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石化多波地震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二次学术交流会
中国石化多波地震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二次学术交流会

中国石化多波地震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二次学术交流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2-10

主办单位:中国石化多波地震技术重点实验室

会议文集:中国石化多波地震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近年来,随着多波地震勘探大规模的实施,转换波剩余静校正处理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由于转换波初至不易拾取,导致基准面静校正不准确,从而残留下大量的长波长和较大的短波长剩余静校正量,常规纵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在处理这两种静校正量时遇到极大的困难.因此,系统分析三种不同特点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的理论原理和适用性,为转换波剩余静校正处理提供辅助和参考.首先,详细分析了共检波点叠加道互相关算法、基于纵波构造控制的CRP叠加道相关算法和基于纵波和横波CRP叠加剖面层位匹配的叠加道相关算法的方法原理,分别从构造项对三种算法的影响、利用纵波CMP叠加道构造项控制转换波ACCP叠加道的优劣、利用纵波CRP叠加道控制转换波CRP叠加道的优劣等三方面进行论证,指出三种算法在计算不同地质条件的地震资料时,各自优劣之处.但是,基于纵波和横波CRP叠加剖面层位匹配的叠加道相关算法计算更加准确,其适用性更广泛.最后,根据三种算法的适用性结论,提出了转换波剩余静校正解决方案.
  • 摘要:纵、横波匹配在多波多分量地震处理和解释之间承担着桥梁的作用,纵、横波全面匹配涉及时间、振幅、频率、相位等方面的匹配,而每个参数对匹配的影响是不同的.为更好地定量分析匹配的影响因素,本文从理论模型着手,设计了简单的地震模拟,分别从纵、横波速度比,纵、横波振幅差异,频率差异和相位差异四个方面,分析了纵、横波匹配对各参数的影响.纵、横波速度比直接影响匹配的正确性,是其他匹配的基础;纵、横波振幅能量差异不影响匹配结果;纵、横波频带差异过大会降低匹配效果,应合理处理二者频带;零相位子波是匹配的最佳子波,对地震信号零相位化十分必要.
  • 摘要:结合丰谷三维三分量转换波资料处理,建立了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流程,完成了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各个重要技术环节:水平分量旋转,转换波静校正,转换波去噪,转换波抽ACP、CCP道集,转换波四参数速度分析及叠加,转换波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建模,以及转换波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在转换波静校正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提出了基于构造格架控制的转换波静校正技术方法流程,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基于自主研发的MCS处理系统的良好交互功能,通过纵波和横波叠加剖面对比解释,获得了精细的纵波和横波速度比值.以四参数速度分析得到的速度场、速度比场,以及各向异性参数场为初始的偏移参数场.通过采用GPU/CPU协同并行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从而使得实时的偏移速度交互分析成为可能,最终完成了转换波资料的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建模的工作,获得了高质量的转换波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剖面.
  • 摘要:在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中,线性干扰由近排列端向远排列端逐渐过渡为曲线型.针对此类干扰噪声,常规去线性干扰方法有所局限.本文在总结国内线性干扰剔除方法的基础上,将视速度扫描法改进为时窗内少数几道叠加,以应对视速度不断改变的远排列处由直线转为曲线型的线性干扰,同时加上优势频带限制,剔除这种噪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在去除干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波形特征。又因为该方法可以限定和识别噪声干扰所在频带和所在位置,只针对确定有干扰的频带和位置采取滤波处理,在未确定有干扰的频带和位置部分完全不处理。这样,在整个剖面上实现了有效波振幅特征保护的最大化。此外,从原理以及实际处理效果来看,该滤波方法同样能够适用三分量数据的处理,适用面广泛。最后,本方法基于单炮处理,对前期处理基本没有要求,因此可以安排在各个处理环节的前后,具有简单灵活的特征。
  • 摘要:地震波散射能量的研究表明:如果岩石中含有油气,将会导致地震波在其中传播能量的衰减.由于高频能量衰减比低频能量快,这就降低了接收到的主频信息,这些不规则的衰减对烃类指示非常有用.本文分析了地震波的衰减原理并导出了地震波衰减属性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了德阳北三维蓬莱镇组地震波频率信息的衰减梯度等属性并进行了解释和分析, 含油气储层的衰减属性与振幅属性总体上呈正比关系,但衰减属性能较好地描述含油气储层,利用两种属性技术手段联合开展预测往往能达到较准确的预测结果。总之,吸收衰减是一个地层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的判断应尽量在考虑多个因素作用的同时,逐个排出,得到由单一作用引起地层吸收衰减系数的变化。从而较准确地圈定油水界面以及油气的分布范围。
  • 摘要:地震AVO反演技术是通过振幅和偏移距的变化信息得到地下介质的速度和密度等弹性信息,在岩性分析和油气储层预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常规的AVO反演方法需要将地震数据从偏移距域转换到角度域,之后再利用角度域的Zoeppritz方程进行反演计算.然而,在进行角度域的转换过程中需要预先知道上覆地层的速度信息,从而使得整个反演过程依赖于精确的速度模型.此外,根据角度域的Zoeppritz方程,反演只能获取速度和密度的比值信息,要得到绝对值信息必须加入约束条件.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探讨将地震数据从偏移距域转换到射线参数域进行反演(AVP).根据射线参数的定义,射线参数的求取可以直接从地震数据计算得到,无需依赖于速度信息,从而避免了不准确的速度模型给反演带来的误差;同时,在Zoeppritz方程中使用射线参数去替代角度,可以对地层速度进行无约束反演,减小了AVO反演的多解性.常规的叠前AVO反演一般都在角度域中进行。在角度域的转换中需要预先知道上覆地层速度模型,因而容易在整个反演过程中引入误差。此外,角度域中的Zoeppritz方程自变量都是速度和密度的比值参数,无法直接反演出速度和密度的绝对值,需要加入约束条件。射线参数域AVO反演具有独特优势。射线参数的求取中不依赖于上覆地层的速度信息,避免了速度不准确带来的误差;射线参数表示的Zoeppritz方程自变量增加了速度值,因此可以进行速度的无约束反演,减少了AVO反演的多解性。合成数据AVO反演结果证明了AVP反演的有效性,以及纵、横波联合反演相对于单一波场反演的优越性。实际地震资料进行的角度域和射线参数域AVO反演结果表明,射线参数域的AVO反演可获得更加可信的地层剖面,展示了射线参数域AVO反演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现有岩石物理建模方法的不足,提出相容性岩石物理建模方法.相容性岩石物理建模是一种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测井曲线反演横波预测方法.该方法以岩石物理模型为基础,以测井纵波速度(如有横波速度则包括横波速度)和密度为约束条件,以常规测井计算得到的泥质含量、孔隙度和饱和度为初始模型,反演泥质含量、孔隙度和饱和度.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岩石物理建模,实现流体替换和横波预测.在对实际区域测井及地震数据进行充分分析后,当测井得到的弹性数据可靠性较高时,可以利用相容性岩石物理建模。利用该方法反演得到的泥质含量、孔隙度、饱和度,与计算或实测的纵波和横波速度及密度互相关联,反应了岩石内部各属性的统一性。这有利于提高井震相关性;有利于提高地震正、反演模拟和岩性及流体预测精度;有利于分析纵波和横波速度与地震波频散及能量衰减关系。
  • 摘要:AVO分析和反演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油气预测,纵波和转换波AVO联合反演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本文对Zoeppritz方程进行了重新整理,纵波和转换波AVO响应是四个独立比值参数r=[(o)/2(o)1,(v)P2/(v)P1,(v)S1/(v)P1,(v)S2/(v)P1]的函数.在小角度范围内,纵波和转换波AVO响应近似呈线性关系,只有两个独立属性,因此,单独纵波和转换波AVO反演不能唯一确定四个比值参数.纵波和转换波联合反演能由两个独立的纵波属性和转换波属性唯一反演四个比值参数.纵波和转换波联合反演目标函数全局收敛性好,不依赖于反演初始值.在角速度域,纵波和转换波反射系数是纵波人射角和四个比值参数,在近偏移距范围内,纵波和转换波近似为线性函数,单独纵波和转换波AVO反演只能得到两个变量,纵波和转换波的四个独立属性联合反演,能唯一反演四个比值参数。
  • 摘要:传统AVO分析技术建立在弹性波的Zoeppritz方程的理论基础上,它没有考虑到实际介质的频散特性.最近试验表明:在含油气的地层岩石中,地震波传播速度与频率有关,地震速度频散可能作为流体识别的标志.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导了一种新的频变AVO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至丰谷三维地震数据中进行油气预测.频变AVO反演和测井对比结果表明,纵波频散梯度大的地方和地下优质的油气储层区域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因此本文提出的频变AVO方法可以用来检测实际的地下油气储层.
  • 摘要:为解决川西致密裂缝性气藏勘探的储层识别、裂缝预测、含气性识别和气水分布规律等问题,结合宽方位纵波和转换波勘探二者优势的宽方位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方法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由于转换波本身的特殊性,叠前时间偏移成为转换波成像的最重要技术之一。这里,研究了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基本原理,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偏移处理所需要的参数.依据川西XQ地区三维转换波资料,测试了偏移孔径、倾角等参数.在纵波处理成果基础上,通过更新转换波速度和(Υ0)值,实现了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建模.这些技术已用于实际三维转换波资料工业化生产处理,并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成果。
  • 摘要:红车断裂带侏罗系和三叠系为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在分析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宏观孔渗特征、微观的压汞和毛管压力分析及岩石力学参数分析,把储层细分为三类不同的喉遭类型,并据此对储层进行评价和划分.通过宏观的孔渗分析、微观的压汞和毛管压力分析及岩石力学参数分析,认为红车地区侏罗系和三叠系储层为中低孔渗储层。压汞和铸体薄片分析结果表明,红车地区侏罗系和三叠系储层属中细孔径、微细喉储层,根据不同的孔隙结构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不同的喉道类型,并据此对储层进行评价和划分。影响储层孔隙结构最主要的是沉积作用,扇中和辫状河道砂岩是本区最好的储层。其次,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的因素是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对其影响较小。
  • 摘要:碳氢储层像其他沉积岩一样属于流体饱和的孔隙介质,储层的弹性属性可用孔隙介质理论来描述.经典的孔隙介质理论不适合在地震频带做研究,其衰减和速度频散只有在大于Biot特征频率时才变得有意义.而地震波在孔隙介质中传播的渐进方程则可用于在地震频带内计算法向入射反射系数,这个频变的反射系数可用一个无量纲的参数ε来表示,ε可表示为储层流动性参数(即黏滞性的倒数)、流体密度和信号频率的乘积.利用该表达式,对新场气田的实际数据进行了正演计算.从计算的结果,我们观测到了砂岩储层内过渡区的气水界面上反射系数在地震频带内随频率变化的现象.我们利用该研究结果指导了地震反演并产生了相应的含气性检测的地震属性.最后,采用非线性的混沌方法分别反演四川地区的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获得了含气性检测属性,过对含气性属性的分析和解释表明,该频变反射系数方法对含流体识别有较好效果,有望成为地球物理方法中一种新的含气性检测方法.
  • 摘要:页岩气是中国新能源战略的重点方向.目前中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刚刚起步,对于页岩气层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研究甚少.本文讨论了国内外页岩气地球物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根据页岩易脆、性软的特性,对页岩气的岩石物理基础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地球物理技术在页岩气预测及评价中的几个主要作用及方法,从技术的发展方向来看,作为资源评价基本手段的页岩层厚度与埋深预测技术已经成熟,仅需要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对页岩气储层的多参数预测技术,包括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地震识别敏感参数优选以及地震反演技术,需要进行深入攻关,研究有别于常规油气藏的页岩气地震响应并形成配套的、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的识别和预测技术;页岩的优质产层地震综合预测及评价方法,应以页岩的产层物性为基础,综合考虑页岩的天然裂缝发育情况、微裂缝发育情况、断层发育及通导性情况、盖层发育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并运用地震衰减等含气性检测方法,建立适应于页岩储层的优质产层综合预测及评价技术系列。
  • 摘要: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数据量巨大,计算时间长,偏移过程中需多次偏移以找到匹配的偏移速度模型,导致偏移处理周期长,影响多波多分量勘探效率.目前主要依赖CPU集群计算,但集群存在成本高、功耗大、占用空间大、维护成本高等缺点.为克服偏移计算耗时和降低计算成本,文章给出一种基于MPI和CUDA的转换波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并行算法,将细粒度线程级的GPU并行计算融合粗粒度的进程级MPI并行编程模型,利用实际工区的转换波数据分别在CPU(单核)、GPU(单卡)、MPI和GPU(2节点)测试平台上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和性能分析,GPU(2节点)计算速度较CPU(单核)提高了近400倍,经过地震数据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基于CUDA和MPI的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计算具有高效性,为地震勘探中的转换波偏移处理提供了新的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为推进GPU高性能计算在转换波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