观,希望政府采取相应的对策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以提高居民的生命质量,减少疾病的发生.
  • 摘要:目的:研究建立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评价指标系统,为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提供标准化的群体监测工具,以便对实际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推进. 方法:采用Delphi法进行构建健康生活方式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现场调查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 结果:Delphi法两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均高于85%,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8、0.86;根据设定的重要性得分均数和变异系数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评价指标57项,分别评价健康生活方式的5个部分:营养与膳食、身体活动、心理健康、生活行为和健康责任;得到初步指标体系后,经3个省共计1230人的预调查实验,确定50项区分度大,题目易于理解的指标纳入最终系统进行分析,每题赋值2分,得到的总分符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56.31±11.23)分,且信度与效度良好.但结果反映出被调查居民的生活方式并不理想,有40%的调查对象健康行为形成水平达60分(答对60%的问题),有10%调查对象的健康行为形成水平达70分(答对70%的问题),可探索性地将60分作为及格线,将70分作为良好线. 结论:研究建立的健康生活方式评价指标体系可有效评测群体生活方式健康程度现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大的实用价值.
  • 摘要:目的:研究建立一套网络健康信息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对11名咨询专家进行2轮咨询调查,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拟定网络健康信息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咨询专家平均年龄(48.55±6.79)岁,91.67%的专家具有高职称,平均工作年限(23.64±10.10)年;第一轮问卷回收率为91.67%,第二轮为100.00%;专家的平均权威系数为0.75;2轮专家咨询后,专家一致性系数为0.51(P<0.01).结论:专家代表性强,积极性高,权威程度和协调性较好,较好地建立了一套网络健康信息评价指标体系.
  • 摘要:目的:应用德尔菲法构建社区MCI患者健康管理需求评估体系.方法:通过文献法初步构建社区MCI患者健康管理需求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德尔菲法,通过对15名专家3轮的咨询确定该体系.结果:确定社区MCI患者健康管理需求评估指标体系,共有内容需求、资源需求、形式需求、支持需求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及32个三级指标.3轮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平均权威系数0.71,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8、0.40、0.47.结论:专家权威程度高、协调性好且代表性强,社区MCI患者健康管理需求评估体系比较科学可行.
  • 摘要:目的:调查健康体检妇科诊室医院感染情况及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健康体检且自愿接受妇科检查的已婚女性4478例为研究对象,采取对照研究的方法,2015年1-12月2042例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2436例为观察组,分析2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细菌监测结果. 结果: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39例,观察组医院感染21例,对照组感染率(1.91%)高于观察组(0.86%)(P<0.05);2组感染部位均以呼吸道为主,其次是生殖道等,2组感染部位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菌落数[(27.35±3.84)、(10.82±1.23)、(21.82±3.15)cfu/m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1.23±13.15)、(26.46±2.27)、(203.45±41.21)cfu/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善妇科诊室空气质量,降低空气、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的菌落数,有助于降低健康体检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外健康传播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国内外健康传播研究现状. 方法:使用信息可视化软件工具citespace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合传统统计学研究方法,研究文献背后的学术关系. 结果:该方法对于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研究趋势的分析更为清晰,突破传统方法局限,以一种更加整体、全面的分析模式分析中外健康传播研究历程与研究现状除此外;该方法可将中外健康传播研究以一种简单的可视的图像表现出来,为展望健康传播研究的未来路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结论:中外健康传播研究都具有跨学科性、重视程度不断增加、研究热点随时间推移不断变化等特点;中外健康传播研究在发文量、研究热点、作者合作网络、研究趋势等方面存在差异.
  • 摘要:目的:对2014年1月-2016年10月4类有代表性媒体全部医改报道进行成效研究,并对不同类别媒体报道差异进行探讨. 方法:通过241家媒体及门户网站互联网公开数据获得媒体数据,从报道数量、报道节点、报道转载、报道对象地域、报道主题、报道倾向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并对中央媒体、行业媒体、综合门户网站、地方媒体进行对比. 结果:医改报道走向成熟.医改报道呈持续增长趋势.中央主要媒体对医改关注度明显提升,报道出现倍增.报道倾向性以中性为主,负面报道逐年下降.政府对媒体议程设置有效.两会及重大政策发布前后报道明显增多,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正面报道比例远高于其他主题.不同类型媒体报道各有侧重,符合把关人理论. 结论:把受众获得感作为报道选题的重要依据之一.增加口碑好、曝光度低的主题宣传.宣传重点关口前移,更加重视理论宣传.提供优公共信息产品,提升农村医改曝光率.及时回应负面报道,发挥媒体探索照灯和稳压器的功能.注意根据媒体定位分配宣传报道任务.
  •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北京市2015年初麻疹疫情应急风险沟通案例,为以后的危机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总结分析2015年麻疹疫情风险沟通应对策略,通过分析舆情状况进行效果分析.舆情状况通过中青华云舆情监测系统进行收集,该系统主要使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其中应用组件包括hadoop、hbase、elasticsearch、R语言. 结果:北京市疾控中心针对麻疹疫情风险沟通策略主要有:传染病预警;早期的内部沟通和及时的信息发布;统一口径和及时新闻发布会;深入开展麻疹相关知识的健康传播;开展舆情监测数据统计.“北京朝阳门麻疹”的相关话题信息共计7004条,其中,谣言信息111条(1.6%),辟谣及健康传播相关信息6893条(98.4%).4273篇(61%)通过传统媒体发出,2731篇(39%)通过社交媒体发出.谣言从出现到减弱仅3天时间. 结论:此次应急风险沟通有效控制谣言的传播,舆情监测作用显著,新旧媒体各有侧重共同发挥作用.建议未来风险沟通主要关注以下方面:开发和维护公众信任;提前预警和培训沟通技能;尽早官方声明和保持疫情信息透明度;舆情监测;充分利用传统和新媒体舆论监督.
  • 摘要:目的:基于阅读、转发、收藏情况描述微信公众号推文的影响力,分析文章位置、健康信息类别及文章结构类型对其影响,为借助微信公众号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研究基础. 方法:注册并认证服务号“悦读跃健康”.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管理功能获取文章阅读、转发、收藏数据;对阅读指数、转发指数及收藏指数做主成分分析,得到影响力指数.文章推送分为11种健康信息类别和4种文章结构类型;根据排版顺序形成2种文章位置.利用SPSS22.0进行统计描述与相关性分析. 结果:影响力指数KMO值为0.533,球形检验显著性为0.027.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阅读情况与文章位置(F=36.259,P<0.001)及健康信息类别(F=5.668,P<0.001)存在相关关系,封面文章的阅读情况优于非封面文章,热点话题文章的阅读情况最好.文章影响力与文章位置(F=25.241,P<0.001)、健康信息类别(F=3.256,P=0.007)存在相关关系,封面文章的影响力高于非封面文章,热点话题文章影响力最高. 结论:在借助微信公众号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时,应着重点关注健康信息类别,尽量结合当下热点话题,更好满足公众需求;文章结构采用与健康信息内容相匹配的类型即可,在推送过程中将重要内容放在封面位置,可以提升其影响力,进而提高健康信息传播的效果.
  • 摘要:目的:了解温州市居民慢性病信息需求及获取途径,为制定切实有效的慢性病健康传播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温州市抽取1552名15~69周岁常住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开展分析评估. 结果:温州居民最关注的慢性病信息依次为:预防措施(69.00%)、疾病危害(63.00%)、临床症状(59.60%)、治疗方法(56.38%)、发病原因(53.90%);最希望获取慢性病信息的途径主要为医师(74.87%)、电视(52.38%)、报刊书籍(51.30%)及新媒体(51.2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居民对慢性病信息获取的途径接受程度不同(P<0.05).除电视外,城市居民在各类途径获取意向均高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更倾向于通过人际传播渠道得到慢性病信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居民网络信息有效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越高,新媒体利用率越低;而高文化程度,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则是居民利用新媒体获取慢性病信息行为的主要促成因素. 结论:应针对不同人群慢性病信息需求与获取途径的特征,灵活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实行多元化健康传播策略,以有效提升公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
  • 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社区人群获取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实际途径,并探讨其中的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方法,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4个样本地区,对15岁以上的居民进行获取途径问卷调查. 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问卷3998份.回收率99.95%.调查显示,样本人群获取糖尿病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书籍、网络、体检或看病.但是对所有的获取途径进行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校正后分析结果显示,样本人群主要获取途径是专业书籍、健康教育课和看病或体检;网络和微信微博则成为样本人群获取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最后两种途径. 结论:社区人群获取知识的途径随人群社会经济特征的不同而异,在今后的糖尿病防治健康教育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高效的宣传教育方式.
  • 摘要:学校是健康教育的适宜场所.学校健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健康教育活动、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健康讲座等形式使儿童青少年掌握疾病防治、急救互救、人际交往、心理健康、膳食营养、运动与健身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课题组于2014年8月对贵州部分初高中学生进行了健康教育传播形式的需求调查,分析比较学生对教材阅读、多媒体讲课、校园广播、专题讲座、游戏互动、宣传栏、宣传画、手册折页、网络新媒体等多种传播方式的选择喜好,探索在初高中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传播活动提供支持.
  • 摘要:“健康中国行”活动以“社会动员”为核心理论框架,在全国范围内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作用、调动现有社会资源、系统地开展各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使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从而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活动从国家层面制定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制作宣传材料、展开媒体宣传,从省级层面设计和制作传播材料、公益广告、进行媒体宣传和主题宣教活动.本文总结和梳理了活动中多部门的合作运行机制、社会资源整合模式、以及健康教育和健康传播等工作,为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 摘要:目前,中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11.6%,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达90%,给国家、家庭和个人造成沉重负担.膳食治疗是2型糖尿病五大治疗措施之一,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治疗手段.膳食治疗的基本方法是膳食教育,不管是怎样的营养或膳食治疗,通过糖尿病教育让患者学会自我管理是达到治疗目的的重要保证.一项涉及全国29个省(直辖市)604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查表明,中国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知识掌握情况较差,饮食管理现状欠佳.说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接受了膳食教育与指导,但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善糖尿病膳食教育现状,中国一线的医护人员和专家学者对糖尿病饮食教育干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本文拟对糖尿病膳食教育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努力方向,应开展基于中国人群的大规模、高质量糖尿病饮食管理研究。同时,应尽量使用改良的饮食教育方法和技术迎合糖尿病患者认知行为和心理特点,以及饮食习惯,如仿真食物模型、餐盘法、食物手测量、食物交换份快速查表法和标准化饮食健康教育等,尤其是那些能够既保持科学性又不失便捷性的膳食治疗与教育手段(技术),可能是糖尿病膳食治疗教育干预研究的方向。
  • 摘要:随着烟草依赖问题的加剧,戒烟工作逐步得到重视.然而戒烟的主要干预模式,包括心理行为干预、药物疗法和其他疗法,在实际戒烟工作中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与患者的依从性密切相关.经分析,患者的依从性与患者本身、社会环境与医生多个方面相关.本文结合当前戒烟现状,从社会各界引导支持、动机性访谈与阶段式干预以及新型移动医疗3个角度出发,对推动吸烟者依从戒烟的辅助服务策略进行探讨.
  • 摘要: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高校大学生不仅仅是一个高文化的群体,而且处于免疫力和抵抗力相对较高,心智亦已逐渐成熟,家庭社会压力相对较小的年龄阶段,其健康问题理应相对较少.但是,从既有的研究和监测数据看,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健康危险因素呈现上升趋势,存在诸多健康隐患.为此,本文将基于既有的研究发现,采用询证决策的思路,对中国高校开展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其内部环境的优势(Strength)与劣势(Weak)、外部环境的机遇(Opportunity)与挑战(Treat)研究,即管理学SWOT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做好高校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建议.
  • 摘要:登革热是世界范围内最为重要的输入性蚊媒病毒性传染病.近半个世纪以来,登革热病毒及其媒介伊蚊已遍布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气候变暖、全球化进程、国际旅行、国际贸易交往、人居环境改变和病毒变异等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登革热流行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张.现在,登革热已经遍布全球六大世界卫生组织管理区域,有125多个国家成为登革热地方性流行疫区.由于各国疾病监测体系不完善、误诊漏报和病例上报水平低劣等因素,致使登革热对全球造成的真实损失尚未确定.迄今为止,估计全球每年登革热的发病率波动在5000万到2亿之间,应用制图法评估发病率则接近4亿.目前尚无疫苗预防或特异性抗病毒药对治登革热,媒介蚊虫控制是现今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流行的主要手段,但是防控效果有限.因此,出入境口岸登革热防控总体措施应该以开展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为基础,建立疫情预警监测机制.一方面是对前往登革热疫区的出境人员提供准确的登革热感染风险评估通告,同时实施预防登革热的健康教育,特别是针对劳务输出人员和出境留学人员,开展登革热的个人防护的健康教育,降低个人感染风险;另一方面是建立完善的疫情预警监测机制,及时做好口岸出入境货物等携带媒介生物的精准检验检疫,将人员和货物入境传播登革热的风险降到最低.
  • 摘要:自我悲悯(self pity)是人面对压力事件时一种普遍的、初期的情绪反应,但由于其隐蔽性,对于自我悲悯的研究一再被众多学者所忽略.自我悲悯是指个体由于自己身体或精神上的痛苦引起的对自己的同情和衷心的悲伤.嫉妒、抱怨乃至攻击他人都是自我悲悯人群的常见行为表现.自我悲悯被认为是一种无效的应对压力的策略,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影响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前者主要包括神经质的个体差异、孤独感、自我不安全感、特质焦虑水平、心理调节能力以及能力评估归因的倾向性等,后者包括家庭及学校教育情况、社会比较水平等等.自我悲悯引发个体的内外化问题,损害其人际功能等,未来研究须进一步考察自我悲悯对个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自我悲悯产生的特殊家庭因素,加强样本多元化、本土化研究,重视自我悲悯情绪的调整和干预.
  • 摘要:社会排斥指个体被团体或他人排斥或拒绝,以致个人的归属需求和亲密需求满足受阻的人际互动现象.遭受社会排斥后个体引发了不同的情绪反应:引发负性情绪、没有引发外显的负性情绪、引发情绪麻木、引发内隐的积极情绪.出现不同的情绪反应源于社会排斥的不同范式和情绪反应的动态变化.此外,以后的研究要更注意社会排斥情绪的生理测量、提高社会排斥的生态效度、加强社会排斥的干预研究.
  • 摘要:健康促进是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烟台市依托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开展了大量工作,有效提升了烟台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本文在总结离退休干部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充分利用社会动员策略,科学设计,加强监测等手段全面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重要性.
  • 摘要:目的:本研究构建了以参与式研究(participatory research)为基础模块,以参与式角色扮演(participatory role-playing)为核心模块,以参与式总结(participatory review)为强化模块(简称“3-PR”)的参与式健康教育新模式并应用于部队官兵健康促进活动,对探索健康教育方法和提高全民健康具有较好的借鉴. 方法:随机抽取1302名部队新兵,对照组(449人)与试验组(853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试验组采用“3-PR”模式干预,从定量和定性分析比较了对照组和试验组干预前后的健康素养变化. 结果: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后,2组新兵的总健康素养得分、3个方面素养得分、6类问题素养得分均有改善,但试验组得分的平均增量大于对照组,且得分得增量多数具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干预前后的总健康素养水平、3个方面素养水平、6类问题素养水平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多数指标干预前后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3-PR”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可能比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对健康素养的促进效果更显著,课题组将在更多的人群进行验证.
  •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创建首批全国健康促进县(区)示范区的实施过程,阐明“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核心策略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促进政府健康责任担当,促进全人群健康理念和行为的形成,进而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方法:根据健康促进理论,采用现场调查和系统分析方法,厘清创建路径,归纳创新举措,总结经验和成效. 结果:通过示范区创建,形成了“政府担责、部门联动、网络支撑、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健康促进模式,使健康优先理念得到加强,健康公共政策得到完善,健康支持性环境得到优化,健康传播效果得到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4年的11.37%,提高到2016年的16.33%,提升幅度达43.62%.健康场所达标率超过国家标准要求. 结论:任城区健康促进示范区实践的目标基本实现,创建模式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2017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济宁召开了全国健康促进工作会议,观摩了任城创建现场,示范作用显著,经验适宜推广.
  • 摘要:新疆伊犁州属于边远落后地区,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缓慢.近年来,该州以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卫生城市活动为契机,加强了县级健康教育机构建设,初步建立起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通过广泛开展健康巡讲活动,提升了健康教育人员的专业水平.针对不同需求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健康教育工作有了较快发展.
  • 摘要:朝阳区利用健康传播理论,针对不同媒介传播特点及不同人群,利用传统宣传媒体和新媒体,探索集网络、视频、媒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立体化、全方位健康教育传播渠道建设.
  • 摘要:如今,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己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流载体及重要渠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8月4日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在具如此优势的环境下,借助新媒体开展健康传播亦成为健康教育者的探索方向和首选手段.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手机短信、网络、触摸媒体等.新媒体的数字化、移动化、人性化与互动化,跨越了时间和地域限制,尤其是微博、微信、手机APP应用等的发展,大大拓展了信息的传播渠道,使信息传播更多元、更开放.
  • 摘要:健康传播工作日益受到大家重视,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包括高校和个人加入到这个领域中,但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健康传播带来很多机遇和挑战,根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全国95.1%的手机能够接入互联网,移动互联和智能终端进入了公众生活的各方各面,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也呈爆炸式增长.从信息渠道方面来看,移动互联网里,有两个主要的传播渠道,算法分发和社交分发.前者常见于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内容客户端,后者则以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为主.实际上健康传播是一个交叉学科或者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虽然一向注重多学科的合作,但是现在往往关注和联系的单纯是各高校的传播学者,而忽视了本身传播学就是交叉的学科,实际上社会心理学、新闻学、人文学、包括艺术,比如说广告美学、戏剧等等学科,都可以融入到健康传播当中,实际上和这些学科结合是非常少的,也是不够的。还没有真正达到多学科的融合,来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
  • 摘要:卫生科普片集视听艺术于一体,它声画兼备、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在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上,具有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新媒体的出现,不仅为卫生科普片带来了多种传播方式,而且带来了多样化的创作手段.本文分析了传统时代卫生科普片的特点和优势,阐述了卫生科普片搭载新媒体创作的重要性,并对创作策略进行了探析.
  • 摘要: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移动社交软件,微信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用户主要用它来聊天或者是关注朋友圈,然而,在朋友圈不断刷新的信息流中,不少“伪健康”信息被大量转发,面对泛滥的伪健康信息,专业声音不该缺位,需要权威健康素养促进微信平台及时打假并共同分担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责任.本研究旨在探讨微信在促进居民健康素养中的应用,微信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成为了谣言的滋生地,微信朋友圈中不断涌现出的健康养生、心灵鸡汤、代购广告甚至虚假谣言的泛滥正大大增加其触碰法律法规红线的概率。针对以上问题微信建立了辟谣机制,专门设立了官方辟谣帐号“谣言过滤器”(wx-yyglq)于2014年10月22日正式开放,重点关注社会热点类,医疗健康类等内容的辟谣。对于在微信朋友圈,公众帐号内传播的网络谣言将第一时间进行专业的分析以及辟谣。微信每天接到关于谣言的投诉达1万—2万单咨询,如向医生咨询,打12320卫生热线咨询等。最重要的是个人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如卫生计生部门官方微信、网站、报纸杂志、书籍等学习更多的健康知识,提高自身健康素养水平,以获得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 摘要:近2年来,新媒体得到迅速发展.微电影因其短小、生动而风靡于中国互联网,与健康教育相关的视频作品也层出不穷.利用微电影进行健康宣传,生动形象的视听形式更受大众欢迎,更能深入人心.但就目前流行的健康宣传视频作品而言,还存在缺乏系统性、题材和内容雷同、表现手法不丰富等问题.本文将根据微电影在健康传播中的探索与实践,分析其在健康传播上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微电影健康传播是传递健康知识、开展健康教育的新形式,这种视频化的知识教育简单高效、便于记忆,不仅传播健康知识,更能传递人文关怀和正能量,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目前它的发展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面临着内容、质量、形式、体系等方面的各种问题,需要专家学者承担起原创和主流信息发布的重任,将医疗卫生和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公众的生活、人的思维行为和人性结合起来。同时卫生计生系统的工作人员要与相关社会力量加强协作,整合资源,把微电影健康传播作为一个专门的项目进行完善,不断创新,更好地发挥其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